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華敏
摘 要:從對知識轉移行為主體有重要影響的社會網絡視角出發(fā),研究網絡特性聯結強度、結構洞如何影響知識轉移效果。運用AMOS軟件對實測數據進行分析及驗證,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對假設路徑進行檢驗。研究發(fā)現:聯結強度對吸收能力正向影響顯著,對ERP實施過程中的知識轉移效果正向影響顯著;結構洞對知識轉移效果的正向影響顯著,對關鍵用戶的吸收能力影響不顯著;吸收能力對知識轉移效果有正向影響。
關鍵詞:ERP;聯結強度;結構洞;知識轉移
中圖分類號:TP311.52;F27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9-0154-02
引言
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推行企業(yè)信息化,推進工業(yè)化和信息化更進一步的深度融合是促進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性措施。ERP作為實現企業(yè)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其ERP實施過程是一個知識轉移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ERP知識轉移效果不僅受到轉移主體實施顧問和關鍵用戶個體特性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項目組構成的社會網絡的影響。因此,展開聯結強度、結構洞對ERP實施中知識轉移效果的影響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Santoro(2006)通過對美國東北部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的調研,得出了信任和社會聯系度能夠有效促進產學之間知識轉移的結論。嚴若森和華小麗(2017)利用高新技術上市公司數據,證實結構洞指數越高,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投入水平越高。目前,從社會網絡角度研究ERP實施中知識轉移的文獻較少,這說明聯結強度、結構洞等網絡特征對ERP實施過程中知識轉移效果的影響研究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應加強研究。
一、研究假設的提出
高聯結強度表明,關鍵用戶和實施顧問進行頻繁溝通,不僅可以及時獲得ERP知識,而且可對同一知識點進行多次解讀,同時可以就某一問題進行深入討論,這有利于較高水平知識的轉移。占據結構洞位置的關鍵用戶對多方面的ERP知識有獲得渠道,并可以和多位ERP實施顧問進行溝通交流,有利于對串聯的業(yè)務和系統(tǒng)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所以對聯結強度、結構洞與ERP實施中知識轉移效果的關系做出如下假設。
H1:聯結強度對知識轉移效果具有正向影響;
H2:占據結構洞位置對關知識轉移效果具有正向影響。
和顧問進行經常的知識交流,對某一問題點進行深入的探討,能夠幫助關鍵用戶快速且有效地掌握ERP知識,可以對全局的整體的ERP思想有自身體會和理解,從而提高關鍵用戶對ERP新知識吸收、掌握及應用。占據結構洞位置的關鍵用戶可以觀察學習多位ERP實施顧問對問題的解決方式,并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自身吸收能力。所以對聯結強度、結構洞和吸收能力做出如下假設:
H3:聯結強度對關鍵用戶的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響;
H4:占據結構洞位置對關鍵用戶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響。
有較高的吸收能力的關鍵用戶可以對實施顧問的講解、方案、或者操作有較快速較有效的理解,并且可以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自我總結串聯,形成自己的ERP知識體系,從而實現較高水平的知識轉移。所以基于以上分析,對吸收能力和知識轉移效果做出如下假設:
H5:關鍵用戶的吸收能力對知識轉移效果具有正向的影響。
二、實證研究
為了對上述假設進行實證分析,筆者進行了問卷設計與調查,收集數據。首先,研究了國內外的相關文獻中的經典量表,在此基礎上對假設模型中的各維度變量形成度量量表,如表1,構成初始問卷。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對上述各變量的每個測量項進行衡量,即被調查者根據實際情況,從不同程度的符合選項中選出匹配選項。
利用樣本數據的收集與統(tǒng)計,使用AMOS軟件進行結構方程分析,最后結果顯示,H1,H2,H3,H5假設通過;H4假設檢驗結果未達到顯著性的水平,因此假設未通過驗證。這說明占據結構位置對關鍵用戶的吸收能力的正向作用不顯著。這主要跟樣本選擇有一定關系,占據結構洞位置的關鍵用戶樣本數量較少。ERP實施往往是按模塊進行劃分,模塊之間分工明確、各盡其責,在實際工作中以完成自己職責為主。除了項目管理層,或者少數非常集成的模塊如生產計劃模塊的關鍵用戶,很少有關鍵用戶去主動占據結構洞位置。而且ERP知識本身比較復雜,關鍵用戶學習ERP知識難度較大,只有將更多精力放在一個模塊上,不斷專注跟隨某一顧問深入學習,其吸收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三、結論及建議
(一)主要結論
聯結強度、結構洞等社會網絡特征對ERP實施中知識轉移效果有顯著正向影響,聯結強度影響程度較高,結構洞的影響程度次之。關鍵用戶的個體特性吸收能力對ERP實施中知識轉移效果的直接影響非常顯著。聯結強度顯著影響吸收能力。結構洞與吸收能力正向相關性不顯著。
(二)管理建議
注重關鍵用戶選擇和培養(yǎng),提高關鍵用戶吸收能力。ERP項目實施離不開業(yè)務能力、吸收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水平都比較較高的關鍵用戶。以業(yè)務掌握水平和學習理解能力為選擇原則,組織開展各項關鍵用戶的選拔活動。業(yè)務能力、吸收能力越強的員工,實施中知識轉移的效果越好。企業(yè)需要提供規(guī)范的培訓保障,努力提高員工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進而提升與知識轉移密切相關的吸收能力,為企業(yè)成功實施ERP打下基礎。
注意非正式網絡的培育,提高用戶知識吸收水平。首先,項目管理者需要知道哪些是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非正式網絡,對這些網絡需要有更多的支持和培育。項目管理者要和關鍵用戶、實施顧問進行經常性的面對面交流,盡可能了解他們生活工作狀態(tài),知道他們痛點難點,同時讓他們認識到生活活動對傳播知識的重要性,支持他們進行工作的知識、困難等各方面的交流。其次,項目管理者等通過支付一定的資金來支持團隊建設活動、營造非正式網絡中輕松自由的氛圍,從而使得問題溝通禁忌放得寬松,進一步提升關鍵用戶與實施顧問的關系強度。
參考文獻:
[1]? 遲嘉昱,孫翎,劉波.網絡位置、技術距離與企業(yè)合作創(chuàng)新——基于2003—2013企業(yè)專利合作數據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2):22-25,31.
[2]? 嚴若森,華小麗.環(huán)境不確定性、連鎖董事網絡位置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投入[J].管理學報,2017,14(3):373-381,432.
[3]? 潘李鵬,池仁勇.基于內部網絡視角的企業(yè)知識結構與創(chuàng)新研究——發(fā)散為王,還是收斂制勝?[J].科學學研究,2018,36(2):28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