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波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最終達到終身體育。學校體育是體育文化最好的傳播途徑,奧運遺產為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契機。本文從奧運理念、奧運精神出發(fā),探討學校體育未來的發(fā)展定位,為學校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 奧運遺產 學校體育 人文奧運
舉世矚目的2008奧運會的圓滿結束,對我國的政治形象、經濟效益、文教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也將促進奧林匹克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而奧運會的教育理念、文化價值和教育內容都將給學校體育帶來巨大的影響。學校體育只有融入社會大系統(tǒng),才能加速改革的進程,促進學校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收集、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為論文的分析與討論奠定基礎。
(二)邏輯分析法
探究奧運遺產與學校體育的切入點進行分析。
(三)問卷調查法
在對本研究和相關文獻的分析基礎上,為了解高校學生對奧運精神的了解以及奧運遺產的理解,設計了《奧運精神及奧運遺產知識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發(fā)放問卷800份,有效回收768份,回收率為96%。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奧運遺產的內涵
奧運遺產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它是指奧林匹克運動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有形遺產和無形遺產的總和。每一屆奧運會都會留下豐厚的奧運遺產,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不會例外。除了水立方等建筑外,北京2008奧運會提出了三大奧運理念,即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這是北京奧運會留下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在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評估團團長海因·維爾布魯根指出,在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給中國和體育運動留下獨一無二的遺產。何為“獨一無二的遺產”?北京申辦和籌辦奧運會的實踐已經證明,最能體現(xiàn)北京奧運會的特色、最能凸現(xiàn)其獨一無二的價值、最能對奧林匹克運動和世界有所貢獻的,就在于“人文奧運”理念的闡釋和具體實施。北京奧運會留下的最大遺產將是巨大而無法估量的“人文奧運”遺產。
“人文奧運”是世界奧運史上首次提出的一種嶄新的“奧運”理念,不僅凸顯了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所具有的人文內涵和價值取向,也發(fā)揚和光大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人為本”的思想?!耙匀藶楸尽笔切率兰o體育發(fā)展的指導思想,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體育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堅持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在發(fā)展中不能只見物不見人,只追求體育對人的生物性效果而不顧人的精神需要、社會需要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也就是說體育的發(fā)展歸根結底都要著眼于人,著眼于人的運動素質和人文素質的提高,以及自身發(fā)展需要的滿足。以往奧運會的舉辦都是在具有西方文化傳統(tǒng)的城市舉行,北京2008奧運會對于奧林匹克運動在全球推廣和普及,對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將是前所未有和獨一無二的。人文奧運凸顯了奧林匹克精神中的人文思想,而且將中國傳統(tǒng)人文精神融入奧林匹克精神之中,豐富和拓展了奧林匹克人文精神的內涵。人文奧運屬于非物質遺產,它與學校體育的聯(lián)系最大。
(二)奧運遺產對學校體育的影響
1.奧林匹克運動和學校體育的關系
奧林匹克運動是體育與文化、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它的教育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維護人與自然的合諧關系。學校體育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搖籃和基礎。青少年學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播者,也是未來美好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
奧林匹克文化以體育運動為主要載體來傳播奧林匹克精神,所以應該把奧運教育落實到體育教學中來。通過對奧運知識、奧運項目的介紹和宣傳,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奧運精神和體育精神的熏陶,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參與運動的興趣,提高其體育文化素養(yǎng)。通過形式多樣的體育實踐活動,磨練意志,培養(yǎng)進取精神,進而把這種精神轉化為人生理想。
2.奧運精神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校園體育文化既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是由學校內部有形的體育物質環(huán)境和無形的體育社會環(huán)境共同構成的具有校園特色的、健康的生存氛圍,是廣大師生接受最為廣泛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體育文化是影響校園內群體關注并參與體育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促使它形成的動因,主要是來自校園內的學校體育開展的狀況,學校體育發(fā)展的硬件條件、學校體育運動隊的競賽水平、參與運動競賽的人數、運動參與者的積極程度等。
學生是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奧運會后,很多學生在奧運精神的感召下,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形成了特有的體育文化。下面是《奧運精神及奧運遺產知識調查問卷》的反饋結果:
表1 學生對奧運知識了解程度統(tǒng)計
不了解 基本了解 十分了解
12% 63% 25%
表2 奧運后學生對體育鍛煉認知程度統(tǒng)計
不重要 重要 非常重要
6% 59% 35%
表3 奧運后學生體育鍛煉自覺性比較
不鍛煉
原來 現(xiàn)在 隨眾
原來 現(xiàn)在 自覺鍛煉
原來 現(xiàn)在
32% 10% 48% 59% 20% 31%
從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對奧運會還是非常關注的?;菊莆諍W運知識的人數占調查總數的63%,更有部分同學對奧運知識掌握和理解非常透徹,這部分人數占25%。其中多數為班級干部,這與奧運會的前期宣傳有很大關系。從表2中可以看出:奧運會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程度都有所提高,94%的同學都認為體育鍛煉很重要。表3中的數據表明:奧運會后不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由原來的32%下降到10%,自覺鍛煉的人數從20%上升到31%,增加了11%??梢?,在奧運精神的鼓舞下,更多的學生自覺的加入到體育鍛煉的行列中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推動了奧林匹克文化在校園中的廣泛傳播,且極大地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并為它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3.北京奧運會促進了高校體育的轉型
北京奧運會后高校體育的指導思想、職能和課程都發(fā)生了轉變。更多的人認識到,體育對人的發(fā)展具有巨大的推動力量?;仡櫛本W運申辦、舉辦的過程,奧運理念在神州大地上落地生根,給高校體育改革也帶來更為深刻的影響,為推動高校體育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長期以來,除了體育專業(yè)院校設置專門的體育專業(yè)以外,其他高校極少將體育設置成為一門專業(yè),體育在高校各類專業(yè)中一直處于一種從屬的地位。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申辦,掀起了中國奧林匹克研究的熱潮。許多高校成立了奧運會文化研究機構,建立了體育相關專業(yè)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申辦給高校體育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和強大的動力,對中國高校體育職能的多元化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體育的傳統(tǒng)職能被注入了“健康第一”的內涵。深入研究奧林匹克思想,將體育作為塑造“完整的人”的手段,成為高校體育的新職能之一。其次,隨著北京奧運會的圓滿結束,高校建設高水平運動隊的研究,將進一步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第三,體育的視野更加開闊,將突破學校范圍的局限,逐漸轉向服務社會,為大眾提供科學健身方法和體育健身的場地等,這些也是高校體育的新職能。對于轉型時期的高校體育課程,需大力弘揚“人文奧運”的精神,以推進高校體育和諧發(fā)展。高校體育課程理念上要充分體現(xiàn)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使學生不僅要掌握某項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更要深入理解體育運動背后的人文價值,使學生建立自信、自尊、自強的精神。幫助學生精神品質成長、成熟、健全是高校體育課程的內在要求。
4.奧運會后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互動發(fā)展
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是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共同提高不可分割的。1999年2月,國家體育總局頒布了《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管理辦法》?;舅悸肥牵阂皇菍Ⅲw育學校的文化學習納入教育管理條例,促進學校管理上的體、教結合,共同的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體育后備人才。二是推進體育學校發(fā)展的社會化,拓寬辦學路子。三是從宏觀上理順體育學校辦學過程中的各種關系,提高辦學質量。四是規(guī)范辦學要求,促進辦學條件的進一步改善。
競技體育不僅要求具備大量的優(yōu)秀運動人才,而且更需要大量的優(yōu)秀后備人才作堅定的基礎。如果缺乏大批的優(yōu)秀后備人才,高水平競技體育就猶如無本之木。中學課余體育訓練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主要途徑。學校體育要以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逐步建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系——國家集約化、學?;?、市場化培養(yǎng)體系,進一步完善和規(guī)范大學體育組織管理機構與高校訓練、比賽體制,從而真正實現(xiàn)競技體育與教育的融合和互動發(fā)展。提高對學校競技體育文化內涵的認識理解,是學校競技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奧運后學校體育是以身心和諧為前提,終生體育為方向,快樂體育為主體進行的健康教育。
2.在奧運精神的鼓舞下,更多的學生自覺的加入到體育鍛煉地行列中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推動了奧林匹克文化在校園中的廣泛傳播,且極大地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并為它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3.北京奧運會給高校體育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和強大的動力,高校體育職能向多元化發(fā)展。
4.奧運會后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的互動發(fā)展是學校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二)建議
1.積極宣傳奧運精神和奧運理念,讓學生自覺的融入到體育健身的行列中來,掌握體育技能,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2.解決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盡快把《奧林匹克教育課本》引入教學,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進程推向新的層面。
3.在學校里廣泛開展中級水平以下的競技體育組織。包括優(yōu)秀運動隊、運動學校、業(yè)余體校和學校的高水平運動隊。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競技體育人才打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林楚輝.當前學校體育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9(1):83-86.
[2] 李開元.北京奧運會遺產保護與開發(fā)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2):107-109.
[3] 馬鳳霞.北京奧運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7):87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