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點”一詞多用于描述極限、極端等狀態(tài)。許多學科領域、日常生活中都能見其使用。數(shù)學中的極點有之,地理中的極點也有之,生活中也有高興到了極點、沮喪到了極點的時候。“極點”在體育運動中也是個常見常用的專業(yè)術語了,就連初學者在有了一些運動強度時也會脫口而出“我到極點了”,來反映其盡力了、堅持不下去了的意思。
歷來高考作文可謂是時代脈絡、教育方向的晴雨表,出的題目也是當下時政熱點、社會前沿,表面看似考察學生的知識面、閱讀量,實則更深處,將家國情懷、人文素養(yǎng)、愛國主義、責任擔當?shù)润w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今年北京高考語文卷的作文題就以運動中的“極點”為素材出了一道材料分析題。
從運動中的“極點”說開去,題意中已說得很清楚,即運動員在中長跑時會出現(xiàn)“極點”反應:呼吸艱難、四肢乏力,但通過調整節(jié)奏、激發(fā)斗志,越過極點后,身體會重獲活力,奔跑會進入新階段。這樣的現(xiàn)象被稱為“第二次呼吸”。其實,很多領域都存在類似現(xiàn)象。本次高考卷要求學生以“由‘第二次呼吸’說開去”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有過運動經歷的人對“極點”都不陌生,甚至經歷過無數(shù)次的“極點”,也正是通過無數(shù)次“極點”的考驗才達到成功之巔。之所以從“極點”而不是從“第二次”呼吸說開去,緣于“極點”是源,是邏輯起點。解決了起點問題,才會有第二次呼吸,才有下一階段。題意中提到的解決方式沒錯,無外乎就是心理調節(jié)和運動適應,甚至二者是一回事,即通過適應性訓練提高身心一致的適應能力,當遇到“極點”再也不會抽過去了,而是微微一笑,身心聽使喚般地迎來第二次呼吸,即蘄新階段。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高考是時代之窗、社會之窗、教育之窗,推開望去,聽到的是時代的最強音,看到的是社會的變遷史,了解的是教育的大方向。今年北京高考語文卷的“極點”,即是體育之點,青少年體質之點,體育教育之點。透過它,看到的是運動之美,教育之魂,強國之本。超越它,迎來的是青少年的體質之強壯,教育之希望,國家之未來。
超越極點,不僅需要迎難而上的意志品質,堅持不懈的持之以恒,還需要科學的專業(yè)訓練。從專業(yè)的角度來說,通過科學訓練,讓“極點”現(xiàn)象延遲以及盡快消失,直至不再感受“極點”的負面效應,而是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下一個“高原現(xiàn)象”(也是運動訓練中的一個名詞)般的階段。讓“第二次呼吸”與你一起走向成功、伴爾一生。
如是說開去。
(首都體育學院期刊部主任、《體育教學》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