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綜述
結(jié)合《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及各省市中考語文試題可知,古代詩歌鑒賞的考查主要聚焦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準確把握詩歌內(nèi)容,借助注釋理解詞句含義,概括基本情感與主旨(愛國、思鄉(xiāng)、隱逸等)。
2.鑒賞:分析煉字、修辭(比喻、夸張等)及關(guān)鍵句的表現(xiàn)力,識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對比、用典等常見手法,理解詩人描繪的畫面與表達的情感。
3.遷移能力:對比同主題或同作者詩歌的異同點,聯(lián)系背景或注釋,理解詩人情懷。
縱觀近幾年各省市中考,課內(nèi)外古代詩歌均有涉及,并作適度拓展。題型包括煉字題、畫面描述題、情感分析題和對比閱讀題等,強調(diào)“觀點+例證”的規(guī)范作答??忌趶?fù)習(xí)備考時,首先要強化課內(nèi)古代詩歌的理解(手法、情感等),特別注意高頻作者及其作品,關(guān)注比較閱讀,比如同主題(邊塞詩、田園詩等)或同作者不同時期作品的對比分析;其次要將課內(nèi)知識拓展至課外的古代詩歌閱讀。
錦囊妙計
近幾年,中考古代詩歌鑒賞部分,題型和考查內(nèi)容呈現(xiàn)出靈活性與綜合性。在考查形式上涉及意象意境分析、煉字煉句、手法賞析、情感主旨探究等題型,且注重對詩詞深層內(nèi)涵的挖掘,要求考生具備扎實的知識儲備和靈活的分析能力。建議考生立足“三位一體”備考法:文本細讀(字句)、整體感知(意象與意境)、文化關(guān)聯(lián)(典故背景),以便答題時準確調(diào)用知識。
一、意象與意境分析
意象指詩歌中帶有詩人情感的具體物象,是詩詞表情達意的重要載體。看到詩詞中的意象,要快速聯(lián)想其常見寓意。如“雁”常代表思鄉(xiāng),與書信傳遞相聯(lián),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便借“雁去”表現(xiàn)邊塞荒涼,暗含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
意境是對意象的系統(tǒng)化升級,通過意象的搭配、呼應(yīng),產(chǎn)生超越個體的深層情感共鳴。描繪意境時,要以詩中意象為基礎(chǔ),展開合理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將畫面呈現(xiàn)出來。如賞析王維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可描繪為:一場新雨過后,青山如洗,空氣清新,傍晚時分秋意漸濃。皎潔的月光透過松林灑落,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淌。
1.這類題型的常見問法有:“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展開聯(lián)想,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句中的場景?!薄皬脑娭姓页鲶w現(xiàn)××意境(‘幽靜’‘雄渾’等)的句子,并描繪其畫面?!?/p>
2.答題步驟:
(1)抓意象:明確詩句中的景物(山、云、鳥、紅旗等)。
(2)析手法:動靜(“飛鳥相與還”)、色彩(“青未了”)、感官(視覺、觸覺等)。
(3)聯(lián)意境:結(jié)合詩人情感,概括畫面特點(“明暗分明的神奇與秀麗”“悠閑恬靜”等)。
如:
望 岳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詩中的“陰陽割昏曉”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參考答案:山的南面陽光燦爛,山的北面幽暗昏黑,描繪了一幅泰山南北兩面截然不同、明暗分明的神奇秀麗畫面。
二、煉字
煉字要聚焦詩句中“詩眼”(動詞、形容詞等),分析其在表情達意、營造意境中的作用。重點關(guān)注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等在詩詞中的運用。如王安石“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中的“綠”,本為形容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極具表現(xiàn)力。
1.這類考點常見的提問方式有:“詩中的‘×’字能否改為‘×’字?為什么?”“賞析詩中‘×’字的妙處?!?/p>
2.答題步驟:
(1)釋字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描景象:描述該字營造的畫面或動態(tài)。
(3)析情感:點明該字是如何體現(xiàn)詩人心境或強化主題的。
如:
飲 酒(其五)
◎〔東晉〕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中的“見南山”可否改為“望南山”?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不可?!耙姟笔窃娙瞬删諘r無意抬頭的自然動作,與“悠然”的心境渾然一體,體現(xiàn)出詩人與自然的默契交融;“望”有刻意探尋之意,破壞了此詩隨性淡泊的意境,故“見”字更妙。
三、表現(xiàn)手法賞析
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傳遞情感、增強藝術(shù)感染力的關(guān)鍵手段。近年來,古代詩歌閱讀重點考查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等)、表現(xiàn)手法(對比、襯托、象征等)、表達方式(抒情、描寫等)和描寫手法(正側(cè)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等)。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運用比喻手法,將雪花比作梨花。
1.這類考點常見的提問方式有:“從××角度(細節(jié)描寫、對比等)賞析詩句?!薄澳吃娋溥\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妙處?”
2.答題步驟:
(1)明手法:判斷類型(細節(jié)描寫、象征、反襯、比喻、擬人等)。
(2)析內(nèi)容:結(jié)合詩句,分析該手法的具體體現(xiàn)。
(3)闡明效果:說明該手法是如何強化情感的。
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 參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請從細節(jié)描寫的角度賞析“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這句詩。
參考答案:掣是拉、扯的意思,“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運用細節(jié)描寫,描繪出風(fēng)刮得猛烈,但轅門上的紅旗卻毫不動搖,已被冰雪凍結(jié)的情景。這句話既寫出了天氣的奇寒,又借在風(fēng)中堅強挺立的紅旗象征著戍邊將士斗志昂揚、威武不屈的精神。
四、情感哲理探究
不同題材的詩歌往往蘊含特定情感。山水田園詩多表達對自然的熱愛與閑適心境;邊塞詩常包含思鄉(xiāng)、報國、對戰(zhàn)爭的反思等情感。如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多展現(xiàn)寧靜恬淡的生活情趣,王昌齡的邊塞詩則抒發(fā)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與思鄉(xiāng)之愁。該題型要求考生通過詩中的關(guān)鍵詩句或意象,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人生態(tài)度或理想追求,或挖掘詩句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或普世規(guī)律,考查考生的深層理解與學(xué)習(xí)遷移能力。
1.這類考點常見的提問方式有:“詩句‘××’蘊含了怎樣的理趣?”“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答題步驟:
(1)情感類
①找關(guān)鍵詞:抓住直接抒情的詞句(“會當”“悠然”等)或象征物(“紅旗”象征堅韌等)展開分析。
②聯(lián)內(nèi)容:結(jié)合詩歌的標題,聯(lián)系詩人經(jīng)歷(杜甫的壯志、陶淵明的歸隱等)或創(chuàng)作背景(邊塞送別等),判斷情感基調(diào)。
③明手法:分析對比、象征等手法是如何傳遞情感的。
(2)哲理類
①解本義:解釋詩句的字面含義。
②引申義:從詩中的景象引申到人生哲理方面。
③聯(lián)現(xiàn)實:結(jié)合生活實例或情感體驗深化理解。
如:
游山西村
◎〔宋〕陸 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請闡明“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蘊含的理趣。
參考答案:“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巒重疊,水流曲折,詩人正擔(dān)心無路可走,在柳綠花艷處,眼前忽然又出現(xiàn)一個山村。沒有路了,忽然又出現(xiàn)了村莊,看到了希望。這兩句詩啟示我們無論前路多么難行,只要堅定信念、敢于探索、心懷希望,就會出現(xiàn)充滿光明與希望的轉(zhuǎn)機。
真題解析
一、(2025年云南卷)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甲】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乙】渡荊門送別
◎李 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對甲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詩句中無“望”字,但全詩圍繞“望”展開,結(jié)尾處的“覽”為虛寫,展現(xiàn)想象之景。
B.“齊魯青未了”中的“未了”為“不盡”之意,表明泰山橫跨齊魯,青色的峰巒連綿不斷。
C.“陰陽割昏曉”中“割”字生動地寫出了泰山參天矗立的雄姿,使靜止的山峰充滿了活力。
D.“決眥入歸鳥”運用夸張手法寫歸林的鳥張大眼睛凝望泰山,正面寫出泰山的雄偉壯麗。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賞析。選項主要涉及詩眼、煉字和手法的理解。“決眥入歸鳥”是詩人睜大眼睛凝望歸鳥,側(cè)面烘托泰山的雄偉,而非正面,也不是“歸林的鳥張大眼睛凝望泰山”,故選D。
【答案】D
2.這兩首詩都是詩人青年時期的作品,但表達的情感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主旨情感把握,題目以對比閱讀形式呈現(xiàn),考查情感的不同點。準確把握詩歌主旨情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能力。體會詩歌情感主要有四種方法,分別是:一、看標題,定方向。如《望岳》中“望”字暗示登高抒懷,可能表達壯志豪情?!抖汕G門送別》中“送別”點明離鄉(xiāng)主題,隱含眷戀之情;二、抓意象,悟心境。詩歌核心意象情感暗示如《望岳》:“絕頂”“眾山小”征服高峰的雄心,《渡荊門送別》:“故鄉(xiāng)水”“行舟”流水送舟的依戀;三、品關(guān)鍵詞,析情感。如《望岳》動詞剖析:“鐘”(聚集)——贊嘆泰山神奇,“割”(劈開)——敬畏自然偉力,“凌”(登頂)——直抒凌云壯志?!抖汕G門送別》關(guān)鍵詞:“憐”(憐愛)——對故鄉(xiāng)水的深情,“送”——賦予流水人格化,強化不舍。四、聯(lián)背景,明深意。杜甫寫《望岳》時 25 歲,漫游齊趙,正值意氣風(fēng)發(fā)——豪邁進取。李白出蜀遠游,首次離鄉(xiāng)——眷戀與對新旅程的期待交織。
【參考答案】甲詩《望岳》:通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青年杜甫渴望登臨絕頂、施展抱負的豪情壯志。乙詩《渡荊門送別》:以“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抒發(fā)李白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以及初出蜀地的喜悅與探索精神。
二、(2025年山東統(tǒng)考卷)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遣意二首(其二)
◎杜 甫
檐影微微落,津流脈脈斜。
野船明細火,宿雁聚圓沙。
云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
鄰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賒。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取材于日常生活,從村舍檐影寫起,以村舍周邊景色和村居閑事來遣懷自娛。
B.首聯(lián)下句描寫渡口邊的流水連綿曲折遠去,動靜結(jié)合,凸顯了詩人孤獨沉悶的心情。
C.頸聯(lián)用視覺形象和嗅覺感受,描繪了一彎新月被云遮掩、縷縷花香暗傳的幽美景色。
D.尾聯(lián)不僅敘寫了賒買鄰家美酒來遣懷,而且用“夜”字與前三聯(lián)的景物描寫相關(guān)聯(lián)。
【解析】首聯(lián)下句“津流脈脈斜”中,“脈脈”形容流水舒緩,展現(xiàn)的是靜謐的村居氛圍,而非“孤獨沉悶”。全詩通過檐影、流水、野船、宿雁等意象,營造出平和安寧的意境,尾聯(lián)“賒酒”更顯生活的閑適,并無明顯孤獨之感。
【答案】B
2.頷聯(lián)中的“圓”字,有的版本作“寒”字。請你從“圓”“寒”中任選一個,結(jié)合本詩內(nèi)容,簡要分析其妙處。
答:
【解析】本題需結(jié)合詩歌意境分析煉字效果??疾榈闹R點是詩歌煉字藝術(shù)、意境賞析、情感理解,如“圓沙”營造的靜謐氛圍與“寒沙”傳遞的凄清之感。
【參考答案】示例一:選“圓”:描繪雁群棲息的溫馨畫面,與“野船明細火”形成靜謐氛圍,體現(xiàn)田園詩意。示例二:選“寒”:暗示秋夜寒意,烘托孤寂氛圍,與“鄰人賒酒”的溫暖形成對比。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詩中“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暗示了什么?
答:
2.“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中運用的兩個典故,分別用來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2.“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答: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其二)
◎〔宋〕陸 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1.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上述兩首詩中兩位詩人各自“夢”中的場景。
答:
2.同是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詞,這兩首詩表現(xiàn)了怎樣相同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蘇秀道中
◎〔宋〕曾 幾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一夕驕陽轉(zhuǎn)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應(yīng)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注〕蘇秀道中:從蘇州到秀州(今浙江嘉興)的路上。詩人時為浙西提刑。
1.畫線詩句“不愁屋漏床床濕”化用了杜甫的“床頭屋漏無干處”,請分析二人的這兩句詩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2.詩中“千里稻花應(yīng)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答:
五、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唐〕韋應(yīng)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1.“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
2.結(jié)合全詩,分析尾聯(lián)“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所蘊含的情感。
答:
六、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春 雪
◎〔唐〕韓 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1.“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中的“驚”字有何妙處?
答:
2.請賞析“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答:
七、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 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1.“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是歷來人們傳誦的名句,請分析其意境特點。
答:
2.結(jié)合全詩,談?wù)勗娙恕伴e作草”“戲分茶”的舉動反映出怎樣的心境?
答:
八、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其二)
◎〔宋〕陸 游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詩的前兩句“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作用?
答:
2.后兩句“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九、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 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1.上闕中“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何妙處?
答:
2.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
答:
十、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別 滁
◎〔宋〕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有什么作用?
答: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復(fù)雜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
答:
十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春 日
◎〔宋〕汪 藻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①煙暝②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注〕①茅茨:茅草屋頂。②煙暝:煙雨迷蒙。
下列對詩詞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首聯(lián)寫整個春日以來都是多雨天氣,甚至連云彩都攜帶著雨水前行。
B.頷聯(lián)主要寫人,寫出了人經(jīng)過渡口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狀態(tài)。
C.尾聯(lián)描繪了一幅草屋被籠罩在煙雨迷蒙之中,行客被打濕了衣裳的鄉(xiāng)村圖景。
D.全詩描寫了詩人春日出游時的所見所聞所感。
十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南中①詠雁詩
◎〔唐〕韋承慶②
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
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注〕①南中:指嶺南地區(qū),古時北方人不適應(yīng)南方的濕熱氣候,加之路途遙遠艱辛,被貶至南地的人往往兇多吉少。②韋承慶:字延休,唐代河內(nèi)(今河南)人。此詩寫于詩人被貶嶺南途中。
運用課內(nèi)所學(xué)的關(guān)于古詩詞意象的知識,請簡要賞析《南中詠雁詩》是如何借助“大雁”抒發(fā)情感的?
答:
十三、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放舟蓬萊①閣下
◎〔明〕戚繼光②
三十年來續(xù)舊游,山川無語自悠悠。
滄波浩蕩浮輕舸,紫石崚嶒③出畫樓。
日月不知雙鬢改,乾坤尚許此身留。
從今復(fù)起鄉(xiāng)關(guān)夢,一片云飛天際頭。
〔注〕①蓬萊:今屬山東,戚繼光家鄉(xiāng)。②戚繼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討倭寇,屢建奇功。晚年因張鼎思“言繼光不宜于北”,而“遽改之廣東”,其后“張希皋等復(fù)助之,竟罷歸居三年”,此詩即寫于此時。③崚嶒:形容山高峻的樣子。
1.下列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寫詩人時隔三十年舊地重游,看到山川依舊,生出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頷聯(lián)中的“出”字精煉傳神,突出了蓬萊閣立于高崖有飛天之勢的特點,表達了詩人隱逸家鄉(xiāng)的意愿。
C.頸聯(lián)寫歲月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詩人已是雙鬢斑白、垂垂老矣,轉(zhuǎn)而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頗有感慨之意。
D.全詩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意蘊深遠,撼人心魄。
2.尾聯(lián)是詩歌的主旨所在,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愿望?
答:
3.“山川無語自悠悠”中的“悠悠”一詞有何妙處?請結(jié)合詩境作答。
答:
十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藍田山石門精舍①
◎〔唐〕王 維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fēng)。
玩②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
遙愛云木③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轉(zhuǎn),偶與前山通。
舍舟④理輕策,果然愜所適。
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
朝梵⑤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下,焚香臥瑤席⑥。
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明發(fā)更登歷。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fù)見覿⑦。
〔注〕①藍田山:在陜西藍田縣東南,灞水之源,出自藍田谷西。石門精舍:藍田山佛寺名。②玩:《全唐詩》作“探”,有探索、賞玩之意。③云木:參天古木。④舍舟:棄舟上岸。⑤朝梵(fàn):和尚早晨誦經(jīng)。梵:與佛教有關(guān)的事物,因佛經(jīng)原用梵文寫成,故作此稱。⑥瑤席:用瑤草編織的席子。⑦覿(dí):相見。
1.詩中“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
2.“澗芳襲人衣”中的“襲”字用得很妙,請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
3.請簡單描述“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一句所營造的意境。
答:
十五、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南 園(其一)
◎〔唐〕李 賀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fēng)不用媒。
〔注〕此詩大約寫于元和十年春,李賀辭官離京,回到故鄉(xiāng)昌谷,閑居南園之時。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由花朵的艷麗聯(lián)想到江南女子的容顏,以人面喻花面,用語新奇。
B.“可憐”意為可惜,此句描寫了日暮時分花落的景象,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情感。
C.此詩巧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南園風(fēng)光描繪得生動傳神。
D.全詩意象豐富,色彩繽紛,視聽結(jié)合,畫面感強,給讀者以美的感受。
2.“小白長紅越女腮”中的“越女腮”一詞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妙處?
答:
3.同一位詩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面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會寫出風(fēng)格迥異的詩歌。請比較此詩與《雁門太守行》在內(nèi)容與情感上的不同。
答:
十六、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梅花引·荊溪阻雪
◎〔宋〕蔣 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fēng)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云,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風(fēng)拍小簾燈暈舞”中的“舞”字有何妙處?
答:
2.“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中的“似我愁”三個字有何妙處?
答:
3.請結(jié)合詩境分析這首詞營造的意境。
答:
【莫蘊懿、袁合鵬/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