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威
[摘 要]提問策略是四年級重要的學習內容?!逗募摇肥撬哪昙壣蟽蕴釂柌呗詥卧囊黄宰x課文。教學時,教師要讀懂編者意圖,落實單元教學目標,通過提出問題、分類問題、選擇問題、解決問題四個環(huán)節(jié),逐層深入,引導學生掌握提問的具體方法,形成提問的能力。
[關鍵詞]提問策略;教學設計;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9-0007-03
《蝴蝶的家》是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屬于提問策略單元,單元的語文要素為“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因此,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提問展開,目標明確,任務統(tǒng)一。因為是自讀課文,是在教讀課文已教授了一定方法的基礎上的運用與實踐,所以要放手讓學生自學,指導學生實際運用“從不同角度提問”這一方法。本教學設計緊扣教材文本,明確要求,落實課題下的學習任務:“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再將問題分分類,選出你認為最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并嘗試解決?!睂W習任務可歸納為:提出問題、分類問題、選擇問題、解決問題這四個方面。在任務驅動下,學生能明確知曉自己該做些什么,步步深入,層層推進。這樣,不但能夠進一步鞏固提問這一策略的知識,還能通過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構建思維支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一個課時。
一、以讀導入,確定任務
(一)讀讀題目,隨心問
師:今天我們來上一節(jié)新課,齊讀課題。
生:(讀)蝴蝶的家。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們不妨猜一猜,老師可能想問你們一個什么問題?(板書:問題)
生:老師,我猜您想問我們——看到題目,大家有什么問題要問?
師:聰明!想看看,圍繞題目,你們可以問出多少問題?
生1:蝴蝶的家在哪里?
生2:蝴蝶的家是什么樣的?
生3:作者為什么要寫“蝴蝶的家”?
……
師:不錯!這個單元,學的都是學習提問的策略。經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大家已經有了提問的意識,也掌握了一定的提問技巧和方法。
【設計意圖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讀題發(fā)問的形式,直奔提問策略的學習和運用這一教學目標,明確主題,并用開放式的提問,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p>
(二)讀讀任務,學著問
師: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課文在題目下方為我們安排了學習任務。大家仔細地讀一讀課前的學習任務,并想一想:“我們大致可以把它劃分為幾個任務?分別是什么?”
生1:第一個任務是: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
生2:第二個任務是:再試著把問題分分類。
生3:第三個任務是:選出你認為最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
生4:最后一個任務:嘗試解決問題。
師:我們還要試著解決一些問題。(板書:解)
生:提問題、分問題、選問題、解問題。
師:幾個任務?
生:4個。
師:明確了嗎?
生:明確了。
【設計意圖 這里,緊扣教材文本,落實學習任務并引導學生歸納為:提問題、分問題、選問題、解問題?!?/p>
二、任務一:讀一讀,提問題
(一)課文提出了什么問題?
師:我們現在進入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讀一讀,提問題。請大家先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找:小作者自己提出了哪些問題?
生1:“我常想,下大雨的時候,青鳥、麻雀這些鳥都要躲避起來,蝴蝶怎么辦呢?”
生2:“不過它們的家在哪里呢?”
……
師:還有這三句,也是問句。作者是在提問嗎?(出示)
1.這不是難為蝴蝶嗎?2.怎能容它們藏身呢?3.怎么禁得起這猛烈的風雨呢?
生:不是,這三句是反問句。
師:能不能試著把它改成陳述句?
(學生改,教師點評)
(二)課文是怎么提出問題的?
師:想要把問題分類,我們就要再讀讀這篇課文里的這些問題。請看——(課件出示)
師:現在,老師把1~2分為一組,3~8分為一組。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這么分類嗎?
生:把前兩個問題歸為一類,因為寫的都是作者對蝴蝶的關心和擔憂。
師:這兩個問題分別來自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
生:前兩個自然段。
師:仔細讀一讀這兩段。這兩個問題雖然算同一類,但提問的角度一樣嗎?誰來說說看?
生:不一樣,第一自然段主要講述的是天氣的惡劣,第二自然段主要講的是蝴蝶的柔弱。它們一個是從天氣和環(huán)境的角度來問,一個是從蝴蝶自身的角度來問。
師:它們有沒有相同點?
生:有,都是在擔心蝴蝶。
師:很不錯,你很會讀書。前兩個問題歸為一類,但選取的角度也有不同。誰再來說說第二大類?
生:我知道第二組問題劃分的理由,它們都是出現在課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
師:仔細看看第二組這幾個問題。如果選一兩個作為它們的“母問題”,你會選哪一個?
生:第三個和第六個問題——“不過它們的家在哪里呢?”“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師:不錯,其實,小作者問了這么多問題,就是想知道——
生: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師:仔細讀讀課文,找一找,在這兒作者一共問了幾個“子問題”,猜測了哪幾個地方可能是“蝴蝶的家”?
生:麥田里,松林里,花里,老樹干的底面,橋下面,樹葉下面……
師:所以,問“蝴蝶的家在哪里”是母問題,而猜測蝴蝶的家可能在哪里是子問題。
(三)你想提什么問題
師:大家也可以試著模仿作者的思路繼續(xù)提出問題。如果是你,你還想怎么問?
生1:巖石上面的縫隙是蝴蝶的家嗎?
師:你很會模仿。
生2:它們的家會不會是在樹洞里?
師:你也挺會提問。這些是模仿課文里的小作者提出的問題。讀了這篇課文,你自己還想提什么問題?
生1:我想問,作者為什么會這么好奇蝴蝶的家在哪里?
師:你也很有好奇心。老師也跟你一樣,對這件事感到好奇。
生2:我想問,究竟該用什么樣的方法找到蝴蝶的家所在的地方呢?
師:這是個好問題,一定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引發(fā)討論。
(學生繼續(xù)暢所欲言,教師相機點評)
【設計意圖 本篇為自讀課文,教材除了在課題下給出提示語外,沒有更多的指引,因此執(zhí)教的關鍵詞是“開放”。開放文本,開放提問的空間、時間、角度,開放交流問題的渠道,讓學生在開放的教學中體驗提問的樂趣,鞏固提問策略學習的結果?!?/p>
三、任務二:列一列,分問題
(一)回顧前篇,溫習分類
師:看,大家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來給問題分分類吧!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整理問題清單,給問題分類,看看哪個小組分得最好。不過,在這之前,老師先給你們一點小提示。
(課件出示上一節(jié)課《呼風喚雨的世紀》的課后習題)
師:根據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我們提的問題大致上可以分為——
①不影響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
②能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
③可以引發(fā)我們去深入思考的問題。
師:你們覺得,剛才提的哪一類問題屬于第一種?
生:我覺得,“我想知道作者最后到底知道了蝴蝶的家在哪里了嗎?”這個問題屬于第一類。這是“我”對文章結局的好奇,不影響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
師:好,說得不錯。還有嗎?
生:我認為,“我想問,作者為什么會這么好奇蝴蝶的家在哪里?”這個問題屬于第二類。因為,了解作者對蝴蝶如此好奇和關心的原因,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
師:說得好,這問題有助于我們更了解作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還有嗎?
……
(二)合作學習,嘗試分類
師: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如何分類,用上自己制定的分類方法。下面請大家開始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分小組學習,試著給問題列清單分類;然后匯報,教師相機點評)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上一節(jié)課的課后練習,延伸遷移,繼續(xù)鞏固問題清單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與整理,這是學習語文的又一支架。同時,對清單進行批注、篩選、甄別,能讓羅列清單過程的思維變得清晰可見?!?/p>
四、任務三:議一議,選問題
師:這么多的問題,分門別類,各不相同。你有什么感受?
生:類型好多,而且各有角度。
師:是呀,說明大家很會提問,問得也好。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相機點評)
師:現在,請大家再次小組討論,議一議,選出你們認為最有價值的問題,并說明理由。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然后,學生匯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師:看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大家一起來投票,選出提得最好的問題,作為今天的問題金獎。
(學生投票,選出最佳問題)
師:大家為什么覺得這個問題最好?我想來簡單采訪一下。這個問題是誰提出的?請發(fā)表獲獎感言。
(學生自由說,教師相機點評)
師:我還想采訪一下剛才給這個問題主人投票的同學,你的理由是什么?
(學生說)
師:嗯,看來,想提出好問題,不但要“提得有意思”,還要“問得有意義”。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繼續(xù)充分運用提問策略,并學會通過思考來甄別問題的價值,分辨出哪些問題最有價值,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達成了課堂教學目標?!?/p>
五、任務四:想一想,解問題
師:這就是大家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也是你們最關心的問題?,F在,我們要完成最后一項任務,試著解決這個問題。想一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可以通過哪些方法?
生1:自己探尋解決之道。
生2:可以上網查閱資料。
生3:還可以問老師和爸媽,或者同學與朋友。
師:這些都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厝ヒ院螅埓蠹矣眠@些方法嘗試著去解決問題。總而言之,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方法,通過不同的渠道去完成。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他們通過“自己想一想” “上網查一查” “虛心問一問”等方法來解決問題,獲得了思維能力的提高?!?/p>
六、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上到尾聲了。老師想問你們最后一個問題: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蝴蝶之家》,先提出問題,再歸納問題,接著選擇問題,最后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提問式學習方法,我們還可以運用在其他文章的閱讀中。
(課件出示:學貴有疑)
師:希望大家能繼續(xù)保持質疑的精神,去閱讀、提高、成長。
【設計意圖 最后這一環(huán)節(jié),再一次回扣并落實課題下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獲得提問能力的提升?!?/p>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