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微信公眾號引入歷史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高二年級歷史備課組為適應教學改革需求,探索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策略,充分利用信息化時代發(fā)展賦予教育的技術條件,應用微信公眾號輔助師生的個性化教與學,既滿足了歷史教學實踐性的需求,又豐富了歷史教學資源庫。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總結出應用微信公眾號教學的問題討論法、任務探究法和歷史習作法等,同時跟蹤微信公眾號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以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歷史;微信公眾號;資源整合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面向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zhàn)略任務,其中之一是“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實現規(guī)?;逃c個性化培養(yǎng)的有機結合。創(chuàng)新教育服務業(yè)態(tài),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為此,教師需要積極促進教育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創(chuàng)新,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并創(chuàng)新課程形式。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在線學習要與學校常規(guī)課堂教學相互融合,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逐步成為信息化學習的工具,微信公眾號也憑借其便利優(yōu)勢,助力線上教學與線下學習協同整合,成為學生“第二課堂”重要的輔助學習手段。為此,筆者所在學校的高二年級歷史備課組進行了相關的實踐探究,開發(fā)并完善了歷史學習微信公眾號。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信公眾號的意義
1. 契合時代發(fā)展需要
信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教學變革提供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策略,網絡平臺已成為師生便捷獲取所需知識的常規(guī)工具。微信公眾號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衍生的即時通信媒介,憑借即時性、交互性等諸多特點,為師生便捷地傳播歷史教學資源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在歷史教學中應用微信公眾號也滿足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的需求。同時,這也契合《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標準》)中提出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重要的信息來源。利用互聯網這一巨大的信息載體,開發(fā)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是必然的趨勢”。為此,教師要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遵循《標準》指引,整合課堂常規(guī)教學和網絡線上教學,努力創(chuàng)設多樣、有效的歷史教學情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在微信公眾號上上傳和分享優(yōu)秀的歷史課程資源,促進歷史課程資源的多渠道傳播,為學生開展有效的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供一定的支持。由此可見,教師應用微信公眾號輔助歷史教學,學生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網絡學習,這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資源整合的具體體現,既適應了當前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發(fā)展的趨勢,又符合《標準》的要求。
2. 滿足師生個性化需求
相比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中的師生交流,微信公眾號更能滿足師生個性化教與學的需求,也為教師的研修活動提供了新渠道,即通過微信公眾號的網絡研修。在網絡研修活動中,教師既是研修資源的消費者,又是研修資源的生產者。因此,教師網絡研修活動資源的提供來源之一就有研修活動開展過程中不斷產生的生成性資源。這種生成性資源不斷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也同樣滿足著學生的學習需求??梢哉f,微信公眾號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多樣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的平臺。從教師層面來說,教師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教學情況,適當地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歷史教學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安排或者相應的內容拓展,以作為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和有效補充,以音頻、視頻、圖片、史料等多種形式呈現,滿足了教師的個性化教學需求。從學生層面來說,微信公眾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討論、學習交流的平臺。學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留言、發(fā)起話題或積極參與討論,可以采取匿名的形式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減少了因害怕出錯而產生的擔憂、畏難情緒。同時,學生也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計劃,自由地應用微信公眾號學習,促進了學生碎片化學習時間的利用,這是傳統(tǒng)歷史課堂教學所不具備的。由此可見,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網絡學習平臺,研究微信公眾號如何更好地輔助高中歷史教學是教師的一堂必修課,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師生個性化教與學的需求。
3. 滿足歷史教學的實踐性要求
《標準》對學生提出了實踐性的要求,在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注重歷史與現實的關聯,將歷史學科知識與社會問題解決相聯系。然而,在傳統(tǒng)歷史課堂上,受教學時間和活動空間范圍等因素的限制,很多時候師生難以真正實施歷史實踐活動,更無法將優(yōu)秀的歷史作品與他人分享,難以實現歷史學科教學目標。因此,歷史教學更需要聚焦教師和學生的實踐。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在課堂上教授學生學會應用唯物史觀正確看待歷史問題,應用歷史理論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又要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觀看歷史影視資料、參觀歷史遺跡、搜集歷史信息并分享相關歷史作品來交流學習心得,有助于落實歷史課程的實踐性要求。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便捷的傳播媒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活動成果分享的平臺,還有助于豐富歷史教學評價的形式,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4. 豐富歷史教學資源庫
隨著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既有提升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又有提高教學水平的要求,學科資源庫的建設可以較好地滿足教師的學習需求。微信公眾號作為網絡信息化的產物,可以成為歷史教學資源儲存、傳播和分享的平臺,為歷史教學資源庫的建立提供了廣闊的網絡空間和技術條件。備課時,教師可以輕松、便捷地搜尋教學中需要的資源,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外,教師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制作、發(fā)布、分享相關的歷史教學資源,使多種形式的歷史教學課件、學案、史料、動畫、習題、教學經驗成果等歷史教學資源得到長期保存,極大地豐富了歷史教學資源的供給,有助于歷史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在這樣的歷史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既可以在課堂上學習教師講授的知識,又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獲取歷史學習資源。通過應用動態(tài)、多維度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探索線上與線下教學結合的新模式。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信公眾號的現狀
從技術層面來看,微信公眾號的制作和教師的技術應用水平尚有較大的改進與發(fā)展空間。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備課組教師經常受上傳格式、圖片位置等條件的限制。身處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教師,應該重視自身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只有適應教育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趨勢,自覺學習微信公眾號的制作技能,才能發(fā)揮微信公眾號的教學助力作用。
從實際教學層面來看,教師將歷史類微信公眾號應用到歷史課堂這一教學實踐能否取得成效,既需要實踐成效與時間的檢驗,又需要教師、家長、學生等多主體的共同努力。對教師而言,需要明確的是要分清教學場域的主次,微信公眾號只是歷史學科教學的一種技術輔助工具,最終目的是指向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合理安排常規(guī)歷史課堂與微信公眾號之間的教學,指導學生應用微信公眾號輔助課后的歷史學習。因此,教師要兼顧歷史教學的實際需求和學生的歷史學習基礎,在微信公眾號上靈活采用不同的呈現方式和內容,充分發(fā)揮微信公眾號的輔助作用。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信公眾號的方法
1. 問題討論法
應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歷史教學可以較好地實踐多種教學方法,問題討論法便是其中之一。問題討論法是啟發(fā)學生思考、鍛煉學生思維的有效教學方法。實踐這一方法,需要教師做好學生討論的引導者,把握線上討論的方向,促使問題的順利解決。教師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設置討論的中心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在評論區(qū)留言,展開討論活動。教師與學生在討論中產生思維碰撞,由討論而產生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微信公眾號為師生提供了一個線上討論的平臺。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借助微信公眾號實現師生的線上互動,進行有效、及時的反饋。師生在評論區(qū)留言,通過追問與解釋,有助于解決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與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以下統(tǒng)稱“教材”)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時,備課組教師考慮到教材內容側重于宏觀敘述,結論性的話語較多。為了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師提供拓展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對原因和背景進行分析。為此,教師應用微信公眾號讓學生閱讀《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并提出相關思考問題,從書籍編纂的背景、目的、主要觀點、內容、價值和影響等方面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以此拓展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隨后,教師設計驅動性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思考,讓學生積極展開深入討論,拓展認識、思考的廣度和深度。
2. 任務探究法
知識的生成與生長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而探究成為促使知識生成的重要途徑,更是歷史教學過程的本質體現。學生在歷史探究活動中獲得成長與發(fā)展,使知識的應用從歷史課本遷移到現實問題中,促進了知識的內化與生成。在歷史學科中運用任務探究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與協助下,學生通過應用史料開展對任務的探究,鍛煉發(fā)散性、辯證性、實證性思維。教師可以應用微信公眾號,依據教學重、難點發(fā)布學習任務,并上傳與活動任務密切聯系的史料、圖片、視頻等內容,提供相關的歷史學習資源,有效引導學生逐步探究歷史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所學的歷史知識和已有的歷史學習資源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通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理解和運用歷史知識,在探究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展歷史思維。
例如,在教學教材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時,備課組教師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布探究任務“中國歷史上的變法改革”,呈現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戊戌變法的相關史料,并設置驅動性問題——中國歷史上變法、改革共同的原因是什么?大多數變法失敗的共同因素有哪些?學生通過微信公眾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一步步應用史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
3. 歷史習作法
歷史習作法作為鍛煉學生能力和檢查學習效果的一種方法,在歷史教學中具有實踐性意義。用微信公眾號發(fā)布與分享歷史作業(yè),能使學生的歷史作業(yè)變得既有趣味性,又有教學意義。教師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布多種形式的歷史作業(yè),包括思維導圖、歷史小論文、歷史劇本等。學生自主以小組合作或自主學習的形式完成歷史作業(yè),隨后由教師搜集、評價,上傳優(yōu)秀的作業(yè)到微信公眾號進行分享。歷史習作法在微信公眾號輔助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還能積累優(yōu)秀的歷史作業(yè),不斷豐富和更新歷史教學資源,以便應用到后續(xù)的歷史教學中。這種由學生生成的歷史教學資源貼近學生實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仍以“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為例,為了讓學生全面把握歷史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備課組教師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布了史學家錢穆所著《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的閱讀任務,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期中考試后,教師又推送了與此相關的選擇題答題方法和問答題答題思路,并多次對學生的優(yōu)秀作業(yè)進行解析與展示,有效地輔助了線下日常課堂教學。
總之,微信公眾號與歷史學科常規(guī)課堂是一種共生共存、相互促進、優(yōu)勢互補的關系。教師應用微信公眾號輔助歷史教學,學生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線上學習,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資源整合的體現,既符合當前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的趨勢,又契合《標準》的要求。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輔助教學與學習的手段,如何對其科學應用還需要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總結。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課題2021年度一般課題——部編歷史教科書輔助教學微信公眾號開發(fā)與應用研究(DCYB2021-076)。
參考文獻:
[1]楊卉,馮濤. 遠程校本研修:教師網絡研修活動設計方法與技術[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穎倡. 中學歷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微信公眾號的作用研究[D]. 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