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作為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選拔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解題策略不僅是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手段,更能反映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深度、思維水平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程度.深入探究解題策略背后的底層邏輯,對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優(yōu)化教學方法以及把握高考數學命題方向都有重要意義.
1高考數學解題策略分析
1.1常見解題策略分類
1.1.1直接法
直接法是最基本的解題方法,直接利用數學定義、定理、公式等,按照題目所給條件進行逐步推理和計算,直接得出答案.例如,在計算 sin(α+β) 的值時,已知sina、cos α 、sin β 、cos β 的值,就可直接代入兩角和的正弦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 sinβ 求解.
1.1.2 特殊化法
特殊化法是指當題目條件中含有不確定量,但結論唯一或暗示答案為定值、定點時,選取符合條件的特殊值、特殊函數、特殊角、特殊數列、特殊位置、特殊點、特殊方程或特殊模型進行處理,如在一些數列問題中,若數列滿足特定條件,可通過令 n=1 =n=2 等,來快速找到數列的規(guī)律或驗證選項
1.1.3 數形結合法
對于具有幾何背景的題目,可以先根據條件畫出輔助圖形,然后借助圖形的直觀性進行分析和判斷.例如,在解析幾何中,通過畫出直線與圓錐曲線的圖形,能直觀地看出它們的位置關系,從而找到解題思路.
1.1.4構造法
構造法是利用已知條件和結論的特殊性構造新的數學模型,如函數、方程或圖形,以簡化計算.在不等式證明中,可構造函數,通過研究函數的單調性、最值等性質來證明不等式.例如,要證明當 xgt;0 時,exgt;1+x ,可構造函數 f(x)=ex-x-1 ,對其求導研究單調性來證明.
1.1.5 等價轉化法
等價轉化法即將問題轉化為熟悉、易于解決的問題.在函數零點問題中,可將函數零點轉化為方程的根,再進一步轉化為兩個函數圖象交點的橫坐標問題,通過分析函數圖象來求解.
1.2解題策略的選擇依據
解題策略的選擇并非隨意,而是取決于題目類型、已知條件以及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思維習慣.對于概念性較強的題目,學生若對相關概念理解深刻,可能優(yōu)先選擇直接法;若題目中存在變量且結論具有一般性,特殊化法可能更合適;當題目涉及幾何圖形或函數圖象時,數形結合法往往能發(fā)揮優(yōu)勢;若題目條件較為復雜,通過構造法構建新模型可使問題簡化;等價轉化法適用于將陌生問題轉化為熟悉問題的情況.
2從解題策略看高考數學題解答的底層邏輯
2.1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無論是哪種解題策略,都離不開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以直接法為例,在進行代數運算、幾何證明時,學生需要準確運用各種公式、定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關鍵[1],只有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在解題時靈活運用,為選擇合適的解題策略提供保障.
高考數學題往往涉及多個知識點,所以學生對知識的系統(tǒng)性理解至關重要.例如,在解決綜合性數列問題時,可能既需要運用等差數列的性質,又要結合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還可能涉及數列的遞推關系.具備系統(tǒng)知識體系的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題目,分析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選擇更有效的解題策略,如在解決有關數列遞推公式時,能聯想到通過構造新數列將其轉化為熟悉的數列類型進行求解.
2.2數學思維能力的體現
邏輯思維貫穿解題的全過程,從題目條件的分析、推理到得出結論,都離不開邏輯思維的支持.在使用直接法解題時,每一步的推理都需要遵循邏輯規(guī)則,確保推理的嚴謹性.在幾何證明題中,通過已知條件逐步推導結論,依據的是幾何定理和邏輯推理規(guī)則.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在面對復雜題目時,能夠有條不紊地分析問題,找到解題的關鍵線索,選擇合適的解題策略.
創(chuàng)新思維在高考數學解題中也具有重要意義.特殊化法、構造法等解題策略的運用,往往需要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一些開放性問題往往沒有固定的解題模式,需要學生突破常規(guī)思維,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2.3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反映
數學抽象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從具體的數學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模型和規(guī)律.在運用等價轉化法時,學生需要將實際問題或復雜問題抽象為數學語言和模型.直觀想象素養(yǎng)則與數形結合法密切相關通過圖形的直觀呈現,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培養(yǎng)其空間想象能力和幾何直觀能力.
數學運算素養(yǎng)是保證解題準確性和效率的關鍵.在各種解題策略中,都涉及數學運算,無論是直接計算、利用公式推導,還是通過構造函數進行求解,都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運算能力.數據分析素養(yǎng)在一些統(tǒng)計、概率問題中尤為重要.學生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運用合適的方法計算概率或統(tǒng)計量,從而選擇正確的解題策略解決問題
3典型高考數學題解題策略分析
3.1函數問題
例1(2023年北京高考數學第17題)設函數
(1)若 ,求 φ 的值.
(2)已知 f(x) 在區(qū)間 上單調遞增,
,再從條件 ① 、條件 ② 、條件 ③ 這三個條件中選擇一個作為已知,使函數 f(x) 存在,求 ω,φ 的值.
條件 條件(
條件 ③:f(x) 在區(qū)間
上單調遞減.
分析:(1)把 x=0 代人 f(x) 的解析式求出(204號 sinα ,再由 即可求出 φ 的值.
(2)若選擇條件 ① 不合題意.若選條件 ② ,先把f(x) 的解析式化簡,根據 f(x) 雞在頭 上的單調性及函數的最值可求 T ,從而求出 ω 的值;把 ω 的值代入 f(x) 的解析式,由
和 |x|lt; 即可求出φ的值;若選條件③,由f(x)的單調性可知 f(x) 在
處取得最小值一1,則與條件② 所給的條件一樣,解法與條件 ② 相同.
部分學生對“由函數值求未知量”的概念內涵理解不足,在定量運算時出現錯誤,這反映出其數學理解僅停留在表象層次.[2而能夠正確建立方程組并進一步結合單調性確定解的學生,其理解水平達到了解釋性理解和建立聯系的層次.若能從研究函數的思想方法出發(fā),將多個條件綜合運用,并認識到求解三角形問題本質上與三角函數的性質緊密相關,則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內在聯系.這道題充分體現了不同解題策略背后學生對三角函數知識的理解程度、思維能力以及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差異.
3.2立體幾何問題
例2(2021年全國新高考I卷第12題)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 中, AB=AA1=1 ,點 P 滿足 ,其中 λ∈[0,1] μ∈[0,1] 則.
A.當 λ=1 時, ΔAB1P 的周長為定值B.當 μ=1 時,三棱錐 P//BC 的體積為定值C.當 時,有且僅有一個點P,使得AP⊥BP
D. 當μ= 時,有且僅有一個點 P ,使得 A1B⊥ 平面 AB1P
分析:對于這道題,在分析選項B時,當 μ=1 時,即 ,此時點 P 在棱 B1C1 上運動.因為VP-A,BC=VA1-PBC,且△PBC的面積為
,點 A1 到平面PBC的距離就是正三棱柱底面三角形ABC中 A 到 BC 的距離,為定值 ,所以三棱錐P-ABC體積為定值,這體現了優(yōu)先考慮特殊位置(點 P 在特定棱上)來簡化問題的思路,屬于優(yōu)先法的應用.
3.3填空題創(chuàng)新題型
例3(2021年新高考 I 卷數學第14題)寫出一個同時具有下列性質 ①②③ 的函數 f(x) ·
①f(x1x2)=f(x1)f(x2);② 當 x∈(0,+∞) 時, f′(x)gt;0;③f′(x) 是奇函數.
分析:本題要求寫出一個同時具有性質 ①② ③ 這三個性質的函數 f(x) .該題具有開放性,旨在考查學生對函數性質的綜合理解與運用能力.
解析:從性質 ① 出發(fā),冪函數具有 (x1x2)n= x1nx2n 的特性,所以可先考慮冪函數的形式
對于性質 ② ,當 x∈(0,+∞) 時, f′(x)gt;0 意味著函數 f(x) 在 (0,+∞) 上單調遞增.對于冪函數y=xn ,其導數為 y′=nxn-1 ,要滿足在 (0,+∞) 單調遞增,則 ngt;0
再看性質 ③ 0 f(x) 是奇函數,對于冪函數 y= xn ,當 n 為奇數時,函數為奇函數.
綜合以上三個性質,取 n=1 時,函數 f(x)=x ,f(x1x2)=x1x2=f(x1)f(x2) ;當 x∈(0,+∞) 時,f′(x)=1gt;0 且 f(-x)=-x=-f(x) ,滿足奇函數定義.也可以取 n=3 ,函數 f(x)=x3,f(x1x2)= (x1x2)3=x13x23=f(x1)f(x2),f′(x)=3x2 ,當 x∈ (0,+∞) 時, f′(x)gt;0 , -x3=-f(x) ,同樣滿足三個性質.
本題涉及冪函數、函數導數、函數奇偶性等多個知識點.學生需要熟知冪函數的運算性質、導數與函數單調性的關系以及奇函數的判定方法,才能從眾多函數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函數,體現了對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和融會貫通.
4結語
高考數學解題策略的研究對教學與學習意義重大.通過剖析解題策略及其底層邏輯,能助力教師優(yōu)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培養(yǎng)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學生掌握這些策略,可提高解題效率與準確性.教師未來應持續(xù)探索,緊跟高考命題變化,不斷完善解題策略研究,為數學教學發(fā)展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康娟.新高考下提升高中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有效策略[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4(13):56-58.
[2]汪燕銘,王雅琪,綦春霞.從解題策略看數學理解的層次- 一以2023年北京高考數學卷第17題為例[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4(14):29-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