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 左宇希 陳澤宇 朱立達 周淑文
【摘要】新冠疫情期間在線學習正迅速發(fā)展,其中如何能有效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保證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成為了當前高校教師和教育管理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面對在線評價的現(xiàn)存問題,迫切需要對未來的在線評價進行理論探索并形成一套較為詳盡的評價參考原則,涵蓋在線評價的可參考的方法和具體流程,包括評價形式、真實的評價、合作項目、自我反思與評價等主題。這些對于在線學習評價的探索和思考有助于廣大教師制定適當?shù)脑诰€課程評價策略。
【關鍵詞】在線學習 ?在線評價 ?形成性評價 ?真實性評價 ?網(wǎng)絡學習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nline learning,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lso realize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teaching. Curriculum assessment as online learning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this paper tries to describ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online assessment for the future, an e-leaning assessment of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a set of detailed principles of assessment are proposed. It involves the referable methods and specific processes of online evaluation, including evaluation forms, authentic assessment, cooperative projects, self-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and other topics. These explora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online learning assessment will help teachers to develop appropriate networked learning assessment strategies.
【Keywords】e-Learning;e-Learning assessment;formative assessment;authentic assessment;networked learning
【基金項目】東北大學PBL教學法研究與應用項目;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5-0058-03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高校大面積以在線方式授課。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高校線上教學周次已經(jīng)過半,線上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廣大教師也體會到了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其中如何能有效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保證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成為了當前高校教師和教育管理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2]。
以往的相關在線課程研究展示了如何更好地構建課程,很多的精力集中在如何讓學生更有效率地參與到在線學習中去。隨之而來的針對“真實的”在線評估的思考不僅僅是評估方式的變化,更是以一種堅實的教學方式的變革?!斑@是什么樣的學習?什么樣真實的評估是適合的?”這些最基本問題的思考會有助于廣大教師制定適當?shù)脑诰€課程評估策略。本文也正是從在線教學評估的方面對上述問題展開思考與討論。
一、在線教學評估的現(xiàn)狀
1.評估質(zhì)量的公正性和特殊性
大規(guī)模的在線教學,伴隨著客觀上線下教學的缺失,失去了原有課堂的物理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網(wǎng)絡和電子設備作為線上教學的最基本保障,這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提高了學習者學習的門檻,原有課堂上的諸多互動也受制于在線學習的客觀條件而弱化,鑒于以上在線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授課教師出于講授方式變化和實際學習效果等方面的考慮,難免對學生給予更寬松的評價,這樣的客觀存在為在線教學評估提出了新的課題。從傳授者的角度來說,通過傳統(tǒng)課堂模式下所形成的教師發(fā)展似乎也是成功的在線教育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良好的評估實踐必須成為教師發(fā)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這些教師發(fā)展機會必須考慮到在線教師可能面臨的獨特工作條件,在這方面還需要更多的研究[3]。
2.在線評估的工具選擇
雨課堂、課堂派、中國大學MOOC(慕課)、騰訊課堂等在線教學平臺是疫情期間主要的載體,首先要做的是了解這些技術將如何促進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隨著現(xiàn)代電子技術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們現(xiàn)在比以前更好地了解到技術工具確實是需要謹慎和適當使用。當我們選擇將社交媒體技術融入到作業(yè)和評估中時,作為教師擁有很多種選擇,如郵件、微信、QQ、釘釘和各種可支持學習者召開小組會議的諸如騰訊會議等軟件。但對于多數(shù)教師來說,仍將在線評估局限于Word或者PPT文檔的范圍,顯然是未能發(fā)揮技術的最大優(yōu)勢。
3.是否存在“最有效”的方法
在很多場合學術界提倡更廣泛地采用參與式教學法,并在很多教學領域已經(jīng)就如何思考和實現(xiàn)它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實踐。但是在評估方面的工作投入仍有不足,大多數(shù)教師承認在評估學生這樣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中,仿佛將老師和學生放在了“對立”的位置,加劇了兩者的緊張關系,但這并不是課程評估的初衷。教與學的復雜性與技術相結合方面我們?nèi)匀挥刑鄸|西是未知的,最佳的在線課程設計與評估將會是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領域,兩者的相互統(tǒng)一與促進是學習者高效學習的重要保證[4]。
4.在線評估的最終目標
更好評估的最終目標是更好地學習,更好地開展在線教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循證教學實踐,通過轉(zhuǎn)向不同形式的在線教學,把個人的教學變成了線上的“共同財產(chǎn)”。在線過程本身提供了令人興奮的評估潛力與機會,而這通常需要精通如何管理在線教學的教師作為必要條件。如果只是簡單地把線下評估中涉及的所有傳統(tǒng)形式都轉(zhuǎn)移到在線環(huán)境中,只會使長期的挑戰(zhàn)更加困難,因此有必要探索合適的方法。
二、在線教學評估的理論探索
1.堅定基本信念
每一位教學工作者的教學實踐都需要有一個堅實的信念和教學基礎作為支撐。一旦理解了我們所信仰的,以及作為教師的目的,就可以尋找有建設性的方式,將最終目標傳達給學習者。從基本信念到應用真實的、合理的評估類型是每一個教育者所一貫堅持的。在這其中,“真實性”的概念非常重要,真實的評估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學習者簡單輸出“重復的材料”,因為它鼓勵實際的理解和體驗真實的任務或問題,可以邀請學習者參與現(xiàn)實多樣化場景的任務或問題。
對教師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是將評估分解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在線課程,大多數(shù)教師在課程結束時都會提供一個期末測驗和一個及格分數(shù)。這是一個應用評估的良好開端,但這就足夠了嗎?可能并不是。只要分數(shù)存在,學生就會傾向于更多地關注學習結果而不是學習過程,而這些結構上的限制本質(zhì)上是有問題的。然而,在這些結構限制內(nèi),仍然可以取得一些改進和進展。
2.掌握科學方法
一旦進入在線環(huán)境,經(jīng)常看到的是課程的面對面版本向在線媒體的全面導入。作為基本前提,這是一個看起來簡單但實則糟糕的想法。原因有很多,比如線上線下環(huán)境的諸多不同,但本文這里關心的是評估部分也會受到影響,因為評估本身(不管它的初始質(zhì)量如何)沒有利用線上的機會變得更好。原有線下評估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如小組互動討論),或者一些習以為常的情況(如線下閉卷測試的紀律保障),當在線維度被添加到所有這些之上時,會使一切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當聚焦于在線評估,假設教師牢固地掌握了良好的在線教學技術,應該能緩解上述問題;現(xiàn)有的在線媒體技術提供了如此多的機會來創(chuàng)建交互式的、真實的評估,讓學習者參與到他們繼續(xù)課程學習的旅程中,因此,學習者也不應將作業(yè)視為課程或完成課程的障礙。
首先,選擇在線評估工具的問題方面,應秉持這樣一個原則:最好的工具就是學習者會使用的工具。不要讓學習管理系統(tǒng)成為限制評估的阻礙。可獲取的一系列交互操作平臺、應用程序和網(wǎng)絡都是備選項,以最大化實現(xiàn)鼓勵表達的特定教學目的。
其次,隨著提倡更廣泛地采用參與式教學法,學者們已經(jīng)就如何思考和實現(xiàn)它討論了很多領域。怎樣才能讓這個過程對學生和老師雙方都更有意義呢?如何才能充分發(fā)揮在線學習所代表的潛力?低端電子教學的特點是內(nèi)容傳輸,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通信技術用于知識的傳輸。高端的電子教學需要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技術來創(chuàng)造新的傳遞和交互模式?;诨ヂ?lián)網(wǎng)的通信技術在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知識學習、運用與創(chuàng)造,并將他們從時間、距離和評估的約束中解放出來的時候是最有意義的。
再次,更好的評估的最終目標是更好地學習。使用評估工具作為學習工具,而不是“簡單的”活動或測量練習,可以增強學習體驗。成長和學習可以通過評估活動來實現(xiàn),而不只是把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反芻或重復。
3.合理規(guī)劃流程
當面對在線學習的評估類型時,教師首先要注意的是教育理論指出的兩種不同類型的評估:形成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形成性評價在整個過程中收集信息。然后,這些信息被用來指導教學,提高學習和表現(xiàn)。形成性評價的關鍵組成部分是反饋,無論評價是分級測驗、書面作業(yè)還是學生參與的答辯討論??偨Y性評估在課程結束時收集并分析學生是否達到了確定的目標。總結性評估通常會得出一個分數(shù)或等級,因此從重要性的角度出發(fā),一個成功的在線課程需要包括總結和形成性評估,確定所期望的學習目標已經(jīng)達到,不僅僅是為了給學習者一個最終的分數(shù)[5]。這意味著在課程的進行過程中,可以包括幾個多樣化的部分對學生進行評估而不是都集中在課程結束之后。這種評估的目的是支持學習,最終達到所需的知識水平,如圖1所示。
圖1 學習者和教師在課程評價中的關系
關于在線課程應該如何反饋,實時、準確和有意義的反饋會極大地幫助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那通常是針對個別學生而言的。在面對眾多數(shù)量反饋的需求時,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合理的評估原則和流程來保障。
(1)保持課程目標與評估統(tǒng)一
將課程評估與課程目標聯(lián)系起來確定在線課程的教學活動,并據(jù)此確定具體的評估活動,以顯示學習者對課程目標的掌握程度。學習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評估要相互銜接、相互反映、相互支持,形成問題,進一步評估學習者是否掌握了預期的學習目標,同時這也是學習者獲得滿足和成就的必要前提。
(2)分散多維評估于課程之中
a.在課程開始時使用在線測試技術來評估學習者已有的知識,以便更好地了解并選擇在課程中互動的形式。例如可以創(chuàng)建包含相關問題的小測驗來介紹課程的主題,背景知識審視幫助學習者了解他們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
b.在整個課程進行中,提供持續(xù)評估的可能。借助各種在線學習平臺的交互功能,除了測驗之外,還包括作業(yè),一旦提交,教師可以隨時訪問并提供反饋。學習者通過電子郵件和通知接收教師的反饋,進一步拆解問題,制定未來的改進方向、分配工作內(nèi)容,以期在教師評價工作量和學生學習效果兩者取得更好的平衡[6]。
c.在課程結束時,增加課程結束時評估活動的多樣性。有必要根據(jù)不同的評估類型來評估學習者的成績:作業(yè)問卷的評分,個人自學的報告和小組協(xié)作的成果等??梢栽O置一個比以往更多元化的及格分數(shù),以其對應不同能力的評價,當然這些方面的要求要與在課程之初所提到的課程目標有良好的對應關系。教師反饋意見中要有建設性,幫助擴展學習者的知識并建立信心。
d.通過小組學習的評估
評估也可以通過在線課程討論進行,有時作為教師可能不滿意低水平的測試和測驗,因為它們太單調(diào)、評估不具備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的學習目標設計合適的問題或者項目,讓在線學生能夠以小組的形式于線下開展研究或者討論,待形成統(tǒng)一的學習成果后,進一步通過線上方式在不同小組之間交流討論,從而開始有前期基礎和討論價值的學習者對話。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現(xiàn)代在線教學是能夠逐步改變單一的考試結果評價的觀念的,從而獲得一種更全面的觀點即認為評價是一個不斷持續(xù)并形成課程循環(huán)的過程。
(3)選擇合適的在線評估語句
學習活動和目的通常著眼于把學生從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上升到能力應用水平。這些概念在專業(yè)或?qū)W術環(huán)境,可以理解為從低階技能向高階技能的遞進[7],如圖2所示。
圖2 學習者學習能力水平分類
教師需要確定期望結果的認知水平,然后選擇度量該水平結果的問題/指令行為動詞。動詞的選擇是衡量結果的關鍵,這一點非常重要,常見的評估過程中的語句如圖3所示。
圖3 ?學習者不同學習能力評估語句
通過上述詞句的運用可以幫助教師設計課程、單元和評估。bloom的分類功能動詞可以有很多的外延,并可能會導致這個評估概念的進一步分裂,如圖3,它將學習、現(xiàn)代技術和社會空間以及布魯姆分類法融合在一個框架中。它依賴于現(xiàn)有的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新,然后提供常見的問題或項目。
(4)發(fā)揮自我反思的重要作用
即使針對在線課堂,為了營造更好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環(huán)境,反思和自我評估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應該敦促學習者評估自己。自我評估是一種特殊的提高學習者滿意度的方法。確保在課程開始時將你對自我評估的期望與課程的目標結合起來,并需要以合適的形式將反思融入到在線教學實踐中。
最常見的反映形式是簡單的書面反應,學生可以對項目、成績、行動和反應進行反思。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在給予反思的指導時,要具體、積極、可操作。除了將反思作為形成性或總結性的評估工具并入課堂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個人反思,讓課堂更加透明,讓學生對學習過程更容易理解。
三、結論
感悟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課程體系建設,為啟迪和拓展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科學興趣、弘揚科學精神,在本文中,對于在線學習評估的相關問題展開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在分析在線評估的現(xiàn)存問題基礎上,對于未來的在線評估的開展進行了理論探索并總結了一套較為詳細的評估參考原則。涉及了在線評估的可參考的方法和具體流程,包括了評估形式、真實的評估、合作項目、自我反思與評估等主題,可通過建立績效預期和應用在線評估語句范例開展更為有效和深入的評估活動。
參考文獻:
[1]鄭勤華,秦婷,沈強等.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施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20(5):34-43.
[2]衷克定,王慧敏.基于在線平臺數(shù)據(jù)分析的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階段探究[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31(3):49-56.
[3]郭紹青.在線教學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20,(4):4-6.
[4]劉昱濤.關于保證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質(zhì)量實質(zhì)等效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0,(17):325-326.
[5]葛文雙,韓錫斌,何聚厚.在線學習測評技術的價值、理論和應用審視[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31(6):52-60,77.
[6]韓錫斌,王玉萍,張鐵道等.迎接數(shù)字大學:縱論遠程、混合與在線學習——翻譯、解讀與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96-104.
[7][美]L.W.安德森等.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簡縮本)[M].皮連生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36.
作者簡介:
周楠(1983年5月-),男,講師,工學博士,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開發(fā)與設計;基于問題/項目學習(PBL)教法研究(獲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PBL研究中心資質(zhì)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