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經歷現(xiàn)實情境數學化,探索數學關系、性質與規(guī)律的過程.提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為學生充分的實踐探究留出時空.\"這體現(xiàn)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現(xiàn)行數學教材增加了“探究活動”這一學習專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自主探究實踐.學生在數學自主探究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無從下手的情況,或者在探究過程中顧此失彼,不能做到全面有效的探究.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序、正確、高效的探究?老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首先要對數學實踐有一個探究.爭取探究水平有較大的提高,否則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自主探究的數學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紛繁復雜,開展這類數學問題探究活動前要先進行科學全面的分類.只有在科學全面分類上下功夫,明確探究的方向,理清探究的思路,才能做到有序、正確、高效探究.本文中借以下例題談談如何實現(xiàn)科學全面分類,有序、正確、高效地開展初中數學探究.
例1正方形ABCD在直角坐標系中的位置如圖1所示,在平面內找點 P ,使 ΔPAB,ΔPBC .ΔPCD,ΔPDA 同時是等腰三角形,標出符合要求的點 P ,并寫出點 P 的坐標.
在這個問題中,點 P 的分類有兩種類別,一類是點 P 在正方形ABCD內部,另一類是點 P 在正方形ABCD外部.而正方形ABCD的四邊作等腰三角形的邊而言有三種類別,即都作等腰三角形的底,都作等腰三角的腰,既作等腰三角形的底又作等腰三角形的腰.綜合以上情況進行組合可得思維導圖圖,如圖2.
(1)正方形四邊都作底的等腰三角形點P在正(2)正方形四邊都作腰的等腰三角形點P的位置 方形內部 (3)正方形四邊既作底又作腰的等腰三角形(4)正方形四邊都作底的等腰三角形點P在正(5)正方形四邊都作腰的等腰三角形方形外部(6)正方形四邊既作底又作腰的等腰三角形
以上六種可能出現(xiàn)的類別,就是探究的六個方面.理清了六種可能出現(xiàn)的類別就等于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探究方向.
情況(1):容易想到點 P 與點O 重合的情況,如圖3, ΔPDC ,ΔPBC,ΔPAB,ΔPAD 為等腰三角形,且正方形ABCD四邊均作底,此時點 P 坐標為(0,0).
情況(2):四邊形 ABCD 四邊都作腰這樣的點 P 不存在.
情況(3):正方形 ABCD 四邊既作底又作腰的情況.若AB為腰, AD 為底,如圖4,則有 AP= PD ,點 P 在 軸上,同時 BP= AB ,因此以點 B 為圓心, BA 長為半徑畫弧交
軸于點 P1 ,則ΔAP1D,ΔABP1,ΔP1BC,ΔP1CD 均為等腰三角形,此時 BP1=2,BE=1,∠P1EB=90° 于是, P1E=
,所以可得點 P1 坐標為
:
根據對稱性,以 O 為圓心, OP1 為半徑畫圓交 x 軸于點 P2,P4 (如圖5、圖6),交 軸于另一點 P3 (如圖7),則點 P2 為
,點 P4 為
,
點 P3 為 :
情況(4)(5):不存在.
情況(6):以 AB 為底, .AD 為腰,當所求點在 x 軸上,且 AP=AD 時,如圖8,以 A 為圓心, AD 長為半徑畫弧交 Ψx 軸于點 P5 ,則 ΔP5AD ΔP5BC ,ΔP5AB,ΔP5DC 均為等腰三角形.令 AB 交 x 軸于點 F ,則 OF=1,AF=1,∠P5FA=90°,P5A= , ,則點 P5 坐標為
1根據對稱性,以 O 為圓心, OP5 為半徑畫弧交 x 軸于另一點 P7 (如圖9),交 y 軸于點 P6,P8 (如圖10、圖11).點 P7 坐標為
,點 P6 坐標為
,點P8 坐標為
經過對以上六類情況的探究,得到 P,P1,P2 P3,P4,P5,P6,P7,P8 這樣九個符合條件的點.
例2如圖 12,ΔABC 的頂點 A,C 在直線 ξl 上, ∠B= 120°,∠ACB=40° ,若點 P 在直線 ξl 上運動,當 ΔABP 成等腰三角形角時, ∠ABP 的度數是多少?
分類:這是一個探究實踐題,若點 P 與點 A,B 構成等腰三角形,則可以分成三類,畫出思維導圖,如
以點A作為 ∠ABP=∠APBAB=AP頂角的頂點 等邊對等角作等腰三角以點B作為 ∠BAP=∠APB形的頂角頂 AB=BP頂角的頂點 等邊對等角點的點以點P作為 ∠PAB=∠PBAAP=BP頂角的頂點 等邊對等角
探究:
情況1:如圖14,以 A 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時, AB=AP ,以 A 為圓心, AB 長為半徑畫圓交直線 ξl 于點 P1,P2 ,則 AB= AP1 , ∠BAC=20° ∠P1AB= 160° 根據等邊對等角,可得 ∠AP1B=∠ABP1= ;又 AB=AP2 , ∠BAC=20° ,根據等邊對等角可得
情況2:如圖15,當點 B 作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時,腰為BA和 BP ,因此 BA=PB .以 B 為圓心, BA 長為半徑畫圓交 ξl 于點P3 ,則 BA=BP3 .根據等邊對等角可得 ∠A=∠BP3A=20° ,則20°-20°=140° :
∠ABP3=180°-
情況3:如圖 16,P 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時,則有 AP= PB ,即點 P 在 AB 的垂直平分線上.作 AB 的垂直平分線交 ξl 于點P4 ,則 BP4=AP4 .根據等邊對等角得 ∠A=∠ABP4=20° :
綜上,可得 ∠ABP=20° 或 80° 或 140° 或 10°
數學探究是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會使實踐產生盲目性,正確的理論一旦和實踐相結合就會對實踐起推動作用,促進實踐的發(fā)展.科學全面的分類先行,探究在后.科學分類為探究確定了方向,為探究撥開了迷霧,為高效嚴謹的探究作了鋪墊.科學全面的分類,是探究成功的一半.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學生的數學探究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科學全面分類只能指導某一類結果是多個的數學探究活動;科學全面的分類又與學生的基礎知識有關,因此只能用于指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開展數學探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