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昊
【摘要】針對新疆內職班學生的認知習慣和文化基礎差別,結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優(yōu)勢,重點分析了如何利用線上線下開展混合教學模式來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內職班 線上線下 混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208-01
一、研究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統(tǒng)籌新疆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促進新疆加快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大力推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實用性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國家支持新疆參照內地新疆高中班的模式開辦內地新疆中職班。內職班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明顯,不同地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認知能力有較大的差距。受當?shù)亟逃Y源的限制,自身的文化基礎和漢語基礎比較薄弱,在內地新疆中職班內部形成了巨大的兩極分化,形成了一批“學困生”,使其無法完成在校學習的各項任務。
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優(yōu)勢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將網(wǎng)上在線教學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熬€上”的教學是必備前期學習,而不是課堂的輔助,“線下”的教學則是基于“線上”學習成果而進一步開展更為深入的教學活動。充分改變了課堂教學中過多的講授而導致學生參與度低、學習主動性和持久性不高、學生學習效果差異過大等問題。在線教學平臺把傳統(tǒng)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都進行了擴展,“教”與“學”可以不在同一時間和同一地點進行,這樣既可以幫助教師引導和監(jiān)控教學的過程,也可以幫助新疆內職班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如何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來提升教學質量
1.增強學校的重視與支持力度
由于學校的教學設備,師資水平等教育資源的限制,很多職業(yè)學校沒有能力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嚴重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從學校教學發(fā)展的總體布局出發(fā),不能盲目的推進。并不是所有課程的學習都有必要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的,學校層面應根據(jù)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的、靈活的選擇教學方法與管理方法,提高教師使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的主動性,鼓勵教師嘗試教學改革,為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多方面的便利條件。
2.調動學生參與混合教學的積極性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學生課上的學習時間,增加學生課下的學習時間。如何全面掌握和調整學生的作息時間,監(jiān)督學生學習狀況,需要加強學生管理的同時給學生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為學生線上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3.混合教學模式中對教師的新要求
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和各種教學策略的運用,激發(fā)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知識構建,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形成知識遷移,從而達到深度學習。
線上的教學中,學生仍然需要與教師進行互動,因為,教師在線上的互動過程中要投入情感,要體現(xiàn)出親和力,這樣的有效的交互十分重要。線上教學的互動要與課堂互動相結合,在學生線上與線下學習階段要提供不同的學習策略。并且都需要給予學生及時的學習反饋,教師可以使用線上的教學平臺小程序,設計開發(fā)一些線上測試題或問卷調查,用來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這些反饋,即能更好的增加活動性,也可以作為教學過程評價的重要依據(jù),也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激勵的作用。
線上教學中的資源建設,對非計算機相關學科的教師比較困難,但這種困難可以戰(zhàn)勝,教學資源并不需要高端大氣上檔次,簡單的屏幕錄制并加以講解的微課視頻,只需要對相關的編輯軟件短時間的學習都能滿足線上的教學需求。更多的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在線上和線下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需要對知識點進行分解,修改教學課件,設計相應的配套練習題和測試題,錄制微課視頻,設計相應的評價體系等等。
線上的混合教學中,要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要求,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促進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熟練的使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通過平臺對學生相關信息和學習過程進行大數(shù)據(jù)分析,跟蹤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記錄。同時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不應該只限于期末考試,應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成長及轉變過程。
今天,網(wǎng)絡與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融合多種不同學習理論與方式方法,優(yōu)勢顯而易見。但在探索與實施相關策略的同時,必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特別在進行效果評價時,應科學、靈活、準確,使混合教學策略研究和應用能夠正常有序的開展,以保證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的實施。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14(03)
[2]黃榮懷,周躍良,王迎.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