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成萍
【摘? ? 要】班會是班主任為了管理學生、傳遞教育理念或者實施品格教育的班級集會,并不屬于常規(guī)課程,但是基本每周都要進行一次,以便師生雙方共通信息、共享資源,進而順利實施思想品德教育,有效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客觀分析班會課的幾種組織模式,并根據實際教育需求選擇不同形式組織班會活動,為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做準備。本文將綜合介紹班會課的實施模式,進而再介紹班主任在組織班會課時的選擇依據與實施方法。
【關鍵詞】小學班會;組織模式;選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1?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8-0073-02
Types of Modes and Selection Strategies of Class Meetings in Primary Schools
(Xingping School, Pingchuan District,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XING Chengping
【Abstract】 A class meeting is a class meeting for the head teacher to manage students, convey educational ideas, or implement character education. It is not a regular course, but it is basically held once a week so that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share information and share resources, and then smoothly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Therefore, the primary school head teacher should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several organizational models of class meetings, and choose different forms to organize class meetings according to actual educational needs, in order to prepa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This article will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class meetings, and then introduce the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the class teacher in organizing class meeting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lass meeting; Organizational model; Selection strategy
小學作為啟蒙教育平臺,不僅要通過文化課教育活動拓展學生的文化知識,還要將德育看成學校立校之本,始終關注學生的品格發(fā)展、心理健康,而班會則是班主任為了實現(xiàn)這些育人目標所開設的主題活動。那么,具體而言,常見的班會模式有哪些呢?
一、班會課的常見模式
一般情況下,班會課可以分成三類,即固定班會、臨時班會與主題班會。固定班會就是按照固定的課程安排所開設的班會課,而臨時班會則是因為一些突發(fā)狀況臨時開設的班會課。在組織固定班會、臨時班會時,小學班主任既可設計明確的班會主題,也可隨機組織班會活動,這也是主題班會最大的不同。
通常情況下,主題班會是在特定階段,圍繞某個思想教育主題所開設的班會活動,最主要的功能便是德育,需始終圍繞學生的品德發(fā)育、心理健康展開。如果細化分類主題班會,也可將其分成體驗型主題班會、討論型主題班會、表演型主題班會、敘事型主題班會、綜合型主題班會,具體還需根據教育時機需求做出選擇。那么,具體而言,小學班主任應該如何選擇這些班會課呢?
二、小學班主任選擇班會課的具體策略
(一)圍繞常規(guī)教育,開設固定班會課
常規(guī)教育是指針對學生在文化課、課外活動、衛(wèi)生健康中出現(xiàn)的常規(guī)問題所組織的教育活動,也是學生每天都要面臨的學習任務,是一種常態(tài)化的教育工作。對此,小學班主任可通過固定班會課落實常規(guī)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便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
比如,本班學生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沒有飯前便后洗手的意識,手臟之后還會直接在衣服上亂摸,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個人形象,還有可能會威脅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筆者在每周一次的班會課上檢查學生的個人衛(wèi)生情況,比如學生是否修剪了指甲、指甲縫中是否有泥,學生的衣服是否整潔、干凈,學生的頭發(fā)是否有異味,學生的鞋子是否干凈等。如果學生沒有在個人衛(wèi)生檢查中扣分,筆者就會給學生貼一個小紅花,代表學生的衛(wèi)生成績。一個月之后,筆者會總結每個學生獲得的小紅花,表揚表現(xiàn)最優(yōu)的學生。
除此之外,筆者還會在固定班會課上檢查學生是否按照個人學習計劃、興趣特長培養(yǎng)計劃等參加了相應的校園活動,由此分析學生在學校中的成長與收獲。比如,有的學生能客觀認識自己在各學科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也會在相應任課教師的幫助下制訂每天的課外學習計劃,每完成一個任務目標,學生就可在計劃表中打分。在固定班會課上,學生需展現(xiàn)自己的個人發(fā)展計劃完成情況,同時也可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對個人發(fā)展的看法,借鑒其他同學的學習方式。筆者還會在固定班會課上反饋學生的學習成長狀態(tài),以賞識為主,及時激勵學生,讓學生堅定成長自信,產生更加強烈的成長信念,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成長態(tài)度,從而真正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做準備。
(二)應對突發(fā)情況,開設臨時班會課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fā)狀況,而這些意外的發(fā)生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為了吸取教訓,讓學生自覺規(guī)避各類危險,小學班主任便可組織臨時班會課,針對一些突發(fā)狀況組織班會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將意外轉化成教育資源,切實關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需求。
本班學生因為口角爭執(zhí)相互推搡,有一個學生不小心崴了腳,筆者得知消息后便立即趕到教室,幫助學生緊急處理了傷口,檢查無礙后,扶著學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恰巧,下一節(jié)課便是班會課,于是筆者臨時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組織了班會活動,以學生不小心崴腳受傷這個案例告訴學生,生活中隨處都有可能發(fā)生意外,而這些意外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生不顧輕重地相互推搡也讓自己的同學受傷,學生應該汲取教訓,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盡量避免同類情況再次發(fā)生。
同時,在本次臨時組織的班會活動中,筆者還仔細詢問學生發(fā)生口角沖突的矛盾所在,了解到學生因為彼此不理解、不認同而發(fā)生了嚴重爭執(zhí)。對此,筆者也在臨時班會課上引導學生學習了友善待人、團結同學的道德品質,指出生生之間的矛盾、沖突是長期存在的,但是學生如何處理同伴矛盾至關重要。相比較帶著情緒爭論,學生應該先各自冷靜下來,待情緒穩(wěn)定之后再去思考誰對誰錯,犯錯的學生要主動道歉,且學生還要懂得包容、寬容同學的不足與缺點,努力做到團結友愛、友善待人,希望學生之間能和諧相處,相互包容與忍讓。
經過本次臨時班會,本次口角事故的當事人主動向同伴認錯,其他同學也承諾會在日常行動中幫助崴腳的同學。
(三)圍繞德育目標,開設主題班會課
素質教育體制的構建與改革使德育變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全面指導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活動,使學生汲取豐富的處世智慧。對此,小學班主任要始終圍繞德育任務開設主題班會課,順利實施德育,切實健全學生的品德意識,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組織主題班會課時,筆者會根據具體的德育目標選擇不同形式的主題班會課。比如,在學校教育成長過程中,師生交往問題也是學生必須要面對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在面對教師時,學生的交往態(tài)度并不一致,有的學生會盲目信賴教師,有的學生則會畏懼教師,有的學生則會通過一些偏激行為抵抗教師,有的學生則能與教師做到和諧相處。為此,筆者就通過討論式主題班會課與學生一同探討了師生交往問題,也明確指出學生不應該為了反抗教師而做出一些偏激行為,也不應該盲目聽從教師的指導,要保持人格獨立,同時也要虛心接納教師所提出的成長建議。同時,筆者也向學生承諾,會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往,不會強迫學生,也不會忽視學生,也希望學生可以尊重、敬愛教師,嘗試相信、依賴教師。另外,如果需要指導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活動,筆者也會創(chuàng)新班會課的組織形式,在特定的教育平臺內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比如,為了讓學生主動承擔起家庭責任,筆者就讓學生在家中參加家務工作,讓學生為家長“圓夢”,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對家人的愛;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志愿者服務意識,筆者就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志愿者服務活動,在社會人員的幫助下共同落實了志愿服務教育。
總而言之,班會課是小學班主任實施管理工作的基本課程媒介,必須要圍繞學生的現(xiàn)實成長需求展開。小學班主任要正確認識班會課的種類、模式,并根據實際的學生管理工作需求選擇不同形式的班會課,順利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準備。
參考文獻:
[1]曲麗婷.小學主題班會實施現(xiàn)狀及有效性策略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7.
[2]葉曉芬.基于培養(yǎng)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班會課建設研究[D].深圳:深圳大學,2018.
[3]王丹.德育美學觀視野下小學主題班會的研究[D].安慶:安慶師范大學,2018.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