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人物千差萬別卻又不乏共性,對此最有代表性的論述出自脂批。第八回脂批道“晴有林風(fēng),襲乃釵副”,由此生發(fā)出“晴為黛影,襲為釵副”之說,在紅學(xué)研究中沿用至今。但《紅樓夢》的影子人物遠沒有這么簡單,筆者以為曹雪芹先生在塑造人物時有兩大創(chuàng)見,一個是“正邪兩賦”,另一個便是“影子法”。
“影子法”可理解為次要人物有意模仿甚至突出主要人物的特點,就如晴雯與黛玉不僅外形相似,性格也十分相似,而晴雯更是將黛玉的口齒伶俐發(fā)揮到極致。黛玉是主,是本體;晴雯是副,是影子。襲人雖不似寶釵美麗端莊,卻有寶釵的賢良,且與寶釵三觀相合,在勸誡寶玉時不遺余力,說襲人是寶釵的影子再恰切不過。
歷來研究《紅樓夢》中的影子人物,多至“晴為黛影,襲為釵副”而止,然釵黛之影遠不止襲人晴雯,襲人晴雯亦自有其影。
寶釵之影除卻襲人還有湘云,湘云之似寶釵,在三觀而不在相貌、性情。寶釵欲使寶玉遵循儒家規(guī)范,讀書進學(xué),光耀門楣。湘云亦贊同儒家入仕觀,但她沒有寶釵積極甚至激進。湘云與寶玉自幼一同成長,較寶釵更了解寶玉的思想和性情,因而退求其次,勸寶玉結(jié)交為官做宰之人,以后好有個依靠。若說寶釵希望寶玉進入仕途的核心圈,湘云則容許寶玉做仕途的邊緣人,但不可完全拋開仕途。
黛玉之影除卻晴雯還有齡官,齡官與黛玉的相似度甚至高于晴雯。
第一,齡官樣貌酷似黛玉?!都t樓夢》第二十二回王熙鳳打趣齡官扮上活像一個人,湘云立即說出像黛玉,眾人皆稱是。這與晴雯情況相仿,晴雯眉眼很像黛玉,令不常進大觀園的王夫人過目不忘。齡官即便上了妝,仍能讓人一眼看出“像林妹妹的模樣”。
第二,齡官性格同黛玉相似,孤高自許,不甘平庸,心直口快,不善經(jīng)營人際關(guān)系。元妃省親時寶玉作四首詩,寶釵因元妃不喜“綠玉”勸寶玉改為“綠蠟”,可見她對元妃的順從;黛玉卻在代寶玉所作“杏簾在望”詩中用“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令元妃拍案叫絕,將剛剛賜名的“浣葛山莊”改回“稻香村”。元妃賞識齡官,讓齡官額外多唱兩出戲,齡官不愿只當(dāng)配角,堅持做主角,這與黛玉無懼元妃、誓要展才壓倒眾人之心相同。第四回寫到黛玉的人緣不及寶釵,齡官的人緣大概也不好,第三十六回她跟賈薔抱怨自己咳血,“偏生沒人管沒人理”,可見她平日里不合群,生了病也無同伴關(guān)心照顧。菂官死后藕官念念不忘,蕊官新來藕官也很快跟她相熟相好,而對齡官,小戲子們絕口不提,仿佛她從未出現(xiàn)過一般。
第三,齡官的專情、深情與清情和黛玉完全一樣。脂批記“黛玉情情”,意為黛玉只為鐘情之人報以感情,齡官亦然。齡官鐘情賈薔,即便是寶玉她也無感,不做迎合,規(guī)規(guī)矩矩坐起來說話。黛玉情深自苦,常自落淚,唯有作詩排解,《紅樓夢》第三十回齡官畫薔,寶玉初以為她是傷春賦詩,效顰黛玉。齡官一句“大毒日頭底下,你就是請了來我也不瞧”(第三十六回),絕似黛玉的刀子嘴豆腐心。黛玉和寶玉一桌吃一床睡長大,可黛玉從未逾矩,不似寶釵“有事沒事跑來坐著,害得我們?nèi)胍沟牟荒芩X”(第二十六回晴雯語),甚至有獨自守著午睡的寶玉繡鴛鴦肚兜這樣惹人笑話的舉動。寶玉開《牡丹亭》《西廂記》的玩笑,黛玉立即翻臉,說寶玉欺負她。齡官對賈薔情根深種,然見到賈薔買的銜旗串戲的雀兒,便想到是打趣自己如籠中鳥供賈家人玩樂,頓時淚流不止。或許是多心,但這份自尊是毋庸置疑的,不因身份下賤而自輕自賤。賈薔對齡官甚是關(guān)心,千金買齡官一笑,放下公子的身份俯就體貼齡官,這很像寶玉。齡官為情所苦,弄了一身的病,而從賈薔對她十分看重也十分敬重,沒有放浪輕慢之語、動手動腳丑態(tài),便能看出齡官是極自律自重之人。齡官與賈薔并非“皮膚濫淫”之戀,亦沒有小紅和賈蕓私相傳遞手帕那般鬼祟見不得人之態(tài)。正因彼此敬重、相互理解,“齡薔戀”才有了“寶黛戀”的感覺,是意淫之戀、潔凈之戀、精神之戀。
第四,齡官的結(jié)局應(yīng)與黛玉相仿?!都t樓夢》八十回后文字佚失,曹雪芹先生究竟如何描寫黛玉之死我們無緣得見,齡官的結(jié)局更是撲朔迷離,第三十六回后再無交代,我們只能從前八十回中找尋些許蛛絲馬跡。黛玉和齡官皆有咳疾,齡官的病似更重些,第三十六回便已咳血,黛玉雖未咳血,然消瘦乏力、精神恍惚,病勢已成?;蛟S黛玉、齡官未能嫁心愛之人,確因沉疴難起,命薄早夭?!都t樓夢》第五十八回,老太妃薨逝,賈府解散戲班,小戲子們有兩條出路,或是回原籍回本家,或是分入各房當(dāng)丫鬟。十二個女孩子中回家者四人,分入各房者八人,文中明確寫道“將小旦蕊官送了寶釵”,要知道這十二個女孩子各學(xué)一行,蕊官是在原小旦菂官死后補的。而齡官的行當(dāng)便是小旦,她應(yīng)是初代小旦,她之后是菂官,菂官之后才是蕊官。齡官如此優(yōu)秀,連元妃都對她贊不絕口,賈府?dāng)嗖粫鲃訉⑺抛撸a菂官必因不可抗力,如齡官病逝。黛玉、晴雯和齡官皆未嫁而逝,如《芙蓉女兒誄》所言“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如《葬花吟》所示“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
細說“齡為黛影”后,我們再來看影子之影。
《紅樓夢》第二十回明確說到麝月公然又是一個襲人。麝月盡職盡責(zé),很像襲人,她雖不勸寶玉讀書上進,倒也說過不喜歡楊樹沒出息的話,可見她也希望男人立一番事業(yè)。而影子的影子是個更虛的存在,她與本體的相似度較影子打了折扣,所以麝月既像襲人和寶釵,又不似襲人、寶釵那般低調(diào),她的口角鋒芒更似黛玉和晴雯。脂批透露,襲人被迫離開賈府時說“好歹留著麝月”,抽到荼蘼花簽的麝月得以完成襲人的夙愿,陪寶玉走到最后。影子的影子延續(xù)了影子的使命。
柳五兒出場時,書中寫到她“生得人物與平、襲、鴛、紫相類”,并未論及五兒是誰的影子,程高本后四十回有“五兒承錯愛”一節(jié),明寫五兒像晴雯,寶玉將她當(dāng)作晴雯的替身說了許多孟浪之語。程高本試圖模仿曹雪芹先生的寫法,為晴雯找一個影子,延續(xù)寶玉和芙蓉女兒的故事,然筆法拙劣,描繪出的五兒不僅沒有晴雯的潔凈、靈動,還心懷鬼胎,落了才子佳人小說的俗套。程高本對影子人物的寫作嘗試不止柳五兒一人,賈政言道寶玉有他年輕入仕前的樣子,寶釵的結(jié)局很像李紈。
《紅樓夢》塑造一系列影子人物,堪稱人物寫作方面的“三染法”。寶釵、襲人、麝月一染再染,將女子之德發(fā)揮到極致。黛玉、晴雯、五兒,如果五兒塑造成功的話,應(yīng)將女子之才發(fā)揮到極致。而無論影子人物還是本體人物,成功的關(guān)鍵是“正邪兩賦”,即豐富立體的性情。
總之,齡官與晴雯同為黛玉之影,寶釵之影是襲人,襲人之影是麝月,而程高本后四十回力圖塑造的晴雯之影柳五兒并不成功?!都t樓夢》中的影子人物與塑造人物的“影子法”非常值得研究。影子人物并非單純模仿本體人物,她可以是本體人物某一特點的極端體現(xiàn),也可以是本體人物生命或夢想的延續(xù);她既要有本體人物的核心特質(zhì),又要有自己的特點,與本體人物適當(dāng)疏離。影子人物的存在使本體人物愈發(fā)豐滿,也令《紅樓夢》的情節(jié)更加豐富。若將《紅樓夢》放入更廣闊的空間來考量,《紅樓夢》中的人物又何嘗不是歷代小說甚至傳說中人物的影子?而后世又有無數(shù)《紅樓夢》中人衍生出的影子,其中亦不乏栩栩動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