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科學;《自然的控制》;培根;樂觀【中圖分類號】B141 【文獻標識碼】A【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24.022【文章編號】2096-8264(2025)24-0073-03
《自然的控制》這本書的作者是(以下簡稱萊斯),萊斯是西方著名的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者,他認為造成生態(tài)危機的根源在于人們“控制自然”的觀念,也就是意識形態(tài),我們要化解生態(tài)危機,不是要消除“控制自然”這一觀念,而是要對其進行新的解釋,即它的主旨在于倫理和道德的發(fā)展,而不是科學和技術的革新。控制自然其實就是控制人,在面對自然的反抗的現(xiàn)實中,我們要實現(xiàn)自然的解放一一人性的解放。在這本書中,萊斯在追溯控制自然的概念時,尤其是科學技術對于控制自然的影響時,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寫弗朗西斯·培根(以下簡稱培根),可見培根一定在這一方面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萊斯認為人們對于培根控制自然的觀念沒有進行批判性地分析,對培根控制自然的理念的分析不夠透徹。同時萊斯認為19世紀的思想家們對培根的認識論的批判忽略了一點,即17和18世紀的思想家們贊頌培根,并沒有過度關注培根的認識論,他們贊頌的是培根熱情地提倡必須堅持機械技術和物理科學的進步。萊斯在書中評價培根:“三個半世紀后,他的那些警句依然散發(fā)著誘人的光芒?!雹僦钡浆F(xiàn)在,我們大中小學的墻上仍然會貼著培根的警句“知識就是力量”,可見培根的思想影響之深遠。這句話放在今天依然具有真理性。
一、培根有組織地研究科學的思想
培根曾經(jīng)擔任過英國的大法官,晚年被政敵污蔑犯貪污罪進了監(jiān)獄,在出獄之后培根沒辦法從事政治要職,他轉為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和寫作。正如布里克特《日歷的故事》中寫道:“培根,當他獲準出獄返回家園時,已經(jīng)是個老人…但是他一到家就投入了最緊張的科學研究中?!瘪R克思認為培根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的思想在培根在世的時候未能得到人們的關注和認可,在他去世之后才被人們所關注。培根一生中最偉大的思想就是有組織地研究科學的思想,他的思想也隨著時代條件的成熟,開始被人們慢慢地付諸實踐,但是在19世紀,由于人們對科學方法論和科學原理的哲學證明的興趣增加,培根的思想開始遭到反對。
培根的目的在于改變文化和哲學的傳統(tǒng)觀念和實現(xiàn)根本性的制度重建。②在培根所處的時代,文化和哲學領域被經(jīng)院哲學所主導。經(jīng)院哲學深陷亞里士多德傳統(tǒng)邏輯的泥沼,過于注重對既有權威文本的闡釋與爭辯,卻忽視了對自然世界的實際觀察與探索。學者們將大量精力耗費在空洞的言辭爭論中,使得知識的發(fā)展停滯不前。例如,他們會圍繞一些諸如“針尖上能站多少個天使”之類毫無實際意義的問題展開無休止的討論,而對自然界真實發(fā)生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視而不見。這種傳統(tǒng)觀念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維,阻礙了科學與社會的進步。培根深刻地認識到這種傳統(tǒng)觀念的弊端,他大聲疾呼要打破這種陳腐的思維定式。他倡導一種全新的認識方法——歸納法。
培根一生中最偉大的思想就是有組織地研究科學的思想。③他提出了一個著眼于子孫萬代的思想,即建立科學技術研究體制的思想。培根在他的《新大西島》這本書中描繪了一個所羅門學院,它是一個有組織的、集中的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構,其宗旨是“探討事物的本源和它們運行的秘密,并擴大人類的知識領域,以使一切理想的實現(xiàn)成為可能?!备鶕?jù)這一宗旨,這所大學聘用了第一流的科學家,設立了許多科學研究機構,研究內(nèi)容幾乎遍及當時自然科學各個方面,如天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土壤、機械制造、能源等等。所羅門學院所在的國家有自己的國王,可見培根的科學技術的觀點仍然帶有階級性。國王本人特別愛好科學,自身又是第一流的科學家。這位國王的理想是用科技教育的力量,使所有的人都能過上美好的生活。另外,有些研究機構是專門為改善、提高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精神生活而設立的。如新的食物的制造和貯藏、用動物肉釀酒,制造藥物、香料、日用品等等。這也體現(xiàn)了培根希望把科技知識用來造福于人類。
綜上可見,培根希望用科學技術來造福人類,科技是為人類服務的,是人們的工具。
二、運用科學補償人們“失去的統(tǒng)治權”
《自然的控制》中說到,在培根看來,宗教和科學進行著一種共同的努力,即補償被逐出伊甸園所受到的傷害:“人由于墮落而同時失去了其清白和對創(chuàng)造物的統(tǒng)治,不過所失去的這兩方面在此生都可能部分地恢復,前者依靠宗教信仰,后者依靠技藝和科學?!币恋閳@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美好之地,那里草地如毯、繁花似錦,參天大樹果實累累,河流清澈滋養(yǎng)萬物,亞當和夏娃在此無憂無慮生活,與動物和諧共處。然而,狡猾的蛇誘惑夏娃吃下智慧樹的禁果,夏娃又讓亞當品嘗。吃下果實后,他們有了羞恥感,被上帝逐出伊甸園。失去的道德清白,使亞當和夏娃突然意識到自己赤身裸體,一種前所未有的羞恥感涌上心頭。他們急忙用樹葉編織成簡陋的衣物,試圖遮蓋自己的身體,這看似簡單的舉動,實則標志著他們道德清白的第一道裂痕。曾經(jīng)毫無保留的坦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因罪惡感而生的遮掩與躲藏。培根認為失去的道德清白,可以用宗教來補償。
從人們對創(chuàng)造物的統(tǒng)治這個角度來看,“在《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中,上帝進行創(chuàng)造的故事宣布了上帝對宇宙的統(tǒng)治權以及人對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創(chuàng)造物的派生統(tǒng)治權。正是這個統(tǒng)治權將人從其他被創(chuàng)造的東西中分離出來?!眮啴敽拖耐抻捎谕党粤私?,犯了錯誤,被逐出伊甸園,他們也就失去了上帝賦予他們的權力對其他創(chuàng)造物的統(tǒng)治。培根認為人們可以通過科學和技術來補償人們喪失的對創(chuàng)造物的統(tǒng)治。他把科學技藝與宗教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攵?,在培根所處的時代宗教對人影響之深,同時也不難看出培根重視科學和技藝的發(fā)展。
三、培根控制自然的著作深受宗教影響
大的環(huán)境往往會給個人以及他的著作造成很深的影響,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中把人的解放區(qū)分為“政治解放”和“人類解放”前后相繼的兩個階段,其中的“政治解放”就是要推翻資本主義制度,但是考慮到當時實行的是資本主義的書報檢查制度,所以很多理論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在培根的文章中也有很多觀念是通過政治隱喻的方法闡釋出來的。這種方法十分巧妙,《自然的控制》中指出,“根本的問題并不在于隱喻是否恰當,而在于隱喻僅僅是一種想當然的東西,很難成為批判思考的問題?!雹倜總€人對于培根的話背后的意思理解都不同,所以不能用自身的理解來批評培根。
“培根在政府機構中服務的經(jīng)歷并不是決定他闡述征服自然的觀念傾向于使用政治隱喻的原因。”培根之所以傾向于使用政治隱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宗教對于人們思想影響很深。就像《自然的控制》這本書所論述的那樣,“培根的人類控制自然的概念已經(jīng)深深沉浸于宗教的氣氛之中,使我們不得不認為他只得在口頭上應付一下傳統(tǒng)的道德?!迸喔年P于控制自然的著作背后有一個巨大的宗教參照系。就連笛卡爾也在他的《方法談》中不僅含有對科學探索的革命性的方法,而且也宣告了對既定道德的敬意。宗教在當時就是人們能夠接受的既定的道德,我們在建立一個新的房子之前,這個新的房子可能是正確的理論,科學的概念,不可避免地要在旁邊搭建一個臨時的房子,這個房子起到了一個過渡的作用,對于培根來說,這個臨時的房子就是他暫時還要披著宗教的外衣,在宗教的保護下闡述他的控制自然和科學技術的相關觀點,這在當時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了。馬克思歷史分析方法也表明我們要正確地評價一個人,就要把他置于他所處的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中來考察。
四、培根認為科學技藝能夠增強人類的信心
培根認為重建知識的主要障礙在于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由于在生活中,人們利用自然哲學來提高自己對自然的控制力的實踐總是失敗,所以人們產(chǎn)生了失望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也阻礙了人們的繼續(xù)探索對自然的控制。對此,培根指出,技藝不只是補充自然,它有能力去戰(zhàn)勝自然,去動搖自然的基礎,“如果我們認真地遵守一種原則,我們靠服從自然來支配自然,巨大的報償就會隨之而來。”這一著名的論述,體現(xiàn)了“技藝戰(zhàn)勝自然”的態(tài)度,幫助人們重建了信心。技藝包含著人類的智慧,它可以讓我們在自然面前不再是無能為力。
科學,作為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極大地增強了人類的信心。在過去,面對自然現(xiàn)象的神秘莫測,人類充滿敬畏與恐懼。但科學的興起改變了這一切。哥白尼打破傳統(tǒng)“地心說”,提出“日心說”,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讓人類認識到世界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并非不可知的混沌。這種對世界本質(zhì)的逐步揭示,使人類相信自身具備理解和解釋世界的能力,從而有勇氣去探索更廣闊的未知領域,為人類增強信心奠定了堅實基礎。技藝,則是科學知識在實踐中的創(chuàng)造性呈現(xiàn),進一步強化了人類的信心。從古老的手工技藝到現(xiàn)代先進的工業(yè)技術,技藝的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工具的革新,讓距離不再成為阻礙;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使信息傳遞即時化。這些成果讓人類切實感受到自身改造世界的能力,每一項技藝的突破都帶來成就感,讓人類堅信能夠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
科學與技藝緊密相連、相互促進??茖W理論為技藝創(chuàng)新指引方向,技藝實踐又為科學研究提供新契機。量子力學與半導體技術的發(fā)展便是例證。這種良性互動推動人類不斷取得新成就,每一次進步都加深了人類對自身智慧和能力的信任,使人類在面對未來挑戰(zhàn)時更加自信從容,激勵著人類持續(xù)探索宇宙奧秘,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
五、結語
培根有組織地研究科學的思想,他想象未來美好的烏托邦社會,用科學彌補人們失去的統(tǒng)治權以及幫助人們重塑信心,都體現(xiàn)了對于科學持樂觀主義的態(tài)度,但是他的科學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宗教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樹立批判性的眼光。培根對科學技術持樂觀觀點,對現(xiàn)代影響深遠。他提出“知識就是力量”,激勵無數(shù)科研人員探索自然,推動量子物理、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重視實驗方法的觀點,為現(xiàn)代科學奠定了方法論基礎,如今各領域依靠嚴謹實驗獲取可靠的知識。
注釋:
① 威廉·萊斯著,岳長齡譯:《自然的控制》,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頁。② 威廉·萊斯著,岳長齡譯:《自然的控制》,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頁。③ 威廉·萊斯著,岳長齡譯:《自然的控制》,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頁。④ 侯柱平:《lt;新大西島gt;中的科技和教育思想》,載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教育史研究》編輯部《紀念lt;教育史研究gt;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第425-427頁。⑤ 《新工具》,載J·斯皮汀編《弗萊西斯·培根全集》第四卷,第247—248頁。⑥ 威廉·萊斯著,岳長齡譯:《自然的控制》,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7頁。⑦ 威廉·萊斯著,岳長齡譯:《自然的控制》,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頁。⑧ 威廉·萊斯著,岳長齡譯:《自然的控制》,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6頁。⑨ 威廉·萊斯著,岳長齡譯:《自然的控制》,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頁。⑩ 威廉·萊斯著,岳長齡譯:《自然的控制》,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53—54頁。
參考文獻:
[1]威廉·萊斯.自然的控制[M].岳長齡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2]侯柱平.《新大西島》中的科技和教育思想[A]//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教育史研究》編輯部.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425-427.
[3]盛國榮.弗蘭西斯·培根的技術哲學思想探微[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02):54-58.
[4]李詠梅.“控制自然”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與生態(tài)正義—一威廉·萊斯的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哲學動態(tài),2011,(02):55-59.
[5]李懂.從控制走向解放:威廉·萊斯對“控制自然”觀念的詮釋[J].理論界,2024,(11):51-58.
作者簡介:
戶興怡,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研究方向: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