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霞
摘 要:從興趣引導、思考啟悟、情感共鳴、背景感悟、溫故知新、設疑激欲六個方面闡述導入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并列舉語文課堂設計的案例來說明導入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功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導入;設計;功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05-0087-01
精妙得當?shù)恼n堂導入可以幫助學生開啟情感的“閘門”,打開思維的“匣子”,找到閱讀文本的最佳“捷徑”,從而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效果,下面就中學語文教學導入的功用及做法進行探析。
一、興趣引導、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教師首先要采用目的明確、新穎有趣、簡潔明了的導語設計,在第一時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奇妙的克隆》一文時,我設計導語:《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有個絕活讓我們羨慕——他能在緊要關頭從身上拔出一撮猴毛變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樣的猴子,當然這只是明代作家吳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生動描寫。但這種想象卻在今天成了可能,這就是克隆。讓我們到奇妙的克隆領域去探究一番吧!此時,我從學生的眼神和驚呼聲中讀到了求知的欲望,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以思考啟悟,關注重點難點
教師需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啟發(fā)他們,使他們有所領悟,進而掌握課程的重、難點。例如,在教《故宮博物院》一文時,我設計導語:我們的學校有什么特點?如果有人讓你介紹它,你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故宮博物院》,相信學完此文后同學們就會介紹我們的學校啦!此時,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本閱讀,我按照文章說明的順序借助多媒體一一播放游客游覽故宮的圖片。通過讀文本看圖片,學生對本文的重點(空間說明順序)及難點(重點突出,詳略得當?shù)膶懛ǎ┒家延兴莆铡Un后,我安排了寫作題目《我的學校》,多數(shù)同學都能按空間順序,重點突出、詳略得當?shù)赝瓿蓪懽鳌?/p>
三、以情感熏陶,達到情感共鳴
教師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在線教材提供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與作品情感共鳴。例如,在教《親愛的爸爸媽媽》一文時,我設計導語:有誰知道“六一”兒童節(jié)的由來?(學生回答,教師略作總結)。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南斯拉夫克拉庫耶伐次一天中7000多無辜的生命遭到殺戮,其中包括300多名孩子(我用多媒體展示法西斯殺戮的圖片)。此時的學生已潸然淚下,懷著沉重的心情進入閱讀,認識戰(zhàn)爭的罪惡,感受和平的珍貴,領悟作者“沉重而美麗的記憶”的感嘆。
四、以背景了解,感悟深層文意
“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易使學生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更深切地感悟文本。例如,在教《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時,我設計了背景導入新課: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攻占圓明園,洗劫兩天后,11日,英軍又派1200余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人囚于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8日,3500名英軍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近300名太監(jiān)、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這封信是法國作家雨果寫于1861年11月25日的,當時巴特勒率領法國遠征軍“凱旋”歸國,希望大文豪美言贊頌,雨果卻毫不客氣復函,怒斥無知匹夫,毀壞中國花費百年工夫,巧奪天工建造而成的世間罕見的偉大建筑。當然,雨果并未見過圓明園,但從伏爾泰的作品中得悉當時在歐稱之為“夏宮”的圓明園之于東方,等于金字塔之于埃及,競技場之于羅馬,巴特農(nóng)神廟之于希臘,圣母院之于巴黎。雨果指明圓明園是世間玄妙、豐美靈思巧構之大成,是歐洲文明天際外寰宇之曠世偉構。
五、以故知溫習,拓展即學新知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教師引領學生以已知向未知過渡,引導學生回憶舊知識,激發(fā)對新知識的探討欲望導入新課。例如,在教《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文時,我設計導語: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講這個故事的人是誰呢?——對,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曉許多事情和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魯迅來說,她可是個有影響的人物??墒沁@篇文章,長媽媽卻被魯迅稱為“阿長”,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
六、以設疑制懸,激發(fā)求解欲望
教師在導語中有意提出疑問、制造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解欲望,探索精神。例如,在教《核舟記》一文時,我設計導語:如果有人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貓雕放在繡花針的針孔里(多媒體播放圖片),同學們相信這是真的嗎?——不相信!但這是真的!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簡稱,是一種以刀代筆,以精小細微為特征的獨具風格的藝術形式。雕刻時肉眼看不見,只憑感覺運刀,靠經(jīng)驗完成創(chuàng)作,因而人們又稱之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讀華章”之妙趣。微雕藝術越來越為人們所熱愛,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藝術熱。今天,我們要學一篇古文《核舟記》,記錄的就是我國古代的微雕藝術,讀來令人驚喜。
總之,課堂導入的方法很多,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因此,語文教學中的導入設計不容忽視,它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在吃透教材、抓住教材重難點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nèi)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
參考文獻:
[1]陳旭遠,張捷.新課程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周國韜.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