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娜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課程改革日漸深化,數字教育不斷融入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部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發(fā)展模式的步伐,構建自主教育學習模式成為教育界努力的方向和關注的焦點。本文重點通過個人實踐案例呈現如何將數字教育pad教學工具和自主教育理念相融合,構建小學語文“自主+Pad”學習模式,以求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 Pad教學;高效創(chuàng)新;古詩教學
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現狀和分析
語文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及學習能力有著深遠的影響,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目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學習形式、分享、檢測都很難直觀的呈現。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直接關系到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評價。為此我開始嘗試將數字教育pad教學平臺和自主教育理念相融合,構建小學語文“自主+Pad”學習模式,目的就是利用pad具備的搶答、預習、分享、檢測等功能,進行便捷高效的閱讀分享、考核、檢測,以此提升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背誦古詩詞的熱情、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案例設計和實施過程
走進千秋詩圣杜甫——以延伸閱讀教學杜甫《詩四首》為例
(一)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借助pad搜集并整理所需要的學習資源。比如:搜集詩人的個人簡介、人生經歷、生僻字詞等資源。并利用老師傳授的賞析古詩方法,舉一反三,運用pad工具高效自學其他三首,并完成過關檢測。
2.提高學習檢測效率。學生利用pad提交朗讀吟誦錄音,參與問題討論和課堂測試,教師快速掌握學習的情況。
3.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充分利用pad的搶答、網上討論等功能,大力調節(jié)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古詩詞的熱情。
(二)教學過程
第一步,知人論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利用pad搜集資源,自學作者的基本信息,為解讀詩人作品做好鋪墊。最后通過幾道題目加以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具體過程如下:首先,課前布置預習。教師利用pad推送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搜集詩人的個人簡介和生平經歷,并提交朗讀四首作品的錄音;然后,利用pad發(fā)布班級討論:你認為杜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在pad上跟帖評價。最后,教師用pad推送四道選擇題,分別是與詩人人生四個階段對應的作品。讀書與漫游《望岳》、困守長安《兵車行》、陷賊時期《月夜憶舍弟》、漂泊西南《登高》。老師統(tǒng)計作答情況,掌握學生預習情況,有效調整課堂教學設計。
第二步,解讀詩意。此環(huán)節(jié)教師以杜甫人生第一階段讀書與漫游《望岳》作品為例,引導學生掌握解讀古詩的技巧方法。首先,朗讀詩歌。教師發(fā)出搶答口令,讓學生自主搶答,積極參與課堂。然后,翻譯古詩。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第一步所搜集的參考資源,結合注釋,進行古詩翻譯,總結泰山雄偉磅礴、神奇秀麗的特點。最后以搶答的方式分享成果。
第三步,感悟詩情。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以上兩步學習成果,引導學生結合詩人人生經歷來挖掘詩歌的意境。此詩寫于詩人讀書與壯游,20 歲漫游吳越時期。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初定理想,積極進取。然后,板書總結:泰山雄偉磅礴、神奇秀麗(景)=詩人俯視一切困難的豪情壯志(情)。最后,利用pad推送視頻資源,讓學生直觀了解杜甫這首《望岳》的精神內涵。
第四步,學以致用。此環(huán)節(jié)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旨在由點到面,教師通過分組安排學生參照以上的步驟和方法學習杜甫其他三個人生階段的代表作品,最后做學習匯報。
第五步,課堂檢測。教師通過利用pad組建試卷,收集學生答案并統(tǒng)計分析,及時做好針對輔導和講解,提高學習效率。
第六步,活動提升。將課堂學習的古詩通過活動形式鞏固展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評價方式。教師設計古詩主題周活動方案,主要由背誦大賽和吟唱大賽兩部分組合。通過利用pad搶答、搖號功能對個人、小組的詩詞背誦進行等級考核,并及時給予評價和獎勵。另外,以小組為單位,自選杜甫作品,吟唱表演,借助pad投票功能,篩選最佳表演獎,計入期末考核成績中。
三、實踐反思和展望
在構建“自主+Pad”學習模式的思考與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yǎng)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它改變了以往單一枯燥的古詩詞教學檢測活動方式,提升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多方面能力。
1.自學預習能力
教師能做好前期的預習任務推送布置,將問題和要求利用iPad推送給學生,學生能順利結合pad平臺搜集整合資源,初步了解古詩詞的作者信息、作者的經歷、詩詞的翻譯、生字的注音等任務,這改變了以往讓學生回家單獨封閉的自學預習方式和手段,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和效率,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2.網絡討論交流能力
教師利用Pad針對古詩作者、詩句的賞析等問題提前發(fā)布討論主題帖,學生大膽進行跟帖討論和交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能夠高效收集同學們的觀點,為課堂做好了輔助作用。
3.課堂分享展示能力
課堂過程主要以學生互動和個人展示為主線。同學們能快速將自己的資源和作業(yè)拍照上傳,教師利用pad投影將學生成果分享出來。此外教師可以隨時推送古詩吟誦吟唱的錄音和視頻,讓學生跟蹤學習,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在學習的開始或者結尾,教師能夠充分利用pad搶答功能檢測學生的背誦能力,高效快捷。
4.學習興趣和評價的顯著提升
經過一番實踐以后,學生在背誦古詩量的積累上有顯著的提升,扭轉了過去一學期單純背誦教材四五首古詩的范圍局限,深化了學生對古詩的認識,為學習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和動力源。
21世紀是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在數字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下,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和學生學習的能力,也將為教育的發(fā)展注入新的血液,創(chuàng)造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