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5)16-0026-0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五育”并舉理念深入人心,并對小學的德育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小學突出本地、本校特色,積極開發(fā)德育校本課程,并與現有的課程體系融合,無疑能夠充實德育內涵,增強德育工作效能。當然,小學德育工作的推進,既需要校領導、德育教師、班主任以及各學科教師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家長、社會的鼎力支持]。唯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支撐和保障,推動德育校本課程建設取得實效。本文以(以下簡稱陸川二?。┗凇八崱蔽幕砟畹摹八木S六階三步五徑”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為例,探討小學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的可行路徑。
一、相關概念解讀
(一)關于“水韻”文化
水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墩撜Z》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笨梢?,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水文化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韻”可以理解為韻律、韻味、風度、情趣?!八崱蔽幕运幕癁楹诵?,突出水的復雜與平常、百變與統(tǒng)一,強調水的包容、風雅、和諧與開放。由此,基于“水韻”文化衍生出的教育理念,著重強調育人工作的持續(xù)性、包容性、開放性與全面性,這恰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訴求。在德育工作中,以“水之韻”滋養(yǎng)學生心靈,鍛造學生靈魂,能夠達到立體多元、源遠流長的育人效果。筆者所在的學校結合“水韻”文化開展德育校本課程建設,力求實現至善之功、至謙之德、至大之量、至柔之剛,同時將靈動之美、和諧共生、堅忍不拔、包容開放等要素融入其中。
(二)關于“四維六階三步五徑”
“四維六階三步五徑”是陸川二小在德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德育校本課程體系架構。“四維”指善行天下、謙虛樂學、海納百川、水滴石穿四種品格;“六階”是指明辨是非、團結一致、因勢而變、有容乃大、持之以恒、寧靜致遠六種育人目標,對應小學六個年級的德育需求;“三步”是三聯(lián)開發(fā)、三方研建、三同試用的三步德育教學法;而“五徑”指的是“榜樣引領、環(huán)境熏陶、教學滲透、活動體驗、家校社協(xié)同”五條德育校本課程實施路徑。如下頁圖1所示,“四維六階三步五徑”德育校本課程體系層級嚴密、內容豐富,能夠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
二、小學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的意義
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極為重要?;凇八崱蔽幕砟?,陸川二小通過“四維六階三步五徑”建設德育校本課程,能夠顯著提升德育工作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首先,以“水韻”文化理念為支點,通過“四維六階三步五徑”推進德育校本課程建設,能夠豐富小學德育課程的內容與形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水韻”文化理念引導下,學校通過“四維六階三步五徑”建設德育校本課程,可以將水的特質巧妙地融入德育工作中,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水的智慧與美德[2]。
其次,在“水韻”文化基礎上,通過“四維六階三步五徑”模式實施德育校本課程,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眾所周知,德育校本課程不僅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還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發(fā)展。通過參與德育校本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學生不僅可以在道德修養(yǎng)上得到提升,還可以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情感陶冶和價值觀塑造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在“水韻”文化熏陶下,通過“四維六階三步五徑”實施的德育校本課程能夠引導學生規(guī)范自身言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再次,對于小學的德育教師來說,通過“四維六階三步五徑”實施的德育校本課程,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學校自身的教育資源和文化背景。教師通過“四維六階三步五徑”這一課程體系設計,能夠契合學生漸進式成長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活動,促使德育更具梯度特色,確保德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以“水韻”文化理念為支點,通過“四維六階三步五徑”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建設和利用,能夠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和全員協(xié)同德育,確保各類資源的科學配置,為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支持。
三、“水韻”文化理念下小學德育校本課程建設實踐
基于“水韻”文化理念,陸川二小以“四維六階三步五徑”德育校本課程開發(fā)建設為基本方向,切實提升德育工作的精細度和有效性,確保校本課程發(fā)揮更大作用,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穩(wěn)步提升。
(一)積極挖掘德育素材,落實\"四維”要求
“水韻”文化理念為陸川二小德育工作指明了行動方向,也對德育教師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此,學校立足實際,按照“四維”要求,積極開發(fā)德育特色校本課程,夯實德育的實踐基礎,讓教師得心應手地組織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教師作為德育的主要執(zhí)行者,積極從“水韻”文化中挖掘可用素材和資源,在德育校本課程中浸潤善行天下、謙虛樂學、海納百川、水滴石穿四種品格,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確保德育工作走深走實[3]。
具體而言,陸川二小深挖“水韻”文化元素,在德育校本課程中浸潤善行天下、謙虛樂學、海納百川、水滴石穿四種品格,提升德育校本課程教學質量。善行天下:以水之善,喻人之善。教師充分挖掘“水韻”文化中的“善”元素(如水滋養(yǎng)萬物、無私奉獻的特性),將其融入德育校本課程中。通過講述水的善行,引導學生理解并踐行善行天下的品格。謙虛樂學:水之所以能匯聚成江河湖海,是因為它始終保持低姿態(tài),謙虛接納每一滴流入的水?;诖?,教師將這種謙虛的品質融入德育校本課程中,通過講述水的謙虛精神,引導學生學會謙虛做人、虛心求教。同時,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開展以謙虛樂學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傾聽、尊重他人,培養(yǎng)謙虛樂學的品質。海納百川:其品格來自名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教師借鑒水的包容性,將其融入德育校本課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寬容、善于接納不同的意見和文化。比如,教師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社團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團隊合作、相互包容,培養(yǎng)海納百川的品格。水滴石穿: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借喻堅持不懈,集細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難能的功勞。教師借鑒水的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將其融入德育校本課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堅持不懈、勇于面對挑戰(zhàn),激勵學生不斷追求進步和突破,在堅持不懈中收獲成功的喜悅。
(二)明晰“六階”目標,強化“水韻”文化滲透
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能夠提升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使之更務實更高效[4]。因此,教師要基于協(xié)同育人的基本要求,在“四維”基礎上,按照“六階”路徑建設校本課程,提升德育課程的滲透力,并實現“水韻”文化的有效應用?!傲A”指明辨是非、團結一致、因勢而變、有容乃大、持之以恒、寧靜致遠六種育人目標,這契合小學生道德觀念和情感發(fā)展的規(guī)律,符合循序漸進式育人理念。教師在開發(fā)、建設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要把握“六階”要求,提升工作質量,確保校本課程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為學生身心發(fā)展賦能。
一階為明辨是非,著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和道德判斷力。為了開發(fā)校本課程,學校以及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正確的行為,什么是錯誤的行為。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二階為團結一致,強調團隊合作和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結合歷史故事和現實生活中的榜樣人物,結合“水韻”文化素材,在校本課程中加入“團結就是力量”的成功案例,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
三階為因勢而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新觀念、新科技、新方法來豐富校本課程內容,讓學生在接觸新事物的過程中學會適應和變化。此外,學校還可以開設STEM特色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科技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四階為有容乃大,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包容心態(tài)和多元文化意識。學校可以相應地開設多元文化課程,加入研學、實踐校本課程內容,讓學生接觸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從而拓寬視野。
五階為持之以恒,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和堅持精神。教師可以運用名人傳記、勵志故事等素材,并加入體育鍛煉、藝術訓練、長期項目等內容,講述持之以恒對于個人成長和事業(yè)成功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成長內驅力。
六階為寧靜致遠,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平和心境和長遠眼光。學??梢試@“水韻”文化理念,開設國學課程、心理健康課程等,引導學生學會調整心態(tài)、緩解壓力、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寧靜。
(三)協(xié)同各方力量,提升校本課程利用效能
基于“水韻”文化理念,陸川二小以高質量的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為依托,提升德育工作效能,確保德育工作取得積極成效[5。學校的德育教師要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充分協(xié)同各方力量,按照“三聯(lián)(家長、學校、社會)開發(fā)、三方(專家、教師、學生)研建、三同(同行、同事、同學)試用\"三個步驟,確保家校社協(xié)同、校內校外聯(lián)動和線上線下兼顧。
首先,積極推動三聯(lián)(家長、學校、社會)開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家長與社會力量的作用,推動德育校本課程建設。比如,學??梢远ㄆ陂_展家長、社區(qū)、學校三方參與的主題實踐活動,將“實踐校本課程”轉變?yōu)榈掠椖?。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社區(qū)志愿服務活動,如關愛孤寡老人、環(huán)保公益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其次,構建“三方研建\"機制,將“專家 + 教師+學生”的德育工作模式固定下來,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發(fā)揮各自的專長與技能,拓展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深度。例如,在開發(fā)“國內外名人故事集”主題校本課程中,學??梢园才沤逃龑<摇⒌掠處熀蛯W生進行互動,選取孔子、雷鋒、愛因斯坦等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通過閱讀、觀看視頻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再次,打造“三同(同行一同事一同學)試用\"模式,促進德育校本課程在不同領域、不同維度的試行,并在此過程中解決問題,為后續(xù)的校本課程改進和完善提供依據。例如,在“水韻”文化主題校本課程建設完成后,學校定期組織“三同評議”活動,邀請本校及兄弟學校的德育教師、其他學科教師以及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參與評價、反饋,給出客觀意見和建議,為校本課程的改進和完善提供依據。
(四)“五徑”并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從“水韻”文化理念的應用入手,陸川二小強調校領導、各學科教師都要突出學生在德育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充分關注學生的體驗、感受和進步狀況,并以此優(yōu)化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確保校本課程成為德育工作發(fā)展的“催化劑”。按照德育工作的要求,教師要發(fā)揮指導作用,在開發(fā)、建設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著力從“榜樣引領、環(huán)境薰陶、教學滲透、活動體驗、家校社協(xié)同”五個方向入手,提升德育工作效率,確保校本課程發(fā)揮顯著作用。
一是榜樣引領。學校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榜樣,自覺踐行“水”的精神,提升道德修養(yǎng)。學校編制“優(yōu)秀榜樣”名錄,充實校本課程內涵。教師開展評選“學習優(yōu)秀榜樣”活動,并與德育教師進行合作,激發(fā)學生榮譽感和上進心,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是環(huán)境熏陶。在德育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學校通過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打造德育場景等方式,確保校本課程的建設、實施更具體可感,進而對學生產生正向的熏陶。
三是教學滲透。在日常的學科教學以及德育教學活動中,學校打造跨學科聯(lián)動模式,確保德育校本課程成為教學交叉互動的“催化劑”。比如,學校將數學與德育活動相結合,引導數學教師參與編制德育案例,強化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與人文素質。
四是活動體驗。在德育校本課程開發(fā)、應用過程中,主題實踐活動的組織十分重要。借助活動的引領,校本課程將轉變?yōu)閷嵺`項目,助力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比如,開展“探秘水之源”活動,將其作為實踐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不斷強化德育效果。
五是家校社協(xié)同。在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校要強化與家庭、社會的合作,引導更多校外力量參與到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建設中,確保課程內容更為豐富多元,以促進德育工作的深入推進。
綜上所述,陸川二小以“水韻”文化理念為支點,以“四維六階三步五徑”推進德育校本課程建設,提升德育校本課程開發(fā)、建設和利用的質量,推動德育工作轉型升級,促進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為提升學生道德品行、核心素養(yǎng)提供有力保障。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完善機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許冬冬.小學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2(03):27-28.
[2]鄭富興.學校德育體系課程化的空間邏輯[J].齊魯學刊,2022(05):69-80.
[3]周廣珍.小學德育校本課程的創(chuàng)新研究[J]教師博覽,2020(15):81-82.
[4趙文珍.“德教合一”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32):45-48.
[5鄧美辰.小學德育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9(06).
[6]李盛.小學德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策略一二[J].青海教育,2021(Z1):44.
(責編林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