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化艷
摘 要:在小學班主任管理班級過程中時常會出現一些阻礙或者摩擦,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尚未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致使二者在溝通交流過程中出現諸多齟齬,影響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無論是對學校,還是對班級而言,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校工作的正常開展、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以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诖耍恼轮攸c論述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以期通過此文,對小學班主任實際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地參考或借鑒。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和諧關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11B-0055-02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在該階段,對學生實施良好的教學與管理,不論是對其日后學習、生活與發(fā)展,還是對于學生乃至學生家庭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起到打基礎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教育管理理念的革新與發(fā)展,小學班主任的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問題和挑戰(zhàn)。通常而言,小學班主任除了擔任班主任一職以外,還擔任著某個學科的任課教師之職,因此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日常工作中,不僅需要考慮小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及時給予其鼓勵與關懷以外,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敏銳捕捉學生的成長動態(tài)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動向,并加以正確地引導,進而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生活習慣,同時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生活觀。由此可見,小學班主任的工作任重道遠,且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對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往往也更為嚴格。在班主任實施班級管理工作中,作者認為,除了需要加強日常規(guī)范管理與紀律約束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并通過此來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
一、 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關系的重要性
自然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人類社會交往的重要“繩索”,也是文明社會構建的關鍵因素。從“和諧”本義上看,其帶有特殊的涵義,通常指的是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之間完美互動或者結合的一種現象。在現實世界中,各個事物之間往往處于矛盾沖突與協調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中,最終在某個節(jié)點實現協調統(tǒng)一。小學階段作為一個人學習的初始站,在該階段注重對其生理和心理的關懷,加強對和諧關系的構建,對其日后成長成才等無疑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而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又是小學時期學生所能接觸到的最為密切的人際關系之一,因此,在班主任與學生之間能否成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與管理質量,同時也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的確立產生深遠影響。
二、 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分析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開展以前,班主任應充分了解并掌握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班級管理工作開展與推進無疑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深入剖析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也是構建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基礎所在。依據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理論,結合作者實際工作經驗可知,在學生剛進入小學時,他們就已經開始初步具備認知能力與判斷能力,能夠自主分析某些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同時對于事物的好壞也能夠初步判斷。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感知能力、模仿能力、記憶能力等都在不斷增強,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也在不斷地發(fā)展。但在此過程中,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較強的自控能力,自我好惡仍會較直接地表現出來,無法有效地控制自我情緒。此外,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于學習也尚未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雖然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望,但多不會體現在學科的學習上,而是體現在課外生活的細微之處。若此時班主任未加以正確引導和耐心解答,則勢必會影響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
三、 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與學生之間容易發(fā)生的矛盾
(一)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發(fā)展成熟,且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當其遇到陌生的事物,或者新奇的事情,則通常會向班主任請教,但所請教的東西,多與學習無關。面對這些情況,一些責任心缺乏的班主任教師,就會不耐其煩,不愿意為其解答,并且責怪學生“不務正業(yè)”;又或者是班主任教師解答了,但學生一時之間難以理解,老師又表現出不耐煩,并且對學生提出嚴厲批評。以上做法將會使學生從心底畏懼班主任老師,長此以往,學生將不敢提問、不敢發(fā)言,師生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少,存在的隔閡也會越來越大。
(二)班主任管理較多,學生自我管理較少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許多班主任的做法往往是將自己擺在一個主導的位置上,未將學生平等看待,這就導致師生間和諧關系構建缺乏必要的基礎,從而使學生畏懼班主任的權威,而不敢與之溝通。久而久之,也會造成一些存在的問題未能被提出,進而影響班主任的工作質量。從理論上看,不管事情大小,若班主任凡事親力親為,可能會收到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卻制約了學生的天性,而且也會使班主任精疲力竭。而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還是班主任親力親為得多,學生自我管理得少。
(三)班主任的評價方式較為片面
部分班主任喜歡以學生的成績來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對于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其往往表現得更為偏愛,反之,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關注較少。正是因為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表現的單一、片面,造成班級學生兩極分化愈加明顯。同時,受到班主任教師負面評價的學生,還會滋長對班主任厭惡或抵觸的情緒,? ? ? ? ? ? ? ? ? ? ? ? ? ? ? ? ?(下轉83頁)(上接55頁)最終影響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
四、 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途徑
(一)轉變師生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教師是學生日常學習接觸最多的老師,是學生進入學校的啟蒙老師,其管理工作的好壞、與學生關系和諧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為此,要注重對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構建師生之間良好的和諧的關系,首先要轉變師生觀,特別是對過去班主任高高在上而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的情況更要及時地改變。具體而言,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重塑師生觀,構建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是松弛有度,該松得松,該嚴得嚴;二是采取師生共管的方式,讓學生也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去;三是讓學生輪流管理,并交流管理心得和經驗,在交流溝通中,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促其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上文提到,小學時期的學生身心發(fā)育尚不成熟,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也不全面,這時班主任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與分析問題,從而為師生之間有效溝通奠定基礎。在筆者的日常工作中,筆者經常利用課間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詢問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盡可能地使自己能夠了解班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再采取對應措施,加以轉化或提高,收到了顯著的成效。通過有效溝通,學生變得愿意跟我親近,并訴說自己的情況,這對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寬嚴相濟,以“愛”育人
諸多實踐表明:“愛是最好的教育?!痹谛W階段的班級管理中,也是如此。為此,班主任在進行日常班級管理活動時,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關心與愛護。要轉變以往偏愛優(yōu)等生的做法,做到既關注優(yōu)等生,又關注后進生,并給予后進生更多的指導與鼓勵,以此幫助后進生增強信心、獲得進步。但在實施“以愛育人”的同時,教師也要兼重“寬嚴相濟”,因為一味地鼓勵和贊揚,容易使學生無法正確認識自己,因此在貫穿“愛”的管理理念的同時,也要適當地給予一些批評和指導,做到“愛”與“嚴”并重,從而確保班級管理成效。
參考文獻:
李華麗.淺析如何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