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良好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的學生,能夠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lián)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文學形象的獨特魅力,并能夠在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的基礎上,形成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為此,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痘ㄧ姟肥墙y(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作者使用了具有文學韻味的語言生動、形象地介紹了“一天之內(nèi),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相關(guān)科學知識,使學生想象出鮮活的畫面,感知文學的魅力,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的重要素材,有助于推動學生運用文學語言表達對自然、生命的認識。下面以《花鐘》這篇課文為例,系統(tǒng)探討培養(yǎng)學生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科學導入,營造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氛圍
教師需要科學落實導人工作,借助導入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營造良好的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氛圍。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在課前組織生活觀察活動,借助觀察活動助推學生順利進人文本所描繪的情境;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讓學生初步了解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學《花鐘》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視頻中展示如下場景:太陽還未升起,牽牛花逐漸開放;在牽?;ㄩ_放的過程中,薔薇花也綻放了;沐浴著清晨的陽光,睡蓮也綻放了;中午,太陽掛在高空,午時花開花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逐步關(guān)注到萬壽菊、紫茉莉、月光花、夜來香和曇花的綻放。視頻中每出現(xiàn)一種花,都會出現(xiàn)“鐘表”這一元素。視頻播放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這些花是同時綻放的嗎?它們分別是在什么時候綻放的?”教師可以重新播放視頻,讓學生帶著問題分析視頻細節(jié)。在問題的驅(qū)動下,學生會將視頻中的不同事物作為參照,認識到不同種類的花開花的時間有所差異,從而分析不同種類的花開放的時間,回答問題。教師應該借助多媒體結(jié)合“鐘表”這一元素記錄學生的答案,并用“牽?;ㄩ_了”“薔薇開了”“睡蓮開了”等簡單句子總結(jié)學生的問答成果。在觀察教師整合的問答成果時,學生便可以自然地將“花”與“鐘”關(guān)聯(lián),一些思維敏捷的學生還會提出“可以通過觀察特定的花是否綻放來判斷時間”這一觀點。教師需要肯定學生的觀點,并順勢導入本次教學:“這篇課文以《花鐘》為題,介紹了與花朵開放時間相關(guān)的科學知識。作者精心錘煉語言,詞句表達豐富多樣,可以在傳遞科學知識的同時,豐富讀者的精神世界,透過文字將一朵朵花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教師借助視頻、討論活動讓學生進入到“花”的世界,感知不同種類的花綻放的時間順序,并設計導語,簡要說明課文《花鐘》的語言魅力,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二、字詞講解,做好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準備
了解文本中生字、生詞的含義,可以助推學生順利開展文學閱讀活動,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能夠使用精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達成做好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準備的目標。為此,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前引導學生學習字詞,借助同義詞、反義詞、圖片、例句等提高學生的詞義理解效果,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花鐘》這篇課文時,針對“淡雅”一詞,教師可以進行如下講解。
含義:(顏色、花樣)素凈雅致。
反義詞:濃艷。
例句:曇花大部分是白色的,清幽而淡雅。
在教師的輔助下,學生可以順利習得生詞的含義。隨后,教師還可以設計詞義連線、選詞填空等任務,通過布置簡單的詞匯任務幫助學生鞏固生詞探究成果。
三、任務設計,提升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深度
教師可以設計任務,推動學生參與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活動,并通過逐步增加任務難度提升學生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的深度?;凇痘ㄧ姟愤@篇課文,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多個類型的任務。
1.設計梳理任務,明確文學作品的結(jié)構(gòu)
教師需要設計梳理任務,輔助學生明確所讀文本的結(jié)構(gòu),這樣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文本的內(nèi)容、傳達的信息等,為深度閱讀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先提示學生從整體上分析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繪制作者寫作思路的流程圖。學生可以認識到作者按照“歸納現(xiàn)象一揭示原因一實際運用”的順序展開寫作,為完成后續(xù)任務做好準備。隨著學生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經(jīng)驗的積累,教師可以逐步減少對學生的幫助,提高對學生的要求,使學生形成獨立梳理文學作品結(jié)構(gòu)、了解作者敘事邏輯的能力。
2.設計對比任務,感受文學語言的吸引力
很多作者善于運用精彩的文字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對此,教師可以設計對比任務,即將文本作者所寫的內(nèi)容與學生所寫的內(nèi)容進行對比,使其在對比的過程中感受文學語言的吸引力。
例如,《花鐘》這篇課文的第1自然段介紹了一天之內(nèi)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語言凝練,使用了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展示了不同種類花的特點。為了使學生感知作者所用語言的鮮明、生動,感受文學語言的吸引力,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對比任務。
任務1:對比作者的句子和學生的句子。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作者所寫句子與學生在導人環(huán)節(jié)介紹不同種類的花開放時間所寫的句子,讓學生在對比中感知文字之美。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摘錄課文中的部分句子,并標記關(guān)鍵元素,具體如下。
牽?;ù灯鹆俗仙男±绕G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睡蓮從夢中醒來
午時花開花了
萬壽菊欣然怒放
紫茉莉蘇醒過來
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
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
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xiàn)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自己在上述問答中的簡單句子與課文中句子之間的異同。這樣,學生可以在對比的過程中認識到作者大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各個句子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由此,學生可以形成深挖文學作品細節(jié)的能力,并為創(chuàng)意表達積蓄靈感。
任務2:對比作者描寫“笑”的句子。
在課文中,作者兩次用“笑”展示花的開放,具體如下。
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xiàn)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比較兩處“笑”的不同。學生可以認識到“綻開笑臉”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喜慶、熱鬧等詞,而“含笑一現(xiàn)”一詞容易給人以含蓄、沉穩(wěn)的感受,從而在對比的過程中感知到薔薇與曇花的區(qū)別。這樣,在對比任務的輔助下,學生可以理解作者所用語言的精妙。
3.設計想象任務,感知文學語言生命力
教師可以設計想象任務,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想象更加透徹地理解文本中的文字,感知文字中蘊含的生命力,進一步提升文學閱讀的深度。
例如,針對“紫茉莉蘇醒過來”這一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在字詞講解環(huán)節(jié)時學習的“蘇醒”一詞,想象紫茉莉開花的過程。由此,學生會認識到“蘇醒”是從長時間的沉睡中醒來,并通過聯(lián)想人們蘇醒時的動作想象紫茉莉開花前后的場景:紫茉莉一直在沉睡,直到五點,慢慢醒過來,并在睡醒后一點一點地綻放·…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細致分析其他關(guān)鍵語句,透過文字想象不同的花開花的經(jīng)過,感知作者所用文字中蘊含的生命力。
4.設計表達任務,提高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
教師可以設計表達任務,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凇痘ㄧ姟愤@篇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如下表達任務。
任務1:仿寫。
運用大量修辭手法是《花鐘》的一大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課文中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不同種類花的圖片,讓學生獲取仿寫的靈感。例如,教師可以展示粉色蝴蝶蘭的圖片,讓學生結(jié)合它的形狀和顏色,模仿“牽?;ù灯鹆俗仙男±取币痪?,寫出“蝴蝶蘭張開了粉色的翅膀”“蝴蝶蘭穿上了艷麗的禮服”等句子。
任務2:造句。
《花鐘》這篇課文中有很多值得積累的詞語,教師可以設計造句任務,讓學生在造句的過程中學會靈活運用這些詞語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一組詞語,引導學生選擇一個詞語進行造句,教師記錄學生造的句子。這樣,學生便可以在造句的過程中有效內(nèi)化“爭奇斗艷”“芬芳迷人”“嬌嫩”“干燥”等詞語,并能夠運用這些詞語寫出精彩的句子。
任務3:短文寫作。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教師需要組織設計與閱讀材料相關(guān)的短文寫作活動,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加靈活、全面地遷移閱讀成果。在設計短文寫作任務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短文評價標準等。例如,在教學《花鐘》這篇課文時,為了使學生內(nèi)化創(chuàng)意表達方法,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短文寫作任務:不同種類的花不僅在一天中開花的時間不同,開放的月份也有所差異,試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各個季節(jié)開放的花,模仿課文第1自然段寫一段短文。以下是評價標準:段落開頭,能用一句話提示讀者段落的主要意思;能使用多樣化的句式介紹不同的花開放的月份;能邏輯嚴謹?shù)卣f明不同種類的花開放月份不同的原因;能使用“淡雅”“爭奇斗艷”“有的…還有的…”等精彩的詞語和句式。這樣,教師布置短文寫作任務,并通過評價標準輔助學生靈活運用課文的詞語、句式、篇章結(jié)構(gòu)等,可以幫助學生在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其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
教師借助多個任務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邏輯,深度感知文學作品中語言文字的多樣性和生命力,并受到文學閱讀活動的影響,提高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保障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個性指導,提高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成效
在完成各個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常會產(chǎn)生新的發(fā)展需求,教師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需求設計個性化、針對性的指導方案。
例如,在教學《花鐘》這篇課文時,一些學生存在不會用擬人修辭手法這一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設計針對性的指導方案,先引導學生觀看微課,系統(tǒng)復習擬人這一修辭手法,在此基礎上補充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圈畫出閱讀材料中的擬人句。在后續(xù)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這部分學生參與課文中擬人句的解析活動,并在寫作活動中輔助學生將作文中的部分句子改寫為擬人句。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逐步突破學習瓶頸,形成深度分析文學作品中擬人句、借助擬人句開展創(chuàng)意表達活動的能力。還有的學生雖然能夠完成表達任務,有效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但還希望可以提高自身運用修辭手法展開寫作的能力。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設計補充任務,引導其關(guān)注“牽?;ù灯鹆俗仙男±取边@一語句并進行仿寫,嘗試觀察生活,創(chuàng)作出更多運用擬人修辭手法的句子,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意識。隨后,教師可以逐步提升修辭手法運用方面的教學深度,如提示學生將反問和排比兩種修辭手法結(jié)合,增加文字的氣勢;學習頂針、互文等難度較大的修辭手法,體現(xiàn)文字的音韻美。
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判斷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由此設計針對性的指導方案,提升教學成效,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有效提高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的能力,感知語文學習的樂趣。
五、結(jié)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首先,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導人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奠定良好的探究基礎;其次,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后,循序漸進地設計學習任務,借助任務推動學生參與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活動;最后,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效,判斷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從而提供個性化的指導,進一步提高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王璐瑤.小學語文“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實施策略[J].求知導刊,2023(36):32-34.
[2]張得妹.“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文科愛好者,2023(6):163-165.
[3」唐湘飛.“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23(13):20-22.
[4」王璐璐.從閱讀到表達,構(gòu)建文學閱讀的多元場域:小學語文“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實踐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3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