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愛娟
摘 要: 教學細節(jié),是發(fā)生在課堂教學中充滿思辨與靈性的場景,它是一種關注、一種體察、一種創(chuàng)意。教師對于課堂細節(jié)的正確處理無疑是精彩課堂的畫龍點睛之筆?!镀骄鶖怠返恼n堂設計主要是從導入、舉例、講授三方面關注學生,關注細節(jié),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細節(jié) 導入 實例 講授 課堂教學有效性
細節(jié),決定課堂教育的成??;細節(jié),更能滋養(yǎng)教育的智慧。教學細節(jié),是發(fā)生在課堂教學中充滿思辨與靈性的場景,它是一種關注、一種體察、一種創(chuàng)意。如果說對課堂教學步驟的精心預設是有效課堂必備的奠基石的話,那么教師對于課堂細節(jié)的正確處理無疑就是精彩課堂的畫龍點睛之筆。
在《平均數》(人教版八年級第二十章《數據的分析》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中,我關注了細節(jié),使在小學就已學會平均數的學生感受到舊名詞中的新知識、新方法、新能力,對自己有了新要求,產生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導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別具匠心的、引人入勝的一段新課導入,好比一把鑰匙,開啟學生的心扉,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效果。課堂的開端充滿美感就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完成一課堂的學習任務。因此,課有多種開頭,或以情導入、或以現(xiàn)實導入、或以理導入、或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或以設疑導入。但不論哪種開頭,都要注意盡量融科學、藝術、教育于一體。
所以在《平均數》的授課伊始,一段清脆悅耳的少兒歌曲聲先傳入學生耳中。此時多媒體展示《全國兒童歌曲大賽》的現(xiàn)場視頻,所有學生歡快地觀看兒童歌曲大賽視頻片段。
之后跟隨老師的引導停留在暫停的畫面上,開始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1.專業(yè)組的分數是怎樣算出的?
2.選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誰的打分更能決定選手的最終成績?
動聽的音樂、彩色的畫面,決定賽手成績高低的評分規(guī)則,強烈地沖擊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使學生很快愉快、自覺地進入新課的學習活動中。
二、讓課堂趣味橫生的舉例
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需要有精當的事例說明,方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教師既要用好課本上的例子,更要注意補充、更新事例,使之更豐富、更實用、更典型。
在教學過程中,舉例是教學中聯(lián)系實際說明問題的一種常見的方法,也是課堂文化交流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方式,更是相關知識點的運用與展示。如果舉例本身形象生動而有趣,則不但可以使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具體,還可以觸動學生的興奮點,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通過對例子的回憶,形象直觀地再現(xiàn)知識點,達到教學目的。
我在《平均數》的授課過程中,大膽地舍棄了遠離城市學生生活的有關“人數與人均耕地面積”的引例,而是將課前的視頻中評分細則再次展示,讓學生感受“權”的大小改變,對一些數據的平均數大小的影響。同時,我將教材中的例1、例2進行了變式。
1.把表達能力、采訪寫作、個人才藝和創(chuàng)意設計成績按3∶3∶2∶2的比例確定,計算兩位同學的素質測試平均成績,那么誰將被錄?。?/p>
2.把表達能力、采訪寫作、個人才藝和創(chuàng)意設計成績按2∶2∶3∶3的比例確定,計算兩位同學的素質測試平均成績,那么誰將被錄?。?/p>
3.如果廣播站需要一名寫作能力較強的主持人,你能給各數設置合適的權嗎?你是怎樣確定的?
(1)請決出兩人的名次?
(2)一個星期后進行決賽,第一名將代表學校參加市級比賽,若想讓我班馬一葦同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你對她有什么建議嗎?
本堂課的例1中涉及的雛鷹廣播話的招聘主持人,例2中的“五好小公民”,是學生才參加完的校內活動,學生有切身體會。學生個個感到親切,樂于動手,急于知道結果。而對于“權”的比例,有分制這兩種表現(xiàn)形式學生也沒有感到難于理解,不方便計算。較之教材中的原例,學生更愿意嘗試改變本節(jié)課中兩例“權”的大小,體會“權”對平均數的影響。
尤其是以下幾個實例的設置:
練習2:我校九年級體育??汲煽儩M分50分,其中長跑成績占40%,實心球成績占30%,立定跳遠成績占30%,曉彤的三項成績依次是46分,40分,42分,請你幫忙算算她的體育成績。
課后作業(yè):我校對同學們在校數學學科綜合素質的評定主要包括以下幾項:情感與態(tài)度、知識與技能、數學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這些案例反映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能活躍課堂氣氛。由于學生是例子本身描述的主人公,因此會對此有深刻的印象而不容易遺忘。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必會有意無意地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影響改變自己的生活,從而讓數學的教學和學習更有意義。
三、讓學生在啟發(fā)中頓悟的講授
教師的言語講授并不是要“宣布”某種事先不存在的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而是要在互動與對話中通過教師提供的自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來促進、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知識的自主建構。
教師富有啟發(fā)性的講解同樣有啟發(fā)作用,對于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概念,教師不僅要講,還要啟發(fā)教學,更要講深、講透,讓學生通過操作自己去感悟和理解。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掌握課堂講授策略至關重要。
要讓學生在啟發(fā)中頓悟,課堂講授必須具有創(chuàng)造性。所謂創(chuàng)造性,就是指教師在授課時對講授內容的處理、講授方法的選擇、講授方案的設計、講授過程的組織、講授技巧的運用等等不能只拘泥于一種模式,照本宣章,成為“死教書、教死書”的教書匠。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講授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國忠.有效教學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史寧中.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