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s chronic disease; exercise participation; the elderly; Taiyuan city; influencing factor
慢性非傳染性疾?。╪on-communicablechronicdiseases,NCDs)又稱慢性病,是由遺傳、生理、環(huán)境和行為因素綜合作用而引起的起病隱匿、病程長、缺乏確切病因的一類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腦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1]。研究表明,我國2019年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 88.5%[2] ,比2015年增加了 1.9%[3] ,產生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 70% 以上[4]。慢性病已成為威脅和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多種慢性病常常共存并患,嚴重影響了老年人日常生活質量與生活能力,給國家衛(wèi)生和健康事業(yè)帶來了新的重大挑戰(zhàn)[5]??茖W運動在老年人慢性病防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當前關于我國老年慢性病群體運動參與的研究相對較少,運動參與現狀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通過橫斷面調查,對太原市城區(qū)常見慢性病老年群體的運動參與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掌握太原市人群吸煙、過量飲酒、不合理膳食和身體活動不足等慢性病危險因素的流行情況,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及評估慢性病防控效果提供理論支撐,為慢性病科學研究奠定基礎,為老年人群的慢性病管理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于2023年3月—7月在太原市隨機選取3所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對前來就診的病人進行問卷調查。納人標準:年齡 ?60 歲;無認知功能障礙,能正常交流;同意參加本調查研究。排除標準:存在精神、心理疾病者;調查問卷數據缺失。所有參與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審批號:YXLL-S-2024-08)。
1.2 調查工具
1.2.1一般情況調查表
一般情況調查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吸煙史、飲酒情況、體質指數(BMI)」、常見慢性病患病情況(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腦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病診斷需經區(qū)(縣)級及以上醫(yī)院確診;飲酒情況根據飲酒頻率分為偶爾飲酒( ≤3 次/周)經常飲酒( 4~6 次/周)每天飲酒 (?7 次/周)和已戒酒。
1.2.2國際體力問卷(Internation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6]
采用IPAQ調查1周內的運動情況,詳細記錄運動類型、每周運動頻率、每天運動時間、運動堅持年數。1周內的運動參與水平可分為高強度運動(提重物、常見有氧運動或快速騎車等)中強度運動(提輕物、常速騎車、球類運動等)、低強度運動(步行)[7]。根據體力活動和能量代謝分別對高、中、低強度運動對應的代謝當量(MET)賦值8.0,4.0,3.3。通過每天運動時間、每周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MET賦值計算每周運動水平(MET-min)。并根據劃分標準將每周水平劃分為低( lt;600MET-min) 、中 (600~lt;3000MET-min) 、高(?3000MET-min)3 個等級。IPAQ是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成年人體力活動問卷調查方案之一[8-9],在國內人群的研究中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11]。
1.3 調查方法
由本研究組成員在衛(wèi)生服務中心對參與者進行一對一問卷調查。調查前,向病人詳細說明調查自的及問卷填寫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調查人員在排除第3方干擾的情況下,由調查人員口述問卷內容,根據老人所表達的意思填寫對應的選項,以保證問卷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問卷經檢查核對后現場收回,收回的問卷若有缺失項目,征得其同意后再次詢問調查對象以補充完善。共發(fā)放問卷1650份,回收有效問卷1563份,有效回收率為 94.73% 。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xcel錄人數據,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性資料以頻數、百分比 (%) 描述,組間比較采用 χ2 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老年慢性病病人參與運動的影響因素。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太原市老年人一般情況
1563名老年人中,男752人 (48.1%) ,女811人( 51.9% );有運動參與習慣1144人 (73.2%) 。慢性病病人1322人 84.6% ),慢性病病人中有運動參與習慣984人 (74.4%) ;慢性病共病老年人554人,有運動參與習慣407人,無運動參與習慣147人,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χ2=0.469,P=0.494) 。不同特征太原市老年人運動參與情況比較見表1。
2.2 運動參與類型
太原市老年人的主要運動類型為步行,其次是跳
舞/健身操。見表2。
2.3 運動參與時間及強度
太原市老年慢性病病人與非慢性病病人的每天運
動時間、每周運動頻率、每周運動時長、堅持運動年數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2.4太原市老年慢性病病人參與運動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太原市老年慢性病病人是否參與運動為因變量(否 =0 ,是 ),以表1、表3中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
Logistic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4。結果顯示,年齡、性別、BMI、共病、職業(yè)、飲酒情況是太原市老年慢性病病人參與運動的影響因素。見表5。
3 討論
3.1太原市老年慢性病病人的運動參與現狀
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人口老齡化進程的發(fā)展以及生活方式等不斷變化,慢性病的全球流行率在不斷上升,中低收入國家慢性病總數將進一步增加[12-13]。老年人已成為慢性病的最主要人群,成為我國居民生命和健康的最大威脅[14]。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后疫情時代,慢性病也成為嚴重傳染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風險因素[15]?!丁敖】抵袊?030\"規(guī)劃綱要》強調,要加強體醫(yī)融合和非醫(yī)療健康干預,推動形成體醫(yī)融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fā)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16-17]。研究表明,體育鍛煉不足已成為影響人群生存質量的四大不良生活習慣之一[18]。本研究通過對太原市老年慢性病病人的運動參與現狀進行橫斷面調查研究,探討影響老年慢性病病人參與運動的因素,為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當前國內關于慢性病患病的運動參與現狀研究較少,且納入的人群和疾病類型不同,因此未與其他研究直接比較。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 74.4%(984/1322) 的慢性病病人有運動參與習慣,其中 87.4% 的病人選擇步行作為運動形式,其他運動類型包括跑步、騎自行車、球類運動(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踢犍子、跳舞/健身操、健身氣功、傳統(tǒng)武術,選擇的運動類型同以往研究[19-22]基本一致。 72.8% 的病人每天運動時間 ?30min;72.6% 的病人每周運動時長 ?150min 59.3% 的病人已堅持運動 ?5 年。堅持體育鍛煉能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保持社會適應力,提高機體功能[17]。本研究發(fā)現非慢性病群體也有較高的運動參與率,這與老年人退休之后空閑時間較多以及與我國不斷加強慢性病的健康宣教、大力發(fā)展全民健身和推進慢性病非醫(yī)療干預密不可分,且群體運動的不斷豐富也提高了更多人的運動參與意愿[19]。提示應加強運動指導,為不同的病人提供個體化的運動方案。
3.2太原市老年慢性病病人參與運動的影響因素
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性別、BMI、共病、飲酒情況、職業(yè)是影響該地區(qū)慢性病運動參與現狀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運動參與率逐漸降低。有研究證實,整體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和多重患病風險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且年齡增加會使身體器官的老化、身體抵抗力下降,造成體適能、肌容量丟失,均會使老年人運動參與水平下降[23-25]。與女性相比,男性的運動參與率更高,男性運動參與率是女性的1.594倍,原因可能與女性從事家務勞動較多相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超重(BMI為 24.0~lt; 28.0kg/m2) 和肥胖( BMI≥28.0kg/m2) 人群的運動參與水平更低,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體重會導致運動耗能增加而產生疲勞感,長期肥胖導致骨關節(jié)系統(tǒng)病變而影響參與運動[26]。提示要加強對重點人群的運動指導和健康監(jiān)測。共病指的是2種及以上的慢性病同時存在[5]。本研究結果顯示,患有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參與運動的比例較低。多種慢性病的相互作用和累積效應會加速器官功能衰退,導致病人的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多個系統(tǒng)無法支持其進行長時間的體力活動[27]。經常飲酒的病人運動參與率較低。有研究表明,飲酒率、過量飲酒率、每天飲酒率和有害飲酒率與身體活動呈正相關[28],結果差異可能與該項研究納入人群為18歲以上成年人,而本研究為60歲以上慢性病病人且納入的飲酒群體樣本量少有關。相比于其他職業(yè),在退休前為公職人員的老年慢性病病人運動參與率較高,可能與公職人員有相對較好的經濟條件、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對健康生活的重視有關[29]。
4小結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fā)現多數老年人保持有運動參與習慣,慢性病群體的運動參與率較非慢性病群體更高;但老年人參與運動的方式較為局限,主要為步行。高齡、女性、超重和肥胖、除公職人員外的職業(yè)、慢性病共病以及經常飲酒人群的運動參與率低,應予以特別關注。需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健康宣教和體育指導,提高慢性病老年病人的運動效能。
參考文獻:
[1] 李啟雯,拉巴桑珠,扎西德吉,等.2018年西藏地區(qū)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20,47(4):727-730.
[2] 佚名.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J].營養(yǎng)學報,2020,42(6):521.
[3] 顧景范.《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解讀[J].營養(yǎng)學報,2016,38(6):525-529.
[4] 佚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guī)劃(2017—2025年)》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7(7):17-24.
[5] 梁麗芬,李靜穎,趙靜,等.太原市晉源區(qū)慢性病老年人共病現狀及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23,37(8):1492-1495.
[6] SEMBERV,MEHK,SORICM,etal.ValidityreliabilityInternational ActivityQuestionnaires foradultsacrossEUcountries:systematic review Meta analysis[J]. InternationalJourn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Public ,2O2O,17(19):7161.
[7] FLORA S,MARQUES A,HIPOLITO N,et al.Test-retestreliability,agreement construct validity the Internation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short-form (IPAQ-SF) in peoplewith COPD[J].Respiratory ,2023,206:107087.
[8]OLIVEIRA JM,SPOSITON T,RUGILA DF,et al.Validity theInternation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nadults with asthma[J].PLoS One,2023,18(2):e0282137.
[9]IONAT,MASALAD,TORREGL,etal.International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Italian elderly (IPAQ-EIT):reliability inanItaliansample[J].La Clinica Terapeutica,2022,173(6):546-550.
[10]楊展,左滿芳,王艷.國際體力活動問卷在2型糖尿病患者體力活動調查中的適用性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5):55-58.
[11] 王曉波.國際體力活動長問卷在中國老年人群中應用的信度和效度[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0):5912-5914.
[12]KANG S,KANG MJ,LIM H.Global regional patterns in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dietary factors across nationalincome levels[J].Nutrients,2021,13(1O):3595.
[13] SIDDHARTHAN T,KALYESUBULA R,MORGAN B,et al.The rural Uga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RUNCD) study:prevalence risk factors self-reported NCD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BMCPublic,2021,21(1):2036.
[14]王卓群,趙文華.我國慢性病防控工作回顧與展望[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9,23(9):1025-1028.
[15]RICHARDSON S,HIRSCH J S,NARASIMHAN M,et al.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s,comorbidities, outcomes among 5700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 in the New York City area[J].JAMA,2020,323(20):2052-2059.
[16]《心肺血管病雜志》編輯部.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J].心肺血管病雜志,2020,39(9):1145-1156.
[17]吳志建,宋彥李青,王竹影,等.體育運動對中外老年人體質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21):5237-5241.
[18]AITHAL S,VISARIA A,MALHOTRA R.Prevalence,sociodemographic, health correlates insufficient physicalactivity high sedentary behavior among older adults inSingapore[J].Journal Aging Activity,2O22,30(6):922-935.
[19]夏翔鷹.健康老齡化視域下老年人運動休閑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鹽城城市居民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3):119-121.
[20]楊青.老年人運動狀況問卷調查分析[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1998,7(3):27-28.
[21]何平,丁亞媛,楊悅,等.南京市中老年人健身運動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15,29(33):4192-4194.
[22]韓國綱,李東.哈爾濱市中老年人健康運動調查與運動處方探討[J].冰雪運動,2017,39(2):92-96.
[23]楊娟,鄭曉,候麗紅,等.太原市老年人多重慢病患病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21,25(1):78-83.
[24]CLEGG D,HEVENER A L,MOREAU KL,et al.Sexhormones cardiometabolic health:role estrogen estrogen receptors[J].Endocrinology,2017,158(5):1095-1105.
[25]羅旺輝,魏琳,梁好,等.基于隊列研究社區(qū)老年肌少癥發(fā)病率及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22,28(3):426-433.
[26]劉德慶,劉國良.肥胖——與障礙活動的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綜合征[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6,12(3):13.
[27]張瑾.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體力活動現狀和影響因素分析[D].成都: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24.
[28]李亞茹,王婧,趙麗云,等.中國成年人飲酒習慣及影響因素[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39(7):898-903.
[29]吳育波,欒軍,李佩芹,等.“健康中國\"戰(zhàn)略背景下廣州市公職人員健康體適能狀況研究[J].職業(yè)與健康,2023,39(24):3378-3381;3387.(收稿日期:2024-08-07;修回日期:2025-06-24)(本文編輯賈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