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冰封大地時,太陽最暖和,雪中送盆炭,化作一團火,漫漫長夜里,彼此手牽手,藍藍天空下,還是好人多……
在《好人多》的優(yōu)美旋律中,蘇北大地上人們正在傳頌著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要先從駱馬湖的一家周姓人家說起。
周家的祖先原是紹興一帶的船民,那是一個春天,周家老爺沿大運河北上運糧進京,行走到駱馬湖中的運糧河時,好似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般,只見這里地廣人稀,沃野千里,卻沒有主人,遂決定撿個便宜,圈塊地定居下來,生兒育女,繁衍后代。閑事捕魚,忙時收種,自得其樂。主人周西安還比照其他村居的起名習(xí)慣,給它起了一個“三場”的名字。1958年7月,為響應(yīng)政府號召,年僅24歲的周西安帶著妻子吳本蘭、7歲的大兒子周賢、4歲的大女兒周賢俠遷移到了曹集的北三河住了一年多,因為這里安置的遷移人口密度太大,就將他們一家再遷至冒店村(南三河)居住下來。
吳本蘭時?;貞涶橊R湖那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她常跟人說,早年在駱馬湖,收一季能吃一年,汛期漲水的時候,帶上來很多淤泥,成為莊稼最好的“口糧”,水一退下去就趕緊搶種小麥,一年種一季,收成就夠吃一年;每到汛期,床底鰍蟹亂竄,床上魚蝦亂蹦,人歡魚躍,這樣的世外桃源真是令人流連忘返。要糧食有糧食,要魚蝦有魚蝦;可搬來曹集以后這里卻一無所有,好像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要房子沒有房子,要地沒有地,要吃的沒吃的。只能搭個茅草棚,湖里的野菜都被吃光了,最后只剩那種苦木菜,白乎乎的,苦得難以下咽??墒菦]辦法,太餓了,母親挖回來后放到對窩里搋成黏糊糊,再放到布桶里擺,把苦水給擺走,然后放鍋里燒稀飯喝。掀開鍋蓋,除了野菜之外,只有幾個零星的米粒子,其他啥都沒有。后來實在餓極了,只能去掰玉米嫩芽燒著吃,像羊啃樹皮那樣狼吞虎咽起來……,一旦被主人發(fā)現(xiàn),他們追過來非打即罵,無奈他們只得抱成團,擰成一股繩,因為人多勢眾,主家也就拿他們沒辦法。駱馬湖人也遵循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教條。
上學(xué)的時候,孩子們?nèi)宄扇旱乇持鴷谋奶睾咧疤J花白,蘆花美,花絮滿天飛,千絲萬縷意綿綿,路上彩云追,追過山,追過水,花飛為了誰?”那樣的小曲,從蘆葦蕩經(jīng)過,將蘆葦上面的蘆花摘下來帶回家去,母親便睡半夜起五更,點著小煤油燈,一邊念叨著“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游子吟》,一邊打起了“毛窩子”。新“毛窩子”穿上沒幾天,哪能受得了這些“熊孩子”的東奔西走,拳打腳踢的“瞎折騰”……不幾天,“蘆花”飛了不見蹤影,草繩斷了,鞋子早已分崩離析,腳趾頭也就露了出來,凍得青一塊紫一塊的。早上起來,肚子餓得“咕咕”叫,沒有東西吃,家里收點紅芋干,早就霉得不像樣了,實在沒有更好的東西充饑,就只能拿上兩三個紅芋干,裝在口袋里,半路上擦擦手,從口袋里掏出來,吹吹就吃了……
吳本蘭年輕時候特別干凈利索,晚上幾個孩子到家,她會弄點劈柴燒水給他們擦澡,口中還振振有詞:“衣服可以有補丁的,但是不能灰不溜湫的。”這是吳本蘭的“座右銘”,雖然她沒有文化,但是樸素整潔,特別愛干凈。
如果有要飯的到她家,碰到他們一家正在吃飯,吳本蘭二話不說,就會讓要飯的跟他們一起吃飯;如果吃過了,她就會用碗挖上一大碗米給人家。這時候,孩子們往往就會站出來說:“媽,俺都吃不到米,你怎么這么大方,一給就是一碗呢?”這時她往往會和顏悅色地說:“你還小,不懂道理,他能來到我們這要飯,我們肯定比他強,他要比我們好,還來要飯嗎?你看他怪可憐人的。要把春天分給每個人啊!”如果是晚上了,天黑要飯的回不了家,吳本蘭就會把鍋門跟前掃得一干二凈,從麥草垛子拽下來麥草鋪在地上讓他們住下。
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品格,從小就潛移默化地傳遞到孩子們的心里。
周咸材回憶說:“在我記事的時候,父親就開始在組里當隊長了,慢慢調(diào)到冒店村里當主任、政工書記,他從來不依仗‘干部’這個頭銜,多吃多占集體一分錢?!蹦菚r村干部都要指定一個小隊長到隊里做“定隊干部”。駱馬湖漁民出身的周西安,有著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吃苦的駱馬湖人的特質(zhì),人割麥他割麥,人插秧他插秧,人做什么他做什么,別人根本看不出來他是一個“定隊干部”,他先在家里搞個“樣板田”,把地整得四平八穩(wěn)非常勻稱,水灌進田里,就像波瀾不驚的一面鏡子,栽水稻的時候不會出現(xiàn)這里高那里洼的情況。周西安走到哪個地方,就把家中的“樣板田”做法帶到哪個地方,指導(dǎo)人家也這么做。他還語重心長地嘮叨,如果水稻田整不好,水放進去,高的地方水稻喝不上水會干死;洼的地方水太深,水稻又會淹死;只有四平八穩(wěn),才能確保每棵秧苗既不旱也不澇,恰到好處。
曹集鄉(xiāng)的王明凡書記動情地說過這樣一句話:“西安真是個好黨員,他就是個老牛犢,一天到晚不停地埋頭苦干。”由于家中貧困,拿不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周西安把上學(xué)的機會讓給弟弟,跟妻子一起勞作,供養(yǎng)弟弟上學(xué)。周西安的父親與吳本蘭的父親兩家是世交,吳本蘭家中殷實,周西安父母去世比較早,吳本蘭的母親非常善良,看到周家沒有人收濕曬干、操持家務(wù),就把才9歲的吳本蘭送給周家做童養(yǎng)媳。別人家是沒有錢養(yǎng)活孩子才送給人家做童養(yǎng)媳,而吳本蘭的父母卻是可憐周西安家沒有父母,剩下孤苦伶仃的兄弟倆,才把吳本蘭送過去的。吳本蘭心靈手巧,就連針頭線腦、縫補漿洗也是一把好手。這也是后來為什么雖然家里那么困難,穿的是百衲衣,吃的是百家飯,可她也沒讓孩子們餓著、凍著的原因。夜里她點起煤油燈,縫縫補補忙到半夜,也不讓孩子露腳趾頭、露膝蓋。記憶中父親就在冒店附近定隊,小麥割完以后老百姓都會跑去拾麥穗,年僅八九歲的周咸軍放學(xué)了也想著去拾點麥穗,你別看周西安當隊長,可他的家卻還沒別人過得好。不論做什么事情,他都是先為別人著想,看到自己孩子去拾麥穗,不禁氣從中來,追到周咸軍,對著他的腚就“嗵、嗵”踹了兩腳,接著三下五除二地把籃子也給踹壞了,周咸軍哭喊道:“為什么別人能拾麥穗,我卻不能?”
周西安雖然沒上過什么學(xué),但他天資聰穎,出口成章,逢年過節(jié)的就會讓孩子們先背詩再吃飯,他有時還率先垂范:“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吳本蘭生孩子的時候,外婆家送來了三張紅芋煎餅,吳本蘭悄悄地塞給周西安一張。吳本蘭生下孩子后,饑腸轆轆,可周西安為了工作一天到晚看不到他的影子,他要是定隊,從天亮一直忙到晚上,古人有“三過家門而不入”,可他離家就幾步路,就是不回來。
孩子生過后,按政策吳本蘭可以不去結(jié)扎的,可為了給村民帶個好頭,她還是悄悄地去醫(yī)院做了結(jié)扎手術(shù),落下了一身病。那時候技術(shù)也跟不上,加之體弱多病,別人結(jié)過扎都能及時起身,她卻直接暈了過去,醫(yī)生喊她,她明明聽到聲音卻起不來,醫(yī)生被嚇得不輕,朝婦女主任發(fā)火……這時吳本蘭已經(jīng)什么都不知道了,從那以后,她整整病了三年半,每年收獲的一整車紅薯干,統(tǒng)統(tǒng)都賣掉看病了,那時候家中也只有紅薯干,別的什么都沒有。吳本蘭因為體寒,每天手捂心口窩,人人都說她活不到五六十,那時候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鄰們,人人都想來看看她,人家?guī)矶锕?、四斤果子,周西安都得再買二斤,放一起讓人家?guī)Щ厝?,那些饞嘴的孩子們也撈不到吃…?/p>
少年時期的周咸材,就有一米六的個頭,一張圓圓的臉,胖乎乎的,一雙丹鳳眼頭上扎著一個馬尾辮。俗話說:“高高大大門前站,不中吃也中看?!蹦鞘且粋€春天,六隊的表舅結(jié)婚,請周咸材去做“伴娘”。周咸材的父親有點不愿意,就說“咸財還小”,新郎卻說:“是讓她做伴娘的,又不讓她說什么話,她不是個子高嗎,沒問題的。”
在“噼噼叭叭”的鞭炮聲中,周咸材坐上原曹集鄉(xiāng)醫(yī)院院長的兒子丁旭的自行車順利地將新娘帶回來了,可剛完成任務(wù),卻引來一大“麻煩”。接親后的第三天,那個叫丁旭的居然動員周咸材的表姨,登門提親來了,周咸材的父親當時氣得要命。“她表姨,俺家二姐跟你家姨姐一般大的,虛歲才13歲,你怎么想起來給她說對象呢?”“大哥我知道,我跟他講了,他偏要讓我來說,我也沒有辦法?。 ?/p>
“疼大的,抱小的,中間的孩子撂一旁!”夾在兄妹之間的周咸材也一樣有這樣的體會。從小在蘇北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們,都記得家家有一口老石磨,大人用它磨面磨漿,小伙伴們圍著它玩游戲,那熟悉的麥香味至今深深烙在人們的記憶里。每次看到它,都會想到那艱難困苦的歲月,那原始迷人的過去,那溫暖苦澀的時光。老石磨傳說是春秋時期魯班發(fā)明的。一般由磨盤、磨眼和磨凳組成。磨盤一般是花崗巖材質(zhì)制成,分成上下兩片,下片固定在磨凳上,上片磨盤中間有個磨眼,用來添料。那時推磨可是“苦差事”,上片轉(zhuǎn)動時,糧食從料口有序推進去,在磨齒之間反復(fù)碾壓磨細,再從縫隙間流到磨凳下面的磨盆里。時間長了,磨齒磨去棱角不再鋒利,磨出的糊子就會粗糙不堪,這時就需要請石匠師傅用錘子和鏨子,一道齒一道齒地精心修理,讓磨齒煥發(fā)青春再次鋒利。人們捧著磨輥,老牛拉破車般圍繞著磨盤一圈一圈低速地轉(zhuǎn),磨出的面粉、糊子別有風味。這樣的速度不會破壞小麥中的營養(yǎng)成分,石磨面粉中保留了小麥中的蛋白質(zhì)、面筋質(zhì)、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等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特別是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的含量,是其他面粉的18倍!這種面粉色澤自然,麥香濃郁。用石磨面粉制作的面食,口感柔韌、勁道十足。無論是水餃、饅頭還是手搟面,吃一口都能感受到那種淳樸的麥香味。石磨面粉不僅健康,還能給人帶來更多的營養(yǎng)??墒ピ诮o人帶來美味的同時,過來人都忘不了人世間的“三大苦”:打鐵、撐船、磨豆腐。
先說撐船,風吹日曬加雨淋,且隨時都會遇上大風大浪或暗礁險灘,平常這些人吃住在船上,活動范圍狹小,特別孤單。而打鐵呢?無時無刻不在火爐旁邊受著煙熏火燎,一輩子和大錘為伴,勞力費神又臟又累,時間長了眼睛也受不了。磨豆腐更是起早貪黑的三更天睡覺五更天起床,一天只睡兩三個小時,重復(fù)乏味地做著驢拉磨般枯燥繁重的活計。這三大苦可謂是“水深火熱”的營生!
周咸材6歲那年,一天早晨,天空中的星星還在眨巴著眼睛,吳本蘭就爬起來推磨了。她走到周咸材的床前,一下把睡眼惺忪的周咸材從溫暖的被窩里給薅了起來:“快醒醒!給我搭個磨輥!”
那時,推紅薯干子,要先將紅薯干擱碓窩里踹成面,再擱磨里面推,紅薯干又不能直接推,得反復(fù)踹碎擱水調(diào)后,再擱磨里面推。母親叫醒了周咸材,對她說:“你先把對窩里面那個囊子送給你老太家,你老太回頭推磨,別等人家跑來拿。”意思是借人家東西要及時給人送回去。周咸材嘟囔著:“我膽小不敢去,還隔了有四五家人呢!”可周咸材嘴上說不去,小腿可勤溜呢!心里想,母親說得也對,人家借東西給你使的,再讓人家跑來你家拿,不耽誤人家時間嗎?周咸材就把囊子給送了過去。
那時家家都很窮,正好周咸材老太家院子有好大一棵花椒樹,花椒葉子、種子多得是。因為母親喜歡用花椒葉子卷煎餅吃,周咸材就停下來揪起了花椒葉子,花椒葉連葉帶刺特扎人,晚黑又看不清,只得輕輕地摘……這不就耽誤時間嗎?吳本蘭一看周咸材沒了蹤影,以為上哪躲起來了,便自己就一個人推起了磨……不多時,周咸材不知從哪里冒了出來,吳本蘭拿起磨輥,對著她的屁股“砰砰”就是兩下子,一邊打一邊說:“你看你,能有人給搭個磨輥不能輕快點嗎?”正說話間,鄰家老太來了:“大姐,你別打了!你家二姐將對窩子送來了呢!我又摘些花椒葉送給你!”吳本蘭這才連連后悔說:“打錯了!”
農(nóng)村人每天吃飯,桌上最多一個菜,能有倆菜的就不簡單了,要么就是鹽豆雞蛋,要么就是辣各絲,反正家里就是青菜頭子。吳本蘭舍不得自己吃,她有時端個碗蹲在外面吃,孩子們就說:“媽,這菜你不吃???”“他們做活都累,我呢?怎么將就怎么好!”她的意思呢,菜留給干活人吃。父母的言傳身教,從小就讓愛的基因深深地植根于周咸材的心里。
二
“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惡。”
從小受父母一言一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一顆愛的種子悄悄在她的心里生根發(fā)芽。初二那年,周咸材16歲,哥哥當兵了,姐姐也出嫁了。家里勞動力頓時短缺起來,母親又身體不好,看到這種情況,善解人意的周咸材就跟父親說:“爸爸,我回來干活吧,我已經(jīng)上到初中了,多多少少也能識文斷字了,在家干活這點文化也湊合了。我回來給你們搭把手,能幫助家里多掙點錢,也能讓弟弟妹妹多讀書,他們能考到哪里俺們就把他們供到哪里,哪怕是考研讀博俺們也要拼命供他們,他們念成了,跟我念成一樣。”父親經(jīng)不住周咸材的軟磨硬泡,也就同意了?;氐郊依镆院?,她一直也沒上班,就在家務(wù)農(nóng)。后來在結(jié)婚前一天,父親突然對她說:“你想不想找個班上???”周咸材說:“你什么意思?。课覐?6歲開始在家,從來不讓我出去工作,如今要結(jié)婚了,你卻問我上不上班?”那時周咸材一心想相夫教子,在家里做個賢妻良母,既然結(jié)婚了從前還上什么班呢?
父親笑著說:“你知道為什么不叫你上班嗎?我擱這大隊干了一輩子,給你找個班上那還不容易嘛?只是,這回頭如果哪個領(lǐng)導(dǎo)看中你,說給他家的孩子,我答應(yīng)好還是不答應(yīng)呢?如果不答應(yīng),不是得罪人嗎?再說我這老臉往哪擱???”
13歲的咸材發(fā)育好,像情竇初開的大姑娘,求婚提親的圍破門,無奈之下,父母在她17歲就給她定了親。婚后那十幾年,莊子里只要有人說對象,都拿周咸材來做對比:“有咸材漂亮嗎?”那會兒周咸材銀盆大臉、光彩照人,也算十里八鄉(xiāng)的一枝花。后來父親說:“這也來說、那也來說,煩人的。我看到蔡子華這個人比較善良可靠。”就勸說周咸材選蔡子華?!懊藉裕改钢?,周咸材也不能免俗,就這擇樣聽從了父母的安排。
1986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是個好日子,21歲的周咸材翻開了人生的另一頁。周咸材娘家不夠富裕,沒料想婆家比娘家還窮。咸材本不想談戀愛,可父母之命不好違,于是就拼命地向人家要彩禮,什么“三轉(zhuǎn)一響”(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三十二條腿”(立柜、梳妝臺、寫字臺、五斗櫥、沙發(fā)、床等加在一起共32條腿),目的就是想把婚事?lián)紊⒘说?!沒料想對方卻痛快答應(yīng)了!可親事定了以后,周咸材的父親卻反過來勸:“你要這么多干嘛,到人家是過日子,又不是開雜貨店的。窮沒根,富沒苗,掙錢要靠自己啊。”父親這么一說,周咸材心也軟了,再也沒有跟對方要東西了。
結(jié)婚的房子呢?三間婚房四面墻都是大預(yù)制塊空心磚壘的,窗臺底1米5以下才是磚頭砌的。結(jié)婚時,床是公公婆婆用過的舊床,用的蚊帳呢,還是白紗布湊起來的紗布帳,剛興起的那個洋氣的蚊帳買不起。父親一心為他人著想,婚事一切從簡,不愿讓婆家多花錢。
周咸材說:“既然你不讓我向婆家要彩禮,那你們就多陪嫁點吧?!庇谑撬龔堥_饕餮大口:什么自行車、電視機,那個年代能買的電器一律配齊。那一年正好熱播《冬天的一把火》,周咸材的嫁妝也確實“火”了一把!12輛平板車裝得滿滿的,連供桌、圓桌都陪了啊!在那個年代陪這么多嫁妝,一時轟動了四里八鄉(xiāng)。
在咸材定親的第二年,她家的三間堂屋,其中有一間大梁斷掉了。鄰居就說,讓二姐的婆家支持一下吧,把倒了的房子蓋起來;父親就半開玩笑地說:“咸材,人家都叫我向你婆家借點錢蓋房子,你看咋辦?”周咸材臉一沉,氣呼呼地說:“向人家借錢蓋房子,這不是變相賣閨女,讓人家笑掉大牙嗎?”父親撲哧一笑,罵道:“兔崽子,咱爺倆想到一塊去了,我們就是住露天地也不會向人家張口的!”
出嫁那天,周咸材身穿水紅色緞花棉襖,是哥哥給她背上“鳳凰牌”自行車的,愛人打著大紅傘,腳不沾娘家地,風風光光地出嫁了。周咸材雖有百般不舍,最終含著熱淚,告別了娘家這塊熟悉的熱土。按照當?shù)仫L俗,新娘到婆家要走“上首路”,所以那天他們從曹集北面宿沭路繞了曹集、伍家溝、冒店……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婚后第二天一大早,周咸材就按照《朱柏廬治家格言》古訓(xùn),起床之后,圍裙一系到廚房里刷鍋洗碗,弄飯給公公婆婆、小姑小叔吃……成了十里八鄉(xiāng)的“好媳婦”。
周咸材本指望結(jié)婚以后幸福的生活就要開始了,沒想到酸甜苦辣就在那等著她。因為丈夫在家中排行老大,人又太老實,周咸材只得硬著頭皮撐起這個家,忙完家里忙家外,結(jié)婚第二天就出去修橋鋪路、做小工補貼家用。忙起農(nóng)活來雷厲風行,左鄰右舍都說她“嘴一份、手一份,插起秧來活脫脫就是一臺小插秧機?!?/p>
婚后日子雖然過得磕磕絆絆,可鄰里關(guān)系卻親如一家。周咸材家的二分地紅薯成了大家共同的“嘴頭食”,她的這種優(yōu)秀品質(zhì),來源于母親的言傳身教。小時候,母親有一口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兄妹幾個卻一個也不落下。哪怕就是病中煎個雞蛋,她也要兄妹幾個一人一點全嘗到,然后自己才吃,不然她連筷子都不會動的。每當這時,父親就會數(shù)落母親說:“你看你身體這么弱,小孩兒長大有吃的,你給你自己照顧好就行了?!敝芟滩幕貞浿W(xué)習(xí)著,家中只要有好東西就要給婆婆、婆奶先送上一份。周咸材記得,母親不厭其煩地給她傳授過周氏版的《治家格言》:“對長輩只有小輩的錯,沒有公公婆婆的錯,公公婆婆是長輩?!?/p>
“我真感恩我的父母,雖說文化不高,卻知書達理,處處為他人著想,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作為,都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周咸材不無感慨地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周咸材的賢惠善良贏得了左鄰右舍的認可。1991年村里安排周咸材做婦檢員。那時候,周咸材跟各個村里的人關(guān)系都處理得非常好。她反復(fù)宣傳黨的計劃生育政策:不是領(lǐng)導(dǎo)不給生、政府不給生,現(xiàn)在如果不做計劃生育,將來人口大爆發(fā)社會承受不了咋辦?她跟著父母亦步亦趨學(xué)做人,跟著老同志學(xué)做群眾工作……拿人家當成自己的親姊妹一樣對待,年齡大的就叫叔叔、阿姨,年齡差不多大的就一律兄弟姊妹相稱。半年以后,村里發(fā)現(xiàn)周咸材有很強的親和力,很會做群眾工作,就安排她做婦聯(lián)主任了。1992年,周咸材在做好婦聯(lián)主任的同時又兼做青年書記。修橋鋪路時,她都沖在最前面,替老百姓收砂漿、丈量平方,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后來老百姓推選她當鄉(xiāng)代表,并到鄉(xiāng)里開會,她在會上提出:孫莊六組到小塘湖這一段水渠閘門口太小,來水太少,稻田里的水稻干涸,政府能不能給點粗的水泥管子?鄉(xiāng)政府很快采納了這一建議,改換了大口徑的水泥管,滿足了水稻的用水需求。
1993年春,鄉(xiāng)里的張主任看到周咸材這么敬業(yè),就對她說:“看你這么敬業(yè),給你調(diào)到企業(yè)做生產(chǎn)廠長。”一開始領(lǐng)導(dǎo)跟她說的是讓她去當曹集第一織布廠的副廠長,可到了廠里,卻是讓她做會計(后來才知道那只是一個過渡)。上任期間她每天都早出晚歸,甚至帶過十幾萬元現(xiàn)金回家。父親得知后鄭重地說:“你膽子夠大的,如果被人知道了,你恐怕連小命也保不住!”
做會計這段時間,她把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領(lǐng)導(dǎo)職工的欠條都分類整理,非常清晰。領(lǐng)導(dǎo)看到很驚訝,當月就提升她做生產(chǎn)廠長。在車間里,她把工人當師父一樣虛心請教,很快就掌握了所有的技能。
她發(fā)現(xiàn)因為監(jiān)管不到位,每天早上都會留下來十幾袋廢絲。她很驚訝,每噸紗線兩萬多元錢呢?這是多大的浪費啊?
可車間主任卻滿不在乎地說:“魚鰓不走水,還脹死了呢?”于是她大膽提出技改要求,明確責任到人、監(jiān)管到位,得到企業(yè)領(lǐng)導(dǎo)的認可。
1994年,她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當年就被調(diào)到曹集第二織布廠任廠長。沒進廠子之前,就聽說第二織布廠效益不好,不是罷工就是停產(chǎn)。她很想讓廠子正常運轉(zhuǎn)起來,結(jié)果一到織布廠,映入眼簾的哪像個企業(yè),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場。父親也直言不諱地說:“連前三任男廠長都挑不起來的擔子,你一個女孩子家逞什么能?”面對質(zhì)疑,她也想放棄,但想到農(nóng)村兩季農(nóng)忙結(jié)束,女同志沒什么事到處串門,東家長西家短的,時間長了就會有矛盾。她暗想:我要是不干,這些女同志不就失業(yè)了嗎?得把她們從家里帶出來,這樣既不影響農(nóng)忙,又能賺錢補貼家用,更重要的是還能提高這些女同志的素質(zhì)。
她到任后,先給班子“立規(guī)矩”:當領(lǐng)導(dǎo)的必須早來晚走,處處率先垂范。然后她從家里拿來鐵叉、洋锨,帶頭打掃衛(wèi)生,連根鏟除瘋長的茅草;廠子下水道堵了,她二話不說,袖子一卷,將下水道里的垃圾一一拽出……
“廠長?咋這么好,還能幫我們接線頭呢?”
“三把火”燒起來后,她就給所有工人上起了課:“各位姐妹們,我們年齡都差不多,沒來之前我就聽說你們這邊三天兩頭罷工,如果你們相信我,就給我點時間,我保證你們工資按月發(fā)放。另外呢,你們必須用心織好每一米布,把這個當成自家的事去做。如果再出現(xiàn)罷工,那就別怪我辭掉你們……”
那時候工人上班得托人,不像現(xiàn)在,是工人不停地換廠,那會兒是需要“開后門”才有機會上班的。
一次,工廠資金沒有及時回籠,沒有辦法,周咸材就找到一位領(lǐng)導(dǎo)幫忙借別人10萬元錢,要給工人發(fā)工資。
這位領(lǐng)導(dǎo)對她說:“你能不能跟工人商量一下,就說等貨款回籠再發(fā)工資也不遲啊,讓我?guī)湍憬桢X,借期最起碼得三個月,借的時間太短,人家收不到多少利息,不太好借。”
當時周咸材就說:“我跟工人在會上都已經(jīng)說過了,決不拖欠工人工資,那就得一口吐沫一個釘,必須說到做到?!睕]辦法,最后周咸材只得按5分利息拿了借款。
周咸材接手這個企業(yè)的時候,全市大大小小的織布廠沒有200家也有百十家,都是小作坊,10臺機器8臺機器就是一個工廠,那么多企業(yè)到現(xiàn)在也就還剩10多家了。如果說當時不是周咸材敢闖敢干省吃儉用,早就沒有這企業(yè)了。那時候她出差去上海,都是早上起來到廠里忙一天,晚上到果園攔往上海去的過路車。那會兒路不好,車速比較慢,從果園到上海,一路上司機還要帶客,一路睡到上海剛好天亮,既省了一夜住宿費,白天還不影響工作。當時她還挺自豪的,覺得一舉兩得。去上海出差,她全部是從家里帶煎餅、咸菜,吃完了。就計劃一天吃兩頓飯,早上九十點吃一頓,晚上五六點吃一頓。早上如果停到上海車站,五六點或者六七點她就跟駕駛員商量:“師傅,我能不能在你車里多待一會兒等到天亮?”師傅說:“管呢!”如果停在浦東,她就靠在車站走廊里邊睡一會兒,就為了省一夜住宿費,第二天早上起來用自來水洗把臉,就跑起了業(yè)務(wù)。下午四五點工廠下班了才去找旅社。當時路遠,坐車也便宜,一元錢能坐十里地,周咸材為了省這錢,穿著高跟鞋跑了十幾里路。一次,一個過路的向她求助:“不好意思,我不是上海人,俺和老公跑累了,能不能給俺兩元錢坐車?”她二話不說掏了兩元錢給了那個陌生人。她自己省了一元錢,卻給了這夫妻兩元錢坐車。
還有一年春天,周咸材從梅園路的南廣場到北廣場,正好是中午吃飯的時候,遇到一對30多歲的夫妻帶著兩歲多的孩子,女人的丈夫說:“阿姨我們是出來打工的,工作沒聯(lián)系上,孩子餓了,能不能給我們幾元錢買飯給孩子吃?”當時周咸材頭腦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這得給,大人餓都不好受,何況是孩子呢?”當時周咸材就把身上僅有的8元錢掏給了他們,說:“趕緊去買飯給小孩吃?!彼彦X給別人以后自己卻餓著肚子。她一轉(zhuǎn)臉,那眼淚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也搞不清心甘情愿做的一件事,自己為什么還要哭呢?是激動地哭了?還是感動地哭了?原來她的腦海里正在回放著那個春天的故事——
她是中國最偉大的母親,雖然大字不識一個,卻培育出了引領(lǐng)中華、拯救了億萬人民、改寫5000年山河軌跡的人,她就是韶山?jīng)_里的文七妹,韶山?jīng)_里傳說的“活菩薩”。文七妹原是湘鄉(xiāng)文家的幺姑娘,7歲會紡五色線,13歲踩著裹腳布嫁到毛家當媳婦,誰料養(yǎng)出改天換地的“三伢子”。丈夫毛順生在外頭忙谷米生意,她守著黃泥屋,油燈下縫補衣裳,灶臺邊教4個娃背《勸學(xué)歌》,山芋飯都留給長工吃,自己啃莧菜根、拌糙米。那年湖南鬧饑荒,她半夜聽見門外有響動,開門見個老乞丐暈在石階上,于是把人扶進屋,給其喂熱粥喝,還把三伢子的新棉褲給老人裹上。毛順生回來發(fā)了火:“自家都吃不飽,還管閑事!”
她卻摸著孩子的頭輕聲說:“見人落難不伸手,菩薩要怪罪的?!比笞?歲那年,她帶著孩子去鳳凰山還愿,見老和尚被惡霸打斷腿,于是把陪嫁的銀鐲子當了,給廟里添香火錢,回城教兒子念:“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北趁鬃呤謇锷铰?,她總在中途涼亭留半袋,說給過路人救急;自家糧缸見底了,就挖野菜摻著吃,有鄉(xiāng)親來借糧,她把最后半斗米全都倒進人家籮筐。
1910年,三伢子要出山讀書,她連夜納了雙千層底,往包袱里塞了爆炒黃豆,送到村口老槐樹下,掏出捂熱的銅錢說:“在外頭要是遇見要飯的,記得分半塊饃?!?919年的正月特別冷,她躺在病床上咳血,手里攥著沒做完的布鞋,念叨著長沙求學(xué)的三伢子,油燈熬盡了最后一滴,才安詳?shù)睾仙涎?。遠在北平的兒子星夜奔回,跪在靈前寫《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编l(xiāng)親們抬來三十里白幡,說這是文姑娘修的功德。
后來長沙城豎起大雕像,有個穿補丁衣的教書先生常在雕像前放把野菊花,就像當年娘親教他的:“把春天分給每個人!”
從韶山回來以后,周咸材把這個事跟倆兒子說了,目的是叫他們好好上學(xué),同時也激勵他們將來長大以后,也要學(xué)會幫助別人——把愛的種子傳遞下去。
自從周咸材接手這個企業(yè)以后,企業(yè)越辦越好!2001年,丈夫意外去世,幾十家都跑來要賬,有幾萬的,有幾千的,也有幾百的……當時周咸材腦海里縈繞著:“欠人的錢怎么辦?決不能倒下,我得把這賬還清了……”有同情者說:“利息我不要了,你娘仨也不容易”善良者說:“我連本加利都少要一點!”自私者說:“管你家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少我一個子兒都不行!”
周咸材跟他們說:“你們放心,只要我活著,你們的本息,我一分錢都不會少的,你們給我點時間,利息我會按約定正常給,本金你們給我點時間?!蹦菚赫媸桥e目無親,她這人也是有骨氣的,白天工作,晚上拖地洗衣服,忙完還不知道能睡幾小時,一醒了就又開始投入工作。周咸材說:“后來得虧李愛華書記,他每來一個招商引資企業(yè),就會幫忙推到我這里,一開始我不知道,因為一次又一次,肯定是人家不愿意,看到這企業(yè)才1畝多地,8臺20世紀50年代破64英寸織機,就跟那個廢鐵一樣,換任何一個企業(yè)早都倒閉了?!?/p>
為了讓企業(yè)正常運轉(zhuǎn)起來,她找二叔家的姐姐借錢,當時她船在瀏老澗,過閘回來有點兒晚了,又沒有電話。周咸材就在一號橋邊來回轉(zhuǎn),正好是夏天的時候,當時差不多晚上10點多,有三個青年來她跟前沒話找話說,碰巧周咸材的父親當時正好給誰家臨時使船,她從小就會點水,當時嚇得趕緊從那個橋上跳下去,游到她父親船上去。上船以后,周咸材哭了,咋干點事情這么難啊?父親說:“叫你不干,你說你辭不掉,你又要面子,別到時候你回不了家鄉(xiāng),見不了爹娘哦?!敝芟滩目捱^以后又冷靜了,說:“爸,這倔強的性格還不是您老人家傳給我的?!?/p>
三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付出的多!
許多從沒謀面的外地客商,聽說周咸材為人處事講誠信,熱心付出做公益,陸陸續(xù)續(xù)與周咸材的企業(yè)開展合作……到了2006年,周咸材的織布廠終于把所有的內(nèi)債外債全還清了,還剩余了4萬元錢……周咸材抱著大兒子喜極而泣,甩掉了債務(wù)的包袱好似甩掉那人生的漫天烏云,終于見到了陽光!從此,周咸材的織布廠走上了發(fā)展的“快車道”,客戶越來越多,訂單越來越大,跟滾雪球似的,馬不停蹄,一日千里。鄉(xiāng)政府在園區(qū)又批給了她10畝地,蓋了新的廠房……
長期高負荷工作,周咸材的免疫力不斷下降,各種疾病也乘虛而入,2007年春天,周咸材身體查出問題,醫(yī)生說要做個小手術(shù),可她卻沒當回事。2008年,她又查出患有甲狀腺惡性腫瘤……醫(yī)生方月蘭心疼地對她說:“去年查出卵巢囊腫叫你做手術(shù)你不做,你膽子也夠大的,現(xiàn)在又查出甲狀腺有問題,今天你趕緊住下來吧,查查各項指標,準備做手術(shù)?!爆F(xiàn)在想起來當時的情況,周咸材還有些后怕:“你想想我怎么可能不老呢,人說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都不容易,何況我還有幾十個人的廠子要操心呢?”
醫(yī)生建議將周咸材從三樓婦科轉(zhuǎn)到七樓外科,讓她好好調(diào)理一下身體,養(yǎng)一養(yǎng)再做手術(shù)??芍芟滩膮s不干了。她說:“廠里離不開我?。∧阙s緊給我做手術(shù),可以兩個手術(shù)同時做,第一省住院費,第二節(jié)省時間?!贬t(yī)生無可奈何地說:“就怕你會跟刀走,換了別人這樣的身體是絕對不能做手術(shù)的!”可周咸材卻說:“沒事,你只管做?!痹谥芟滩牡目嗫喟笙拢≡旱牡诰盘旖K于做了手術(shù)。周咸材先做了婦科的囊腫切除,然后又做了甲狀腺手術(shù),手術(shù)的時候,石主任一邊做著手術(shù),一邊陪著周咸材說話。他說:“給你縫好看一點兒,你這個老板還要接待客人呢!”可周咸材心里想的卻是:反正還有幾個月就要死了,無所謂了。如果上蒼再能給我?guī)装偬?,我一定會堅持做公益,會幫助更多的人。就是在這個美好的愿望支撐下,周咸材一直堅持活到了現(xiàn)在。
住院期間,她還瞞著醫(yī)生,偷偷打的跑出了醫(yī)院,一手捂著脖子,一手捂著小肚子走進了織布廠……到廠里以后,工人見此情景都哭了。他們說:“周廠長你安心治病吧,我們什么事都做得妥妥當當?shù)?,不會讓你操心的?!?/p>
醫(yī)院住院期間,樓下“嗚嗚”的哭聲引起了周咸材的警覺,她跟自家孩子說:“你趕緊去問問看,那個人咋哭得這么傷心呢?”孩子回來說:“她得了癌癥,家里沒錢治了,正準備放棄治療?!敝芟滩囊宦?,顧不得自己傷痛,當即顫顫巍巍地來到癌癥患者身邊跟她聊了起來:“大姐啊,聽俺家孩子說你不想治了?”“癌癥也不知道能不能治好,家里錢都被花完了,還有兩個兒子咋辦啊?”周咸材就把自己的人生遭遇說給她聽,最后這個患者說:“我還有老公對我這么好,還有公公婆婆幫我忙,比你幸福多了,你這一個人太不容易了,你都這么堅強,我為什么不行呢?我聽你的一定配合治療!”
第二天一大早,周咸材叫孩子拿著5000多元錢,把那位患者的治療費交了。當時,還沒有過門的兒媳對周咸材的做法大惑不解:“阿姨,為什么不把你自己欠醫(yī)院的5000元錢還上,反而替人家交醫(yī)療費呢?”周咸材說:“醫(yī)生跟俺是同學(xué),晚交幾天沒事的??伤松夭皇欤患皶r交錢,人家就不會給她治療的!”
每到年跟時,周咸材都要出差到阜寧結(jié)貨款,等拿到錢回家,基本上都在大年初一前后。每到這時,周咸材都會開玩笑地給老板說:“每年都大年三十才結(jié)賬,你們是在想給咱省過路費呢?”過年了,人家都有空帶著孩子穿新衣、湊熱鬧、逛大集,可周咸材一家卻沒有這樣的閑暇時光。那年快過年的時候,大兒子就跟周咸材說:“媽,大年初一我能不能跟同學(xué)去玩玩?”周咸材爽快地說:“可以!”周咸材心想:孩子有了去處,我終于撈到休息了。
大年三十晚上,家里只剩周咸材和二兒子兩人,總算可以放松休息了。初一一大早,二兒子來到周咸材床前說:“媽!起來吃飯了?!?/p>
“知道了,讓我再睡一會兒”,其實周咸材根本就沒睡醒,因為實在太累了,難得過年可以放松一下,實在不想起來。過一會兒兒子又來喊:“媽!起來吃飯了!”周咸材勉強地睜開眼一看,只見碗沿耷拉著一個很長的餃子,周咸材忍不住了,一把把兒子摟進懷里,說:“兒子,謝謝你了!”原來,她的二兒子從來沒包過餃子,也沒人教過他包餃子??伤孔约好饔彩前隽诉@么個特大的餃子。當時,周咸材心里特別難受,平常都沒有時間弄飯給孩子吃,虧欠孩子太多了!
平時,周咸材一聽到這人有病、那人有病的,她都會坐不住的。聽說礦山居委會有個小女孩得了白血病,她就讓兒子帶著她去看那個小姑娘。小姑娘才十幾歲,周咸材就把自己與病魔斗爭的經(jīng)歷講給她聽,鼓勵她頑強地面對病魔,堅強地活下來。
廠里原來有一個啞巴,別人都說她織不好布,周咸材卻說“我來教”。周咸材說,只要用心,就是石頭也能開花,最終,這個女工成了廠里一名織布能手……
有時,周咸材也在想:“我能活到現(xiàn)在也感覺是奇跡,善有善報。你心里裝著天下,沒有憂愁,人一旦做點好事兒心里都是快樂的,因為心里坦蕩……”后來企業(yè)做大了,她就對兒子說:“你也長大了,企業(yè)交給你了,我終于可以歇歇了?!?/p>
可當她看到還有這么多需要幫助的人,她又不得不改變了主意:“從現(xiàn)在開始,我不休息了,配合你把企業(yè)做大做強,生命不息,事業(yè)不止!”從那以后,邊做企業(yè)邊做公益,越做越想做,越做越紅火!
看了由家鄉(xiāng)人創(chuàng)作的脫貧攻堅的報告文學(xué)《大地四部曲》,書中提出的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周咸材豁然開朗,既要解決物質(zhì)問題又要解決他們的精神問題。光靠幾個人是不行的,必須動員千千萬萬的民眾共同奮斗,于是成立了手牽手關(guān)愛兒童志愿服務(wù)中心。
從一開始的被誤解,甚至被家長趕出來,到現(xiàn)在民政、慈善、關(guān)工委、婦聯(lián)等部門共同關(guān)心支持……工作開展得也越來越順利。每到周六周日,許圣琴、雷妍婷、閆輝、王戰(zhàn)爭、韓海濤、黃彩虹、何愛坤、蔡易寰、王頂峰、馬成波、劉兆芳、任建蘭、周紅香、張金成、沈立運,耿永儉、周前程等骨干分子自帶煎餅、辣疙瘩,帶著一大批志愿者們一起到各個鄉(xiāng)鎮(zhèn)摸排走訪,有時會一直到晚上九十點才回到家。而后梳理檔案、分類,對于特別困難的孤兒和事實孤兒,實行一對一結(jié)對幫扶,跟孩子建立感情,一幫就是二十年,直到他們成人成才,乃至結(jié)婚。因為這些孩子大多數(shù)都缺少父愛、母愛,所以他們重點是“扶心、扶志、扶技”,最后才是扶困,這些孩子不僅需要物資,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的心靈變得強大。
有時還要對接老師,了解孩子在學(xué)校的情況,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陽光。還有的家里環(huán)境臟亂差,志愿者們主動上門幫忙打掃衛(wèi)生,教孩子做家務(wù),孝敬老人,在幫助孩子的同時,無形中也幫助了老人。目前,他們的公益事業(yè)在宿豫區(qū)各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已基本全覆蓋了,接下來將拓展到各個縣區(qū)。在這個團隊的示范引領(lǐng)下,一股“愛的風暴”正在宿遷大地悄然涌動、聚集——張金俠婦女兒童健康志愿者協(xié)會、韓海濤關(guān)愛婦兒健康協(xié)會、杜存安愛心醫(yī)院、朱勝榮親宣頤養(yǎng)院、宿遷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紅石榴”服務(wù)團……這些有擔當、有愛心的“愛的傳遞者們”,希望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愛、母愛,都能在黨和政府的關(guān)心關(guān)愛下,共同享受陽光雨露,快樂成長……
“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周咸材助人為樂,樂善好施,帶動了“愛的傳播”,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獲得“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久旱逢甘霖,灑下愛的歌,雨中送把傘,笑意滿心窩,一方困難時,八方匯真情,看看這世界,還是好人多,好人是歲月間芬芳滾燙的記憶,好人是菩提花甜蜜的寄托。好人是山水間永恒的新綠,好人是星空下不老的傳說……好人多啊,好人多,好人有你有他也有我,好人多啊,好人多,好人是你是他也是我……”這優(yōu)美的旋律既是對宿遷眾多“愛的故事”的贊美,也是對中華大地上的人們更多的期許!
作者簡介:
韓修存,江蘇省作協(xié)簽約作家,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江蘇省報告文學(xué)學(xué)會理事。
在各級作協(xié)的大力支持下,他深入農(nóng)村駐點幫扶創(chuàng)作10多年,對中國“三農(nóng)”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特別是2009年就提出防止“土地財政帶來房地產(chǎn)的泡沫化”。其事跡也和時代楷模黃文秀等同志一道入選“國務(wù)院扶貧辦駐村先進典型”。創(chuàng)作的“?大地四部曲”,包括《?大地上的課堂》《?大地上的夢想》《?大地上的芬芳》和《大地上的精靈》,先后獲得江蘇省報告文學(xué)優(yōu)秀作品獎、全國第五屆“石膏山”文學(xué)獎,多次獲得全國散文大賽一等獎。
責任編輯 趙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