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輝
[摘 要]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內(nèi)容。目前,小學古詩詞教學課堂存在或重理淡情,或重情淡理的現(xiàn)象,導致古詩詞教學或跌向難度的深淵,或陷入膚淺的泥潭。其實,古詩詞本身就是情與理的融合體。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開掘出它的豐富意蘊,使情趣和理趣交相輝映,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
[關(guān)鍵詞]詩詞教學;情理交融;內(nèi)在價值;情趣理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2-0027-02
著名特級教師錢正權(quán)先生指出:“好的語文課應該有兩種趣味:一種是情趣,一種是理趣?!鼻槿ぃ褪窃醋哉媲榈母袆?而理趣,就是要能形成深切的感悟。而當下的古詩詞教學,往往一味關(guān)注詩詞的情趣或者理趣,忽略了情理之間的交融,錯誤地肢解了文本之間的內(nèi)在價值。
很多教師認為,古典詩詞原本就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無論是在語言表達習慣還是在創(chuàng)作立意上,都與當下的文本有著較大的區(qū)別。因此,古詩詞教學就應該展現(xiàn)出一定的深度,否則就無法真正觸及詩詞的本質(zhì)。陳先云老師曾經(jīng)說過:“難度偏大,已經(jīng)成為當下小語界古詩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辈环磷屛覀兛纯聪旅娴陌咐?。
一位教師執(zhí)教《游園不值》一詩,分三步引導學生學習。第一步,從學生較為熟悉的《尋隱者不遇》入手,揭示出古詩創(chuàng)作的獨特密碼。第二步,組織學生運用互文閱讀的方式,破譯這首詩蘊藏的內(nèi)在秘妙。如,教學“蒼苔”一詞,教師并沒有止步于出示圖片、明確外形的情況,而是先后出示了這些詩句:“1.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2.春來不是人慵掃,為惜蒼臺親落花;3.白晝重門寂,蒼苔古殿深?!币龑W生理解“蒼苔”所承載的孤寂、幽靜之意,突出其隱逸細微的意象。接著,“屐齒”一詞的教學也如出一轍。隨后,開啟了一輪“悟詩”環(huán)節(jié)。教師先讓學生找出這首詩的詩眼。在學生胡亂猜測一番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將詩眼確定為“關(guān)”字,并相機出示:“關(guān)=不值?!弊寣W生理解詩中的句子分別為“關(guān)”之緣由、“關(guān)”之狀態(tài)、“關(guān)”之結(jié)果。這對四年級的學生而言,顯然是有很大難度的。第三步,聚焦名句“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感悟詩歌的意蘊。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將理趣演繹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首先,出示“唐詩尚情,宋詩尚理”的句子,并以蘇軾的《題西林壁》、楊萬里的《小池》等宋詩作為范例,概括出宋代詩歌在表達主旨上富含哲理的內(nèi)蘊。其次,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這首《游園不值》,說說哪兩句詩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教師還出示了陸游的《馬上作》,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對比的方式,說說《游園不值》最后兩句成為千古名句的原因,并對它們表達的深刻哲理展開教學。
如此教學,明顯過于注重理趣,而嚴重疏遠了情趣。在教師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問題的引領之下,學生只能忙于應付、疲于奔命,直接斷開了學生與詩歌靈動對話的渠道。清末著名學者梁啟超說:“趣味乃活動之源泉,生活之動力。”沒有了趣味,語文課堂也終究會失去活力。因此,對古典詩詞的教學,追求有情有趣、情意綿長的境界是應有之義。
關(guān)注情趣,并不是漫無邊際地亂聯(lián)系。很多教師為了營造課堂氛圍,追求所謂的熱鬧,常常在古詩詞教學中玩了很多花樣,設置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但都未能與詩歌的內(nèi)核接軌,導致詩歌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筆者曾經(jīng)聆聽一位教師執(zhí)教蘇軾的《題西林壁》一詩。首先,教師組織學生朗讀古詩,并用多媒體出示了這樣的詩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各不同?!币笤俅螌W生朗讀。很多學生不明其意,朗讀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其次,在陣陣笑聲之后,教師開始了引導:“蘇軾在這首詩中所說的‘遠近高低各指什么呢?”這樣,使學生意識到這四個字分別代表了觀察廬山的不同視角。其三,教師引導學生從上一句中提煉出了“橫”與“側(cè)”兩個角度。其四,教師擴展學生思維,讓他們深入思考還可能有怎樣的角度。學生分別羅列出了“東南西北”“上下左右”,甚至“春夏秋冬”等不同層面的視角。其五,教師組織學生對原詩進行了修改“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東南西北各不同”“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上下左右各不同”“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最后,教師又運用類似的方法,并出示“不識_______真面目,只緣__________”,引導學生進行擴展性填空。學生的答案不一。
這樣的一節(jié)課可謂妙趣橫生、情趣盎然,學生經(jīng)歷了讀詩、解詩、改詩的歷程,體驗到了創(chuàng)作的快樂和自豪。但冷靜思考,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課堂缺乏思維的深度,缺少深層的體悟?!额}西林壁》原本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名詩,在教師的“教唆”之下,被改得面目全非,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古典詩歌的教學不僅要注重情趣,也要注重理趣,講究的是情趣和理趣之間的交融。只有在深度理性燭照下的情趣,才能激發(fā)學生解構(gòu)詩歌的興趣;只有在情趣基礎上的理趣,才能促發(fā)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也只有在兩者相映成趣中,古詩詞教學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那在古典詩詞教學中,如何統(tǒng)整情趣和理趣,真正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呢?
筆者以《清平樂·村居》這首詞的教學為例來談一談。
師:這首詞語言淺顯而質(zhì)樸,但描繪的鄉(xiāng)村生活卻顯得寧靜而悠遠。我們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其獨有的味道、內(nèi)在的情感和意境之美呢?請大家閉上雙眼,聆聽老師范讀,用心感受這一幅美妙的村居圖。
生1:我感受到了這樣的鄉(xiāng)村生活是幸福的。
生2:我覺得這樣的鄉(xiāng)村生活是悠閑的,更是溫馨的。
師:在這首詞中,誰的生活是最幸福的?
……
師:這樣的老兩口,吃飯、穿衣都不愁,欣賞著美景,品嘗著美酒,享受著美好的生活。他們彼此之間會說些什么呢?
生:老翁會說,你看看我們的小兒子多可愛??!整個人一直臥在那里,小腿還一直在晃動著呢!
……
師:是啊!這老兩口帶著微微的醉意,親密地交談著,這種狀態(tài)用作者的話說,是——
生:“相媚好”!
師:誰有不同的見解嗎?
生:我認為小兒子才是最幸福的。詞中寫小兒子的 “臥”字最讓我難忘。
師:“臥”是什么意思?你做一個動作看看。(該生在教師引導下做了前趴狀)
師:詞中所描寫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你覺得小兒子還可能會怎樣“臥”呢?
生:我覺得還可能是仰臥,也可能是側(cè)臥。
……
教學至此,學生已經(jīng)全部都沉浸在詞作的意境之中。他們一邊誦讀著辛棄疾淺顯質(zhì)樸的語言,一邊想象著詩詞內(nèi)在的真實意境,將原本無聲無色的文字轉(zhuǎn)化為真切可感、繪聲繪色的畫面,還原了詞人想要描繪的生活圖景。這樣的詩詞教學不僅極富情趣,而且也深含理趣,讓學生在不經(jīng)意間入境、會意、融情、悟理,真正促進了學生核心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古典詩詞本身就具有鮮活的情趣和深刻的理趣,是情理交融的文學體裁。因此,對古典詩詞的教學,我們要不斷地開掘出它的豐富意蘊,使情趣和理趣交相輝映,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