Keywordscataract; empathetic nursing; structured health guidance; negative emotions; vision recovery
摘要目的:探討共情護理聯合結構化健康指導對白內障術后病人情緒及視力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白內障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予以共情護理聯合結構化健康指導。比較兩組的不良情緒、視力恢復情況及生活質量。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低于對照組,最佳矯正視力(BCVA)、低視力者生活質量量表(LV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 0.001) 。結論:共情護理聯合結構化健康指導用于白內障術后病人,能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加快視力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白內障;共情護理;結構化健康指導;不良情緒;視力恢復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5.14.038
白內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初期癥狀多不明顯,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眩光、復視、斜視等情況,若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導致失明,極大程度上影響病人生活質量[1]。手術是治療白內障的主要方式,能夠改善視力,但受到疾病影響,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治療依從性較低,可影響手術效果及術后恢復進程,故需加強護理干預[2]。共情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以理解病人需求、感受、處境為基礎為其提供護理服務,滿足病人合理需求,從而有效緩解不良情緒,促進康復。結構化健康指導是通過教育、指導等方式,幫助病人理解疾病知識、掌握治療及康復常識,以達到促進康復、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3]。本研究將探討共情護理聯合結構化健康指導用于白內障術后病人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作者簡介 熊麗,主管護師,本科,E-mail:877310232@qq.com引用信息熊麗.共情護理聯合結構化健康指導對白內障術后病人不良情緒及視力恢復的影響[J].循證護理,2025,11(14):3002-3005.
I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白內障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納入標準:1)符合白內障4的診斷標準;2)均行手術治療;3)精神、認知正常;4)病人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存在眼部創(chuàng)傷;2)伴有虹膜粘連、高度近視或眼外科疾病史;3)嚴重感染性、傳染性疾病;4先天性白內障;5)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6)存在免疫缺陷;7)有血液系統、泌尿系統疾病。觀察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49~82(65.72±3.44) 歲。對照組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 51~80(65.37±3.40) 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K202213)。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病人入院后進行白內障、手術等常規(guī)宣教,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囑其做好術前相關準備;術后進行飲食、用藥等方面指導,叮囑家屬加強
監(jiān)督,出院后每個月電話隨訪1次,了解病人視力恢復情況,告知復診時間。
1.2.2 觀察組
進行共情護理聯合結構化健康指導,具體如下。
1.2.Z.1共情護埋
1)樹立理念: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共情護理理念、護理技巧等方面的知識,不斷強化以病人需求為核心的護理理念,在此基礎上,依據病人的基本病情,制訂個性化的護理計劃,為病人提供更為全面、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在與病人溝通時,選擇合適的聊天話題,從而對病人的基本病情、護理需求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病人保持沉默時,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激發(fā)病人想要表達的欲望,更準確地了解其內心的真實想法;護理人員為心理存在困擾的病人,及時開展針對性心理疏導,進行健康教育,以提升其認知及治療的依從性,加速康復進程。2)共情體驗:病人人院后,對其基本病情、臨床相關癥狀、心理狀況予以全面評估;耐心傾聽病人的心理訴求,無須做出判斷,當病人表現出復雜的情緒、行為時,用認同性的語言給予適當的回應,并用疑問句的形式來獲取更多關于病人心理狀況的信息;在整個過程中,始終耐心傾聽,深入了解病人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內心的顧慮等,從而準確評估其實際的護理需求;同時,在此過程中,也需注重非語言性的表達,通過眼神交流、點頭等方式,讓病人感受到被信任和關心,從而減輕內心的顧慮,安心地接受治療。3)換位思考:病人由于缺乏對疾病的充分了解,而產生諸多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深入探索其內心的世界、情感需求,展現出共情的態(tài)度,并鼓勵其敞開心扉,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以病人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對護理的方式進行合理調整,并與病人保持溝通,滿足其護理需求、真實想法,提高配合度。4)信息整合與反饋:在與病人溝通、換位思考期間,認真梳理、整合與病人交流、換位思考期間所傳達出的信息,確保充分理解其真實想法、感受;要時刻保持著同理心,尊重、理解病人,深入分析引發(fā)負面情緒的原因;主動向病人實施健康宣教,講解疾病、護理的相關內容,并及時、耐心解答病人的疑問;在制訂護理計劃時,主動征詢病人的想法、意見,做出相應的調整。5)積極引導:在治療期間,鼓勵病人之間開展積極的交流,互相傾聽對方的經驗、感受,增強自身的康復信心;指導家屬與病人之間多溝通,讓家屬能夠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情感變化,給予病人支持、鼓勵,增強病人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促進康復。
1.2.2.2 結構化健康指導
1)08:00陪同病人完成抽血及其他相關檢查,包括A超、B超、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檢查(OCT)、眼底照相、視覺誘發(fā)電位檢查(VEP)角膜內皮細胞檢查、胸部X線片、心電圖,09:00依據病人個人資料,實施個性化的心理疏導,鼓勵其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并深入分析導致不良情緒的根源,從而逐步開展有效的心理疏導;為病人介紹手術室、病房環(huán)境、相關醫(yī)護人員,消除病人陌生感,并向病人及家屬發(fā)放關于疾病的宣傳手冊,為病人深入講解白內障的病因、發(fā)展等,加強病人對疾病的認知;采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向病人介紹手術的流程、注意事項等,并強調手術治療對機體恢復的重要性,有效增強病人的認知水平,緩解負性情緒;向病人介紹手術期間的注意事項,并密切關注病人身體狀況;10:00指導病人進行眼球運動訓練,持續(xù)30min;10:30 協助其清潔淚道、結膜囊等;13:00為病人術眼作標記并采用滴用散瞳藥物進行散瞳處理,20min 滴1次,直至瞳孔充分散大,在此過程中,密切關注眼壓,確保術前的眼部處于最佳狀態(tài);13:30遵醫(yī)囑為病人術眼局部滴丙美卡因滴眼液進行局部麻醉,積極與病人進行溝通,鼓勵其提出問題,并予以專業(yè)化解答;手術過程中,仔細核對,確保無遺漏;14:00開展手術治療,與醫(yī)師緊密合作,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完成后,陪同病人返回病房。2)術后第1天08:00協助病人復查視力、眼壓、血壓等,若檢查結果均提示正常,可于10:00辦理出院,同時告知病人術后保健的相關知識,提供飲食、生活等方面的指導。
1.3 觀察指標
1.3.1 不良情緒
干預前(術前)及干預后(出院時)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5]、抑郁自評量表(SDS)[6評價,兩個量表均包括20個條目,總分均為100分,SAS得分 ?50 分提示有焦慮情緒,SDS得分 ?53 分提示有抑郁情緒。評分越高,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1.3.2 視力恢復情況
干預前及干預后采用國際標準視力檢測表檢測病人最佳矯正視力(BCVA),連續(xù)測量3次取平均值,BCVA?1.0 為正常。
1.3.3 生活質量
干預前及干預后采用低視力者生活質量量表(LVQOL)[評估,LVQOL包括4個維度,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5分,總分為125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以例數、百分比 (% 表示,行 χ2 檢驗。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表示,行 t 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情緒(見表1)
3 討論
白內障主要由晶狀體渾濁所致,其發(fā)病緩慢,病人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漸進性視力下降,若不輔以及時有效治療,可發(fā)展至完全失明,嚴重影響病人心理健康和生存質量[8-9]?,F階段,臨床針對白內障多予以手術治療,可減輕臨床癥狀,促進視力恢復,但手術具有一定創(chuàng)傷性,加之部分病人心理壓力大,圍術期不良情緒明顯,對術后的視力恢復和生活質量均產生不利影響[10]。因此,圍術期需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
常規(guī)護理由護士主導,僅提供病人飲食、用藥等方面基礎宣教,存在盲目性、經驗性的缺點,難以滿足當前病人多方面需求,臨床應用受限[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BCVA水平、LVQOL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共情護理聯合結構化健康指導用于白內障術后病人,可減輕其不良情緒,促進視力恢復,提升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共情護理是一種基于情感溝通的護理方法,強調從病人角度出發(fā),關注和尊重病人的情感需求,通過在溝通和交流中建立情感聯結,從而促進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的恢復。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耐心傾聽病人的想法、感受及需求,引導其表達內心的擔憂、顧慮,并通過溝通和針對性心理疏導有效減輕其不良情緒,促進其樹立康復信心[12]。共情護理是以病人的具體病情、心理特點為依據,開展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服務,進而引領病人走出心理的困境,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本質、治療知識、治療過程,從而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及治療,利于視力的快速恢復,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13]。結構化健康指導是一種分步驟、分內容的護理模式,針對手術治療的內容,為病人提供逐步的分析、指導,向病人全面介紹了疾病相關的知識、治療的過程、開展手術治療的意義,幫助其更好地認識、理解自身的疾病和治療方案,將以圖片、視瀕等直觀的方式,向病人展示了手術的流程,可促使其更全面了解手術過程、注意事項等,從而降低病人的負性情緒,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加快康復進程[14]。同時,護理人員通過有計劃、有目標的方式,為病人介紹醫(yī)院和手術室的設施、環(huán)境、相關醫(yī)護人員的職責等,利于其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減輕因陌生感而產生的不安、焦慮,通過耐心為病人解答疑問,并在術后進行相關知識宣教,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指導家屬在生活中協助病人進行自我管理,從而有效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疾病快速康復[15]。此外,護理人員通過指導病人如何在術后正確用眼,并指導其進行眼部功能的康復運動,從而有效保護眼部,促進視力恢復。兩種護理模式相結合,可發(fā)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緩解病人的不良情緒,加快視力的恢復。
4小結
綜上所述,共情護理聯合結構化健康指導可緩解白內障術后病人的不良情緒,促進其視力恢復,提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梁劉濤,劉慧芳.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對老年白內障術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9):1625-1627.
[2]AGARWAL S,SRINIVASAN B,HARWANIA A,etal.Perioperative nuances of cataract surgery in ocular surface disorders[J].Indian Journalof Ophthalmology,2022,70(1O):3455-3464.
[3] 鄧亞平,陳曉瑜,賀倩.結構化健康教育提升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研究[J].現代臨床護理,2021,20(9):69-74.
[4] 葛堅,王寧利.眼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643-645.
[5] 王文菁,譚文艷.驗證性因子分析在焦慮自評量表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7):781-783.
[6] 金婷,張磊晶.我國常用的抑郁自評量表介紹及應用[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7,17(5):366-369.
[7] 鄒海東,張皙,許迅,等.低視力者生活質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和信度與效度考評[J].中華眼科雜志,2005,41(3):246-251.
[8] 李鷹,崔小冰,李水冰.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并發(fā)感染性眼內炎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22,37(15):1417-1419.
[9] PRIYADARSHINIK,SHARMAN,KAURM,etal.Cataractsurgery in ocular surface disease[J]. In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23,71(4):1167-1175.
[10]陳愛華,王成金,周艷梅,等.不同方式的白內障手術對老年患者術后眼內炎以及預后的不良影響[J].河北醫(yī)學,2021,27(1):79-84.
[11] 張麗敏.全面護理干預在白內障術后感染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3):2291-2293.
[12] 劉婷,黃旭華,穆青.共情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貴州醫(yī)藥,2021,45(12):2007-2009.
[13] 閆美華,李頌萱,隋妍.共情護理對老年白內障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23,26(4):560-564.
[14] 車兆梅,鞠欣達.結構化健康教育在CHF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23(5):650-653
[15]郭霞,張麗紅.白內障手術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對預后影響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5):873-874.(收稿日期:2024-08-13;修回日期:2025-06-23)(本文編輯賈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