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0153.3 文獻標志碼:A
Biderivations of Incidence Algebras
WANG Yu-qi (Coll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ooo,Jilin,China)
Abstract : Let (X,?) be a connected finite pre-ordered set, R a commutative ring with unity, and I(X,R) be incidence algebra of X over R . It gives the form of biderivations of incidence algebras in an algebraic combinatorial flavor,and solves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biderivations of the incidence algebra,and finally proves that a biderivation of incidence algebras is an inner biderivation.
Key words:biderivation;inner biderivation; derivation; incidence algebra;identity
0 引言
有關于雙導子的問題在環(huán)和算子代數(shù)上一直以來都是研究的熱點,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討論,同時雙導子也有著廣泛的應用.MASKAG[1] 最早提出雙導子的概念.之后,VUKMANJ[2]研究了素環(huán)和半素環(huán)上的雙導子.BRESARM等[3給出了非交換素環(huán)上雙導子的表現(xiàn)形式,證明了非交換素環(huán)上的雙導子都是內(nèi)的.ZHANGTH等[4]研究了套代數(shù)上的雙導子,給出了復可分Hilbert空間套代數(shù)上的雙導子是內(nèi)雙導子的充要條件,并將該結果推廣到套代數(shù)上的廣義雙導子上,但套代數(shù)上有非內(nèi)雙導子的情況仍然存在.
在CHEUNG W S[5] 開創(chuàng)了三角代數(shù)上的映射問題的研究后,雙導子在三角代數(shù)上也被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推廣[6-11].BENKOVID[6]證明某類三角代數(shù)上的雙導子是內(nèi)雙導子和極雙導子之和,并將結果應用到上三角矩陣代數(shù)和套代數(shù)上.DUY等將該結果推廣到了廣義矩陣代數(shù)上.WANG Y[8] 借助極大左商環(huán)的概念從新角度描述三角環(huán)上的雙導子,并證明了三角代環(huán)上的雙導子也是一個內(nèi)雙導子和一個極雙導子之和.
本文基于以上成果,通過對關聯(lián)代數(shù)上雙導子的描述來豐富關聯(lián)代數(shù)在映射上的理論.
1預備知識
定義 1[6] 設 A 是交換環(huán) R 上中心為Z(A) 的代數(shù), [x,y]=xy-yx 是李積.若對于
任意的 x,y∈A ,線性映射 d:AA 滿足
d(xy)=d(x)y+xd(y)
則稱 d 是 A 上的導子.
定義 2[6] 若對于任意的 x,y,z∈A ,一個雙線性映射 對其兩個分量各為導子,即
則稱 φ 是 A 上的雙導子.
定義 3[6] 若 A 是一個非交換的代數(shù),則對于任意的 x,y∈A ,雙導子 有
φ(x,y)=λ[x,y],
其中 λ∈Z(A) ,則稱具有以上形式的雙導子為內(nèi)雙導子.
定義 4[12] 若集合 X 中的二元關系 ? 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i) ?x∈X ,有 x?x :(ii) ?x,y,z∈X ,若 x?y 和 y?z ,則 x? z ,則稱 X 是一個預序集,記作 (X,?) :
定義 5[13] 設 X 是一個預序集,若對任意 x ,y∈X ,存在序列 {x=x0,…,xn=y} ,滿足 xi-1 ?xi 或 xi-1?xi , ?i∈{1,2,…,n} ,則稱預序集 X 是連通的.
定義 6[14] 取預序集 X 中任意兩個元素 x 和 z ,區(qū)間 [x,z] 定義為 {y∈X∣x?y?z} ,若預序集 X 中的所有區(qū)間都是有限的,則稱 X 是局部有限預序集.
定義 7[15] 設 (X,?) 是局部有限預序集,R 是含有單位元的交換環(huán),可以定義 R 上關于 X 的關聯(lián)代數(shù) I(X,R) :
I(X,R):=
,若 x 升 y} ,代數(shù)運算為
(f+g)(x,y)=f(x,y)+g(x,y),
由文獻[15]知, ?f,g∈I(X,R),r∈R x,y,z∈X,I(X,R) 中的任意元素都可以表示為和的形式:
這里給出關聯(lián)代數(shù) I(X,R) 的兩個特例:上
三角矩陣代數(shù) Tn(R) 和全矩陣代數(shù) Mn(R) :
定義 8[13] 關聯(lián)代數(shù) I(X,R) 上的單位元 δ 滿足 δ(x,y)=δxy,x?y ,其中 δxy∈{0,1} 是Kronecker符號.
定義9[13] 對于 X 中任意一對元素 x?y 定義 exy 為
由卷積定義,有 exyeuv=δyuexv .顯然 {exy∣x?y} 是 I(X,R) 上的一組線性基.
定義 10[13] (2號 設 D:I(X,R)I(X,R) 是一個 R- 線性算子,且令
其中, Cxyij∈R .若 x?y 不成立,則 Cxyij=0 .若 i ?j∈X 且 i≠j ,則記為 ii
定義 11[16] 任取 x
Sxy={cexy∣c∈R}.
引理 1[17] 設 D:I(X,R)I(X,R) 是一個 R- 線性算子,則 D 是一個導子當且僅當 D 滿足
其中, eij∈B 系數(shù)滿足
Cijij+Cjkjk=Cikik ,若 i?j,j?k :
引理 2[6] 設 是雙導子,則對于任意的 x,y∈u,v∈A ,
φ(x,y)[u,v]=[x,y]φ(u,v).
引理 3[15] (204號 定義 I(X,R) 上的對角子代數(shù)D(X,R) 為
則 D(X,R) 中的元素 當且僅當對于所有的
,有 cx=cy ,其中C(X,R) 表示 I(X,R) 的中心.
FADAEEB等在文獻[18]中給出了條件:
設 A 是含單位元 1A 的代數(shù),其中對于任意的a∈A ,
則 A 中的任意元素都可以寫成兩個可逆元素之和.
同樣,含單位元 1R 的交換環(huán) R 滿足條件,則
R 中的任意元素都可以寫成兩個可逆元素之和.
2 主要定理及證明
設 φ 是關聯(lián)代數(shù) I(X,R) 上的一個雙導子,則根據(jù)文獻[15],關聯(lián)代數(shù)中的任意元素都可以表示為線性基 中元素線性和的形式.因此,要想得到雙導子 φ 對關聯(lián)代數(shù)中任意元素的作用結果,只需討論雙導子 φ 在基元 exy 上作用的結果即可.下面證明雙導子的相關引理,即引理4一引理6,以方便研究定義在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雙導子作用在基元上的結果.
引理4設 φ 是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一個雙導子,則
(i)φ(eii,ejj)=0,?i,j∈X; (204號(ii)φ(eii,eij)=Aijijeij∈Sxy,i ,且 k
情況1 當 i=j 時,固定 x=eii ,令 y=eii ·
設 是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一個雙導子,固定 x ,定義 φx :
,則對于任意的
I(X,R) ,有
y?φx(x,y).
顯然, φx 是 I(X,R) 上的一個導子.同理固定 y ,則 φy 也是 I(X,R) 上的一個導子.
結合 φx 和引理1證明過程知
φ(eii,eji)=φx(eii)=
那么存在 j∈X ,使得 i
[eii,eij]φ(eii,eii)?eijφ(eii,eii)=0.
同理有
φ(eii,eii)[eii,eij]=
[eii,eii]φ(eii,eij)?φ(eii,eii)eij=0.
將式(2)代入式(3)和(4)中,可得
Ajiiieii=0?Ajiii=0,i
將式(5)兩端同時左乘 exx ,右乘 eii ,有
Axiii=0,x
因為 X 是連通的有限預序集,所以存在 ult; i∈X .同理根據(jù)(3),(4)還可得
[eii,eii]φ(eui,eii)?φ(eii,eii)eui=0.
將式(2)代入以上兩式中,整理可得
同理可推得
Aiyii=0,i
綜合式(2),(6),(7)可得
φ(eii,eii)=φx(eii)=
情況2當 i≠j 時,若 i 與 j 之間不具有定義的二元關系 ? ,則(i)顯然成立,于是只需討論i,j 之間存在二元關系的情況.不失一般性,設 i ii ,令 y=ejj ,則
根據(jù)情況1的證明過程,存在 j
φ(eii,ejj)ejk=0,eijφ(eii,ejj)=0.
將式(8)代入以上兩式,整理得
結合式(8),(9)有
φ(eii,ejj)=φx(ejj)=
(ii)設 φ 是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一個雙導子,固定 x ,令 y=eij,i
根據(jù)引理 1,φx 有如下形式:
則由式(6),(9),(10)易知
φ(eii,eij)=φx(eij)=
同理,固定第二個元素 y 為 eii ,令 x=eij ,則可得
φ(eij,eii)=Dijijeij∈Sxy,
其中 iijij∈R
(iii)固定 x=eii ,令 y=ekl , i≠k≠l ,且 k
x 是一個導子,故由導子定義有
φx(ekl)=φx(ekk)ekl+ekkφx(ekl),
φx(ekl)=φx(ekl)ell+eklφx(ell).
由(i)可以得到 φx(ekk)ekl=eklφx(ell)=0 ,于是
φx(ekl)=ekkφx(ekl)=φx(ekl)ell.
同理可固定 y=ekl ,令 x=eii ,于是有φy(eii)=φ(eii,ekl)=φx(ekl) ,根據(jù)(i)的證明,不妨設
將上式代入式(11),進一步得
φx(ekl)=ekkφx(ekl)=Gkiiieki,
以及 φx(ekl)=φx(ekl)ell=Giliieil 即
Gkiiieki=Giliieil.
對上式左乘 ekk ,右乘 eii ,得到 Gkiii=0 .再左乘 eii ,右乘 ell ,有 Gilii=0 .即 Gkiii=Gilii=0
綜上所述, φ(eii,ekl)=0 ,其中 i≠k≠l ,且kkl,eii)=0 ,其中 i≠k≠l ,且 k
引理5設 φ 是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一個雙導子,則
(i)φ(ejj,eii)=0,?i,j∈X; (204號(ii)φ(ejj,eij)=Bijijeij∈Sxy,i
證明 (i)設 φ 是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一個雙導子.不失一般性,令 i?j ,固定 x=ejj ,令 y=eii ,則φx 有如下形式:
同引理4(i)易知
eijφ(ejj,eii)=0,φ(ejj,eii)eij=0.
將式(12)代入上兩式,進一步推得
Bjiii=0,Bxiii=0,x
類似于引理4中(i)的證明過程,得到 ,且有
Bxjjj=0,xjyjj=0,j
結合上式和引理1中的系數(shù)關系式知
Bijii=Bijjj=0.
此時固定 y=eii ,令 x=ejj ,于是有φ(ejj,eii)=φs(ejj)=φx(eii) .由導子的性質有
φ(ejj,eii)=φy(ejj)=
φs(ejj)ejj+ejjφy(ejj).
用 φx(eii) 替換上式中的 φs(ejj) ,再根據(jù)式(12),(13)和(15)可得
φ(ejj,eii)=φx(eii)ejj+ejjφx(eii)=
Bjiiieji+Bijiieij=0.
(ii)任取 ijj ,令 y=eij ,則有
結合式(13)和(14),顯然有
φ(ejj,eij)=Bijijeij∈Sxy,i
同理可得
φ(eij,ejj)=Eijijeij∈Sxy,i
引理6設 φ 是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一個雙導子,則
X ;
(ii)φ(eij,ekl)=0,(i,j)≠(k,l).
證明 (i)固定 x=eij ,令 y=eii ,則
同樣,固定 y=eii ,令 x=eij ,根據(jù)導子定義有
φs(eij)=φs(eij)ejj+eijφs(ejj).
由引理4(ii),
eijφ(eij,eii)=φ(eij,eii)eij=0.
于是有
φy(eij)=φy(eij)ejj.
將式(16)代人式(17),整理得
Cjiii=0;Cxiii=0,x
用 φx(eii) 替換(18)中的 φs(eij) ,并將式(16)代人式(19),可得
φ(eij,eii)=φx(eii)ejj=Cijiieij∈Sxy.
對于
,同理有 eijφ(eij,ejj)=φ(eij,ejj)eij= 0.進一步得
故 Sxy
結合式(19)和(20),易得
φ(eij,eij)=φx(eij)=
(ii))固定 x=eij ,令 y=ekl ,其中 (i,j)≠ (k,l) :
關于 (i,j)≠(k,l) ,其中 i
當 i=k 且 j≠l 時,固定 x=eij ,令 y=eil ,于是可設
φ(eij,eil)=φx(eil)=
由雙導子的定義,有 φx(eil)=eiiφx(eil)+ φx(eii)eil=eiiφ(eij,eil)+φ(eij,eii)eil 成立,根據(jù)引理4(ii)的證明過程知 φ(eij,eii)eil=Eijijeijeil =0 ,于是有
φx(eil)=eiiφx(eil)=
對比式(21)和(22),易得 ,對等式兩端左乘 exx ,右乘 ell ,有
Cxiii=0,x
同樣地,根據(jù)雙導子的定義,有
φx(eil)=φx(eil)ell+eilφx(ell)=
φ(eij,eil)ell+eilφ(eij,ell).
根據(jù)引理4(ii)知 φ(eij,ell)=0 .于是將式(21) 代入上式得
顯然有
Clyll=0,l
根據(jù)式(21),(23)和(24),有 φ(eij,eil)= φx(eil)=Cilileil .同理,固定 y=eil ,令 x=eij ,有φ(eij,eil)=φy(eij)=Cijijeij .于是有
φ(eij,eil)=Cijijeij=Cilileil.
若對以上等式兩端左乘 eii ,右乘 ell ,則可得到 Cilil =0 ;若左乘 eii ,右乘 ejj ,則可得到 Cijij=0 ,即φ(eij,eil)=0 ,其中 i=k 且 j≠l :
歸納上述過程可得, ??φ(eij,ekl)=0 ,其中(i,j)≠(k,l) :
若先固定 y ,同理可得基元與系數(shù)之間的關系式,于是綜合以上結果有定理1.
定理1設 (X,?) 是一個連通的有限預序集, R 是有單位元的交換環(huán)且滿足條件 (1),I(X. R )是定義在 R 上關于 X 的關聯(lián)代數(shù),若 φ 是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一個雙導子,則對于任意的 i
(k,l) :
定理2設 (X,?) 是一個連通的有限預序集, R 是有單位元的交換環(huán)且滿足條件 (1),I(X R )是定義在 R 上關于 X 的關聯(lián)代數(shù),若 {exy∣x?y} 是關聯(lián)代數(shù) I(X,R) 上的一組線性基,則對于任意的 f,g∈I(X,R) ,有
其中 rxy∈R
證明 由文獻[15],任取 f,g∈I(X,R) 設 ,則
其中, ,euv,est∈B,f(u,v)g(s,t)∈R
由卷積的定義知
[euv,est]=euvest-esteuv=δvseut-δtuesv.
若 v≠s ,且 t≠u ,則 [euv,est]=0 :
若 v≠s ,且 t=u ,則 [euv,esu]=-esv ,其中 s
若 v=s ,且 t≠u ,則 [euv,evt]=eut ,其中 ult; t :
若 v=s ,且 t=u ,則 [euv,est]=[euv,evu] .此 時若 u=v ,則 [euu,euu]=0 ;若 uvu f B ,即該情況不存在.
即 [euv,est]=exy , ,令
f(u,v)g(s,t)=rxy ,則
[f,g]=
定理3設 (X,?) 是一個連通的有限預序集, R 是有單位元的交換環(huán)且滿足條件(1),I(X,R) 是定義在 R 上關于 X 的關聯(lián)代數(shù),若映射 是雙導子,則 φ 是內(nèi)雙導子.
證明 設 φ 是一個雙導子,任取 f,g∈ I(X,R) ,由文獻[15]有
φ(f,g)=
其中 f(u,v)g(s,t)∈R .由定理1歸納知,任取euv,est∈B .
φ(euv,est)=cxy′exy,
其中 cxy′∈R,?x
此時,令 f(u,v)g(s,t)=cxy∈R ,因為 X 是連通的有限預序集,所以
令 Cxy=cxycxy' ,因為 R 滿足條件(1),故有
同理可得
在式(25)中,令 αx=Cxyrxy-1∈R ,則 .同理可令(26)中的
顯然有
,由引理3知
根據(jù)定理2,式(25)進一步有
其中
定理得證.
由定理1和引理1中系數(shù)的關系式,顯然有如下推論.
推論1設 φ 是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一個雙導子,則對于任意的 i?j∈X ,有
(i)φ(eii+ejj,eij)=φ(eii,eij)+φ(ejj,eij) =0 :
(ii)φ(eij,eii+ejj)=φ(eij,eii)+φ(eij,ejj) =0
3結語
本文通過代數(shù)組合方法探究關聯(lián)代數(shù)中的雙導子結構,基于雙導子的概念以及雙導子與導子之間的聯(lián)系,降維討論雙導子作用于基元的結果,進而推導出雙導子在關聯(lián)代數(shù)中的具體表示形式,最后通過對結果的規(guī)律總結給出推論,在關聯(lián)代數(shù)既有線性映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關聯(lián)代數(shù)雙線性映射問題的探討,為關聯(lián)代數(shù)上各類雙線性映射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MAKSA G.A remark on symmetric biadditive functions having nonnegative diagonalization[J].Glasnik Math,1980,15(2):279-282.
[2]VUKMAN J.Symmetric bi-derivations on prime and semi-prime rings[J].Advances 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1989,38(2):245-254.
[3]BRESAR M,MARTINDALE W S,MIERSC R.Centralizing maps in prime rings with involution[J]. JournalofAlgebra,1993,161(2):342-357.
[4]ZHANGJH,F(xiàn)ENG S,LI H X,et al.Generalized biderivations of nest algebras[J].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2006,418(1) :225-233.
[5] CHEUNG W S.Commuting maps of triangular algebras[J]. Journal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2001,63(1):117-127.
[6]BENKOVIC D. Biderivations of triangular algebras [J].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2oo9,431(9): 1587-1602.
[7]DU Y Q,WANG Y.Biderivations of generalized matrix algebras[J].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3,438(11):4483-4499.
[8]WANG Y.Biderivations of triangular rings[J].Linear andMultilinearAlgebra,2016,64(10):1952-1959.
[9]袁鶴,李筱魁.三角環(huán)上的 σ -雙導子(英文)[J].數(shù)學 進展,2020,49(1):20-28.
[10]RENDD,LIANGXF.Jordan biderivationsontriangularalgebras[J].Adv Math(China),2022,51 (2):299-312.
[11]梁新峰,郭浩楠.三角代數(shù)上的雙Lietriple導子 [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23(4): 9-16.
[12]周斯名,袁鶴.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內(nèi)導子[J].內(nèi)江師范學 院學報,2022,37(8):43-46.
[13]姜欣彤.關聯(lián)代數(shù)上的 ξ -Lie導子[J].湖南文理學院 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5(4):11-15.
[14]EUGENE S,O'DONNELL CJ. Incidence algebras [M].New York:CRC Press,2021.
[15]CHEN L Z,XIAO Z K.Lie higher derivations of incidence algebras[J].Revista de la Real Academia de Ciencias Exactas,F(xiàn)isicas y Naturales Serie A Matemáticas,2022,116(2):1-13.
[16] YANG Y P.Nonlinear Lie derivations of incidence algebras[J].OperMatrices,2021,15(1):275-292.
[17] XIAO Z. Jordan derivations of incidence algebras [J].The Rocky Mountai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2015,45(4):1357-1368.
[18]FADAEE B,F(xiàn)OSNER A,GHAHRAMANI H.Centralizers of Lie structure of triangular algebras[J]. Resultsin Mathematics,2022,77(6):222.
[責任編輯:趙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