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在總結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實施三年來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對未來一個階段推進教育數字化進行了全面部署。教育數字化是當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不僅是教育領域的一場技術革命,更是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育治理的深刻變革。在當下數字技術重構教育生態(tài)背景下,教育數字化與數字化教育作為教育研究與實踐領域的兩個高頻術語,一定程度被混淆,并在教育實踐中誤用。教育數字化與數字化教育雖名稱相似,但其內涵邊界存有差異,正確認識其本質差異與共生演進邏輯,對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意義重大。
教育數字化與數字化教育都涉及數字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但兩個概念的內涵并不相同。教育數字化是以數字技術為底層架構,對教育系統(tǒng)(教育內容、教學過程、教育評價、教學治理等)進行整體性變革的過程。其本質在于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教育要素的全域映射,構建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的交互閉環(huán)。更具象化一點講,就是將知識體系轉化為可計算、可交互的數字形態(tài),通過智能算法優(yōu)化教學路徑與評價體系,形成數據驅動的教育決策與治理機制等。而數字化教育則是指利用數字技術來支持和增強教育過程,是技術中介論視角下的教育實踐形態(tài),強調數字技術作為工具手段對教育活動的改造,其本質是數字技術賦能的現代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具體來說是將數字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與虛擬學習環(huán)境,促進個性化學習和精準教學,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育數字化與數字化教育兩者之間存在共生演進關系。首先,其技術基礎具有同一性。教育數字化與數字化教育均以數字技術為核心支撐,依托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集群構建技術生態(tài)。教育數字化強調技術對教育系統(tǒng)的滲透重構,數字化教育側重技術對教育實踐的賦能增效,形成技術驅動教育的兩種實踐維度。其次,其教育目標具有趨同性。教育數字化與數字化教育的終極目標均指向突破時空限制,優(yōu)化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加快形成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助力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為有效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提供有力支撐。第三,其發(fā)展進程具有遞進性。教育數字化與數字化教育是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演進的不同階段,數字化教育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初級階段,重點解決教育要素的數字化呈現問題;教育數字化則進人系統(tǒng)重構的高級階段,重點是利用數字技術重塑教育生產關系。
總之,教育數字化與數字化教育既有區(qū)別、又相輔相成。教育數字化為數字化教育提供基礎設施,數字化教育成果反哺教育數字化轉型,形成“技術賦能”與“教育進化”的協(xié)同發(fā)展、共生演進態(tài)勢,兩者構成了數字時代教育變革的“一體兩翼”,既存在發(fā)展階段的遞進性,又具有系統(tǒng)功能的互補性。當前,在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進程中,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教育實踐呈現出“數字化教育 $$ 教育數字化 $$ 智慧教育”的演進路徑。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這兩個領域將會有更深層次的融合創(chuàng)新,實現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與數字化教育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共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邁向新高度。
(作者系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湖南省芙蓉教學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