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亮
[摘? ? 要]課后服務是時代賦予中小學教育的新要求?;趪栏駡?zhí)行“雙減”政策、科學開展課后服務,本文列舉了當前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科學、合理、可行的應對措施:一是明確課后服務的目的與要求;二是全力保障課后服務經費;三是有效解決師資缺乏問題;四是多元豐富課后服務內容;五是多樣化設計課后服務的形式;六是進一步完善課后服務激勵評價機制。
[關鍵詞]“雙減”;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問題;應對策略
課后服務是時代賦予中小學教育的新要求。嚴格執(zhí)行“雙減”政策,科學開展課后服務,對于有效協(xié)同家校工作、發(fā)揮學校教育主體的作用、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促成學生的健康成長、提升我國基礎教育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此,分析歸納目前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存在問題,結合農村實際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科學、合理、可行的措施,對于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讓學生的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意義重大而作用顯著。
一、農村中小學在開展課后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服務內容較少
課后服務的開展應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按照“雙減”政策,開展課后服務不僅僅是輔導學生完成當天的作業(yè),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參加各類興趣小組或生活實踐活動。但是,目前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內容主要以輔導學生完成作業(yè)為主,盡管也在開展其他一些活動,但也是一些常規(guī)性活動,仍然不能滿足學生的自愿選擇要求。而且,一些學校對學生課后服務的具體內容沒有分年級或學段安排,對各個年級服務內容的設置較為相似,缺少細化的過程,沒有層次性,不能真正做到結合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與“雙減”政策所要求的中小學課后服務內容存在較大差距。
(二)服務形式單一
課后服務的開展還要注重服務形式的多種多樣,但是,在目前農村中小學開展課后服務的過程中,開展活動的形式比較單一。一些學校在課后服務時間仍然安排科任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課后服務活動,有時以自習的形式讓學生完成家庭作業(yè),有時以輔導的形式由老師個別指導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在班主任或體育、美術、音樂老師負責課后服務的時間里,有時也能延續(xù)“雙減”之前的“陽光體育”、美術、音樂興趣活動。從整體上看,還是未能進入“雙減”政策要求下的課后服務形式的多樣化狀態(tài)。
(三)服務管理呆板
在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各個學校都深入研究課后服務管理工作,也制定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管理規(guī)定。但是,在具體的活動組織和管理過程中也存在方法陳舊、落后、死板的問題。例如,有些老師只聽命于學校安排,學校如何安排自己就如何落實,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些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在課后服務的過程中對學生控制比較死,總擔心學生多,放得太開會導致不安全的事情發(fā)生;有些老師甚至把學生集中在教室里,像上正課或自習課那樣管理學生。這一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學生參加課后服務的積極性下降,與“雙減”之下促成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目的相去甚遠。
二、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認識比較膚淺
造成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內容、形式和管理方面問題的原因,除了教育觀念較為落后、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對新政策的學習比較淺顯外,還存在學校和老師對開展課后服務的目的認識不清、目標定位模糊的因素。一些學校一直以來擺脫不開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后,試圖把課后服務作為課堂學習的延續(xù)。一些學校甚至覺得開展豐富有趣的課外活動或開設校本課程就目前條件而言是根本不可能的,教育效果最終還得以考試成績來衡量,至于開展素質教育、開闊學生眼界、提升學生思考能力,也離不開學科教學。正是這些膚淺而錯誤的認識,使一些農村中小學的課后服務工作還在原地踏步。
(二)服務資源少
當然,客觀地說,農村中小學開展多樣化課后服務的條件和資源有限,難以和城市學校相比。一是資金較為短缺,用于課后服務的經費很少,課后服務費的收取也比較困難,難以用充足的資金保障學校有效、持續(xù)開展課后服務工作;二是師資力量薄弱,缺少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活動的教師,課后服務基本上由科任教師擔任,既要完成學科教學任務,有些教師還要擔任班主任,工作量大,負擔重,難以用足夠的精力策劃、組織、開展多樣化的課后服務內容;三是社會資源少,農村中小學大多距離城市遠,位置較偏,缺乏各種設施設備和活動場地、器具,沒有可以供學生接觸、共享的圖書館、展覽館等各種優(yōu)質的社會資源,使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開展往往只能依靠自身力量,難以發(fā)揮資源整合優(yōu)勢,以至于造成了目前課后服務內容較少、形式單一等問題。
(三)學生學情特殊
之所以農村中小學出現(xiàn)服務內容和形式單一、服務管理呆板等問題,也與農村中小學學生的學情大有關系。一是由于農村中小學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即使家庭作業(yè)少,學生也難以自主完成,有些甚至需要一對一輔導。二是由于農村中小學學生的興趣愛好少,家長只在乎成績而不注重學生特長的培養(yǎng)、個性的發(fā)展,即使讓家長、學生自主、自愿選擇課后服務內容或項目,學生不主動,家長也不支持。三是農村學生大部分為留守兒童,孩子多由祖輩撫養(yǎng),因隔代長輩文化程度低,難以輔導孩子的功課,加上對孩子過于溺愛、管理松散等問題,不能按時督促孩子完成作業(yè)。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就不得不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讓學生完成作業(yè),并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四)家長意愿的影響
課后服務出現(xiàn)一些問題,也受家長意愿或輿論的影響。有些家長總認為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活動,那就是哄孩子玩而已,對于提高孩子成績關系不大。尤其是一些外出務工或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功課的家長,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夠在課后服務期間由老師輔導孩子完成作業(yè),以此提高孩子的成績。所以,無論是日常與老師的交流還是學校向家長公開征求意見,家長都擔心孩子在缺失家長監(jiān)督的情況下,爺爺奶奶無法在家管理孩子保質保量完成家庭作業(yè)。這樣,無形之中給學校和教師帶來了一種輿論壓力,不得不迎合家長的心理,在課后服務時間輔導學生完成作業(yè)。
三、農村中小學開展課后服務的應對策略
(一)明確課后服務的目的與要求
課后服務不是簡單地為學生輔導作業(yè),而是為學生減輕課業(yè)負擔、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養(yǎng)。針對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中存在的認識不清問題,學校需進一步明確課后服務的目的和要求,即在學校規(guī)定的課程教學之外開展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便民性服務活動,為學生提供安全可靠、全面發(fā)展的健康成長空間。課后延時服務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但并非課堂教學的延伸,更不能進行補習、講授新課;它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目的是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此,學校、教師應當明確開展課后服務的目的與要求,通過認真貫徹落實,達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目的。尤其是學校和教師要通過提升課后服務質量,以實際的成效改變家長的不正確認識,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自愿、主動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課后服務活動。
(二)全力保障課后服務經費
農村中小學開展課后服務需要相關的活動場地、用具器材,需要為服務老師發(fā)放補助……這些都需要一定的經費保障。所以,充足的經費是農村中小學開展課后服務的基礎與保障。一是各級政府應正視城鄉(xiāng)教育資源的不平衡現(xiàn)狀,適當將財政經費向農村地區(qū)的中小學傾斜,進一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尤其關注農村寄宿學校、小規(guī)模學校的課后服務條件的改善,以充分的資金保障課后服務的深入推進。二是學校也要按照“雙減”政策的精神,適當向家長收取課后服務費,適當為課后服務教師提供補助。三是通過尋求企業(yè)、優(yōu)秀校友、愛心人士、社會各界的支持或贊助,幫助學校解決一部分短缺經費,以保障課后服務的多樣化、系統(tǒng)化開展。
(三)有效解決師資缺乏問題
按照“雙減”之下農村中小學開展課后服務的師資需求,學校要向教育主管部門進行申請,按照活動多樣化、趣味化、系統(tǒng)性的實際需求為學校配備教師。對于教師編制足額、缺乏活動指導教師的學校,一是可以通過支教、一年期縣內城鄉(xiāng)教師輪崗進行城鄉(xiāng)平衡,幫助農村中小學有效開展課后服務工作。二是大力提升本校教師開展課后服務的能力,通過鼓勵教師自主學習、集中培訓課后服務主要內容、學習借鑒課后服務先進方式,讓他們能夠逐步勝任課后服務工作。三是以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和發(fā)展為引導,為中青年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例如,實施青藍工程,提供教育教學才藝展示、外出培訓、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等機會,在行動上支持,在精神上激勵,在制度上完善,在學習經費上保障,并對他們在學習、工作上取得的成果予以關注和獎勵,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技能,打造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使他們擔負起課后服務引導者的重任。四是重視和運用新媒體平臺打造學校名片,讓外界看到學校的成長與發(fā)展,為學校開展課后服務聚集更多社會資源。
(四)多元化豐富課后服務內容
結合自身辦學歷史、學校特點、教師專長、鄉(xiāng)土文化、地方特色、社會資源等,學??梢酝ㄟ^開設一系列的興趣培養(yǎng)服務活動和開發(fā)具有學校或地方特色的課程,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豐富多彩的多元化課程內容,包括個性化課后服務課程和素質化的課后服務課程。個性化的課后服務課程如《民間藝術》《益智手工》《盆花栽培》《地方戲曲》等,需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自愿選擇、自主參與。普惠性課后服務課程如《趣味閱讀》《童聲合唱》《快樂舞蹈》等,主要依托學校教育教學、教師資源和校外優(yōu)質資源,通過校內與校外統(tǒng)籌、學校與社會共享,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更多的學生自主選擇課后服務期間的學習內容。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點或特長愛好,遵照學生的興趣、特長、愛好設置社團。例如,音樂社團、美術社團、體育社團、烹飪社團、閱讀社團、科技社團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活動社團,持續(xù)發(fā)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愛好,拓展知識,強化實踐,提升能力。對于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生,例如,留守兒童或學困生,在課后服務期間,教師可以對這部分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了解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或情緒、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努力學習的信心。
(五)多樣化設計課后服務的形式
農村中小學可以把“作業(yè)或心理輔導+興趣或自主活動”作為課后服務工作的基本形式,一方面,激發(fā)學校教師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讓各科科任教師成為課后服務的主力軍,即可輔導留守兒童或學困生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又可創(chuàng)新性地設計課后服務的生動活潑的心理輔導教育形式,滿足學生良好情緒和心理的教育需求,讓學生在學校之中就能感受到家長的溫暖;另一方面,要體現(xiàn)活動類小組、社團或特色化課程輔導教師的價值,通過各類興趣小組、社團或特色課程的開設實現(xiàn)課后服務的個性化發(fā)展。在具體形式上,學??梢詫⒄n后服務時間分為前后兩部分,前一個小時針對農村中小學學生和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作業(yè)輔導與學習、生活問題答疑,讓學生在校內完成家庭作業(yè),并在老師的關愛和幫助下使缺失的家庭教育得到彌補;后一個小時根據(jù)學生的自愿選擇,以各種興趣活動小組或社團、校本特色課程的形式,引導學生參與開展活動,通過不同形式促進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和個性化發(fā)展。無論在“作業(yè)或心理輔導”時段還是在“興趣或自主活動”時段,落實課后服務工作都要緊緊圍繞課后服務的目的和要求開展,確保學生輕輕松松回家,真正把減輕課業(yè)負擔落到實處,保證學生的正常睡眠,滿足學生的實踐活動需求,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效。所以說,采取多樣化的課后服務形式,不但能夠讓學校為學生提供因人而異的學習、生活輔導,幫助學生減輕課業(yè)負擔,增強生活能力,排解不良情緒和心理,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發(fā)展需要,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形式,全面提升學生能力。在保障教育公平、資源平衡的同時,有效提升課后服務質量,糾正家長的不正確認識,增強課后服務的說服力和吸引力。
(六)進一步完善課后服務激勵評價機制
課后服務對教師的工作來說是增加了工作量,延長了工作時間。這一措施也是國家為了解決家長上班和孩子上學時間不一致而實施的,但是并不是說方便了家長也就方便了老師。所以,學校對課后服務工作的決策和開展不能行政化,一味地壓任務和搞攤派,只能激起教師的不滿或懈怠。而只有以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性的關懷開展這項工作,才會激發(fā)教師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一是課后服務的開展既要征求家長的意見,也要征求教師的意見。征求家長的意見時,在為家庭、學生著想的同時,要體現(xiàn)出為教師著想的意圖,和家長協(xié)商、解決為教師提供一點課后服務費的問題。征求教師的意見時,在為教師著想的同時,也要體現(xiàn)出為家長、學生著想的意圖,聽取其合理化的想法和建議,充分激發(fā)教師的責任感和樂于奉獻的精神,避免教師心理對課后服務的抵觸情緒產生。二是布置課后服務工作時,對于自愿、積極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學校要明確課后服務補貼標準或辦法,予以教師經濟上的補助,精神上的鼓勵和力量上的支持;對于有特殊困難等原因臨時或長期不能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的教師,學校應在政策允許的范圍之內進行人性化的關懷,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幫助教師克服困難、消除心理壓力,盡快積極投身到課后服務工作中來。三是將課后服務工作作為加分項納入學校期中、期末教師工作考核和年終績效考核之中,并與教師的評先評優(yōu)掛鉤,體現(xiàn)多勞多得、優(yōu)績優(yōu)酬,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激發(fā)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總之,正視目前課后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對應性策略,對于豐富課后服務活動、減輕學生作業(yè)與課外培訓負擔,幫助學生實現(xiàn)多元化、系統(tǒng)性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鄒敏.中小學生課后服務的屬性及權責問題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