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一些復(fù)雜的問題時,平移法能夠提供新的思路和視角,幫助學(xué)生打破思維定式,開拓解題思路.因此,掌握平移法對于提高學(xué)生的解題能力和數(shù)學(xué)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 造橋選址問題
造橋選址問題是一個經(jīng)典問題,根據(jù)位置不同可以分為兩類, Z 型和 U 型.圖1為 Z 型,解題中可過點A作 AA′//MN ,且 AA′=MN,AA′NM 為平行四邊形,連接 A′B ,與直線 b 交于點 N′ ,當點 N 位于點 N′ 時, AM+MN+NB 最小.
圖2為 U 型,解題中可過點 A,D 作 AA′//CD ,DA′//AC,AA′"與 DA′"交于點 A′",再作點 B 關(guān)于直線 ξl"的對稱點 B′",連接 A′B′"交直線 ξl"于點 D′",當點 D 位于 D′"時, CD 即為所求.
例1如圖3,四邊形 ABCD 對角線 AC,BD 互相垂直, AC=4 BD=6 ,則 AD+BC 的最小值為
(A) :
(C)5. (D)6
解析 如圖3,平移 BD 至 CE ,連接 ED,EA ,
因為 AC⊥BD ,
則 AC⊥EC ,
因為 AD+BC=AD+DE?AE
所以 AD+BC 的最小值為
2 定邊、定高問題
平移法也常被用于解決定邊、定高問題,常涉及幾何圖形的面積或周長計算.平移法通過移動圖形,使得問題中的定邊和定高處于更易于計算的位置,從而簡化問題.常見的題型有矩形或平行四邊形中的定邊、定高問題以及三角形中的定邊、定高問題等.解題中首先需要明確題目中給出的定邊和定高是哪兩條線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而后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圖形的特點,確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最后,根據(jù)已知的定邊和定高,計算所求的面積或周長.
例2如圖4,在 ΔABC 中, ∠ACB=90° , 在 AB 上,點 E 在 AB 延長線上, DE=AB ,求 ΔCDE 周長的最小值.
解析因為 ∠ACB=90° 0 ∠BAC=30° 所以 ∠ABC=60° ·因為 ,可得 BC=1,AB=2,DE=AB=2 ,沿 AB 方向平移 CD 至 FE ,連接 CF ,則 CF=DE=2,CF//DE 作 c 關(guān)于 AB 的對稱點 G ,連接 CG,GE,GF ,CG 交 AB 于點 H ,則
所以 CD+CE=FE+GE≥FG ,
故當 F,E,G 三點共線時, ΔCDE 周長最小為
3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
在初中數(shù)學(xué)試卷中,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常見的有“兩定兩動”“三定一動”等模型,在面對這兩類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時,均可以借助平移法進行解題.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模型均會涉及分類討論思維,如“三定一動”中,需要分別討論將三個定點構(gòu)建的三角形的三邊作為對角線來構(gòu)建三個平行四邊形,進而求出動點位置.
例3如圖5,拋物線 與 x 軸相交于 A,B 兩點,頂點為 P
(1)求 A,B 的坐標;
(2)是否存在點 F ,使以 A,B,P,F(xiàn) 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解析 (1)A(-3,0),B(1,0) (2)因為拋物線為 中得其頂點 P(-1,-2) ,此時已知 A,B,P 三點,后續(xù)則需對AB所處位置進行分類討論.當線段 AB 為邊時,平行四邊形為ABPF或 ABFP ,此時則有 AP//BF,AP=BF ,則有 A 平移得到 B 的路徑與 P 平移得到 F 的路徑相同,A(-3,0) 向右平移4個單位得到 B(1,0) ,因為 P(-1,-2) ,則可得 F1(3,-2) ,同理,對于平行四邊形為 ABFP 時,可得 F2(- 5,-2) ;當AB為對角線時,平行四邊形為 APBF ,此時 P 平移得到 B 的路徑與 A 平移得到 F 的路徑相同,即向右平移2個單位,向上平移2個單位,可得 F3(-1,2) ,綜上所述,符合題意的 F 點坐標為 F1(3,-2),F(xiàn)2(-5,-2),F(xiàn)3(-1,2)
4結(jié)語
綜上所述,本文總結(jié)了平移法在解答造橋選址、定邊和定高、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等問題中的運用,可以發(fā)現(xiàn)靈活運用平移法能夠降低相關(guān)問題的解題難度.
參考文獻:
[1]陸軍.初中數(shù)學(xué)幾何題的解題方法[J].數(shù)理天地(初中版),2023(21):28—29.
[2]王琪瓊.借助多元解題技巧,突破初中數(shù)學(xué)幾何題解題障礙[J].數(shù)理天地(初中版),2023(1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