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xué)解題并非空穴來風(fēng),往往需要相關(guān)數(shù)學(xué)模型的“助力”,比如一類最短路徑問題,它的“依靠”就是將軍飲馬模型.那么何為將軍飲馬?傳說在很久以前的古羅馬時代,亞歷山大城居住著一位名叫海倫的學(xué)者,他不僅精通物理,還十分擅長數(shù)學(xué).有一天,有位羅馬將軍專程去請教他一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如圖1所示,一位將軍準(zhǔn)備從宿營地 A 處騎馬出發(fā),先趕到河邊讓馬飲水,然后再速去河岸同側(cè)的另一個宿營地 B 處,請問將軍應(yīng)該怎樣選擇路徑才能使路程最短?
.B軍營
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難,據(jù)說海倫略加思索就解決了它.
如圖2,首先作 A 點(diǎn)關(guān)于直線 l 的對稱點(diǎn) A′ ,然后連接 A′B ,設(shè) A′B 與直線 ξl 的交點(diǎn)為 P ,連接 AP 與 BP .此時 PA+PB 的長度最小,且 PA+PB= PA′+PB=A′B. (20
所謂兩定一動型,就是將軍飲馬的原型,在這個問題中兩個定點(diǎn) A 和 B 位于某直線 ξl 的同側(cè)(如圖2),動點(diǎn) P 位于直線 ξl 上,要求 PA+PB 的最小值.
例1如圖3,正方形ABCD中, AD=12 ,點(diǎn) P 在 AC 上,點(diǎn) E 是 AD 的中點(diǎn),則 PE+PD 的最小值是( )
(A)16. (B) . (C)12. (D)
分析由于點(diǎn) B 與 D 關(guān)于 AC 對稱,所以連接BE ,設(shè) BE 與 AC 交于點(diǎn) P ,連接 PD ,此時 PE+ PD=PE+PB=BE 最小,在 RtΔABE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結(jié)果.
解如圖4,連接 BE ,設(shè) BE 與 AC 交于點(diǎn) P 連接 PD
因?yàn)樗倪呅蜛BCD是正方形,所以點(diǎn) B 與點(diǎn) D 關(guān)于 AC 對稱,所以 PD=PB ,所以 PE+PD=PE+PB=BE
即 P 為 AC 與 BE 的交點(diǎn)時, PE+PD 最小,即為 BE 的長度.
在 RtΔABE 中, ∠BAE=90°,AB=AD=12 (2
所以 故選B.
變式 如圖5,點(diǎn) A,B 在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像上,點(diǎn) A 的坐標(biāo)為 (1,m) ,點(diǎn) B 的坐標(biāo)為(3,2), y 軸上有一動點(diǎn) P ,連接 PA?PB ,則 PA+ PB 的最小值為( )
(2號 : (B)5. (C)3√3.
分析 先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從而可得點(diǎn)A的坐標(biāo),再作點(diǎn) A 關(guān)于 y 軸的對稱點(diǎn) c ,連接 PC,BC ,可得 PC=PA 和點(diǎn) c 的坐標(biāo),然后根據(jù)兩點(diǎn)之間線段最短可得當(dāng)點(diǎn) B,P,C 共線時, PC+PB 的值最小,最小值為 BC 的長.
解將點(diǎn) B(3,2) 代入反比例函數(shù) 得:k=3×2=6 ,所以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
將點(diǎn) A(1,m) 代人 得:
,所以 A(1,6) ,如圖6,作點(diǎn) A 關(guān)于 y 軸的對稱點(diǎn) c 連接 PC,BC 則 C(-1,6) 二 PC=PA ,所以 PA+PB=PC+PB 由兩點(diǎn)之間線段最短可知,當(dāng)點(diǎn) B,P,C 共線時, PC+PB 的值最小,
最小值為
,即 PA+PB 的最小值為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