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高中數(shù)學聯(lián)賽江西省初賽第9題是一道以雙曲線為載體,探究系數(shù)不對稱的斜率和為常數(shù)的條件下直線過定點問題,本文探究試題的解法,將試題的結論推廣和類比,再整合得到一類問題的一般性結論.
1 試題呈現(xiàn)及評析
題目(2024年江西初賽第9題)雙曲線Γ:
的左右頂點 A,B 的距離為 4,M,N 是右支上不重合的兩動點且滿足 kBN+2kAM=0(kAM,kBN 是相應直線的斜率),求動直線 MN 經(jīng)過的定點的坐標.
該題設中給出的雙曲線兩頂點間的距離即給定了 Δa 的值,又給出右支上兩動點所滿足的斜率關系,要證明的是動直線MN過定點.常規(guī)解題思路:利用雙曲線的幾何性質和給定的斜率關系,設出直線方程,并與雙曲線方程聯(lián)立,利用韋達定理來求解.由于右支上兩點 M,N 的連線可以垂直于 x 軸,因而設直線方程為 另外,觀察圖形和式子可以發(fā)現(xiàn),若 M,N 兩點滿足條件,則它們關于 x 軸分別對稱的點 M',N' 也滿足條件的,因而所求的定點必在 x 軸上,這就進一步驗證了直線方程設為
+t ,并且只需求出 Φt 的值就可.我們再來看關系 kBN+ 2kAM=0 ,由于系數(shù)不對稱,所以將 x1,y1,x2,y2 代人之后是無法直接應用韋達定理的,對于這種非對稱結構的式子,將其轉化為比值為定值的形式
-2,然后把韋達定理和關系代人,問題基本上就解決了.
求解本題關鍵在于理解雙曲線的幾何和代數(shù)性質,以及如何利用給定的條件來推導出直線的定點位置,該過程不僅考查考生對雙曲線基本性質的理解,還考查學生在處理復雜數(shù)學問題時的邏輯推理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處理復雜數(shù)學問題的技巧和策略.
2 解法探究
解法1 (設線法)根據(jù)題意可知 a=2 ,故 設 ?M(x1,y1),N(x2,y2) ,由于A(-2,0),B(2,0) ,因此
又根據(jù)kBN+2kAM=0 ,得
,從而得
=-2 :
設直線 MN:x=my+t, 由 消去 x (204得 (b2m2-4)y2+2mb2y+(t2-4)b2=0 ,因此
則
y2 ).根據(jù)題意可知
(20 (Φt+2)y2Φlt;0 ,所以
,因此
,所以 t+2= (204號
2(t-2) ,解得 t=6 ,故得 MN:x=my+6. 令 y=0 得 x=6 ,故動直線 MN 經(jīng)過的定點的坐標為(6,0).
點評解法1利用“設線法”,設出直線MN的橫斜截式方程,與雙曲線方程聯(lián)立,把韋達定理代入斜率關系變形后的比值式,整體變形處理求解,是求解非對稱韋達應用問題的一種常規(guī)方法.
解法2(齊次化法)由解法1,得
根據(jù)題意知點 M 在 Γ 上,因此
= 1,變形得
代人上式得
,于是
-2,因此
設 MN!x=my+t ,所以 x1=my1+t ,從而 12=my1+t-2,所以2-2
= 1.再由4
得 b2x12-4y12=4b2 ,因此 b2(x1-2+2)2 (204號
(20
=0.于是b2(x-2)2+4b2(x,-2)·(-2
,即
兩邊同除以 (x1-2)2 得
同理得
(204因此
是關于 x 的方程
的兩實根,由韋達定理得
所以
,從(20而得
,解得 t=6 ,所以直線 MN:x= my+6. 令 y=0 ,得 x=6 ,故動直線 MN 經(jīng)過的定點的坐標為(6,0).
點評解法2兩次運用點在 Γ 上,得到關系等式后,通過進行常數(shù)的加、減配湊和代換,將等式化為“齊二次式”進行處理得到兩個“同構”等式,構造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韋達定理求解.齊次化法在圓錐曲線中應用較為廣泛,對于簡化圓錐曲線的運算量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解法3(設點法)設 M(x1,y1),N(x2,y2) ,因為 M,N 均在 Γ 上,所以 變形得
由解法1得
=-2,將上述兩式代人得
=-2,因此1(x+2)
,整理得 x2y1+2x1y2= (204 4y2-2y1①.
變形得 x1y2+2y2=-2 x2y1+4y1 ,所以 x1y2+2x2y1=4y1-2y2②. 由 ②-① 得 x2y1-x1y2=6y1-6y2=-6(y2 -y1).③ 由于直線 MN 的斜率
=y-1,因此直線MN 的方程為
,整理得(204 (x2-x1)y=(y2-y1)x+x2y1-x1y2 把 ③ 代入得(20
,即 (x2-x1)y
令 x=6 ,則 y=0 .故動直線MN 經(jīng)過的定點的坐標為 (6,0)
點評解法3設出點的坐標,利用點在 Γ 上,得到點的坐標關系,然后設出直線的點斜式方程,代入求解,過程比較簡捷.
3 試題變式
試題的題設條件中,將兩斜率的不對稱和為常數(shù)其實是兩斜率的比值為常數(shù),基于這一理解和認識,對試題從逆向進行思考和變式,可有:
變式 雙曲線Γ 的左、右頂點分別為 A,B ,過定點(6,0)的直線與 Γ 的右支交于 M,N 兩點,則
是相應直線的斜率).
解析 設直線 MN 的方程為 x=my+6 ,聯(lián)立 消去 x 得 (Δb2m2-4)Δy2+2mΔb2y+32 (20(2 b2=0
設 M(x1,y1),N(x2,y2) ,則 ( 兩式相除得
(2所以m yy2
.因為 A(δ-2,0) ,B(2,0) ,所以
所以
4結論推廣
若把試題推廣為一般雙曲線情形
結論1 雙曲線I (2號 的左、右頂點為 A,B,M,N 是右支上不重合的兩動點 且滿足 kBN+λkAM=0(λgt;0,kAM,kBN 是相應直線的 斜率),則動直線 MN 經(jīng)過定點(
以下按試題解法1的設線方法來證明該結論
證明 設 M(x1,y1),N(x2,y2) , 因為
A(δ-a,0),B(δa,0) ,所以 (20
又由 kBN+λkAM=0 ,得 ,所以
設直線 MN 的方程為 x=my+t ,聯(lián)立
消去 x 得
(t2-a2)b2=0 ,所以
所以
由題意得 tgt;a,y1y2lt;0,(t-a)y1?(t+a)y2 lt;0 ,所以 ,所以
所以t+a=λ(t-a),解得t=(λ+1)a, ,所以直線
令 y=0 ,得
故動直線 MN 經(jīng)過的定點坐標為(
若把試題變式中的雙曲線方程和定點均推廣為一般情形,即逆向考慮結論1,有結論:
結論2 雙曲線 的左、右頂點分別為 A,B ,過定點 (x0,0) 且不垂直于 y 軸的直線與 Γ 相交于 M,N 兩點,若 ?kAM,kBN 是相應 直線的斜率,則
證明 設直線 MN 的方程為 x=my+x0 ,聯(lián)立 消去 x 得
設 M(x1,y1),N(x2,y2) ,則
兩式相除得
(2
所以
因為 A(δ-a,0),B(δa,0) ,所以
所以
橢圓和雙曲線都是有心圓錐曲線,它們之間有著許多相似的性質,類比雙曲線的結論1和結論2,可以得到橢圓的相應結論.
結論3 橢圓 的左、 右頂點為 A,B,M,N 是橢圓上不重合的兩動點且滿 足
是相應直線的斜 率),則動直線 MN 經(jīng)過定點
結論4 橢圓I 的左、 右頂點分別為 A,B ,過定點 (x0,0) 且不垂直于 y 軸 的直線與 Γ 相交于 M,N 兩點,若
是相應直線 的斜率,則
結論4的證明可仿照結論2的證明,這里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