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語文學習,很多人都會想到多閱讀、多積累、多動筆,通過這些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而提高語文成績。其實,還有一個特別簡單又容易操作的學習活動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朗讀。
朗讀是什么?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即運用富有情感的、清晰洪亮的標準語音誦讀文章。常見的朗讀形式包括:齊讀、示范朗讀、分角色表演讀、男女生競賽讀、師生共讀等。朗讀不僅能培養(yǎng)表達能力、鍛煉思維、發(fā)展智力,還可以涵養(yǎng)德性、開發(fā)右腦,甚至改變學生的性格。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至關(guān)重要。根據(jù)的經(jīng)驗,不朗讀、不出聲地誦讀,僅靠默讀瀏覽,是很難學好語文的。朱作仁教授曾說:“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予作品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庇纱丝梢姡首x對語文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各學段的朗讀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第一學段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學段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學段要求“熟練地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從各學段要求的遞進關(guān)系可見,隨著年級的升高,朗讀能力的要求和標準呈現(xiàn)階梯式發(fā)展趨勢,且逐步提高。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學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認為朗讀訓練耗時費力,且指導難度較大。為了完成教學任務(wù),他們往往忽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還有部分教師雖具備朗讀訓練意識,但指導方法單一,未能結(jié)合各學段對朗讀能力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學情,導致學生朗讀水平提升受限。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以朗讀開啟理解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之美,在于那份驚艷與純粹。初讀新文章也是如此,第一印象尤為關(guān)鍵。初學課文時,教師應(yīng)捕捉學生內(nèi)心最本真的感受,鼓勵他們坦誠表達、真情流露。當學生讀完課文,教師設(shè)問:“你們覺得這篇課文中哪一處最吸引人?\"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圈畫關(guān)鍵語句,梳理故事脈絡(luò),記錄初讀感悟。隨后,教師請學生將自己認為最精彩的部分單獨提煉出來,并啟發(fā):“既然覺得這段文字最吸引人,不妨嘗試通過朗讀展現(xiàn)你的理解。\"那些語感敏銳的學生,總能自然地將個人情感融入朗讀之中,以聲傳情,以情動人,生動詮釋文字背后的真摯情感。這種朗讀,不僅能讓學生沉浸其中,還能讓聽眾領(lǐng)略文字的別樣魅力。
以《黃繼光》一文為例,其文字鏗鏘有力,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尤其是對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刻畫,盡顯英雄氣概。為深化理解,進一步感悟英雄形象,筆者將朗讀教學貫穿課堂始終。
出示句子:黃繼光憤怒地注視著敵人的火力點,他轉(zhuǎn)過身來堅定地對營參謀長說:“參謀長,請把這個任務(wù)交給我吧!”
師:黃繼光說這句話時是怎樣的神情?
生:憤怒。
師:他因何而怒?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生:他對敵人滿懷仇恨。
師:懷揣這份情感,他說話的語氣是怎樣的?
生:堅決。
師:好,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齊聲朗讀,傳遞這份決心?。▽W生齊讀,聲情并茂)
師:請戰(zhàn)之后,黃繼光帶領(lǐng)兩名戰(zhàn)士出發(fā)時,又說了什么?
再次出示句子:黃繼光帶上兩個戰(zhàn)士,拿了手雷,喊了一聲\"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便向敵人的火力點爬去。
師:此刻的黃繼光是在“說”嗎?
生:不是,他是在“喊”。
師:他喊給誰聽?
生:祖國人民。
師:他希望祖國人民聽到什么?
生:勝利的消息。
師:可見,黃繼光對這次行動充滿必勝的信念。讓我們帶著這份豪情,齊聲吶喊!(學生齊聲朗讀,氣勢如虹)
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在思維碰撞中深化理解。這一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更促進了思維發(fā)展,激發(fā)了情感共鳴。在聲聲朗讀中,文字背后的英雄形象逐漸豐滿且立體。因此,朗讀不是單純地扯著嗓子讀課文,也不是默不作聲,更不是裝模作樣、搖頭晃腦,而是理解作者的意圖,觸碰文字的美妙,感知表達的魅力,再用自己的理解和聲音表達情感的學習活動。
二、組織活動,以朗讀撬動興趣
三分文章,七分讀。語文課堂中最美妙的聲音,莫過于瑯瑯的讀書聲。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朗讀是關(guān)鍵。我們不僅要讀,還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帶著思考和問題,在讀中悟,在讀中學,如此才能達到深入學習的目的。然而,單調(diào)、缺乏梯度和變化的朗讀,往往難以受到學生的青睞。重復(fù)多次之后,他們會覺得枯燥乏味,進而不愿再深入學習和體會。那么,如何深入開展朗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既然學生喜歡,那我們不妨投其所好,設(shè)計一些與朗讀教學相關(guān)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和不斷的生成過程中,體驗朗讀帶來的愉悅感。
《守株待兔》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古文。在學習完《司馬光》之后,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對于這種體裁,學生并不再陌生。在執(zhí)教時,教師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去朗讀,引導他們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通過\"三步”朗讀法逐步推進學習。第一步:自由朗讀,掃清障礙,讀通讀順。第二步:互讀,糾正讀音,讀好節(jié)奏。第三步:指名讀,讀出感情,互相交流。經(jīng)過三輪朗讀,學生對文本較為熟悉,朗讀興致也隨之提升。
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要想將朗讀教學推向深入,教師就必須想辦法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筆者提出了許多讀法。如豎寫版、繁體版、不帶標點符號版等多種形式的《守株待兔》文本陸續(xù)出現(xiàn)時,學生異常好奇和激動一一這些都是他們未曾見過的。我用略帶“挑釁\"的語氣問:“這樣的《守株待兔》,你們還會讀嗎?”學生的朗讀興趣再次被點燃,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回答:“會!”他們透過不同的設(shè)計和活動,仿佛看到了平行空間中另一個世界、另一群孩子的另一種學習生活。還有就是“配樂讀”,音樂裊裊回蕩,教師聲情并茂,學生躍躍欲試。通過以上朗讀活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達成了學習目標。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朗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豐富有趣,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通過一些喜聞樂見的活動和載體不斷開發(fā)運用,不走形式,扎實跟進。多樣的形式,不一樣的體驗,學生的學習興趣非但沒有消失,反而還在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體會到了人物的心理變化,達到了以讀代講的效果。
三、示范引領(lǐng),以朗讀帶動學習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一節(jié)出色的語文課,離不開聲情并茂的朗讀。教師朗讀得好,學生往往會對語文課產(chǎn)生濃厚興趣,正所謂“身教重于言傳”。想要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需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朗讀的引導與示范,與文本深度對話,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我們耳熟能詳?shù)闹T多名師,如于永正、王崧舟、竇桂梅等,皆是優(yōu)秀的朗讀者,能為學生提供標準的朗讀示范。尤其是于永正老師,在“朗讀”方面傾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極為重視朗讀指導。為做好課前朗讀準備,他下足功夫,跟著播音員一句一句地學習、練習、模仿。在課堂上,他為學生范讀、領(lǐng)讀,還和學生一起表演想方設(shè)法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他認為,只有把課文讀好了,文本中蘊含的情感、語感、靈性才能自然地潤澤學生,語文學習效果才會顯著提升。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也非常重視范讀的作用。初讀課文時,已基本形成固定模式:教師范讀,學生則低聲模仿、跟讀。在一片瑯瑯書聲中,師生共同沉浸于文本之中,品析文字之美,體驗情感之美。此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多聆聽、多模仿朗誦家的音頻和視頻。需要明確的是,朗誦家的朗讀與語文學習中的朗讀存在一定差異,因為每個人對文字和情感的理解與處理方式不同,朗誦家的表演成分相對更多、更夸張一些。但無論如何,鼓勵學生大聲朗讀總是有益的。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崩首x是學生完成閱讀任務(wù)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是閱讀的起點,也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語文課切不可忽視朗讀教學,教師要善于運用朗讀這把“金鑰匙”,通過多種實踐活動,開啟學生的興趣之門、理解之門、學習之門,做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在瑯瑯書聲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作者單位陜西省興平市高新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