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型閱讀有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深度閱讀的習慣,對學生的發(fā)展有積極影響。為了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文章在簡要說明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的教學價值后,詳細介紹了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的教學設計與實踐策略,提出教師可以在科學設計任務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組建任務小組、提供助讀資源,并推動學生參與展示任務成果、總結閱讀收獲等活動,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參與深度閱讀,提高綜合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閱讀能力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和文化知識,了解特定體裁、題材文章的創(chuàng)作方法,在分析語篇內容、表達個人觀點的過程中提升思維品質。然而,部分學生在閱讀時容易過度依賴外界幫助,缺乏主動閱讀的積極性和深度閱讀的能力,影響閱讀效果。任務型閱讀教學有助于教師推動學生主動而有效地開展閱讀活動,在教學中巧妙運用這一教學模式,能更好發(fā)揮閱讀活動對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影響。
一、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價值
1.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讓學生享受閱讀的過程,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避免以直接講授的方式將知識直接呈現(xiàn)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以主動學習的方式建構知識,教師適度提供引導和幫助。任務型閱讀是一種教師布置閱讀任務,推動學生結合任務開展閱讀活動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閱讀活動,既可以保障學生的閱讀效果,又可以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有效閱讀,參與閱讀過程,優(yōu)化情感體驗,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突出其主體地位。
2.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部分初中生存在閱讀習慣不佳的問題,如在參與課內外閱讀活動期間缺乏深度分析語篇語言、作者思想和探究語篇背景的意識等。結合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組織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內化閱讀方法,優(yōu)化閱讀角度,養(yǎng)成深度閱讀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能在課內外閱讀活動中有效、深入地閱讀,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二、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設計與實踐
1. 科學設計任務,奠定教學基礎
教師需要科學設計任務,確保學生可以進入深度閱讀狀態(tài),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一方面,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目標,從多個角度設計任務,幫助學生分析語篇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挖掘并評價作者傳遞的價值理念,最終將閱讀活動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聯(lián),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任務難度的設計,讓學生在任務的推動下由淺入深地展開閱讀與思考,先借助簡單任務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再通過復雜任務提升學生閱讀的深度。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統(tǒng)稱“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時,教師可以結合Section B 2b部分組織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閱讀Jane到Penang旅游期間寫的兩篇日記,指導學生分析日記中的語言知識,了解一些與馬來西亞相關的文化信息,并推動學生在閱讀期間參與思維活動,提升思維品質。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任務。
語篇理解任務:瀏覽語篇,標記陌生詞匯,通過根據(jù)上下文推理、查找詞匯表或詞典等途徑突破陌生詞匯的分析難點,達到基本理解語篇內容的目標。
語句分析任務:分析語篇中精彩句子的結構或功能。
文化探究任務:標記語篇中有趣的文化現(xiàn)象,并搜集與之相關的課外信息。
個性評價任務:從Jane的喜好、Jane一家人旅行期間看到或發(fā)生的事、Jane假期日記中的語言特點等多個角度進行評價,有理有據(jù)地分享評價成果,既可以表達自己的認可,又可以分析作者的語言或觀點。
讀后仿寫任務:根據(jù)語篇中的精彩句子展開仿寫,在此基礎上寫一篇日記,靈活運用閱讀期間積累的語言知識。
教師從多個角度設計任務,且任務難度逐步遞增,確保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任務初步梳理語篇,挖掘語言知識,再參與高階思維活動,搜集課外信息,最終做到深度分析語篇主題意義,遷移運用已學知識,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2. 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引入閱讀任務
完成任務設計工作后,教師要注意設計導入活動,自然引入閱讀任務,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主動完成閱讀任務。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活動、新聞等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結合情境引入任務主題,提高導入活動的設計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盡量選擇學生能夠理解的資源或感興趣的活動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并與學生展開簡單互動,以此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順利進入情境。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時,教師可以圍繞Section B 2b部分的語篇“What Do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時,讓學生通過任務深度探究語篇,學習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結合語篇主題和閱讀任務的特點,教師可以借助校園活動創(chuàng)設如下導入情境:學校準備調查各個年級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情況,并通過中、英文調查報告說明調查成果。體育教師在各個班級分發(fā)調查問卷并匯總調查成果,邀請八年級學生負責撰寫英文調查報告。學生嘗試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幫助體育教師完成任務。這一活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關聯(lián)緊密,且貼近單元主題,有助于學生初步進入“寫調查報告”的情境。此后,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分析調查報告中的必備要素、使用英語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等,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深入情境,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形成深度探究的動機。由此,教師可以引入閱讀任務,讓學生認識到本次閱讀活動有助于順利完成英文調查報告的撰寫任務。
3. 組建任務小組,高效完成任務
教師需要輔助學生組建任務小組,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閱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確保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圍繞任務展開探究,又可以讓學生相互幫助,使閱讀效果欠佳的學生在組員的輔助下解決困難,提升閱讀深度。輔助學生組建任務小組期間,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分析學情,如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感興趣程度、學生單元學習期間的表現(xiàn)、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英語基礎等,以此確保各組學生能夠相互促進,形成良好的小組合作氛圍。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2“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時,教師結合Section A 3a部分的語篇“Students Who Volunteer”組織教學活動期間,需要先分析學生對單元主題“志愿服務與社會”的感興趣程度,并判斷學生對單元重點語法知識“不定式做賓語、狀語、賓語補足語”的了解程度,將對單元主題和語法知識了解較深入的學生分散到各個小組中,確保這部分學生可以幫助組員圍繞任務展開閱讀。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細化各組的成員構成,確保各組都有交際能力、觀察能力較強的學生,由這部分學生調動組員參與合作的積極性。最后,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完成小組劃分工作,讓各組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展開交流與討論,形成小組探究成果。
4. 提供助讀資源,降低任務難度
在運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時,教師會設計一些相對復雜的任務。為了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教師應該適當為學生提供助讀資源,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篇內容,完成閱讀任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分享面向全體學生的音頻、視頻資源,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基礎設計差異化的助讀資源,如針對語句分析類任務,面向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提供簡單的語句分析提示即可;面向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需提供相對細致的句子結構劃分提示;面向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需通過助讀資源幫助學生細化學習語篇中的經典句式,鞏固所學。
例如,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中Section B 2b部分的語篇“Hansel and Gretel”為一段英語戲劇內容,鑒于很多學生缺乏對英語戲劇的了解,為了幫助學生完成“探究英語戲劇特點”這一文化探究任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輔助教學,初步介紹戲劇相關知識,如英語戲劇的表演形式、戲劇劇本的特點等,助力學生完成任務。同時,針對“解析語篇語言”這一語句分析任務,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不同的“語句分析導學單”。在初級導學單中,教師詳細講解語篇中的精彩語言;在中級導學單中,教師通過句子分析提示輔助學生劃分長難句的句子結構;在高級導學單中,教師只列出語篇中值得關注的語言知識點,如“not ... until ...”“so + 形容詞 / 副詞 + that從句”等,以此推動學生全面、深度地分析語篇語言知識。針對本次閱讀教學中的人物關系梳理任務、語篇內容演繹任務和新戲劇編寫任務等,教師也可以分析不同基礎學生學習期間可能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供助讀資源。
5. 展示任務成果,教師有效指導
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要注意輔助學生展示任務成果,并在必要的情況下通過提出討論話題、分析學生的觀點、補充教師的看法等途徑為學生提供指導,確保學生可以深度、有效地圍繞任務展開學習,提高綜合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任務特點設計多樣化的任務展示途徑,如針對語篇語言知識分析相關的任務,教師需引導學生自由分享閱讀期間挖掘的語言知識,借助多媒體繪制思維導圖,輔助學生細致梳理任務探究成果,并補充必要的知識;針對個性觀點表達的任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同學的觀點進行評價,在必要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展開辯論,提升學生的思考深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例如,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5“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中Section B 2b部分語篇的“Beauty in Common Things”介紹了一些傳統(tǒng)藝術作品之美。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需要結合任務特點設計任務成果展示活動,并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當學生提出“such as”這一短語后,教師需要記錄學生的探究成果,并讓其分析“such as”與“for example”的異同點,從而在任務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深度挖掘語篇內容相關的語言知識,掌握各個知識點的應用要點。而針對“續(xù)寫文章,介紹其他傳統(tǒng)藝術作品之美”這一書面表達任務,教師可以分享部分學生續(xù)寫的內容,指出其中的閃光點,與學生共同討論修改意見,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讓學生更多地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美,增強文化自信。
6. 總結閱讀收獲,強化任務效能
指導學生結合任務展開閱讀、展示活動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總結閱讀收獲,如自主歸納閱讀期間積累的語言知識、解析語篇的方法、完成閱讀任務群期間思考問題的角度和產生的個性想法等??偨Y閱讀收獲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強化閱讀效能,讓學生有效回顧閱讀流程,達成優(yōu)化學生閱讀習慣的目標,并使其加深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印象,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13“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時,指導學生完成Section B 2b部分的語篇“Rethink,Reuse,Recycle!”閱讀任務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總結閱讀收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展開總結活動,如從語言知識角度來說,學生可以總結語篇中的精彩短語,復習重點語法知識,鞏固教師補充的語言知識;從思考角度來說,學生可以梳理鞏固語篇內容的方法,強化客觀分析他人行為的意識;從文化意識角度來說,學生可以認真回顧語篇內容和教師分享的補充材料信息,了解不同國家、地區(qū)人們?yōu)楸Wo環(huán)境作出的努力,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從學習方法角度來說,學生可以回顧自己克服困難的方法和過程,積累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通過指引學生從多角度總結閱讀收獲,教師可以讓任務更多地給學生帶來積極影響,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借助閱讀任務推動學生參與閱讀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踐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任務,推動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展開閱讀。在此基礎上,結合閱讀內容巧妙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結合導入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然地引入任務。教師也要幫助學生組建任務小組,讓學生相互監(jiān)督和幫助,完成閱讀任務,通過分享助讀資源降低任務難度,通過展示學生任務成果明確教師指導方向,通過指引學生總結閱讀收獲強化任務效能。
參考文獻:
[1]肖麗. 新課標引導下的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實踐[J]. 中學生英語,2023(46):39-40.
[2]張麗梅.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設計[J]. 英語教師,2022,22(17):134-138.
[3]秦艷巍. 基于任務型閱讀的初中英語教學效果提升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2(39):123-126.
[4]馬潤萱. 新課改下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校園英語,2022(3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