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課外拓展閱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種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家校合作為課外閱讀的優(yōu)化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所探討的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是指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參與下,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來豐富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具有互動性、靈活性和個性化特點,能夠有效補充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然而,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方法往往局限于推薦書單、監(jiān)督閱讀等形式,缺乏系統(tǒng)性和深入性。鑒于此,下面將深入探究家校合作視角下開展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的具體策略,以期構建更加高效、有序的閱讀指導體系。
一、明確家校合作目標,制訂個性化課外閱讀計劃
明確家校合作的目標,可以使家庭和學校在課外閱讀指導上達成共識,確保雙方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保持一致,從而增強合作效果。每名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力和需求不同,制訂個性化的閱讀計劃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提升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跟蹤和評價學生的閱讀進展提供標準和依據(jù),便于教師和家長及時調整閱讀計劃和策略。
首先,教師應該主動與家長建立常態(tài)化的溝通機制,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與家長分享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需求,以及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家長應該積極反饋孩子在家的閱讀情況,與教師共同分析孩子在閱讀時遇到的困難,達成明晰閱讀需求的共識。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進行全面分析,識別學生的閱讀短板和興趣點,家長也應該參與這一過程,反饋孩子在家的閱讀表現(xiàn),幫助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诜治鼋Y果,家校雙方可以確定合作的重點,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分析學情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家校雙方應該共同制訂詳細的課外閱讀計劃,明確各自的責任分工,如教師負責提供閱讀材料、指導閱讀方法,家長負責監(jiān)督閱讀進度并提供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
其次,家校雙方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設定既符合其閱讀水平又能激發(fā)其閱讀興趣的目標。具體來講,家校雙方要先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再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閱讀目標。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增加閱讀量,提出更高的閱讀理解要求;對于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減少閱讀量,注重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和基本的閱讀技能。家校雙方還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材料,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其自主閱讀的能力。
最后,為鞏固課內所學知識,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與課內教學相結合,根據(jù)課文內容選擇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五年級上冊《落花生》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讓家長監(jiān)督學生在家中閱讀相關主題的書籍,如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秘密花園》。故事的主題涵蓋孤獨、友情、成長,以及自然與治愈的力量,家校雙方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設定適當?shù)拈喿x目標。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鼓勵學生深入分析文本,探討角色的心理變化和故事的象征意義;而對于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注重引導他們理解故事情節(jié)中的主要沖突和人物關系,確保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同時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
通過家校合作設定閱讀目標,教師和家長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深度閱讀,并通過實踐活動將課外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這種基于個性化需求的合作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真正實現(xiàn)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的有機結合。
二、家校協(xié)同指導促閱讀,課外閱讀興趣能力雙提升
家校共同參與閱讀指導有助于學生在家庭和學校環(huán)境中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學校,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的閱讀指導;在家里,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情感方面的支持和鼓勵。兩者結合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并在這一過程中加強家校間的聯(lián)系,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家校雙方應該攜手合作,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課外讀物。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開展家長閱讀會,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同時指導家長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家長則可以根據(jù)教師的推薦,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購買或借閱相關書籍,確保孩子有足夠的閱讀材料可以選擇。
其次,家??梢怨餐邉濋_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如開展親子共讀活動,讓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共同討論書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在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以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方式去理解課文,同時引導學生學習作者介紹事物時所采用的說明方法,如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課后,教師可以布置拓展閱讀任務,推薦學生閱讀與速度、科學有關的科普性文章或書籍,如《給孩子講量子力學》這本書中的“量子世界是什么樣的”這一章節(jié)帶領學生從量子力學開始了解科學、認識世界,開展量子物理之旅,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家長可以在配合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參與孩子的課后閱讀,與孩子一起討論書中的科學原理,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速度與距離、時間的關系,探討在極端速度下時間是否會發(fā)生變化等科學問題。此外,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觀察身邊的交通工具,比較其行駛速度,嘗試計算不同交通工具行駛同等距離所需的時間,讓其在實踐中加深對速度這一概念的理解。
最后,家校雙方應該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如何快速閱讀、如何抓住文本主旨和細節(jié)等閱讀技巧,同時鼓勵學生多讀、多寫,通過寫作來鞏固在閱讀中掌握的知識。家長則需要在家中監(jiān)督孩子的閱讀進度,幫助其解決閱讀中的困難,同時鼓勵孩子分享閱讀感受,培養(yǎng)其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家校協(xié)同指導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看到家校協(xié)同指導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能夠為今后的閱讀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三、家校共享閱讀資訊,合理調配課外閱讀資源
共享閱讀資訊有助于家校雙方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和現(xiàn)有資源,從而合理分配圖書、網絡資源等,避免資源浪費。同時,家校合作可以整合家庭和學校的閱讀資源,讓有限的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在共享和調配閱讀資源的過程中,學生將學會如何有效獲取和利用信息,這對培養(yǎng)其信息素養(yǎng)大有裨益。
首先,教師要定期舉辦線上讀書會,讓學生和家長在社群內分享閱讀心得,提出問題,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教師則作為引導者,適時提供指導和反饋。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向家長推薦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籍,鼓勵學生和家長共同選擇一本書進行閱讀,并為其分配不同的閱讀任務。具體來說,家長可以負責深度解讀書籍的創(chuàng)作背景,包括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為學生搭建一個系統(tǒng)的閱讀框架;學生則專注于對文本的分析和情感體會,如分析人物性格、情節(jié)發(fā)展、語言風格等。完成閱讀任務后,家長引導孩子將歷史背景與書籍內容相結合,進行深人地討論和反思。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閱讀內容。同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將家庭閱讀成果帶到學校,與同學和教師交流,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從而實現(xiàn)家校閱讀資訊的深度共享,營造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
其次,家校雙方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習慣、興趣及需求,共同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閱讀路徑。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題臨安邸》這首詩時,對于熱愛詩詞與歷史的學生,家校雙方可以推薦其閱讀《西湖游覽志馀》這本書,其中收錄了林升的《題臨安邸》一詩。在閱讀此書時,學生不僅可以再次品味《題臨安邸》中的精妙詩句,還可以結合書中對南宋時期社會背景的介紹,深人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詩人的情感。書中豐富的歷史細節(jié)與人文故事能夠幫助學生搭建一個更為系統(tǒng)而完整的閱讀框架,使學生對《題臨安邸》這首詩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詩句本身,而是將其置于厚重的歷史背景中進行思考。
再次,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利用圖書館、公共閱讀空間等資源,與孩子一起參加各類閱讀活動,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還能充分發(fā)揮家校合作的作用。
最后,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實施“閱讀小導師”制度,讓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閱讀小導師”,與閱讀能力稍弱的學生結成對子。在此過程中,家長可以幫助準備閱讀材料,監(jiān)督閱讀進度,共同解決閱讀難題。這種一對一的輔導模式,不僅能提高班級整體的閱讀水平,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還能營造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
家校之間通過緊密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閱讀資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家校共評閱讀成效,設置課外閱讀激勵與引導機制
激勵與引導機制的建立意味著家校雙方將持續(xù)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這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長期、穩(wěn)定的閱讀習慣。通過評價閱讀成效,家校雙方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閱讀策略的不足,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提高閱讀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家校共評能夠及時給予學生正面反饋,認可他們在閱讀中的努力和成果,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首先,家校雙方需要就閱讀成效的評價標準達成共識。家校雙方合作評價學生的閱讀成效,是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步驟。評價標準應該全面、具體,涵蓋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量、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多個維度。明確這些標準,家校雙方就能依據(jù)標準對學生的閱讀成效進行客觀、全面地評價。
其次,家校雙方應該共同記錄與跟蹤學生的閱讀進展,獲取詳盡和準確的閱讀數(shù)據(jù)。家長可以在家中設置閱讀記錄表,詳細記錄孩子每天的閱讀時長和所讀書籍的名稱,直觀了解孩子的閱讀習慣和偏好。同時,教師在學校要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及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評價學生的閱讀成效。這種家校雙方共同記錄的方式,能夠為學生制作出一份完整且詳細的閱讀檔案,這份檔案不僅記錄著學生的閱讀過程,還能為后續(xù)的閱讀活動提供寶貴的數(shù)據(jù)支持和參考依據(jù)。
最后,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家校雙方可以攜手建立閱讀積分機制。具體來說,每當學生完成一本書的閱讀,并能簡要概述其主要內容或分享個人感悟,即可獲得相應的閱讀積分。這些積分不僅是對學生閱讀成果的認可,更是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活動的動力和源泉。這一機制能夠促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更加主動地投身于課外閱讀,形成良性循環(huán),提升閱讀素養(yǎng)。
通過這樣的合作評價機制,家校雙方不僅能全面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閱讀計劃和指導策略。基于共同評價標準和詳細閱讀檔案的家校合作模式,能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更加精準且有效的支持,助力其在閱讀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享受閱讀的樂趣,提升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探討了如何通過家校合作來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旨在搭建一個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全面提升的實踐框架。通過實施一系列策略,為學生的閱讀成長提供實質性的支持,也為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開辟新路徑。未來,廣大教師應當繼續(xù)探究課外拓展閱讀的深層次內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其制訂個性化的閱讀計劃,為家校合作下的閱讀教學提供更加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1]楊燕華.激活閱讀教學培養(yǎng)閱讀能力[J].教師,2022(20):33-35.
[2」梁寧.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究[J].家長,2021(5):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