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一
1990年春,我在浙江諸暨城關的一所中學參加了師范組織的教學實習。
鐘老師年方廿八,身材高挑,臉龐清瘦,目光冷峻,不怒自威。他是我的指導老師,也是我們實習組領隊余老師往屆的學生。余老師提醒我說:“你師兄課上得不錯,班主任也當得好,值得你好好學習;但就是忍不住性子,一上火就愛動手動腳,這點你可不能學樣!”
果真,我就好幾次目睹了鐘老師的“不凡身手”。他叫犯錯學生站好,有男生犯倔,他先是冷眼一掃,若還有不服軟的,那就別怪他的鞭腿之利索了,有時甚至就是一記清脆的耳光。至此,無論是那些高大的體訓生,還是托關系進來的富貴子弟,都被徹底震懾了。更絕的是,他還要責令那些挨揍的學生立馬回家去把父母叫來(當年連座機都還沒有)。每到此刻,那些學生就會可憐兮兮地編造出各種理由來搪塞,例如父母去了外地,或上班走不開等等,反正就是不能去叫。因為經驗告訴他們,父母只會站在老師一邊,真要是來了,輕則一通臭罵,重則一頓痛打。
這年秋天,我在浙江上虞正式走上了工作崗位,還當上了班主任。開學那天,家長們領著孩子來報名時那謙恭的姿態(tài),讓我的職業(yè)自豪感瞬間爆棚。臨走時,他們還總不忘當著孩子的面再叮嚀一句:“金老師,小鬼就交給你了,今后有不聽話的,你就給我狠狠地打。”這是對我的信任,卻更像是對孩子的一記警告。那年我才20歲,而家長們大都已40歲開外。
二
1991年,學校遭遇了一起不小的校鬧。
那是一節(jié)英語課上,梅老師左手撐在一個男生的課桌上,右手拿著課本正講得投入,不料那男生竟一邊摩著她的手一邊對同桌說:“看!白不白?嫩不嫩?”羞得梅老師抽回左手的同時舉起右手就朝那男生頭上打去,男生一閃,那課本正摑在了他的臉上。男生沒趣,走出課堂,回家去了。
中飯過后,大家正準備午休,突然,五六個大漢涌進了辦公室,敞胸露懷、滿臉橫肉。那帶頭的說,兒子被女人的手扇了耳光,很晦氣,揚言定要扇回一耳光才能為兒子去晦。那場面,哪是剛從象牙塔里出來的梅老師所能招架的?幸好當時老師們都在,一面擋住梅老師,一面立馬叫學生去報告校長。
我至今忘不了我們校長走進辦公室時那凜然的氣場:“你們來干嘛的!要評理,去校長室!想打架,去操場,有本事個對個單挑!五六個大漢圍毆一個小姑娘,算什么本事!”這擲地有聲的幾句,一下子把那亂哄哄的場子鎮(zhèn)住了。
他們只得跟著去了校長室,嚷嚷著至少要梅老師道個歉。校長正告:“道不道歉,得把事情調查清楚后再說!”見校長寸步不讓,他們也只能悻悻離去。
下午,校長立刻去區(qū)政府反映了情況。區(qū)領導當即叫來了當地的村支書,得知該家長是一個屠夫,中午伙同的也是他的幾個屠夫朋友。于是由區(qū)政法辦出面,即刻傳喚了那位家長,以擾亂學校教育秩序、破壞社會治安為名對其進行了訓誡,并責令其向梅老師當面道歉,向學校作出不再尋釁滋事的保證。
有了校長的擔當,有了政府的力挺,一場不小的校鬧,終于以校方的完勝收官。
三
但不知起于何時,我們的教育生態(tài)卻漸漸有了變化。
十多年前的一次校運會上,男子1500米賽的沖刺在即,圍觀的學生都在終點裁判馮老師的喝令聲中退出了跑道,只有那位綽號“大亨”的高二男生置若罔聞。馮老師再次疾呼,他依舊無動于衷,馮老師只得快步上前去拉他,不承想大亨卻仗著自己學過點拳腳,竟跟馮老師當眾較起勁來。十七八歲的小伙子,使勁一犟,還真不怎么好對付。情急之下,馮老師只好使個擒拿反剪將其叉離。
眾目睽睽之下,這一幕,讓大亨顏面掃地。為了討回尊嚴,他從操場折回,沖開人群,飛起一腳,便將馮老師手中的講義夾踢落。這下可把我們這位畢業(yè)于上海體院的高材生給徹底惹怒了,二話不說,三下五除二,就把大亨掀了個底朝天。
大亨的家長來校維權了,還投訴到了教體局,要求開除“暴打”學生的馮老師。
接到投訴后,教體局不敢怠慢,多次到校現場辦公:聽取校長的情況匯報,找馮老師誡勉談話,請在場的師生書面筆錄,會同學校商討解決方案。事情本來并不復雜,大家也都支持馮老師,但教體局就是遲遲不下結論:既不說馮老師是不是正常履職;也不說家長是不是惡意投訴。事情就這樣一直耗著,而在時間的檢驗下,馮老師總算沒輸,但似乎贏得也并不明顯。
四
每次值周,為了防止巡查過后的“死灰復燃”,50掛零的老朱還總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殺個回馬槍,來個二次檢查。
上周,就有一間寢室被他逮了個正著。于是他敲門,窸窸窣窣地一陣慌亂之后,燈光沒了,聲音停了,一個學生來開了門。老朱用手電逐個床位一照,發(fā)現里首下鋪一個男生躺在床上竟還沒脫掉外套,就責問他熄燈都快一個小時了為什么還沒睡?
“我不是已經睡了嗎?”
“睡了為什么不脫衣服?”
“我向來就這樣睡的!”
“難道你在家里也這么睡嗎?”
“是呀!我就喜歡這么睡!這是我的權利!”
“你!……你無賴!”
“老師你別罵人!不要侮辱我的人格!你的手電太刺眼了!影響我睡覺了!”
老朱窩了一肚子的火,準備明天直接向政教處反映,給他個嚴肅處理。
第二天上午,老朱上完兩節(jié)課,正準備喝口水去政教處,校辦的小阮來電話了,說是接到家長投訴,要他就昨晚“侮辱學生人格,影響學生就寢”一事去做一下情況說明。
放下電話,老朱癱坐在了椅子上,長嘆一聲道:“我們這一代教師也真該退休了!”
時代變遷下,師生關系也在不斷演變,造成教育生態(tài)的復雜性與困境,也引發(fā)我們對教育權威與邊界問題的思考。
(作者單位: 浙江省春暉中學)
責任編輯 成 盼
校園動物
王英麗
對于一個城市校園來說,會有什么動物逗留其中呢?我們這里不是森林校園,無法做到生態(tài)多樣化;也不是動物園,可任各色動物“粉墨登場”;當然,更不是飼養(yǎng)場,品種齊全,環(huán)肥燕瘦,任君選擇。
我們有什么呢?有貓,有鼠,有鳥兒。此三君,我記憶深刻。它們,可稱得上是校園動物界的“海陸空”三軍了。
首先是陰溝里的“水軍”老鼠。學校的下水道頗多,溝渠密布,儼然成了老鼠的天堂??蛇@些本該常駐暗處的動物,已不滿足于蝸居地下的天堂,它們還要奔向地上的天堂。當它們堂而皇之,大搖大擺,上躥下跳,活躍在陽光普照的偌大校園時,相信我,伴隨的必然是“呀”聲一片。你不要跟我說可愛的米奇,也不要跟我說聰明的舒克、貝塔,無論是外國品種還是國產品種,對大多數人而言,老鼠,總免不了一個統(tǒng)一的德性,牙尖嘴利,令膽小者聞之無不魂飛魄散。
野生的老鼠多見諸村野,我記得小時候在鄉(xiāng)下還英勇地參加過打鼠戰(zhàn),即便那時的我是一個體質稍弱的女娃??稍诔鞘行@里,孕育的現代文明人,卻大多“聞鼠色變”。因為這種心理,鼠輩于青天白日在校園現身,就成了莫大的新聞。
一眾師生來報:
“老鼠居然往教室跑!昨天晚修在六班就逮住一只!”
“我昨天下午在三班上課,一只老鼠沖進教室,最后跑掉了?!?/p>
“昨天晨讀時,一只老鼠就從我腳邊溜過,嚇得我……”
《愛麗絲夢游仙境》的紅皇后說:“你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地?!?/p>
人類不停地奔跑,人類進化;老鼠也不斷奔跑,老鼠也進化。當人類發(fā)展出了AI,鼠屆也誕生了“白日英雄”。你看,鼠們都跑進了城市文明,共人類一片藍天,共莘莘學子在陽光下快樂成長……
然后,輪到“陸軍”貓類。
什么時候貓兒在校園里“蔚然成風”了呢?
我記得,初時,只是偶遇一只臥在教學樓墻角曬太陽的貓兒,在陽光下不斷舔自己的細毛。那只貓兒時不時在校園里游蕩,我見到,又見到,還見到。
漸漸地,我白天上班見到貓兒,晚修下班也見到貓兒,我的眼睛沒有近視,很快發(fā)現,它們不是同一只。
最后,我已經看到貓兒們拖家?guī)Э诘挠?,成群結隊的有了。貓兒的隊伍看上去像春天的草木,欣欣向榮,像夏天的莊稼,茁壯成長。
多了的貓兒分布在哪兒呢?
某日下班,我居然看到兩只貓兒爬上了樹,教室外的桂花樹。一群學生抄著掃把,意圖把它們逗趕下來。貓兒們任爾東南西北“捅”,我自巋然不動。氣定神閑地窩在樹杈間,閉眼安然入寐。
學生倒騰喧鬧了一陣,見貓兒不為所動,也逐漸散去,有幾個還戀戀不舍觀看的,上課鈴聲一響,也不得不挪步了。
但這個事兒,又必不可少地在學生群里哄傳一遍又一遍,伴隨著大聲的嬉笑。哎,這貓兒曉不曉得,它的“靜”攪動了校園江湖呢?
最后是“空軍”選手鳥兒們。
校園里有樹,自然有鳥兒。
正是初春,料峭著春寒。某天清晨,天還蒙蒙亮,我早早上班,把電瓶車推進學校停車棚,卻驀地發(fā)現頭頂上有異動。我悚然。以前就聽說過車棚里發(fā)現蛇的,現在還沒到夏天,蛇就出來乘涼了?還是冬眠的蛇醒了,出來覓食?
車棚里光線昏暗,我慌忙中掏出手機,打開照明燈,朝上亂晃掃射。也許因為我的照射,異動霎時停止了。我忐忑著,很怕棚頂突然垂吊下什么。昨晚剛看了懸疑小說,長尾效應真是該死,等等,長尾?不會是有尾巴的生物吧?棚頂又響了起來,盡管聲音很小,像什么微小的生物踮著腳在走路。窸窸窣窣,窸窸窣窣……我想象力更豐富了,不會……?
“啾,啾啾,啾啾啾……”清脆的鳥鳴響起,馬上驅散了我心頭的恐懼。我昂頭一看,棚頂拼接處漏出的一線天,木棉花枝伸過來,兩只鳥兒,正在琴瑟和鳴呢,好一幅美麗的花鳥圖!
我驚艷著,趕緊按下了手機相機的快門,鏡頭由是定格了黑白相較,動靜對比,還有一種永恒的靈動的詩意!
我從此更加關注校園里的這些“飛行者”。當然,它們也不總在天上,在樹上,它們也是會“腳踏實地”的。比如,在綠草茵茵的操場,傍晚,學生們踢著足球,一記飛射,弧線落處,便驚起一群“草行者”,就著落日的余暉,它們乍然速飛,令人注目,有時甚至會給人一種“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壯美之感。
可見,大自然的絕美,或許也可以產生于并不絕對遼闊的校園之內?
更多時候,我看到三五只小鳥兒,飛到地面來啄食,學生們有時候還會拿來餅干糕屑,置于掌心,來逗引小鳥。鳥兒們通常也不怕,淡定地飛過來,大大方方啄干凈。也許,它們也知道,學子們的手掌,是溫熱友好的。
校園里,自然是還有其他動物的,但因為缺少交匯,我的目光,暫時沒有延伸到它們。然我想,我們,與它們,如果可以,也必然少不了精彩的故事吧?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痛苦,但回頭想想,都是傳奇?!边@是漓江文學獎獲獎者劉楚昕的發(fā)言。
而我想,校園動物的一生,會經歷什么?也許在校園的停留,更多只是它們一生之中的短暫一瞬,它們痛苦?還是快樂?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我們回頭想想,它們在我們的歲月中經過,也留下了傳奇,關于人與動物的傳奇。
(作者單位:廣東惠州市惠陽中山中學)
責任編輯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