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D-HF是老年群體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發(fā)血管壁增厚、狹窄、變硬,導致心肌供血不足,隨著病情發(fā)展,心肌細胞損傷、壞死,對心臟舒張、收縮功能產生影響,最終導致心力衰竭。發(fā)病后,患者常表現為水腫、呼吸困難、乏力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精神萎靡、認知功能下降等,若不及時進行干預,會對患者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CHD-HF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但心理健康問題和心臟康復效果仍不理想,因此考慮選用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干預?;谌宋年P懷的綜合康復護理是一種將人文關懷理念貫穿始終的全面康復護理模式,強調對患者的理解、尊重與關愛,重分考慮其需求、個性和情感價值,并提供全面的護理支持,旨在幫助患者實現多方面最大程度的改善。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學院附屬醫(yī)院收治的78例老年CHD-H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基于人文關懷的綜合康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CHD-HF患者心理健康及心臟康復的影響,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學院附屬醫(yī)院收治的78例老年CHD-H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 60.3~78.8 歲,平均( 67.19±2.62) 歲;病程1.2~4.3 年,平均 (2.91±0.35) )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9例,初中11例,高中13例,大專及以上6例;體質量指數 19.5~26.5kg/m2 ,平均0 22.32±0.91 ) kg/m2 。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齡 60.6~79.2 歲,平均 (67.31±2.48) 歲;病程 1.2~4.3 年,平均( 2.96±0.32) 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8例,初中12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7例;體質量指數 19.6~26.5kg/m2 平均 (22.24±0.98) ) kg/m2 。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05) ,可進行比較。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冠心病患者運動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CHD診斷且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 2018?? 中HF診斷,且經超聲心動圖、心電圖或冠狀動脈CT檢查確診;伴有胸前區(qū)疼痛、憋悶、出汗癥狀;患者及家屬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伴有肝腎功能不全;伴有惡性腫瘤;伴有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有心肌梗死病史;伴有傳染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發(fā)放疾病宣傳冊,并進行知識講解;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疏導患者負性情緒;告知患者用藥方法、飲食注意要點,促使其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叮囑患者日常進行運動,促進恢復。干預3個月。
1.2.2觀察組采用基于人文關懷的綜合康復護理
入院后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通過溫和的語言與患者建立基礎信任,并在溝通中了解患者價值觀、信念、性格、生活方式、睡眠情況、運動能力及期望等,并詢問其護理過程中想要得到什么幫助,整體時間控制在 20min 之內。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病情及需求針對性制定方案。(1)疾病知識教育及基礎護理。護理人員從專業(yè)角度出發(fā),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疾病健康知識教育,主要包括疾病產生的原因、癥狀、臨床用藥、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及休息方式等內容,幫助患者快速提升對疾病的認知。講解完畢后叮囑患者自行復習,并對患者疑問進行答疑。(2)日常生活護理。了解患者作息習慣、心情等,幫助患者調整作息習慣,叮囑其在舒適的病房中,養(yǎng)成睡前不飲食、早睡早起的睡眠習慣。叮囑患者少食用高鹽食物,并控制高碳水食物攝入量,可多吃蔬菜水果。叮囑患者戒煙、戒酒,定期補充維生素。(3)康復護理。叮囑患者適當進行羽毛球、健步走、太極拳、八段錦等有氧運動,并控制每次運動強度及時間,運動結束后做好記錄。告知患者對癥藥物使用方法、用藥間隔及降脂、抗凝、抗壓、降糖等藥物用法。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向心理醫(yī)師傾訴心中的不良情緒。心理醫(yī)師及時給予排解,并引導家屬用“暗示”“鼓勵”的方法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
入院7d后,對患者進行第2次交流,重點了解護理7d內患者的感受及護理效果,詢問患者仍需解決的問題,結合患者訴求及病情,繼續(xù)實施效果較好的護理措施,針對效果不佳處進行改進。護理人員結合文獻資料制定新型方案,進而落實到日常護理中。
入院14d后,對患者進行第3次交流,了解患者對改進后的護理方案的感受及護理效果,反饋到護理實施中。對患者家庭支持情況進行了解,將家屬聚集,囑咐患者病情及家屬支持的重要性。要求家屬與患者掌握在院期間護理方法,待出院后可居家完成相應護理。
出院后,建立線上微信溝通群,將日常護理方法發(fā)送至群內,并定期發(fā)送疾病健康知識,引導患者學習。需定期對患者進行微信回訪或電話回訪,了解患者居家生活習慣、合理用藥、康復鍛煉的執(zhí)行度及家屬參與度。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心理健康狀況。采用HAMD、HAMA評價,2個量表分別為17項、14項,每項分數均為0\~4分,分高則心理健康狀況越差。(2)心臟康復情況。檢測6MWT,檢測患者在平坦路面上快速行走 6min 的距離;檢測LVEF,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無錫海鷹電子醫(yī)療系統(tǒng)有限公司,粵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1第2230311號,規(guī)格V10-4Bs)進行檢查。(3)生活質量。采用SF-36評估,量表共8個項目,按百分制計分,分高則生活質量好。(4)護理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擬《護理滿意度問卷》,包括教育內容及方式、醫(yī)護人員態(tài)度、護理措施的專業(yè)性等, 0~100 分,其中 80~ 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滿意、 lt;60 分為不滿意??倽M意率 Σ=Σ 非常滿意率 + 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心理健康狀況及心臟康復情況
干預后,觀察組HAMD、HAMA評分低于對 照組,觀察組6MWT、LVEF高于對照組,差異有 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 生活質量
干預后,觀察組SF-36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2.3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非常滿意18例、滿意20例,護理滿意度為 97.44% ,高于對照組的 79.4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單位:例 (%)
3討論
CHD-HF是臨床常見疾病,具有高發(fā)性、復雜性、高病死率及再人院率高的特點,高發(fā)于老年群體?;颊哂捎诩膊〉拈L期折磨和對預后的擔憂,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故需選擇合適的護理模式,通過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改善患者心理問題及生活質量。
常規(guī)護理以照護患者生理為主,對患者心理因素關注較少,使患者部分需求得不到滿足,護理效果不佳。人文關懷的理念是以人為本,強調對人情感、需求、權利、福祉等的尊重關愛,重視人的尊嚴、個性與價值。在醫(yī)療領域,人文關懷體現在不僅關注患者疾病,還注重其心理健康?;谌宋年P懷的綜合康復護理是一種將人文關懷理念貫穿于整個綜合康復護理過程的護理模式,不僅關注患者疾病及身體功能的恢復,也滿足患者情感、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從而達到促進康復、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6MWT、LVEF高于對照組( (Plt;0.05) ,提示基于人文關懷的綜合康復護理對老年CHD-HF患者進行干預,可促進患者心臟康復。分析原因,基于人文關懷的綜合康復護理通過了解患者基礎信息、期望及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個性化方案,可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視和尊重,使護理內容更具特異化,有效保障護理質量;通過疾病健康知識教育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進而提高配合度;通過日常生活護理對患者作息、飲食等方面進行管理,可減少不良行為,促進健康行為,為病情恢復提供基礎保障;康復護理則針對患者病情及體質,告知運動及用藥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心臟康復,改善心臟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HAMD、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各項目評分高于對照組 (Plt;0.05) ,提示基于人文關懷的綜合康復護理對老年CHD-HF患者進行干預,可提高心理健康狀況,改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本研究觀察組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可有效排解其負性情緒,促進患者心態(tài)積極化,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觀察組護理模式還關注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引導家屬進行鼓勵與陪伴,可增強患者疾病康復的信心,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程度;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可促進患者健康行為產生,對生理機能有正向調節(jié)作用,可從多方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Plt;0.05) ,提示基于人文關懷的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老年CHD-HF患者可提高其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本研究方法定期對護理方案進行改進,可夠有效完成對患者疾病、心理、精神的照護,有助于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出院后,通過微信群保障護理延續(xù)性,在提高護理效果的同時,可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基于人文關懷的綜合康復護理對老年CHD-HF患者進行干預,可減輕患者不良心理狀況,促進心臟康復,在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胡孫玉,李名蘭,閔敏,等.多元化健康教育聯合人文關懷對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14):3117-3119.
[2]王淑梅,趙繼紅,劉英.綜合康復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4,51(1):310-313.
[3]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預防學組,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冠心病患者運動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43(7):575-588.
[4]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力衰竭學組,中國醫(y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yè)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10):760-789.
[5]許明智,李文波,賈福軍.漢密頓抑郁量表的因素結構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3):277-278.
[6]王純,楚艷民,張亞林,等.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的因素結構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1(5):299-301.
[7]張萍.6分鐘步行試驗[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7,16(3):236-237.
[8]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狀況調查問卷 SF-36 的介紹[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2,29(2):116-119.
[9]拓雪蓮,劉小花.激勵式護理聯合人文關懷服務對甲狀腺切除術患者心理韌性、自我效能感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24,48(4):668-670.
[10]王永捷,趙好丹,侯瑩瑩.綜合康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2,19(6):92-96.
(編輯:張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