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圣三年五月乙未,新開小軒,聞幽鳥相語,殊樂,戲作草,遂書徹李白《秋浦歌》十五篇。時小雨清潤,十三日所移竹及田野中人致紅蓮三十本,各已蘇息。唯自籬外移橙一株著籬里,似無生意。蓋十三日竹醉,而使橙亦醉,亦失其性矣。知命自黔江得一畫眉,云頗能作杜鵑語,故攜來。然置之摩圍閣中,時時作百蟲聲,獨不復作杜鵑語。為客談此,客云:“此豈羊公鶴之苗裔耶!”秦少游學書,人多好之,唯錢穆父以為俗。初聞之不能不嫌,已而自觀之,誠如錢公語,遂改度,稍去俗氣,既而人多不好。老來漸懶慢,無復此事。人或以舊時意來乞作草,語之以今已不成書,輒不聽信。則為畫滿紙,雖不復入俗,亦不成書。使錢公見之,亦不知所以名之矣。摩圍閣老人題。
——[北宋]黃庭堅《書自草秋浦歌后》
己酉秋,予將由金陵還楚,胡彭舉為予寫“秋江”卷為別。衰柳寒汀,遠山細浦,而孤舟片帆,泛泛其景于空青遙碧之間,隱見滅沒,初不見水。覺紙上筆墨所不到處,無非水者,使人常作水想。越數(shù)日,舟過三山,天末積水,殘嶼如煙。予指空蒙遠凈者示弟快,曰:“是非彭舉卷中所余一片閑紙乎?”
——[明]鐘惺《秋日舟中題胡彭舉秋江卷》
臥聽啼鳥,忽疏雨墮瓦,裂裂然。起坐蘇齋,蘭氣芬馥,地下蒸濕欲流。午余開霽,萬里空碧,胸中灑然,若有得者。
——[明]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蘇齋紀興》
論聲之韻者,曰溪聲、澗聲、竹聲、松聲、山禽聲、幽壑聲、芭蕉雨聲、落花聲、落葉聲,皆天地之清籟,詩腸之鼓吹也。然銷魂之聽,當以賣花聲為第一。
——[明]吳從先《小窗自紀》
詩/話/選/登
歐陽永叔、江鄰幾論韓《雪詩》,以“隨車翻縞帶,逐馬散銀杯”為不工,謂“坳中初蓋底,凸處遂成堆”為勝,未知真得韓意否也?永叔云:“知圣俞詩者莫如某,然圣俞平生所自負者,皆某所不好;圣俞所卑下者,皆某所稱賞。”知心賞音之難如是,其評古人之詩,得毋似之乎!
——[北宋]劉攽《中山詩話》
荊公詩:“力去陳言夸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倍缴捏w數(shù)變,莫年詩益工,用意益苦,故言不可不謹也。
——[北宋]陳師道《后山詩話》
唐人有詩云:“山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奔坝^元亮詩云:“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北阌X唐人費力。如《桃源記》言:“尚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可見造語之簡妙。蓋晉人工造語,而元亮其尤也。
——[北宋]強行父《唐子西文錄》
予舊因東坡詩云“我憎孟郊詩”及“要當斗僧清,未足當韓豪。何苦將兩耳,聽此寒蟲號”,遂不喜孟郊詩。五十以后,因暇日試取細讀,見其精深高妙,誠未易窺,方信韓退之、李習之尊敬其詩,良有以也。東坡性痛快,故不喜郊之詞艱深。要之,孟郊張籍,一等詩也。唐人詩有古樂府氣象者,惟此二人。但張籍詩簡古易讀,孟郊詩精深難窺耳。孟郊如《游子吟》《列女操》《薄命妾》《古意》等篇,精確宛轉,人不可及也。
——[南宋]曾季貍《艇齋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