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崢嶸
[摘 要]參加校優(yōu)秀課評比之后,引發(fā)了幾點對閱讀教學的一點思考。記錄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及一些想法。
[關鍵詞]English and its history 教學實錄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60058
一、背景分析
English and its history是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第二單元reading。本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英語及其發(fā)展史。能力目標:從標題,獲悉文章體裁。以體裁為突破口,了解英語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時期和事件,讓學生學會閱讀歷史類文章,了解歷史發(fā)生的過程,并學會模仿,劃出相應歷史時期的時間表。情感目標:通過這節(jié)閱讀課,希望學生能對英語有新的認識,提高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并懂得掌握一門外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語言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教學的難點:生詞量大,時間節(jié)點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效果。
二、教學回顧
閱讀教學一般五個部分:導入,略讀,精讀,鞏固,拓展。本節(jié)課以羅伯特.彭斯的一首愛情詩A red,red rose為導入,讓學生體會蘇格蘭方言和英語的不同。比如“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中l(wèi)uve是love;“And fare thee still,”中thee 是you 。這時水到渠成,教師把問題引入文章。學生頓悟,原來語言的變化時與歷史有關。此時瀏覽文章標題English and its history,學生很快得知本文講述英語的發(fā)展史。筆者自然而然引出,如何閱讀歷史類文章。高一的學生閱讀技能處于起始階段,這時通過兩個問題What should you pay attention to when reading a history article? What can you do after reading? 讓學生明白我們可以在文章先圈出重要的歷史時間,亦可劃出時間表來幫助閱讀,從而懂得重大事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及關系。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動手畫圖,借助直尺,讓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簡單的數(shù)學圖形。為了降低難度,筆者先列舉了8個重要的時間點,然后讓學生先在文章中圈出。然后鼓勵學生大膽走到講臺,在白板上畫出時間表并用英文介紹。學生不僅對歷史事件熟悉了,還能培養(yǎng)其用英語表達的能力。
學生對課本有了整體把握之后,再對具體三個時段進行文本解讀。Old English 先給出具體的四個時間點,讓學生填出具體的事件,并由展示的學生講解。Middle English 部分,要求對學生進行模仿作圖,劃出關鍵的信息。由于任務簡單細化,學生基本都能達到目標。這時筆者適時提問What effects did French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因為這個問題比較有概括性,在多個學生的通力合作之下,問題得以解決。Modern English 部分內(nèi)容相對簡單,筆者設計了兩個問題,學生都能很快解答。此時,學生對英語發(fā)展史有了深層次的了解。筆者巧妙設計了deep reading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填關鍵詞,之后通過模仿對剩余的兩個部分進行自主命題,可以改變句子的結構或句意轉換。讓學生轉變角色,做一名小老師,考一考同學,更是一種考驗和提升。此時這一節(jié)即將接近尾聲,對學生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達成度都比較高。學生初中學過都德《最后一課》,筆者用這一鮮活的實例讓學生體會語言對于一個民族的重要性,感悟出自己更應該好好學習,讓祖國變得更強大,在世界舞臺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那時漢語對英語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了,我們學習英語就變得簡單了。學生會心地笑了,這節(jié)課完美地結束了。
三、教學反思
1.文學熏陶
本節(jié)課用蘇格蘭農(nóng)民詩人羅伯特·彭斯的一首愛情詩為導入,讓學生聆聽古老的蘇格蘭風琴伴奏下優(yōu)美的詩歌朗誦,輕聲跟誦,體會蘇格蘭方言和英語的不同。以詩歌朗誦為先導,不僅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英語語言的變化和發(fā)展,更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yǎng)。課堂導入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提問,而是給以學生某種具體情境,讓他身臨其境,真實感受語言的強大魅力。每個學生的語言細胞都調(diào)動起來了,大家不自覺地思考,英語語言到底經(jīng)歷了怎么樣的發(fā)展歷程。結尾處,用都德最后一課,讓學生為之震驚,原來語言的存亡竟然關乎一個民族的生存,激發(fā)了學生好好學習,實現(xiàn)自我價值,將來為國效力的決心和抱負。
2.靜心閱讀
筆者認為真正的閱讀應是無聲的閱讀,是學生用心讀并自我剖析文章的過程。很多時候,教師為了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閱讀課讓學生聽錄音或大聲朗讀,很少有時間讓學生靜心閱讀,自主內(nèi)化,而閱讀教學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有時,教師迫于追趕教學進度,不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這時教師應嘗試適時等待,靜待花開。
當然,這次公開課也有不足之處,由于筆者設計活動單時沒有完全考慮到高一學生的基礎,部分問題設計過大,導致學生一時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這也是我日后不斷努力改進的地方。
(責任編輯 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