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對小學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與英語教師應當立足于信息化背景,提高整體的英語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從“立足于信息化背景,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與文化氛圍”等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信息化背景下如何開展高質量的小學英語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小學英語;教學;探索
【作者簡介】王芳,江蘇省昆山市實驗小學。
信息技術不僅深刻地改變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理念面貌與方式,而且對現(xiàn)代化的英語教育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面對新形勢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學校與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思維,在對自己學生英語學習狀況進行詳細了解的基礎之上,綜合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打造生動、有趣、高效、立體的現(xiàn)代化小學英語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筆者對此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討,僅供參考。
一、立足于信息化背景,打造立體課堂
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來說,課本是基礎,也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課本與課文,重視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精讀與仿寫,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情感體驗出發(fā),將其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通過導入、精讀、口語表達、仿寫練習等環(huán)節(jié)打造聽說讀寫兼具的立體化課堂。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相關知識時便可以運用這種方法:
1.導入。上課時,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大家聽說過袋鼠嗎?那么袋鼠是一種什么東西呢?它是不是被裝在袋子里呢?”這樣,通過這個簡單的導入,將學生帶入課堂,展開思考,想必同學們的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門,熟悉袋鼠的同學更是會哄堂大笑,袋鼠怎么可能裝在袋子里呢?盡管教師的這個說法聽起來略顯荒唐,但卻有新意、有幽默感,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抓住其注意力。然后,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基礎,帶領大家一起去學習課本上關于澳大利亞的那幾組對話。
2.精讀。通過閱讀上述幾組對話不難發(fā)現(xiàn),對話主要講述的是學生聽說和了解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的途徑,比如網(wǎng)絡、朋友、圖書館等等。澳大利亞是一個比較神秘的國度,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充滿好奇。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大家展示一些袋鼠、考拉、悉尼歌劇院等澳洲標志性的動物與建筑。這樣,教師在引導大家精讀課文的過程中,同時讓他們觀看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多媒體信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這一課涉及的單詞、短語和句型。
3.仿寫。對于語言學習來說,除了教師講解、學生背誦之外,對課本內容進行適當?shù)姆聦懸彩鞘种匾摹T诜聦懙倪^程中,他們對課本原有的內容會更加熟悉,對其中涉及的單詞、短語等知識的運用也會更加得心應手。因此,在帶領學生精讀完課文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幾組對話進行結構與內容的仿寫。每位同學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國家,然后分別說一說自己是通過什么樣的途徑知道和了解這個國家的,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關于這個國家的文化、風土人情、代表性的動物等,最后再進行仿寫。這樣,通過精讀課文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與分析能力,通過口語與仿寫練習能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觀察與英語寫作能力,從而推動“讀”與“寫”的有機結合,打造出立體化、多元化的小學英語課堂。
二、立足于信息化背景,打造趣味課堂
要想成為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打造出優(yōu)質課堂,首先應當學會把握學生的心理。而有趣的事物、言論或場景往往自帶魅力,人們在看待它們時往往帶著一種包容與加分的心態(tài)去看待。這是由人的獵奇心理決定的,孩子更是如此。小學階段的孩子天真爛漫、活潑愛動,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往往對新鮮、時尚、潮流的教學方法與元素更感興趣,而對一板一眼、毫無新鮮感的傳統(tǒng)式課堂缺乏興趣,再加上在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難度較大的單詞短語、句式、完全不同于漢語語言習慣的翻譯順序等。當然,還有學生較為懼怕的英語課文。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教師仍故步自封,一味停留在安全區(q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那么只會使得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與熱情逐漸消散。要知道,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如果學生在小學時就對英語產生了一種抵觸心理,那么只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學校與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趣味性”才是小學英語教學的第一要素,教學效率與考試成績反而是第二位的。如果課堂足夠有趣,那么學生就能帶著發(fā)自內心的認同感去認真學習,高效與高分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倘若忽視了趣味性,一味地追求效率與成績,只會適得其反。
綜上所述,在日常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校與教師應當始終立足于“信息化”這個既有的背景,根據(jù)自己既定的教學目標與內容,運用信息技術去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從而將原本較為枯燥的英語知識變得更加生動與鮮活,真正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使其在新鮮、潮流又不失專業(yè)性的英語課堂中將原本枯燥繁瑣的知識透徹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講五年級上冊的“A new student”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小明早上來到學校,發(fā)現(xiàn)班上來了一位可愛的新同學,由于這位同學是初來乍到,因此他對學校環(huán)境很陌生,老師指定小明帶領新同學熟悉周圍的環(huán)境?!苯又?,教師應當以此為基礎,讓學生以兩人為單位劃分學習小組。同學A扮演新同學,同學B扮演小明,展開對話練習。當然,為了讓整個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教師需要在活動之前拍一個簡短的視頻,這個視頻里面需要囊括乒乓球教室、音樂教室和電腦教室等,隨著視頻的播放,同學A用英語問道:“請問這里是一些電腦教室嗎?”同學B用英語回答:“是的,這里有兩間電腦教室,也有一個圖書館,它們都在三樓?!蓖瑢WA接著問道:“那這里是一間音樂教室嗎?”同學B用英語回答道:“是的,它在一樓,乒乓球教室也在一樓,讓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吧?!?/p>
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為學生設定了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然后采用了視頻的方式將課堂變得動態(tài)化,相信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的好奇心和熱情會被充分調動,整體的課堂氛圍會變得活潑;另一方面,這樣生動的情境也能夠幫助他們將這一課涉及的相關句型透徹地理解與掌握,使教學效果得到充分保證。
三、立足于信息化背景,打造高效課堂
上文提到,立足于信息化背景展開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與發(fā)自內心的認同感作為前提和基礎,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自然能得到有效提高,高效課堂自然能被成功的構建。從另一方面來說,倘若教師只是按部就班,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方法將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他們也許能迫于教師的壓力、通過反復地死記硬背將其記住,但由于這些知識過于生硬,教師沒有將文字與動態(tài)的圖像等相結合,因此學生無法深入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在記憶時必然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降低他們的學習效率與整體的課堂效率。因此,學校與教師應當立足于信息化背景,從實際出發(fā),將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將原本稍顯枯燥乏味的英語文字圖像化、音頻化、動態(tài)化與立體化,從而使學生能更為直觀地認識、理解和背誦相關的英語文段,幫助其更快、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提高整體的小學英語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My school life”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改變既定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性的引入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較為流行、學生們熟悉且喜愛的Video logo。中文意思是視頻記錄、視頻日志和視頻博客等等。提起手機,大部分學校、老師和家長都知道要節(jié)制學生玩手機,以防他們沉迷,但常言道:“堵不如疏?!笔謾C這種東西有壞處也有一定的好處,倘若教師能夠合理地、選擇性地把它與英語教學相結合,那么必然會深受學生的喜愛。而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在智能手機普及千家萬戶的時代,Video logo已經(jīng)逐漸成為一種潮流,風靡成人和學生群體。因此,如果教師能夠將這種生活化的視頻日志引入課堂,那么學生的注意力便會被抓住,課堂也會變得輕松愉悅。比如,教師可以拍一段視頻日志記錄下班里一位學生在學校一天的生活。上課時,教師就可以首先讓大家談一談自己在學校的一天是怎么過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大家暢所欲言,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當大家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其播放提前拍攝制作好的視頻日志,并讓他們用英語來描述這段視頻日志的內容。
這樣,教師圍繞“信息化”這個基本點,將這一課涉及的單詞、短語和知識點融入視頻日志中,從而使其變得生活化、圖像化與立體化,相信學生在課堂上看到原本只能在網(wǎng)上看到的Video logo時必定會感到驚喜,必定會喜歡上這堂課,課堂的效率自然也能得到極大提高。
四、立足于信息化背景,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與文化氛圍
1.營造良好的英語文化氛圍。對于任何一種語言來說,塑造這種語言的土壤與環(huán)境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學習英語時,首先必須真正地去了解塑造英語這門語言的土壤和環(huán)境,感受以英語為主流語言的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文化歷史、思想觀念等。盡管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們認知水平還相對有限,不需要學習太過高深的知識,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只需要把課本上已有的知識輸送給學生即可。在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和信息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學校與小學英語教師應當與時俱進,既要重視課本,又要大膽地跳出它的局限,合理地引入英語電影、文學作品等進入課堂,從而真正地帶領學生了解英語這門語言的土壤和環(huán)境,了解英語國家的基本情況與思維方式,要知道,對于學習一門語言來說,了解這門語言的文化與思維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英語的翻譯習慣就與漢語截然不同,這和文化與思想觀念的差異性有很大關系。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到兩周看一次英語電影。以《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為例,它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社會最下層的女孩兒勇往直前的奮斗史,家人染上毒品、母親早逝、父親進入收容所,她用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四年的高中課程,獲得一等獎學金,最終成功進入哈佛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這部勵志影片。
一方面,在這樣立足于信息化背景的課堂中,學生可以學到很多的英語詞匯與句子,了解西方人的思考與對話方式,感受英語語言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去學習英語;另一方面,通過觀看這樣的英語電影,學生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溫暖與力量,感受到那個貧窮的女孩兒是如何通過自己的毅力與堅持最終成就自己的人生,從而對他們自己的學習乃至一生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這也許正是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最重要的意義之一。
2.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要想成功構建優(yōu)質的英語課堂,教師就應當綜合運用一系列科學的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英語教學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再加上英語本身就是一門關于語言的學科,是一種關于語言的藝術,因此,要想學好英語,自然免不了語言交流,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他們合理的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大家在音頻、視頻、圖片、PPT等信息手段的輔助下展開交流、競爭與合作。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需要認真觀察并適當給予輔助和引導。這樣,在這種基于信息化基礎之上展開的交流、競爭與合作過程中,比學習、比優(yōu)秀的氛圍便會逐漸形成,這將對整體的英語教學產生極大的正面影響。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xiàn)代化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校與教師應當緊緊圍繞“信息化”這個基本點,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出發(fā),綜合運用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方法,構建趣味性強、教學效率高、立體且多元的現(xiàn)代化小學英語課堂,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做優(yōu)質的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