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把“對等關稅”將如何影響世界的懸念又延長了一點。今年4月3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宣布要對80多個國家征收高額“對等關稅”。這項新政原定于4月10日生效,但4月10日當天特朗普又宣布對部分國家施行90天的關稅暫緩征收政策,以此商議新的貿易協(xié)定。在此期間,美國保留實施10%的“基準關稅”。按原計劃,對等關稅將從7月10日正式實施。但7月7日,原本已經嚴陣以待迎接“對等關稅”新政的數(shù)十個國突然又被通知了“延期”。
當天,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稱,已經向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領導人致函,通知他們在不能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協(xié)議的情況下要從美國時間8月1日起支付關稅稅率,各國將面臨的稅率從25%到40%不等。
當被問到8月1日是不是最后的期限,特朗普回答:“我會說是確定的,但不是100%確定。如果他們打電話來說想以不同方式處理,我們也會持開放態(tài)度?!痹诖饲?0天的延期中,美國僅與英國、越南達成貿易協(xié)議,并與中國達成部分協(xié)議。
在新一輪延期中,特朗普也收獲了一些進展。7月23日,他在社交平臺說美國已與日本達成一項貿易協(xié)議,并表示他將對日本加征15%—低于信函中的25%—的所謂對等關稅。而根據(jù)該協(xié)議,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并稱美國將從這些投資中獲得“90%的利潤”。特朗普隨后宣告“談妥”的還有印尼和菲律賓。
歐盟并不想順從。由27個國家組成的歐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在7月10日前,歐盟委員會一直在努力與美國達成一項基本協(xié)議,但在給歐盟的信中,特朗普說8月1日起要對來自歐盟的商品征收30%的關稅,高于他在4月首次提出的20%。
這一轉變讓原本持溫和立場的德國開始向持對抗立場的法國靠攏,而歐盟內兩大主要經濟體的對抗情緒也影響了整個歐盟的決策。7月13日,德國財政部長拉爾斯·克林貝爾表示,如果談判失敗,歐盟將需要“果斷的反制措施,以保護歐洲的就業(yè)與企業(yè)”。
《紐約時報》認為,特朗普將關稅視為權力的體現(xiàn),而非貿易工具。這一點或許從特朗普對巴西的關稅政策上最能體現(xiàn)。7月10日,特朗普致函巴西政府稱將從8月1日開始對巴西商品征收50%的關稅。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名義上是消滅貿易逆差對美國的威脅,但2024年美國對巴西的貿易順差為74億美元。特朗普并沒有隱瞞其真實目的。在信中,除了新的關稅稅率,他還表達了對巴西政府審判前總統(tǒng)雅伊爾·博索納羅的不滿—博索納羅是特朗普的長期盟友。
4月,當特朗普宣布將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后,全球股市一度陷入恐慌和拋售,直到特朗普宣布暫緩90天實行,股市動蕩才停止。當7月初他宣布將從當?shù)貢r間8月1日起進一步提高一些國家的關稅,投資者的反應卻十分平淡。《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可能有三點原因給了投資者信心。其一是,人們開始認為特朗普的威脅只是一種施壓策略,《金融時報》5月發(fā)文說“特朗普總是臨陣退縮”。其二是,部分人相信,法院可能會阻止關稅生效。其三,人們更信任企業(yè)財報和經濟報告中的數(shù)據(jù),而現(xiàn)在比想象中樂觀。摩根大通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年化增長率為2.4%,與長期趨勢大致相符。
但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也確實影響到了一些國家。根據(jù)日本財務省的數(shù)據(jù),今年6月,日本對美國的出口額同比下滑11.4%,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萎縮了22.9%。這些都是關稅變化帶來的影響。而韓國關稅廳的數(shù)據(jù)顯示,7月前20天韓國出口同比下降2.2%。韓國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lián)盟(KCTU)勞工研究所研究主管金成赫表示,汽車、鋼鐵、半導體和制藥行業(yè)的出口商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名單中有許多過去曾將自己視做美國盟友的國家。據(jù)《紐約時報》報道,如今這些美國的盟友正試圖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例如韓國新任總統(tǒng)李在明已向澳大利亞和德國派遣特使討論防務和貿易問題,印度尼西亞表示即將與歐盟達成協(xié)議,將雙方大部分關稅降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