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著擔(dān),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說起《西游記》里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大家印象最深的應(yīng)該是他們要經(jīng)歷“八十一難”。但要我說,取經(jīng)路上并不只有艱難坎坷,還有點甜呢!不信且看——
唐長老從五行山下救出孫大圣后,兩人來到了一處莊院。唐長老向那莊院的主人陳老漢介紹自己來自東土大唐,可老漢卻被孫大圣的模樣嚇了一大跳:“你雖是個唐人,那個惡的卻非唐人?!睂O大圣聽了,不太愉快地回道:“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齊天大圣。\"
“糖人蜜人\"是作者吳承恩開的一個小玩笑,也是小說的一個鋪墊:唐僧師徒一路西行,在吃糖這方面越來越有經(jīng)驗。他們來到朱紫國,治好了國王的心病。國王設(shè)盛宴款待,那席面上“斗糖龍纏列獅仙\"?!段饔斡洝防锾岬降摹岸诽驱埨p\"也叫“斗糖斗纏”,簡稱“糖纏”。有學(xué)者認(rèn)為,“纏\"是纏繞的意思,即用糖將各類小吃纏繞在一起。
在吳承恩生活的明代,糖纏極為流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介紹:“以石蜜和諸果仁及橙橘皮、縮砂、薄荷之類,作成餅塊者,為糖纏。\"石蜜就是白糖塊。在盛大的節(jié)日里,人們將石蜜熬成液態(tài)糖漿,撒上芝麻、薄荷、果仁等小食點綴,焙制成各種造型精致的糖餅,這就是糖纏。
糖纏不但賞心悅目,而且滋味豐富,能為大家?guī)硪曈X和味覺上的雙重享受。明代人不僅愛吃糖纏,還要把各自的糖纏拿出來比斗一番,看誰的更精美、更好吃,這就是“斗糖斗纏”的由來。大清官海瑞在擔(dān)任巡撫時,明令禁止斗糖斗纏。他認(rèn)為這不僅助長了攀比之風(fēng),更造成了鋪張浪費。
唐僧師徒在比丘國降服白鹿精,國王設(shè)宴招待,那宴席上“鴛鴦錠,獅仙糖,似模似樣”。除了糖纏,明代人在盛大的宴席上還會擺上人物或動物造型的糖,這類糖被稱為“饗糖”:“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獅象之形者為饗糖。\"(見《本草綱目》)由于饗糖造型復(fù)雜,明代人在制作時還會使用模具。在饗糖的眾多造型中,類似“鴛鴦戲水”“仙人騎獅\"這樣具有喜慶吉祥寓意的最受歡迎。在《水滸傳》里,梁山好漢接受招安時,朝廷大擺筵席,其中也有“糖澆就甘甜獅仙”。
唐僧師徒來到女兒國,國王為師徒幾人準(zhǔn)備了盛大的宴席,其中就有糖糕。光聽“糖糕”這名字,你就已經(jīng)感受到甜蜜的滋味了吧?糖糕在古籍中并不少見。比如,宋末元初的文學(xué)家周密在《武林舊事》里追憶南宋都城臨安的風(fēng)貌時,就提到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糖糕\"“蜜糕”“栗糕\"等糕點。在明清文學(xué)作品中,也不乏糖糕的身影?!都t樓夢》中提到一種蒸食的藕粉桂花糖糕。糖糕還有油炸的吃法。清代詩人葉調(diào)元在《漢口竹枝詞·市廛》中提到,武漢當(dāng)?shù)豛"糖糕切片經(jīng)油脆\"。油炸的糖糕變得香脆可口,讓人垂涎欲滴。直到今天,不少地方還能吃到油炸糖糕,主要做法便是以面粉裹糖后,下鍋油炸而成。
唐僧師徒來到朱紫國,大圣講述在市集上的見聞:“那異品的糖糕、蒸酥、點心、卷子、油食、蜜食,無數(shù)好東西?!痹诖笫パ劾铮@些甜品可都是好東西,“異品\"說明他知道這些甜品和東土的做法不一樣??梢?,大圣乃資深甜品愛好者,說自己“不是甚糖人蜜人\"并非偶然。
又到了考試季、畢業(yè)季,考試像過火焰山,作業(yè)堪比流沙河,現(xiàn)在的我們何嘗不是在“取經(jīng)路上\"?但生活中總有些甜值得期待:解出難題的快樂,好友分享的趣事,放學(xué)路上美味的路邊小吃…就像唐僧師徒邊打妖怪邊吃糖,我們也能把看似難熬的日常過成甜滋滋的限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