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擴招是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的高素質專業(yè)技術人才。為使學生在日后的實踐和工作中實用性強,在大學英語授課過程中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課前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做好學習的鋪墊工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線下授課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為學生答疑解惑并擴充相關知識;課后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復習及拓展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保障人類健康的醫(yī)藥行業(yè)輸送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關鍵詞】高職擴招;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作者簡介】張聰(1983.11-),女,漢族,山東人,長春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教育。
【基金項目】202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科研課題:高職擴招背景下大學英語混合模式教學體系研究(項目編號:JGJX2020D657);2020年吉林省教育廳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創(chuàng)新符合地方特色的本科成人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ZCY261)。
一、高職擴招的生源背景及英語課堂現(xiàn)狀分析
高職擴招,即高職(??疲┰盒嵤U大招生規(guī)模,屬于大學擴招范疇。高職擴招是黨中央、國務院所作的重大決策,也是落實《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一項重要舉措。該決策對于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將是重大機遇,也將對我國的教育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2019年高職院校實施擴招,擴招人數(shù)為100萬人。2020、2021兩年高職擴招200萬人。此次高職擴招面向應往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生,中職畢業(yè)生、社會考生(農民工、下崗職工、退役軍人、新型職業(yè)農民等)多樣化的高職生源類型。
高職擴招的生源素質差距較大,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參加普通高考所錄取的考生,其英語水平相對較好,但是該類考生較重視筆試內容,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偏薄弱。中職畢業(yè)參加對口升學所錄取的考生和社會考生的英語各方面應用能力都較欠缺,而且由于學習間斷所致,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較低,缺乏自主學習意識。而且部分社會考生由于工作多年,而且工作中運用英語的機會又很少,因此很多英語知識都被淡忘,則不容易構建知識間的關聯(lián);另外還有很多人,自身知識儲備較少,對于英語學習的方法難得要領,學習效率低。因此同一個班級的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大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緊張、自卑、羞怯或淡漠等心理,英語學習效果不佳。教師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也對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在高職擴招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高職擴招所開設的大學英語課程,其教學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的高素質專業(yè)技術人才,使其具有一定的英語語言溝通及運用能力。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能用于工作實踐,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變得十分必要。以我校為例,根據(jù)學校醫(yī)護相關專業(yè)崗位需求,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大學英語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面對復雜的高職擴招生源,教師利用網絡平臺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以及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而且也能夠服務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更好地營造了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提高教學質量,落實“百萬擴招”國家戰(zhàn)略,為保障人類健康的醫(yī)藥行業(yè)輸送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師生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發(fā)生了角色轉換。學生由消極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成為主動探求者,而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及信息提供者。因此,如果學生想要順利的完成課程的學習,他們需要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提升學習自律性。要求學生于課前完成教師設置的相對簡單的認知活動,積極思考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做好標記,待上課時與老師、同學們共同探討從而解決問題。教師也能夠通過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進度與需求,進一步分析教學中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與進度,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此外,在以往的大學英語授課過程中,教師大多只通過課堂講授及批改作業(yè)來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但是在高職擴招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更具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可節(jié)省出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以開展各項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活動,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學習機會,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同時還有助于增進師生感情。
三、高職擴招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的實施與運用
1.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課前預習。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之下有許多學習網絡平臺誕生,此類平臺一般都具有學、練、測一體化功能,可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依托互聯(lián)網平臺將課堂前置。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引導同學們預習,大力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英語問題進行思考,啟發(fā)他們解決問題。
教師提前制定需要學生們在線上完成的相關預習內容。依據(jù)教材,按照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及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選取恰當?shù)馁Y源及素材,將需要在線下講授的知識點和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等相關內容制成“微課”。教師將錄制好的微課資源提前發(fā)布在網絡平臺中,引導學生課前自行下載查看,以使學生了解新課方向及內容,激發(fā)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興趣,為新課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應注意錄制授課視頻時要盡量簡短、有趣,以減輕學生預習的負擔,增強學生的課前學習興趣。此外,利用網絡平臺發(fā)布相應的頭腦風暴問題及相應測試題,讓同學們課前討論并作答。通過線上預習和測試環(huán)節(jié)所產生的問題在所難免。引導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學生逐漸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犹剿?、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為線下的課堂學習做好鋪墊。鼓勵并啟發(fā)學生自行分析并解決問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得以體現(xiàn),學生進而真正掌握所學內容。
2.線下教學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探索問題。教師線下授課,師生可以面對面進行深度溝通與探討。教師線下授課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可大大提升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
翻轉課堂是指調整課堂重心,將學習的重心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改變了過去英語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學生也逐漸成為以任務為驅動,以問題為導向的主動探索者,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高更強。
學生利用網絡平臺自主完成課前預習后,在師生面對面溝通過程中,學生以預習中產生的問題為導向進入線下課堂。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英語知識,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專注于基于項目的學習過程中,同時學生可針對視頻中存在的困惑向教師請教。教師圍繞學生的疑問進行啟發(fā)式講解,從而教師與學生之間或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能有更多的時間就課程內容進行探討交流。通過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討論等方式共同分析并解決面臨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并習得相關知識。
在解答完學生在預習中產生的問題后,教師還可根據(jù)學生掌握程度進行知識補充及拓展,進行鞏固。此外,英語教師以教學任務為導向,將本節(jié)課程的講授內容與同學們相互協(xié)調進行梳理,使學生整體把握本課需掌握的內容,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和清晰的知識脈絡。以教學任務為導向還有助于學生明確該節(jié)課學習的方向和主要內容,對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有很大幫助,并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及主動性。
將所學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最后環(huán)節(jié)是運用情境教學法,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英語教學與工作、生活等應用情境相結合,使學生在學中練,在練中學。此外,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設置相應的情境也可以使翻轉課堂得以實現(xiàn),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及操練興趣又極具實用性。通過運用相應的情境打造良好的教學體驗,有利于提升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工作及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本節(jié)授課內容為與求職面試相關的主題,則要求學生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及開展面試問答活動;如本節(jié)授課內容為與銷售、廣告相關的主題,則要求學生運用英語開展藥品銷售活動或用英語撰寫為產品促銷的廣告及設計標語等寫作活動。通過運用情境教學在課堂上開展的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及操練。此外,學生還可以將校內的“第二課堂”如朗誦、配音、話劇表演等活動來延續(xù)線下課堂。通過日常的英語會話及交流,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并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提升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3.利用網絡平臺自主復習及開展拓展性學習。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借助網絡平臺進行課后練習及測試,對本節(jié)大學英語課程的知識及內容進行復習。教師提前把本節(jié)課相應的練習題和測試題發(fā)布到網絡平臺中,于下課時分開啟。學生在課后可自行安排時間自主學練及檢測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以鞏固所學知識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即便于同一班級,但學生的英語水平存在個體差異。借助網絡平臺,學生還可以依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英語學習資源,隨時隨地自主進行拓展性學習,最終使自己的英語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在學生進行自主拓展學習前,教師引導學生依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自身英語水平,自行利用網絡選擇學習材料,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環(huán)境,隨時隨地開展自主拓展性學習。通過自主學習,既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上多種詳盡的英語資源,又能為學生打開多種學習思路,使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大幅提升。而且,在學生利用網絡自主進行拓展性學習的過程中,并無教師陪同及監(jiān)督指導,則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自覺性。這樣學生既可以對在線下教師授課過程中的學習內容及各種限制進行有效補充,又能對于英語學習的范圍和深度進行充分延伸與挖掘,有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綜合提升。
此外,依托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自主拓展性英語學習,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以結伴互助學習的形式,既能夠相互勉勵、督促,防止個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掉隊,又能形成受用終生的課后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無形中還能增進團隊協(xié)作能力,增進同學間的友誼。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碰撞,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出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并擴大及增加學生對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4.高職擴招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的考評方式。對于高職擴招學生的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的考評應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評方式。只憑學期末單一的卷面成績和英語等級證書不足以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英語水平,也無法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在英語運用能力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將多元化的過程性評價及考核方式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如學期內的定期課前演講、口語考試、英語劇表演、經典影片配音、情景模擬操練等,能較全面地考查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致和積極性,更能直觀地體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過程以及對于英語語言的掌握及運用能力。在進行過程性評價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進行適當調整。對于英語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提高平時考核的難度,以促進該類學生不斷強化自身的英語水平;對于英語基礎較差、英語運用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在平時各項考核中視情況降低難度,多加鼓勵,從而增加該類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呂藝.百萬擴招政策背景之下高職院校英語課堂的教學方法初探[J].海外英語,2020,12.
[2]譚愛華.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J].外語教育與翻譯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究,2020,11.
[3]姚令芝.后疫情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分析[J].財富時代,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