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我有幸參加了太原市組織的新教材培訓,這讓我對2024版教材的修訂思路、教材結構建構、教材內容變化有了整體的了解。從九月開學到現在,新教材已經使用一個多學期,我有一些寶貴的經驗總結想要記錄下來,以便未來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提升。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在教學中,我始終以端正的德育思想為先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總指導,把握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我聚焦核心素養(yǎng),體現新課程理念,發(fā)揮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以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學生。這樣不僅能快速適應新高考改革的步伐,還能更好地引導學生。
教材的整合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瘜W教材結構分為緒論、單元和附錄三部分,整體內容更加結構化和合理化。教材增加了跨學科實踐活動及科學史話等項目,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使教材更具有閱讀性和互動性。教材編寫以大概念為統(tǒng)領,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概念及原理單元交叉進行,凸顯基本思路與方法及重要態(tài)度與責任。
在教育理念上,我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不滿足于僅憑經驗教學,而是科學地學習理論并運用于教學實踐。我敢于突破、敢于改變、敢于失敗、敢于再來,時刻將新理念銘記于心。教材內容變化秉承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理念,內容的選擇體現思想性、基礎性及時代性,強化學科德育,學科特征,展現學科發(fā)展,體現課程的育人功能。
以下是我在實際操作中的幾點經驗。
1. 潛心研讀課標,以新課標為統(tǒng)領
我深刻認識到,新課標是教學的指南針。我圍繞核心物質構建其網絡形成結構化知識,將龐雜的具體的學習內容,以概念大主題大專題進行整合,構建起知識的模塊化。我發(fā)揮大概念對實現知識結構化和素養(yǎng)化的功能價值,以新課標為統(tǒng)領,確保教學內容和方法與新課標的要求相一致。
2. 精讀課本,挖掘課本素材
首次使用新教材,我精讀課本,充分挖掘課本素材,將其作為情境設問。我重視課本實驗,還可以進行多維變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所學知識。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化學知識。
3. 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我關注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的提升,關注多角度設問,促進化學觀念和化學素養(yǎng)的培育和形成。我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中,我多讓學生閱讀,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我認為,閱讀不僅是獲取信息的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yōu)化
我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與優(yōu)化。我將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原理進行梳理,形成了清晰的教學脈絡。我注重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和連貫性,確保學生能夠系統(tǒng)地掌握化學知識。
2.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
我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我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3.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我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水平,還關注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課堂觀察、作業(yè)批改、實驗報告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
4.教學資源的豐富與利用
我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網絡資源、實驗器材、圖書資料等,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閱讀、實驗、討論等方式,拓展知識面,提高實踐能力。
5.教學反思的持續(xù)與深入
我堅持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學經驗,發(fā)現教學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我通過與同事的交流、與學生的溝通、自我學習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6.跨學科教學的探索
我嘗試將化學與物理、生物等其他學科知識進行融合,讓學生在跨學科的學習中體驗到知識的相互聯系和應用。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7.實驗教學的重視
我特別重視實驗教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靈魂。我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驗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化學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能力。
8.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
我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我通過小組討論、辯論賽等形式,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9.信息技術的應用
我積極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如使用多媒體課件、在線教學平臺等,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信息技術是現代教學的重要工具,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10.家校合作的加強
我重視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我認為家校合作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能夠讓家長更好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
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戰(zhàn)和困難,但我始終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不斷學習和改進。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勇于實踐和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我期待在未來的教學中,能夠與同事們一起,共同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