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減”政策的頒布和落實,學前教育應更加重視減負提質。幼小銜接是承前啟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堅持政策導向,積極優(yōu)化教育內容和形式,廣泛聯系各界教育力量,確保幼兒完成教育階段的平穩(wěn)過渡。幼兒園一日活動是以游戲形式為主的教育活動,強調保教結合,賦予幼兒更多的感知、體驗、合作、交往等機會。全面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將為幼兒日后快速適應小學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親密陪伴中做好入學心理準備。幼兒入學心理準備的良好建設,需要教師以親密的師幼關系,幫助幼兒疏解不良情緒,傾聽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并通過耐心的陪伴,帶領幼兒認知、體驗小學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以此建立對小學生活的美好向往。教師應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消除幼兒對升學的畏懼和焦慮情緒,建立對升學的美好向往,促進幼兒形成強烈的升學期待,激發(fā)幼兒主觀能動性。
在日常規(guī)范中培養(yǎng)良好生活作息。良好的生活作息養(yǎng)成,不僅是幼小銜接的基本內容,還能保證幼兒以健康的身心狀態(tài),積極面對銜接期內各方面的調整和變化,以此減少不良情緒和健康問題的出現。為此,教師應重視一日生活中的起居細節(jié),通過針對性的練習和強化的激勵策略,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提升幼兒的自理能力水平,增強規(guī)則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
具體來說,教師要重視在一日生活中的教育觀察和能力評估,要根據每個幼兒的自理能力情況,積極制定具體的教育策略,幫助幼兒形成具體的能力和素養(yǎng)。教師要注重增強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幫助幼兒正確認識履行日常規(guī)范和執(zhí)行作息安排的重要性,并通過情境化的教學游戲,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禮儀。
在趣味游戲中提升能力和素養(yǎng)。教師要重視從多個維度提升幼兒的能力和素養(yǎng),從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入手,夯實基礎,保障幼兒能夠順利完成學習模式和身份定位的轉變。在實際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幼兒各項基本能力,這不僅能夠保障幼兒在升學后快速適應較大學習強度的小學課程,還能有效支持幼兒自主解決小學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此外,教師要根據幼小銜接的要求,以游戲化、生活化的教學形式,科學開展數學、語言等基礎學科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幫助幼兒均衡發(fā)展聽說讀寫等常規(guī)技能。
具體來說,教師首先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一系列趣味性的游戲活動,支持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鼓勵幼兒不畏困難、勇于嘗試。幫助幼兒養(yǎng)成善于思考、認真專注的良好學習習慣。其次,教師要通過游戲化、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在寓教于樂的輕松氛圍中促進幼兒閱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最后,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育特點,以及趣味性的游戲活動,激勵幼兒自主提高能力水平,為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潞城鎮(zhèn)甘棠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