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2019年《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布實施,國家對高職教育提出了“三教改革”的要求,但是當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不能滿足當前“三教改革”職業(yè)教育需求,不能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探索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將思政元素融入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之中,是踐行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具有較好綜合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本文從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出發(fā),從而提出了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改革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思政
【作者簡介】梁勝(1970.11-),男,廣東高州人,湖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心理。
一、引言
2017年國家《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
2019年1月頒布的《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對職業(yè)教育提出了“三教”(教師、教學、教材)改革的要求,同時指出職業(yè)教育要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互聯(lián)網+職業(yè)教育”發(fā)展需求,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三全育人”以及“三教改革”都對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對人才質量提出了新標準和要求?!叭谈母铩北尘跋?,立德樹人是高校各項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三全育人”,才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思政工作成效,是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推行課程思政的時代背景。
二、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對于當前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來說,教學過于注重英語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往往忽略對學生實施立德樹人教育,沒有將思政教育融入公共英語教學中去,造成學生學習了英語語言知識,了解熟悉了西方的文化,但是對于中國的文化卻了解不深刻,更別說用英語來交流,講中國故事,對外傳播中國文化。因此,“三教改革”背景下,如何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改革需要直面的問題。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師在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 要仔細研究公共英語教材,深挖思政元素,在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職業(yè)教育、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等,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職業(yè)道德、使命意識、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學會遵紀守法、尊重他人、珍愛生命,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因此,需要通過研究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來完善學生的思想道德體系,實現(xiàn)立德樹人要求。
三、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現(xiàn)狀及其分析
1.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被動。除了英語專業(yè)高職學生以外,其他專業(yè)高職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水平普遍較低,缺乏英語學習興趣與熱情,教師上課普遍還是圍繞提高學生實用能力,能夠開口說英語,動手寫應用文來進行,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期末考試能夠及格或參加高校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學生英語學習處于一種被動、不積極狀態(tài)。
2.英語教師思政教育理念缺失。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都是高校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的人才,掌握了較扎實英語語言技能,長期以來就形成了英語課就是對于學生進行英語語言知識傳授的課程,是了解西方文化,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能力課程的觀念,英語教師自己是被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也就難免在今后的教學中總是強調英語語言知識或技能的學習,學習英美文化,而忽視或沒有強調對于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學習,忽視了立德樹人教育。如,英語教師通過英語課堂講授,鼓勵學生閱讀有關西方的書籍或觀看西方的電影,學習西方的節(jié)日(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復活節(jié)等)文化、西方飲食文化、西方禮儀文化、西方軍隊文化等,造成不少學生熟悉西方影視作品、文體明星等,盲目崇拜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利己主義,而一說到中國的歷史人物、節(jié)日、飲食、禮儀等傳統(tǒng)文化就了解得不深、不全,有的學生養(yǎng)成不正確的的金錢觀、愛情觀、歷史觀、國家觀等。因此,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本身思政教育理念缺失,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沒有將思政教育融入各環(huán)節(jié)。
3.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材缺少思政素材。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材非常之多,但是幾乎所有的教材都是講述西方文化,特別是英美文化,如政治、經濟、科學、體育、教育、影視、社會或歷史等文化,素材幾乎都講的西方故事,對于中國文化的素材涉及不多,缺少用英語將中國故事的公共英語教材?,F(xiàn)有的各種教材中,思政素材的缺失或較少,使得英語教師不愿意或者不會研讀英語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開展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
四、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改革途徑探索
1.加強公共課英語教師培訓提升教師思政素養(yǎng)。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除了要英語專業(yè)知識扎實以外,還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有較高的品德修養(yǎng),才能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作為高職院校來說,首先,要不斷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其次要培訓教育英語教師學習黨的理論以及國家的各種教育文件等,不僅掌握、熟悉國家的政策、方針,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最后,要培訓教育英語教師廣泛的閱讀,不斷要“?!?,而且要“博”,不斷學習中國傳統(tǒng)的各種歷史、文學、政治、經濟等知識,才能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將中國優(yōu)秀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之中,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做到文化自信。
2.細研公共英語教材,深挖教材思政元素。英語教師在上課之前,要仔細認真研讀公共英語教材,根據(jù)每次課的教學內容,深挖思政素材,做到與教學內容自然銜接,開展德育教育。如:《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教材的Unit 2“Saying Thanks or Sorry”,感恩就是思政元素,我們可以通過要求學生課前觀看《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課堂展示其中的有關片段,組織學生討論,感受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巨大變化,人民生活幸福,具有獲得感,教育學生感恩父母、老師,感恩一切給予幫助的人,更要感謝黨和國家,感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樹立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決心與信心,增強學生熱愛黨與祖國,樹立民族自豪感。教師可以通過PPT課件,視頻、圖片等材料展示,然后通過教師講述、組織學生討論、課后作業(yè)等組織形式,實施思政教育。
3.利用互聯(lián)網+做好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庫建設。英語教師在課前仔細研究公共英語教材的基礎上,做好對于教學內容思政元素的提煉,然后要通過各種方式或渠道收集有關的思政素材。要充分利用好“互聯(lián)網+”技術,在超星等平臺上建立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庫,方便師生線上線下去瀏覽。公共英語課教師可以組成課程團隊,分工合作,分成不同的系列來歸納收集思政材料,制作成圖文形式或剪輯成短視頻形式,如:中國國家政策系列;中華傳統(tǒng)價值觀系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中國歷史英雄人物及故事系列;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系列;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成就系列等??梢苑殖芍杏⑽陌娴牟牧鲜占?,要注意收集當代00后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政材料,可以增加思政材料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庫建立后,方便英語教師備課,也可以方便學生課后學習,是一種不受時空限制進行師生思政教育的平臺。
4.拓展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形式。我們知道,課程分為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在進行公共英語課程思政課堂教育的同時,還需要探索進行英語課后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或手段等,拓展教育形式,而課后教育許多就是隱性課程教育,這就需要學工部門管理者、輔導員、英語教師、團委教師以及其他教輔部門教師一起來合作,一起探索挖掘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各種教育形式,達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進行思政教育。如:公共英語教師在講《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教材的Unit 5“Our Weather and Climate”單元時,思政元素就是環(huán)境保護,教師可以布置指導學生課后收集有關環(huán)保措施,垃圾分類方法的資料,制作手抄板、PPT課件或者組成團隊拍攝編輯環(huán)保小視頻的形式,來宣傳環(huán)保,從小做起,從自我做起;可以開展英語角活動,活動的主題應該圍繞文明禮貌、感恩、愛國、守信、敬業(yè)、責任、中華文化、健康生活方式等進行,多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可以組織師生到博物館、文化館或紀念館參觀,進行傳統(tǒng)文化、愛國主義教育;還可以與學工部門、團委等部門一起合作,組織舉辦英文歌曲比賽、英文演講比賽、英文朗誦比賽等,正確看待中西方文化,既活躍了校園文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動手動口講英語的能力,又以一種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成為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不斷增強四個自信。
五、結語
“三教改革”的背景下,要通過對公共課英語教師進行培訓,組織教師認真仔細研讀教材,注重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挖掘積累公共英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不斷提升公共英語教師隊伍思政素質,拓展公共英語思政教育手段方式,加強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改革。
總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既有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功能,還有思政育人功能,高職院校全體教職員工都要履行育人之責,英語教學、管理、服務等部門協(xié)作推進,不斷挖掘公共英語課程育人元素,實現(xiàn)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課前、課中與課后全覆蓋,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厚重的愛國主義情懷、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扎實的人文知識、牢固的奮斗精神,不斷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盧魁.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研究[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0):24-27.
[2]尹亞東.“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J].海外英語,2019(11):267-268.
[3]童曉梅.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踐——以教材《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為例[J].新西部,2019 (12):164-166.
[4]符燕津.高校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有效策略分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0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