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輝 葉丹芬
【摘要】本研究通過隨機抽樣,對267名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fā)現: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頻率高,流動意愿強;流動具有自發(fā)性和目標明確性;流動的失衡性明顯;流動教師呈現無職稱化、年輕化的特征。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專項支持,提高民辦幼兒園教師待遇;規(guī)范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機制;完善民辦幼兒園職稱評定、先進評比制度;支持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成長;加強職業(yè)道德與認同感建設,明確自身職業(yè)規(guī)劃。
【關鍵詞】民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教師;教師流動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0)01-0019-05
【作者簡介】趙景輝(1985-),男,內蒙古通遼人,廣州大學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博士;葉丹芬(1995-),女,廣東河源人,廣州大學教育學院本科生。
一、問題的提出
如何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確保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性,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合理流動是學前教育領域亟需關注的熱點問題。民辦幼兒園是我國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幼兒園占據了我國幼兒園總數的半壁江山,并承擔著一半以上在園幼兒的保教任務[1],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流動不僅關系到學前教育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還影響著幼兒園的保教質量。
工資待遇低、職業(yè)聲望低、社會保障缺失等原因,加劇了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民辦幼兒園教師的不合理流動會給幼兒教育質量帶來嚴重影響,打破幼兒園原有的教育樣態(tài),也會降低幼兒安全感的建立,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本研究旨在運用問卷法調查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的現實情況,了解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的真實表現。在了解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狀況和流動教師的意愿與訴求基礎上,希望為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合理流動提供建議,為相關部門有效配置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資源和規(guī)劃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方案提供決策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一)問卷法
1. 問卷調查對象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象為某市民辦幼兒園中已有過流動行為的267名幼兒園主副班教師。
2. 問卷調查工具及實施
本次調查采用研究者自行編制的《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狀況》的調查問卷。在查閱“教師流動”“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并在開放性訪談基礎上編制初始問卷,對初始問卷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根據臨界比值和題總相關分析剔除問卷中不適合的項目,再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問卷。問卷維度分為:流動頻率、流動類型、流動方向、流動意愿。研究通過SPSS軟件對有效問卷進行信度分析和球形檢驗,信度系數為0.83,球形檢驗KMO值為0.76。問卷共發(fā)放問卷270份,回收有效問卷267份,有效率為98.9%。
(二)訪談法
本研究運用訪談法是為深入了解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背后的原因,訪談對象是完成《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狀況》調查問卷中的4名教師,訪談提綱的維度主要包括流動的原因、流動的意愿、流動的訴求以及周圍教師對流動的看法。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結果呈現
1. 流動人員樣態(tài)分析
本研究從婚姻狀態(tài)、教齡、職稱、學歷、年齡方面的構成比例反映某市民辦幼兒園流動教師的樣態(tài)。
以婚姻狀態(tài)作為分析指標,已婚民辦幼兒園教師累計流動人數最多,為179人;未婚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累計88人。已婚民辦幼兒園教師比例高于未婚民辦幼兒園教師比例,且流動率較高。多數已婚民辦幼兒園教師會因為孩子升學、照顧老人等家庭原因產生流動,未婚的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原因則為尋找適合的工作單位。訪談中教師談道:“我在這家幼兒園待得比較久,這里的教師離開的原因,有些是因為小孩在老家,就選擇回去;有些教師結婚了,愛人在別的地方,就跟著走了;很多剛出來工作的老師流動性比較大,他們沒有太明確的目標,會頻繁跳槽,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以教齡作為分析指標,調查發(fā)現,某市民辦幼兒園流動教師人員主要集中在兩類:一類是工作7年以上的骨干教師;另一類是工作不足3年的新手教師。其中,骨干教師占樣本量的39.2%,新手教師占樣本量的50.4%。訪談中教師談道:“我在這個幼兒園工作十幾年了,有時候還是覺得工作量和工資不是完全對等的,提升空間也有限。雖然這個幼兒園還可以,我對它也比較有感情,但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會考慮換工作,像我同事,經驗比較豐富,跳槽就升職也提升了自己?!蹦贻p教師在工作初期熱情高,但經歷一段時間后,發(fā)現預期目標無法實現,職業(yè)抱負無法得到展示,就會產生職業(yè)倦怠,萌生離職的念頭。
以職稱作為分析指標,流動的民辦幼兒園教師72.3%無職稱。一方面,由于教師職業(yè)規(guī)劃不明確,工作成果和在同一工作單位的工作年限未達到評定職稱的標準;另一方面,民辦幼兒園缺乏評定職稱的途徑與名額。當現實與教師的成長要求相違背時,流動率就會上升。
以學歷作為分析指標,樣本中大專學歷的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占55.8%,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占34.8%。大專學歷的民辦幼兒園教師是流動的主要部分。
以年齡作為分析指標,30歲以下的民辦幼兒園流動教師達到總人數的73.6%。訪談中教師談道:“民辦幼兒園大部分都是年輕老師流動性比較大,尤其是剛出來工作的教師。就像我之前換工作,是想換一個環(huán)境,找到一個突破,也是為了向上發(fā)展。” 民辦幼兒園流動教師年齡結構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2. 流動頻率
該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存在一定規(guī)律,人均流動次數不多,但整體流動頻繁。在樣本中,某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過1次的有39人,流動過2次的有160人,流動過3次及以上的有68人。
正如訪談中教師所言:“我們區(qū)民辦幼兒園在硬件條件上或軟件條件上,還沒到達一個比較好的狀態(tài),可能沒有辦法滿足老師的個人發(fā)展、期望、工資待遇等要求,這導致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且流動性很強。”
訪談中另一名教師言道:“剛畢業(yè)的時候,我在一家幼兒園工作了一年,因為工資比較低,就換了另一所幼兒園,但后來結婚生小孩,這里離我家比較近,孩子又需要照顧,我就來到了這所幼兒園。”
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流動次數以2次或3次及以上居多,幼兒園教師的流動頻率較為頻繁。其中,個人發(fā)展、薪資期待、工作與家庭相近等因素影響著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流動。
3. 流動類型
本研究中,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具有不同的類型,包括自發(fā)流動和行政主導流動,有計劃、目標明確的流動和無計劃、隨意的流動。目前我國對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缺乏相關管理機制,政策引導下的教師流動所占比例較小。在樣本中,某市民辦幼兒園教師自發(fā)流動的197人,占比73.8%,行政主導產生的流動有70人,占比26.2%,多為逐利的自發(fā)流動。
圖1(見下頁)中,85%的民辦幼兒園教師工作變化是有計劃、目標明確的。正如訪談教師所言:“我所在的民辦園平臺好,起點高,管理規(guī)范化,來到這里工作對自身的專業(yè)成長很有幫助,所以工作的前5年我會選擇這樣的幼兒園,在這之后,我希望自己做到年級組長,能參與一定的教研管理工作,如果沒有達到目標期待,不排除選擇提供這樣工作崗位的下家單位?!痹谀呈腥肆Y源和社會保障局2017年12月公開發(fā)布的《某市2017年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分析報告中,教育行業(yè)的年薪平均數為63060元,月薪5255元,但民辦幼兒園大多數教師的工資水平達不到這個標準,有更優(yōu)質的發(fā)展機會時,教師必然會流動?!昂芏嘤變簣@老師也會參加教育局的考試,進入公辦園,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有些教師不能進入公辦園,但也會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找到更為適合自己的管理或者教研工作,符合自己的薪酬期待,從而離開原單位”。由此可見,幼兒園教師的流動是基于自己薪酬規(guī)劃、職業(yè)規(guī)劃等而形成的。
4. 流動方向
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流動方向從兩個維度進行分析,包括城鄉(xiāng)走向流動與上下走向流動。城鄉(xiāng)走向流動并非普遍意義上的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的流動,而是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與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流動,一般指地域間流動。上下走向流動是職業(yè)流動后階層地位的上升下降或職務/職稱的晉升降級。
研究表明,民辦幼兒園教師主要從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向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流動。其中,由農村和鄉(xiāng)鎮(zhèn)流向城區(qū)占比25.5%,由二三線城市向一線城市流動的占比34.8%,城區(qū)間教師流動從經濟狀況低級的梯隊區(qū)向經濟狀況高級的梯隊區(qū)流動的占比39.7%。較少存在向下流動的情況,表明某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是單向垂直向上流動,如圖2表示。
在某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中,上升流動的有211人,占比79.1%;下降流動的有56人,占比20.9%。
多數民辦幼兒園教師選擇從條件較差的工作單位向條件較好的工作單位流動,是在多年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從低職位流向高職位。訪談中教師談道:“我來這里的幼兒園之前,在周邊城市的幼兒園工作過幾年,比較容易上手新園的工作,所以很快就從副班升到主班了?!痹L談中另一名教師談道:“我擅長做家長工作,也熟悉幼兒園工作業(yè)務,再加上經驗比較豐富,來到這所幼兒園沒兩年就升為主任了。所以我覺得離開原來的幼兒園是很正確的選擇,我不想只是一直在原來的幼兒園做一線老師,感覺沒有上升空間?!?/p>
5. 流動意愿
總體來講,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流動意愿較為強烈。其中,希望流入其他幼兒教育系統(tǒng)(包括條件更好的民辦幼兒園、公辦幼兒園以及有條件自己創(chuàng)辦幼兒園)的占比82.4%,希望流入中小學的占比4.9%,有轉行意愿的占12.7%。
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意愿從訪談中亦可得知,“在幼教行業(yè)久了,比較保險的做法還是在領域內變動工作,我們上手也容易,但希望變動后要么平臺高了、要么薪酬高了、要么就是能進入公辦園取得編制,即便不能拿到編制,現在公辦園的待遇逐漸增加,很多教師也會流向公辦園的”。放棄幼兒教育工作,從事其他行業(yè)的人員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我的同事也有徹底轉行的,不再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一方面源于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另一方面源于社會地位較低,工作繁瑣,無法找到自我效能感” 。
(二)結果討論
1. 流動頻率高,流動意愿強
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教師流動期限應保持在5~6年,人才流動率控制在10%左右,才能使人才的使用和配置得到最優(yōu)的狀態(tài)[2]。某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過1次、2次、3次及以上的分別占比14.6%、59.9%、25.5%,總體流動頻率較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們都希望能往條件更好的工作單位發(fā)展,其中希望流入其他幼兒教育系統(tǒng)的占比82.4%,希望流入中小學和轉行離開教育系統(tǒng)的占比17.6%,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意愿強烈。流動頻率過高對幼兒、教師、民辦幼兒園及學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2. 流動的自發(fā)性、目標明確性
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以自身無規(guī)則的個人流動為主,非國家政策驅使。本研究中,197位民辦幼兒園教師屬于自發(fā)流動,教師幾乎是想流動就流動,幼兒園與政府對這種無序隨意的流動幾乎沒有防范和舉措。同時,227位民辦幼兒園教師是目標明確地進行流動,辭職前都會找好更高更優(yōu)質的就業(yè)平臺,原單位是他們向上發(fā)展的跳板。這種流動對教師個人而言,職位或社會地位會上升,具有積極的影響;對幼兒園與社會而言,頻繁的流動則造成教育人才配置不合理,教育資源分布不均,不利于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
3. 流動失衡性明顯
合理的教師流動體現在質與量在適度范圍內。大量民辦幼兒園教師從民辦幼兒園流出,而流進者在數量上,或者在學歷能力水平上都不足以填補留下來的空缺,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就會處于一種萎縮狀態(tài)[3]。調查中發(fā)現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失衡性明顯。流動幼兒園教師多為新手教師或骨干教師,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的頻繁流動會加劇民辦幼兒園招聘和培育新教師的成本,打亂民辦幼兒園的教育樣態(tài),影響民辦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在流動方向上,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呈現單向垂直向上流動的態(tài)勢。主要體現為由農村和鄉(xiāng)鎮(zhèn)流向城區(qū),由二三線城市流向一線城市,由經濟狀況低級的梯隊區(qū)向經濟狀況高級的梯隊區(qū)流動,這種現象會加劇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
4. 流動教師無職稱化、年輕化傾向
調查中顯示民辦幼兒園流動教師72.3%無職稱。民辦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定的途徑與機會都少于公辦園幼兒園教師。在年齡層面,民辦幼兒園流動教師總體上呈現出年輕化的特征,年齡越小,越容易流動。教師在園時間長,積累的資本就豐富,這會削弱教師的流動意愿[4]。相反越年輕的教師,特別是剛畢業(yè)出來工作的幼兒園教師缺乏成熟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通過流動的方式來確定適宜自身的工作崗位,是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隊伍中的主力軍。
四、穩(wěn)定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專項支持,提高民辦幼兒園教師待遇
要降低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流動頻率與流動意愿,首要任務是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提高教師待遇是有效的措施。該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數量龐大,但教師待遇明顯低于公辦幼兒園教師,教師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督逃康人牟块T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明確指出:“引導和監(jiān)督民辦幼兒園依法配足配齊教職工并保障其工資待遇?!比珖f(xié)委員、學前教育資深教授劉焱在政協(xié)會議提案中明確提出要承擔起對民辦幼兒園的指導與監(jiān)管工作,包括對民辦幼兒園教師待遇的監(jiān)管,把民辦幼兒園教師待遇納入民辦幼兒園年檢內容。由此,制定規(guī)范的民辦幼兒園教師薪資發(fā)放標準, 建立相關獎勵機制和幼兒園教師收入平衡機制應被提上日程。同時,給予財政支持,設立民辦幼兒園專項基金,通過政府扶持、幼兒園擔責、社會力量支持等途徑保障民辦園教師待遇,逐步實現與公辦園在編教師同工同酬。完善并且公開透明實施民辦幼兒園教師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給予不同教齡、職稱、學歷、年齡狀況的幼兒園教師不同的保障措施。
(二)規(guī)范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機制
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多是逐利趨勢的自發(fā)流動,失衡性明顯。為實現幼兒園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需要有形的調控,規(guī)范幼兒園教師的流動機制,形成規(guī)范的結構性流動。比如根據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形成“定期輪換流動制”或“弱勢補償的對口支援”模式,是實現師資均衡發(fā)展的有效途徑[5]?!岸ㄆ谳啌Q制”模式是以制度的形式要求所有滿足一定條件的幼兒園教師在不同幼兒園進行一定期限的輪崗。政府應對“定期輪換流動制”模式給予政策保障,給予向下輪換流動的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的額外補貼和支持?!叭鮿菅a償的對口支援模式”是指各區(qū)內或各區(qū)之間要合作制定民辦幼兒園各園、民辦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的定期交流制度,尤其是專業(yè)性強的教師對專業(yè)性弱地區(qū)的扶持、公辦幼兒園骨干教師到民辦幼兒園進行相對長時間的指導,等等。
(三)完善民辦幼兒園職稱評定、先進評比制度
民辦幼兒園流動教師呈現“無職稱”的特征,一方面由于自身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不明確,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職稱評定的途徑。民辦幼兒教師職稱申請沒有納入到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中,造成大量民辦幼兒園教師沒有職稱晉升空間和途徑。同時,在先進評比方面,民辦幼兒園教師也很難參與其中,諸多問題容易加劇民辦幼兒園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導致教師流動。為此,政府要盡快將民辦幼兒園教師納入到職稱評審制度行列,要給予民辦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定的名額,增加民辦幼兒園教師職稱晉升的機會。在先進評比政策上,對公辦幼兒園教師和民辦幼兒園教師同等對待,尤其在評優(yōu)申請和評選活動中,對通過評審的達標園、示范園及教師等給予政策上的優(yōu)惠[6],對獲獎的民辦幼兒園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
(四)支持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成長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民辦幼兒園教師主觀內心價值的滿足,會加強個人對集體的歸屬感,民辦幼兒園需要在教師專業(yè)成長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首先,民辦幼兒園管理者可為每位教師建立成長檔案,幫助他們制定合適的成長計劃,實現專業(yè)成長目標。其次,支持園本教研。民辦幼兒園教師除熟悉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內容外,還應為幼兒園教師提供參與基于本園的各項教研活動,擴展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扎根于教師的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建立有效的、針對性的園本教研體系。最后,要“請進來,走出去”。“請進來”是指根據民辦幼兒園教師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專家培訓或課程學習,為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學習提供便利;“走出去”是指保證民辦幼兒園教師與公辦幼兒園教師有著均等的外出教研學習機會,讓民辦幼兒園教師接觸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操作。
(五)加強職業(yè)道德與認同感建設,明確自身職業(yè)規(guī)劃
民辦幼兒園教師自身要加強職業(yè)道德與認同感建設。除積極投入工作,做好教師角色外,更不能忽視對職業(yè)道德操守和認同感的磨礪。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需要自己把握機會、勇敢挑戰(zhàn),努力做好心理調節(jié),不抱怨,樂于承擔,發(fā)揮優(yōu)勢,在服務中成長。此外,民辦幼兒園教師要根據內外因素,為自身職業(yè)目標制定行動方案,努力提升專業(yè)水平?!翱ㄆ澢€”表明,1.5~5年是獲得成果最多、信息溝通水平最高的時期,民辦幼兒園教師可以5年為界,做好5年內和5年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適當流動對園所和教師自身都有一定益處,頻繁流動則會有反效果。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終身教育、實現人生價值有重要意義,也能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 王海英.分類改革背景下促進民辦幼兒園良性發(fā)展的政策建議[J].人民教育,2017(24):44.
[2] 胡瑩.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現狀的個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3] 梁春娟.社會學視野下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研究——以重慶市主城區(qū)民辦幼兒園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0.
[4] 丁雅蘭.城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黃石市的實證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5] 馮文全,夏茂林.從師資均衡配置看城鄉(xiāng)教師流動機制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0(02):19.
[6] 段希娟.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失問題研究——以山東省民辦A幼教集團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本文系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教育均衡視域下的城鄉(xiāng)幼兒園教師資源配置研究”(項目編號:15Q29)、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青年規(guī)劃項目“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學前流動兒童早期教育干預機制研究”(項目編號:GD17YJY0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青年基金項目“公共治理視角下城市學前流動兒童早期教育精準服務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18YJC880138)的階段性成果。
通訊作者:趙景輝,tlzhaojinghui@163.com
(責任編輯 張付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