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5月9日,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發(fā)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干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歲。
魯慕迅,原名魯立,中共黨員,中國當代畫家,一級美術師,美術教育家,被國務院授予“優(yōu)秀人民藝術家”稱號。
他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湖北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湖北省水墨畫院院長、湖北書畫院院長、《長江日報》美術組組長等職,長江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
魯慕迅自幼追隨石磊園、謝瑞階、張肇銘、徐松安等諸位先生學畫。1950年畢業(yè)于中原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畢生致力于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探索中國畫的創(chuàng)新,推動中國畫的發(fā)展,成為中國代表性畫家之一。
魯慕迅先后在全國多個城市舉辦個人作品展覽。1997年,作品《馬蹄蓮》被人民大會堂陳列與收藏。2001年,作品《荷葉小魚》參加“百年中國畫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05年,出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并參加科學與藝術專項活動,被國務院授予“優(yōu)秀人民藝術家”稱號。同年10月,作品《高風圖》搭載“神舟六號”宇宙飛船遨游太空。出版有《魯慕迅畫集》《慕迅題畫詩稿》《慕迅畫字》《清茶談藝》《慕迅自書百聯》《魯慕迅作品集》《我想·我畫·我說》等作品集。作品被收錄于《百年中國畫集》《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現代花鳥畫全集》《中國當代美術全集》等。
我不愿意接受這令人痛心的事實!當即寫了一副挽聯:
伏牛俯首汝河嗚咽慟哭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大家魯氏慕迅,
大慈大悲善行天下創(chuàng)辦谷風畫院情系汝州煌煌巨著留世。
二
那年春風送暖時節(jié),我收到了魯慕迅先生從千里迢迢的南國深圳專門為我贈送的特大開版本、印制精良的《魯慕迅畫集》。
《魯慕迅畫集》共收入先生的山水花鳥畫精品力作84幅、書法精品11幅、大家名流的評論文章16篇、詩66首以及先生的《從藝自述》《有竹居藝談》《從藝簡歷》《書后》和《笑談藝術與人生》《相知相依》《融入孩子們的世界》等10余幅生活照,并附有《魯慕迅簡介》和14方先生為各界名流的治印。裝幀設計高雅大方,由珠海出版社公開出版發(fā)行。
這是魯老的第一本書畫集,收有先生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創(chuàng)作的《凌霄吊蘭》《路邊小景》《芝麻開花》《清涼世界》《枇杷小鳥》《日靜玉生香》《春酣》《艷陽秋》等作品,以及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創(chuàng)作的《迎春曲》《晨光》《玉蘭黃鸝》《野菊花》《魚戲圖》《高秋圖》《百日菊》等代表作。尤其是魯老從1995年以來創(chuàng)作的一批新畫,如《鶴望蘭》《綠楊堤外水云鄉(xiāng)》《雞冠花》《春風》《朝露未晞》等力作,在形式語言上做了大膽的嘗試,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和技法,創(chuàng)造了新的筆墨形態(tài),打破“水墨為上”這一文人畫的傳統(tǒng)觀念,吸收了油畫、水彩、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的色彩元素,使畫面“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色中有色”。魯老以童心去親近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把自我融入到茫茫宇宙之中,以觸摸宇宙的脈搏,諦聽宇宙的心音。正如先生所說的那樣:“人生,不僅是活著,而是要做人,只有把人生和藝術融為一體才能充分實現人的價值,也才能產生真的藝術。甘于寂寞,安于清貧,做虔誠的藝術信徒?!?/p>
魯老1928年生于汝州古城塔寺街,數十年間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及美術理論研究,兼攻書法、詩詞,被美術界譽為“玉樹臨風,芝蘭流香”“趣雅品高”“書骨樂韻蘊詩魂”“真情至性,出手不凡”“蕭條淡泊,氣韻高潔”“沉靜之書,沉毅之人,沉厚之心,沉淵之思”等美稱。其作品具有中國文化內涵、時代特征和個人風格,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出版有《試論中國畫的“氣”》《生命的信息》等學術專著,是中國當代以詩、書、畫融為一體的新文人畫家。1992年在故鄉(xiāng)汝州舉辦的“魯慕迅鄉(xiāng)情詩畫展”,轟動海內外,展出后先生將50幅凝聚了自己半個世紀心血和汗水的精品全部留贈家鄉(xiāng)。1995年11月又在深圳美術館舉行了規(guī)模宏大的《魯慕迅畫展》,作品《綠楊堤外水云鄉(xiāng)》被深圳美術館收藏。
賞《魯慕迅畫集》,先生那以其血、淚與汗的交融創(chuàng)造出的一幀幀出神入化的畫品,那一首首匠心獨運的詩、詞以及一幅幅鐵鉤銀畫、力透紙背的書法,以書為骨,含樂之韻,得詩之魂,冶詩、書、樂、畫于一體,氣韻清高,意境深邃,風格獨特,自成一家。那明月青松、霜天叢菊、清夏荷風、嚴冬梅韻、春雁秋山、翠竹紅梅,五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在先生筆下,無論是濃墨重彩或淡淡勾勒,反差黑白或輕染煙云,都透出畫中的神韻和內涵。魯老自幼至老,多涉坎坷,遍歷艱辛,飽經憂患。年僅1歲時,父親慘死于軍閥混戰(zhàn)之中,連遺體也沒找到。12歲離家,萍泊四方,先師從姨父石磊園到西岳華山學畫,后到《長江日報》做美編。1957年被下放勞改;在“文革”中又遭大難,被下放到鄂南山區(qū)插隊落戶,1979年平反后才調到湖北美協工作。正是這些苦難經歷鑄造了他的藝術品格和人格。在他的詩中畫里不免有幾分淡泊、幾分苦澀,但并不憤世嫉俗,不失對生活的樂觀與自信,使人感到在先生筆下,廣闊的天地之間,氤氳的大氣之中,一切木石花草都賦予了生命的音符,一切蟲魚禽鳥都寄以深深的情愫,寓意寄情,那么有聲有色,生意盎然。正如魯老所言:“藝術是人的藝術,不論詩文、歌舞、繪畫;山川、草木、鳥魚,處處可以見人的情性,人的品格,人的才力?!?/p>
賞《魯慕迅畫集》,仿佛看見一位智者、一位哲人、一位民族的和時代的詩人,在大自然的生息不盡的背景下徜徉,含著憂郁的微笑,訴說著瞬息也即永恒的感覺和人性深處的秘密,歌詠著宇宙和人生,吟唱著理性、文明和美……無疑,這是畫家以自己的心靈釀活了這山川石木、花鳥蟲魚。畫,沒有浮泛之筆;詩,沒有夸飾之詞,使人感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深化美化了畫意,引發(fā)著你更深層的思緒;畫,使詩更形象生動,豐富著詩的意境。
先生在畫集的卷首題了一首自己填的詞《憶江南·秋水》:“茫茫水,一碧接天光;萬頃銀波舒望眼,無邊清氣潤詩腸。歌嘯水云涼。”在卷尾用硬筆書法寫道:“親愛的讀者,當你看過畫冊中的這些花鳥魚蟲,你可知道有多少花鳥的物種正在從地球上消失?你可知道有多少森林被破壞,湖海被污染,良田變沙漠?你可知道世界的某些地方正彌漫著窒息的毒霧、戰(zhàn)爭的陰云?當即將進入21世紀之際,讓我們都來保護環(huán)境,締造和平,留給子孫后代一個沒有污染、沒有戰(zhàn)爭的生存空間。”先生以自己對大自然的一腔熾熱之情,洗滌著現代心靈的污濁。
賞《魯慕迅畫集》,使人不為俗事所累,不為俗念所役,始終投入人生的愉悅之中,讓人超越,讓人達觀,讓人自得,因而在磨難中能表現得堅強,在挫折中能表現得豁達,在困頓中能表現得坦然,在順境中能表現得淡泊,不因失而氣餒,不因得而飄然,不因委屈而狂躁,不因高官而頤使。這不僅是一個智者的大徹大悟,更是一個哲人對人生思索的升華,也是這位填補汝州歷史空白的丹青大師對生命的感悟,對人格真諦的審視和追求。
游子是母親心頭的風箏,感情的線縷把故鄉(xiāng)和魯慕迅緊緊聯系在了一起。故土情深,故鄉(xiāng)人民的情更深。故鄉(xiāng)的每寸泥土里,也都蘊藏著思念他的濃郁鄉(xiāng)情。他思念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也思念他。他曾說:“汝州的水,汝州的土,汝州的情,哺育了我和我的藝術?!薄半m然處處都有友情和溫暖,而鄉(xiāng)土之情卻未嘗稍淡;雖然我曾飽游飫覽,遠涉重洋,而家鄉(xiāng)卻始終離我最近也最美……我卻覺得永遠是它懷抱中的孩子,永遠需要它的溫情和鼓勵?!薄肮枢l(xiāng)是我藝術靈感的源泉,是我生命之樹的陽光和雨露……”如今,魯慕迅先生思念故鄉(xiāng)的深情凝固了,凝固成了氣勢雄奇、其景開闊、其境幽遠、其意深長的《魯慕迅畫集》;故鄉(xiāng)也正張開臂膀,迎接著這位令故鄉(xiāng)人民驕傲和自豪的游子的早日歸來!
三
2008年4月7日,我有幸陪同80歲高齡的汝州籍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魯慕迅先生以及“清茶談藝”繪畫學習班的十幾個汝州畫家一同游覽了大峪鄉(xiāng)的石留寨。
我們一大早就從金庚醫(yī)院對門的錦繡賓館出發(fā),經汝登公路,左盤右旋,駛入了一條水泥鋪就的村村通鄉(xiāng)間公路。一路上,魯老望著車窗外萬紫千紅的春色,顯得非常興奮。他告訴我:“現在南方有好幾家大企業(yè)、大老板答應為我建藝術館,我都謝絕了,我是汝州人,藝術館要建就要建在家鄉(xiāng)。前年市領導專門派人把我請回來,并帶我看了幾個大企業(yè),非常熱心地決定要建藝術館。我打算將來藝術館建成后,將我收藏的全部古今名畫都捐贈給藝術館。我收藏的一幅古畫,現在有人出資3000萬元,我也沒有賣給他,現在這幅畫我不敢放在家里,而是存放在朋友那里,將來也要捐給藝術館?!?/p>
魯老熱愛家鄉(xiāng)的一顆赤誠之心,令我既感動,又敬重,我也企盼著“魯慕迅藝術館”早日建成。
我們的車子停在了石留寨下的青山后村,此時的藍天白云下,是開滿了桃花、梨花的山,山半腰,煙霧騰騰,真是一幅淡墨山水、鳥語花香的圖畫。我說:“魯老,如果不是親臨現場,恐怕在畫室是想象不出這樣的美景的。”
魯老說:“光有現實還不行,還得有想象。畫面上不能平均對待,該細則細,該粗則粗,我們要有一種閑情,不趕路,不趕飯,用心去觀察、體驗,閑情是藝術家必須具備的素質。匆匆忙忙不行,要慢慢走,慢慢畫,細觀察,處處留心皆學問,萬物靜觀皆自得?!?/p>
我們邊說邊來到了半山腰的一片樹林中,魯老指著這片林子說:“一幅畫的成功,有很多機緣,畫逆光和亮的樹,很有情調,不是太陽直射,逆光,有看不清的東西,才引人入勝。都畫清楚了,反而不好。要讓看的人自己去想象。好畫是欣賞者和畫者共同完成的。畫要有文化內涵,朦朦朧朧的,言有盡而意無窮?!?/p>
魯老見了路邊的野牡丹,蹲下來仔細觀察、拍照,見了一塊與眾不同的石頭,也要撿起來研究半天,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我們飯后一鼓作氣登上了石留寨。
魯老手指石留寨四周的自然風光,動情地說:“我們在山下看的樹根,多豐富,多美,我們就是要在這千變萬化中發(fā)現美的東西,發(fā)現美的節(jié)奏、美的韻律。到大自然中來,吸收營養(yǎng),無論畫畫還是寫文章,大自然萬師造化,這就是老師。凡書畫有韻則有美。音樂有長短高低,繪畫有粗細濃淡,要講節(jié)奏和韻律,將美的東西改造加工,更加鮮明,韻律更美。求藝之道,半在修煉,半在悟性。修煉者,朝斯夕斯,矢志不移,甘于寂寞,安于清貧,不計毀譽,盡去雜念,做虔誠的藝術信徒;悟性者,乃對藝術真諦的深刻領悟與對藝術規(guī)律之深入把握。下山時,有一片紅土地,四周開滿了桃花、梨花,魯老停下腳步說:“把這片紅土地作底色,再畫上幾棵花草,就是一幅很不錯的畫。我們搞藝術,就要做虔誠的藝術信徒,高官厚祿、百萬財富也不為所動。要安于清貧,甘于寂寞,這是我的座右銘。
這次陪魯老游石留寨,聽魯老談藝術,先生那生性寧靜、待人寬厚仁慈,甘于淡泊,襟懷高遠,心胸豁達,瀟灑飄逸,追求真善美,爐畫書詩,透視歷史,擁抱自然,咀嚼生活,直面人生,以尋求藝術真諦的高風亮節(jié),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深刻印象,真是文如其人,畫如其人,詩如其人,書如其人。跟著先生學藝術、學做人,受益匪淺。我為故鄉(xiāng)有這樣的藝術大家而驕傲和自豪!
四
連日來,我淚如泉涌,悲痛萬分,真是一曲衷腸凄風悲,滿腔血淚寒天哀?。?/p>
“育人才苦口婆心似慈母,授知識千絲萬縷如春蠶?!蔽飺Q星移,歲月如歌。萬物換不來魯慕迅老師對事業(yè)的一份執(zhí)著,星辰移不去魯慕迅老師熱情育人的一份忠誠,歲月歌不盡魯慕迅老師獻身文學事業(yè)的一片真情。一部部作品集見證了魯慕迅老師人生最美好的年華,他數十載嘔心瀝血,育就滿園桃李。
我心目中的魯慕迅老師,是一個有愛心、有血有肉的人,他愛妻子、愛女兒,愛同事,愛學生,愛黨,愛人民,愛事業(yè)。既像運籌帷幄的將軍,又像沖鋒陷陣的士兵;既像橫刀立馬的戰(zhàn)將,又像激情澎湃的詩人;他有著農民一樣的憨厚,母親一樣的慈祥,父親一樣的寬厚,又有著儒將風度和大丈夫的氣概。魯慕迅老師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他善良、堅強、決斷、深明大義。當災難接踵而至時,他毅然承擔;在遭受挫折時,他不屈不撓,頑強拼搏,向命運挑戰(zhàn)。他在善良、隱忍和包容之外,也有著男子漢的俠義與豪情。我被魯慕迅老師的人品和文品深深地打動了!他身上的道德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在他身上鼓蕩著浩然正氣!
魯慕迅老師與人相交,是心與心的相通,情與情的相連,不趨利,不求報。
魯慕迅的作品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很入世的人。他十分關注蒼生百姓的憂樂冷暖,鐘情于底層產生的偉岸超拔的人物,牽掛著親情友情。他眼中的人物和自然界的山水花木又是相互溝通,互為象征。在審美上,在精神品格上。
我心目中的魯慕迅老師,擁有詩人的胸襟。他雖非騎馬打仗的英雄,卻擁有英雄的膽略和骨氣。
在魯慕迅老師身上,既有品如松石的一面,還有另外人若秋水的一面。其風骨似松石,情操若秋水。這正是:“品如松石香在骨,人若秋水玉為神?!?/p>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恩師——魯慕迅!
魯慕迅老師,您別走!我看到了,您的親人、學生、朋友和無數的讀者都是這樣在心里呼喚著。悲聲難挽流云住,哭音相隨野鶴飛。您知道嗎?此刻大家在殯儀館為您設立了靈堂。不管相識不相識,熟悉還是陌生,人們的哀思和悼念如潮水般不可阻擋。一封封唁電唁函,一條條挽幛挽聯,如哀婉而憂郁的詩篇,升騰著追念您的情感。當擁擠的人流緩緩地向您的遺體辭別的時候,我的視線又一次模糊了……學富雕龍文修天下,才雄倚馬星殞人間。四十年教誨,四十載深交,遂為九泉之客,哀哉!悲哉!痛哉!
魯慕迅老師,我為您哭泣!
哭您!我的恩師、我的摯友——魯慕迅先生!
責任編輯 張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