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艷艷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使得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教育教學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概述了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及小學班級管理中融入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的重要性,探究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融入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的有效策略,旨在促進小學班級管理質量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人文主義教育;教育觀念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85
人文主義精神體現著社會的價值觀念,更重視對人性的關懷,對人尊嚴的尊重。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教育目標的培養(yǎng)上強調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尊重,這樣對學生的價值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學生人格人性的塑造十分關鍵,這就需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推行力度,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需要重視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使學生身心能夠健康地成長。因此在小學班級管理當中,實施人文主義教育觀念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的概述
人文主義教育也被稱為人道主義教育,人文主義教育起源于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思想家提出的教育思想,強調尊重兒童,注重兒童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人文主義教育觀念也得到了廣泛的實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人文主義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強調給學生更廣的發(fā)展空間,尊重學生的主見,從人文主義教育觀念來看,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對學生進行打磨的利器。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和傳統(tǒng)教育理念相比,更注重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更尊重學生的言論和行為自由,從中可以看出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教育教學當中注重以人為本[1]。
二、小學班級管理中融入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使用比較嚴格的學習管理手段,有著很多條框來要求學生,教師也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人文主義教育方面實施得比較少,這種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下學生更多的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對學生成長的多樣化、個性特質有所忽視,不利于學生潛能的發(fā)掘,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小學階段正處于對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思路開拓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在各個方面有著極大的可塑性。教師需要重視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的有效運用,尊重學生的天性,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不斷挖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班級管理當中,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突出了人性化的教育模式,能夠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得到有效的拉近,能夠讓教師更好地管理班級,能夠使班級的凝聚力得到增強,同時也能夠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得到極大的提升。而且人文主義教育觀念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愿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因此,需要高度重視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三、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實施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的有效策略
(一)重視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
在小學班級管理當中,教師需要把樹德育人作為教育的頭等大事來抓,注重人文主義教育在對學生道德培養(yǎng)的重要性,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明白做事先做人,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和較強的責任感。比如,在班級中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小李同學從小王同學桌旁經過,不小心把小王同學的筆碰到了地上,這時小趙同學快速經過,沒有看見筆咔嚓一聲把筆踩壞了,小王看見自己喜歡的筆壞了十分生氣,小王和小趙開始是發(fā)生口角,但是到后來兩個人打了起來。對于這件事情,為了讓班級形成良好的風氣,需要對小王和小趙進行有效的教育,并能夠對其他學生起到啟示作用。班主任先在辦公室對兩人進行教育,先對小王說:“小王,這個筆對你很重要嗎?”小王點了點頭,說是哥哥給的生日禮物,自己很喜歡,教師對其進行安慰,接著再對小王說:“老師給你買一個,你心里能好點嗎?”這話一出小王和小趙都急忙說了話,一個趕緊說不用,一個趕緊說老師我來給他買,由此,班主任就可以對小趙進行教育,讓他明白自己哪里錯了,需要從哪方面給小王同學道歉,接著再對小王進行教育,讓其明白雖然自己筆壞了,但是不能成為打架的理由,可以用更好的方式進行解決,而打架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使問題進一步擴大。再讓他們明白做人的道理后,經過協調,最后是這樣進行處理的,因為這件事還涉及小李同學,由班主任給小王同學買一支筆當作激勵其學習的禮物,小王同學和小趙同學在班級里互相道歉,班主任再借由這件事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的教育,讓學生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注重因材施教
為了使人文主義教育觀念能夠有效融入小學班級管理當中,需要班主任實施因材施教。在小學班級當中,每位學生都有著較大的差異,在學習方法、態(tài)度、能力、個性特點、愛好興趣等方面都各不相同,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依據學生學習能力、認知能力不同,可以選擇一些有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如合作學習法、分層教學法等,依據學生興趣、性格、特長等,可以使用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從而使班級管理工作能夠更有序地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學班級管理當中,運用人文教育觀念來進行因材施教,目的不是要把學生之間存著的差異進行有效減少,而是需要教師對差異有明確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合理地運用個性化教育來進行班級管理,這樣才能使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得到有效的發(fā)揮[2]。
(三)加強班級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