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數學是應用型大學理論性較強的一門基礎課,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是當前形勢下高校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本文將探討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實施高等數學“課程思政”的策略,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高等數學 ?課程思政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5-0042-02
一、研究背景
“課程思政”是當前高等院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趨勢,它將課程作為學科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yè)課程教育當中,充分發(fā)揮不同類型課程中蘊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將其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思想理論水平和文化道德修養(yǎng)。“思政”寓課程,課程融“思政”是在新形勢下教育界所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zhàn)[1]。
目前“課程思政”已經是各方高度關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許多教師在如何將各類具體課程中蘊涵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課堂教學方面進行了研究,如張勁松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中,分別從選題、制作、評選和推廣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課程思政,得出一整套教學流程和管理模式。曹凈植等人在“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品德教育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融入課程中,進行課程思政。李艷玲等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將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運行載體結合起來進行“課程思政”。在已有的“課程思政”相關研究中,我們發(fā)現對高等數學課程進行“課程思政”的研究比較少,高等數學課程內容包含大量的數學概念和公式,在應用技術型大學中,授課教師主要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用于數學公式和定理的解釋,然后讓學生運用所學公式和定理進行相關計算,沒有對數學概念中蘊含的數學思想以及思政教育進行挖掘和傳授,也沒有將該門課程與其他專業(yè)課程之間的聯系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而高等數學課程的思政教育主要是將課程內容所蘊涵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數學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統(tǒng)一起來,并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因此,為更有效開展高等數學課程的思政教育,本文首先分析高等數學教師應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識,然后研究在高等數學課程中如何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并探討應用技術型大學數學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將高等數學的基礎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完美結合起來[2]。
二、加強大學數學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教師是課堂教學實施的主體,和其他專業(yè)課程相比較,高等數學課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數學教師多年形成的教學理念和習慣,使得部分教師在對數學課程進行思政教育時認識的深度不夠,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對“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吸收,從而不僅失去了在高等數學課堂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機,而且還阻礙了高等院校育人工作的全面展開。大部分數學教師只顧埋頭教書,沒有將思政教育融入到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當中。為了進一步使數學教師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消除其思想誤區(qū),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學會運用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的思維去處理數學教材,搞清楚思想政治教育與數學課程之間的關系,然后深入挖掘包含在高等數學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效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能恰到好處地運用思想政治理論分析問題,向學生傳播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高等數學課程進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明確思政教育能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我們要逐步改變多年形成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習慣,積極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政治教育能力,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深入開發(fā)數學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這樣才能夠在高等數學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地融入到數學教學中。
教師作為高校完成人才培養(yǎng),進行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中間力量,應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確我們的職業(yè)使命感與崗位責任感,樹立并強化教師的理想信念,對高等數學課程進行思政教育要有認同感。同時高校教師還應當積極制定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嚴格要求自己,鉆研業(yè)務,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在高校有效開展數學課程的思政教育,需要加強大學數學教師思想認識水平,提升數學教師的思想覺悟,深刻認識到數學教育應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從而使數學課程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體現。
三、高等數學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新思路
1.將思政教育有效融入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學校指導教師進行教學的一種綱要性文件,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也是衡量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好壞的主要標準。根據應用型大學數學課程的特點,將思政教育有效融入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中,應首先對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在課程目標中應增加課程思政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形成科學思維、理性思維和辯證思維,建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認同、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科學技術的政治認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學生了解我國優(yōu)秀數學家在數學領域的卓越貢獻,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通過教學中數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通過現象挖掘事物的本質和內涵,從而培養(yǎng)他們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3]。
2.積極開展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
高等數學課程的特點是概念多、公式多,內容也比較抽象、復雜,學時也比較多,教師教學任務繁重,而且教學方式單一,多為滿堂灌、填鴨式,學生學習效率低,教學效果差,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和數學思維的拓展也經常被忽略掉,這樣非常不利于開展課程思政化教學。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狀態(tài),開展高等數學課程思政化教學研討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在每周政治學習之后安排本課程的教學研討會,根據本周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實踐,讓老師們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研究如何將思想政治教學恰當地融入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重塑教育認識和教育觀點,完善并充實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拓展該課程的思政教育內涵,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通過開展教學研討會,年輕教師能更快地成長,有經驗的老教師也能感受到年輕教師思維的活躍性,二者相互促進,教學相長,更好地進行高等數學課程的思政教育,從而也能更有效地服務于我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
3.將數學史恰當地融入高等數學,開展思政教育
高等數學這門課程比較抽象,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有些數學概念較難理解,無法進行相關計算,從而就不會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最終他們便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繼續(xù)學習的熱情。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講授高等數學某些內容時適當增添一些數學史的知識,從中展示我國數學發(fā)展史中的某些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樣學生不僅能了解數學的發(fā)展歷史,還可以從中感受到數學發(fā)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也能逐漸體會到數學家們在追求科學時的那一份艱辛。通過數學史知識的學習可以引導并鼓勵學生克服困難,追求科學進步和科學創(chuàng)新,不但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時也能引導學生重視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根據某些數學知識點,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典型案例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也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例如在講解高等數學微積分部分的“極限概念”時,教師可以先介紹一下極限概念的產生和發(fā)展歷程:我國古代戰(zhàn)國時期《莊子·天下篇》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公元3世紀劉徽的割圓術“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也”,都體現了最原始的極限思想。極限是微積分內容學習的基礎,牛頓首先給出了極限的直觀描述性定義,隨后法國數學家柯西給出了極限的量化定義,將數學符號“?坌,?著”引入定義中,德國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則更深入地理解了極限的內涵,給出了用數學語言表達得更加嚴格的極限定義。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通過極限概念相關數學史的介紹,使學生的數學文化知識更加豐富,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有效拓展,同時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也得到進一步提升[4]。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為了避免枯燥乏味還可以穿插介紹一些數學家的勵志故事,如劉徽、牛頓、柯西、魏爾斯特拉斯等,介紹這些數學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是如何不畏艱難和刻苦鉆研奮斗,最終取得成功。學生在聆聽老師講解這些故事之后也能體會到數學發(fā)展道路的艱辛和曲折,數學這門學科發(fā)展到今天,離不開數學家們的辛勤努力和耕耘,是經歷幾百年才發(fā)展起來的。教師通過給學生講解數學家的勵志故事進行思政教育,使學生明白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要退縮,不要氣餒,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而是要靜下心來刻苦鉆研,認真思考并進行分析和研究,要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可以解決問題,這樣不斷激勵學生,可以培養(yǎng)他們持之以恒、克服困難、實踐創(chuàng)新的工匠精神,從而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4.數學課程教學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素材
數學課程思政不是將高等數學課程變成思想政治教育課,也不是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根據高等數學學科特點,挖掘其中可用于思政教育的素材,然后恰當巧妙地引入課程教學中。高等數學課程思政要堅持數學學科專業(yè)本位不變,在教學中進一步挖掘數學的內在哲理和價值,將其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修養(yǎng)得以提高,從而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傳授學生數學思想,并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適當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品質教育、世界觀教育,使學生處理問題時更加理性和嚴謹。如教師在講授微積分中函數的極值和最值這一節(jié)課時,在給出極值和最值概念之后,引入局部與整體的思想,告訴學生極值就好比生活中的“低谷”和“顛峰”,都是暫時的(局部),當你遭遇挫折處于低谷時,不要悲觀絕望,可以將其看成是生活和事業(yè)的新起點,鼓勵學生努力克服困難,磨練他們抗拒挫折的意志。又如在高等數學下冊級數理論的學習中,級數概念的引入涉及到數列有限項到無限項和性質的變化,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中體會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在講解“定積分概念”時,曲邊梯形面積的求解也充分體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先將有限轉化為無限,再通過取極限思想,又將無限轉化為有限,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對立統(tǒng)一的辨證關系。后續(xù)講授“二重積分概念”時,可以將定積分的微元法思想應用到二重積分內容的學習中,這樣又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
教師在數學知識傳授過程中還應注重育人,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講授曲線的凹凸性與拐點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將一條條彎曲的曲線比喻成人生道路,激勵學生要有一顆頑強拼搏的心,通過努力要把人生中的一個個拐點變成亮點,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挖掘出數學概念和解題方法中蘊涵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四、結語
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既不是要重新開設一門課程,也不是要改變原來的課程,而是要把思政元素融入到高等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挖掘出數學知識所蘊涵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恰當的語言表述將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數學課程,讓學生能領略到數學之美,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使他們看問題的高度、深度和廣度有所提高,學生的知識結構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飛.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及其實施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5(41):1-4.
[2]肖翔,楊蘭清.大學數學課程思政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科技資訊,2018(28).
[3]徐萍.卓越人才培養(yǎng)中高等數學“課程思政”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
[4]劉淑芹.高等數學中課程思政案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52):36-37.
作者簡介:
陳溟(1972年-),女,內蒙古包頭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數學,應用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