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
本期傳統(tǒng)川菜小煎小炒菜品,根據(jù)重慶市粵香村制作經(jīng)驗(yàn)整理;1959年開設(shè)于北京絨幾胡同的四川飯店,以烹制川菜為主,廚師都是從四川各地、市、縣的著名廚師中抽調(diào)而來。該店除備有各種川菜筵席外,還供應(yīng)四川各地有名小吃。這里介紹該店制作的傳統(tǒng)川式蒸菜“三蒸九扣”名菜,為四川農(nóng)村在婚喪嫁娶制辦酒席時(shí)所常用。其烹制方法都是以蒸或扣為主,因常用碗盛裝,又名“八大碗”、“土九碗”。為四川廣大勞動人民所喜愛的名菜。
【干煸冬筍】
味型:咸鮮味
主料:帶殼鮮冬筍2500克
輔料:豆苗75克
調(diào)料:精鹽6克醬油8克糯米酒汁50克味之素6克香油6克姜末3克蔥花8克料酒10克芽菜(剁細(xì))35克豬油1000克(實(shí)耗100克)
制作:
1、冬筍去殼,取其嫩尖,以刀輕輕拍松后片成二分半厚的片子;
2、鍋內(nèi)豬油燒到七成火候時(shí),放入冬筍炸至水氣將干呈鴨黃色,以漏勺撈出濾干;
3、鍋內(nèi)留油約一兩二錢,將姜末、蔥花、芽菜末、糯米酒汁、味之素、醬油、精鹽、料酒等一齊下鍋,炒約二、三分鐘,隨即放入豆苗及香油炒轉(zhuǎn)即行起鍋。
注意事項(xiàng):
菜品圖片僅供參考烹飪技術(shù)以文字具體內(nèi)容為準(zhǔn)。
特點(diǎn):此菜鮮嫩清香,別具風(fēng)味。
【干煸牛肉絲】
味型:家常味主料:牛肉500克輔料:芹菜200克子姜60克調(diào)料:豆瓣辣醬50克醬油10克糯米酒汁15克植物油16克精鹽3克花椒粉1克料酒15克味之素6克
制作:
1、選用牛肛門附近牛尾兩側(cè)的牛肉(俗名屁石板,這部分牛肉看不出橫順紋路,便于切絲),洗凈后切成二寸半長,火柴梗粗的絲。芹菜去頭,切成長一寸二分的段。子姜切成長一寸二分的細(xì)絲;
2、油在旺火上燒熱后,放入牛肉、精鹽不斷翻炒。牛肉水氣已干,呈黑紅色時(shí),加進(jìn)豆瓣辣醬、子姜、料酒等稍炒。隨即放進(jìn)糯米酒汁、芹菜、醬油、味之素,再迅速翻炒幾下,即行起鍋盛于盤中,撒上花椒粉便成。
注意事項(xiàng):
菜品圖片僅供參考烹飪技術(shù)以文字具體內(nèi)容為準(zhǔn)。
特點(diǎn):
此菜特別香脆,為飲酒好菜,過火則焦蝴,有苦味;火不夠則綿軟,不爽口。
【清燉牛肉、牛筋湯】
味型:咸鮮味
主料:黃牛肉12500克
輔料:凈鮮肥母雞3000克
調(diào)料:精鹽(炒熟)酌用老姜(拍破)250克料酒
250克味之素125克上等花椒80克熟豬油1500克制作:
1、牛肉選用黃牛肉,以后腿“腿骨筋”、“干斤頭”、“肋占”、“筋管”,前腿“掀骨筋”較好,不要用凈瘦肉;
2、將選好的黃牛肉用冷水漂二十分鐘,切成每塊約重二斤半的塊,放入特制的圓形白鐵燉桶(高一尺三寸,直徑七寸五分)內(nèi)。須分兩次放入,以便于分次除去泡沫。第一次放進(jìn)十五斤,同時(shí)下入沸水二十斤。在旺火上燒開后,撇去泡沫,約隔半小時(shí)從桶底翻動牛肉以免粘鍋。隨即將其余十斤牛肉放下,俟燒開,又打去泡沫;加進(jìn)老姜、花椒、料酒、母雞(去頭及爪),再行燒開,打去泡沫;然后移微火上燉著;
3、燉桶移在微火上后,應(yīng)經(jīng)常保持使湯微開的火力。肉燉到五成熟時(shí),將上下面的肉相互移位,使燉得均勻;
4、到七成熟時(shí),取出牛肉,按牛肉纖維橫切成一寸長、食指粗的條,揀去不合格的皮和筋,并按軟硬不同的程度分成三類,分盛三個(gè)燉桶中。同時(shí),用干凈白布濾去湯中老姜、花椒,也將湯分盛入三個(gè)燉桶內(nèi)。再用旺火燒開后,移置微火上燉軟為止。前后約共需五小時(shí)半。母鷄只取其汁,燉好后取出作別用;
5、吃時(shí),可配以蔬菜,冬春天用蘿卜,夏秋天用冬瓜或瓠子瓜,切成一寸長、食指粗的條,用鍋煮熟后于吃時(shí)加在碗中。味之素、精鹽和豬油都在碗中酌加,不放在燉桶內(nèi)。
注意事項(xiàng):
① 粵香村于1926年創(chuàng)辦,設(shè)在重慶市保安路,時(shí)年已成為大型川味餐廳,常為高級宴會的場所,有牛肉專家之稱,對以牛肉為主料的菜肴有獨(dú)到之處。當(dāng)年專掌燉牛肉的是陳青云廚師。
特點(diǎn):
此菜湯色清徹,湯味鮮香,肉質(zhì)細(xì)嫩,油而不膩。
【牛尾湯】
味型:咸鮮味主料:黃牛牛尾2500克輔料:凈鮮肥母雞1500克調(diào)料:精鹽(炒熟)8克料酒125克上等花椒6克老姜(拍破)75克味之素50克豬油80克
制作:
1、將牛尾修去殘余皮子,清洗干凈。在每一骨節(jié)縫處切進(jìn)三分之二深,不切斷,入清水內(nèi)漂二十分鐘。
2、用大鉛鍋盛開水六斤,放入牛尾,置旺火上燒開,打去泡沫。繼之下老姜、花椒、料酒、母雞(去頭及爪),再行燒開后,移微火上燉著,每隔一點(diǎn)多鐘翻動一下,以覓粘鍋;
3、燉至七成熟時(shí),以干凈稀白布濾去湯中的花椒、老姜。再放在旺火上燒開后,又置微火上燉炮為止,前后共需燉七小時(shí)半。母雞只取其汁,燉好后取出作別用。
4、吃時(shí),在碗內(nèi)加味之素,精鹽和豬油。
注意事項(xiàng):
牛尾湯食用配料隨四季變化安排選用,西紅柿、胡蘿卜、白蘿卜等均可選用。
特點(diǎn):
此菜鮮香細(xì)嫩,別有風(fēng)味。
【枸杞牛鞭湯】
味型:咸鮮味
主料:黃牛牛鞭 ① 1000克
輔料:凈鮮肥母雞肉500克
調(diào)料:精鹽(炒熟)6克料酒75克枸杞10克上等花椒10克老姜(拍破)25克味之素25克豬油50克
制作:
1、去盡牛鞭表皮,順尿道對剖成兩塊,用清水洗干凈,以冷水漂三十分鐘;2、用鍋盛開水六斤,放入牛鞭,置旺火上燒開,打去泡沫。繼之下老姜、花椒、料酒、母鷄肉,再行燒開后,移微火上燉,每隔一點(diǎn)多鐘翻動一下,以覓粘鍋;3、燉至六成熟時(shí),以干凈稀白布濾去湯中的花椒、老姜。重置旺火上燒開后,移微火上繼續(xù)燉,燉到八成熟時(shí),取出牛鞭,切成一寸長,食指粗的條,仍放進(jìn)鍋內(nèi),同時(shí)放入枸杞,燒開后置微火上燉畑為止。前后約共需燉十小時(shí)。雞肉取出作別用;
4、吃時(shí),在碗中加味之素、精鹽和豬油。
注意事項(xiàng):
① 牛鞭:即公牛的生殖器。
特點(diǎn):
此菜極鮮嫩,富于營養(yǎng)。
【小煎雞 (根據(jù)重慶蓉村飯店①制作經(jīng)驗(yàn)整理)
味型:家常味
主料:嫩仔公雞一只750克(約一斤半)
輔料:冬筍100克芹菜心75克
調(diào)料:精鹽7克醬油18克豬油100克老姜(切片)四片醋7克蔥8克糯米酒汁18克蒜瓣(切片)四片 味之素1克 泡辣椒四個(gè)水團(tuán)粉20克豆瓣辣醬15克高湯35克
制作:
1、雞宰殺后去毛、內(nèi)臟,剁去頭、頸、翅、腳,剔凈骨,洗凈,切成一寸半長筷子粗的條,加精鹽及水團(tuán)粉(三錢)拌勻;
2、冬筍切成八分長的筷子條。蔥和芹菜切成八分長的段。泡辣椒切成絲。將驚油、醋、糯米酒汁、味之素、高湯及水團(tuán)粉(一錢半)兌成汁;
3、豬油在旺火上燒到四成火候時(shí),放入雞肉微炒(不宜過火),隨即加進(jìn)冬筍、芹菜、姜、蔥、蒜、泡辣椒、豆瓣辣醬再稍炒,并傾入已兌好的汁繼續(xù)快炒幾下,起鍋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① 蓉村飯店于1945年創(chuàng)設(shè)于重慶市棉花街口,以煙鍋飯滋潤清香,小煎小炒、又快又好著稱。時(shí)年該店廚師張德榮已有三十四年烹調(diào)經(jīng)驗(yàn),最長于爆、炒、熘、邊各菜。
特點(diǎn):
此菜極為鮮嫩,有家常味。
【豆瓣魚】
味型:家常味
主料:鮮鏈魚(鲇魚)750克輔料:蒜瓣50克
調(diào)料:豬油180克醬油18克豆瓣辣醬40克料酒15克泡辣椒15克醋10克姜米5克蔥花15克白糖15克水團(tuán)粉5克植物油1000克(耗100克)高湯250克
制作:
1、魚殺后去內(nèi)臟,洗凈,在魚背兩側(cè)每相距六分用刀斜劃約一分半深的刀幾;
2、植物油在鍋中煎到微冒青煙時(shí),將魚放入微炸,至魚皮發(fā)硬呈淺黃色即撈出;
3、豬油在鍋內(nèi)燒到六成火候時(shí),放進(jìn)豆瓣、泡辣椒、姜米、蒜瓣、醬油、料酒和白糖稍炒,即加高湯燒沸,將魚放入煮幾分鐘后,移微火上約二十分鐘。在燒時(shí),須將魚翻面二、三次。燒好后,先將魚盛放盤中;
4、將湯汁重置旺火上,放下醋、蔥花和水團(tuán) 粉勾芡,淋在魚上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鮮鏈魚(鲇魚)為無鱗魚。
特點(diǎn):
此魚極鮮嫩,味兼酸辣而微帶甜。
【魚香肝片】
味型:魚香味主料:豬肝200克輔料:蔥花35克
調(diào)料:精鹽1克水團(tuán)粉15克姜米18克蒜米8克白糖8克醋7克醬油10克泡辣椒18克料酒7克高湯20克豬油100克
制作:
1、將豬肝片成長一寸三分,寬八分的薄片,與料酒、精鹽及水團(tuán)粉二錢拌和均勻;2、泡辣椒剁碎。白糖、驚油、醋、高湯及水團(tuán)粉一錢同盛一碗中克成汁;3、鍋燒熱后,放下豬油燒到六成火候時(shí),加入肝片迅速炒散,隨即放進(jìn)姜米、蒜米、蔥花、泡辣椒快速炒三數(shù)下,并傾下已兌好的汁炒轉(zhuǎn)即行起鍋。在操作中要動作迅速,火要旺。
注意事項(xiàng):
重慶的魚香味類型的菜品均不投輔料只投放魚眼蔥(蔥白或蔥黃環(huán)切成顆粒狀)。
特點(diǎn):
此菜極為鮮嫩,富于營養(yǎng)。
【魚香肉絲】
味型:魚香味
主料:瘦豬肉200克
輔料:黃蔥(切粒)60克
調(diào)料:精鹽1克泡辣椒(剁碎)35克白糖5克蒜米5克 姜米5克豬油60克醋10克醬油15克水團(tuán)粉16克
制作:
1、將豬肉切成長一寸半,寬厚各一分的絲,與精鹽及水團(tuán)粉(二錢)拌和勻均;
2;白糖、醬油、醋、及水團(tuán)粉一錢半克兌成味汁;
3、鍋燒到六成熱時(shí),放入豬油,隨即放入肉絲炒散,繼之下泡辣椒、蔥、姜、蒜,迅速翻炒幾鏟后傾進(jìn)已兌好的汁,抄轉(zhuǎn)即行起鍋。
注意事項(xiàng):
重慶的魚香味類型的菜品均不投輔料只投放魚眼蔥(蔥白或蔥黃環(huán)切成顆粒狀)。
特點(diǎn):
此菜系以烹調(diào)豆瓣魚的主要佐料為佐料,所以有魚香味。肉絲甚細(xì)嫩。微辣,極可口。
【清蒸雜燴(根據(jù)北京四川飯店②制作經(jīng)驗(yàn)整理)
味型:咸鮮味
主料:雞肉125克鴨肉125克肥瘦豬肉500克豬心125克豬125克豬肚125克
輔料:雞蛋三個(gè)面粉100克黃豆芽500克冬菜100克水發(fā)筍100克芋頭250克
調(diào)料:精鹽20克團(tuán)粉100克蔥10克姜10克花椒四、五粒味之素5克料酒50克植物油500克(耗50克)
制作:
1、豬肚、豬心和豬舌刮洗潔凈后煮熟切成片。雞鴨肉和豬肉(二兩)也煮熟切成片(原湯留用)。芋頭煮熟去皮,切成條(長一寸、寬窄各三分)。筍片成片。豬肉(四兩)切成條,加入雞蛋(二個(gè))、面粉、團(tuán)粉(一兩)和精鹽(半分)調(diào)勻,放入熱油鍋內(nèi)炸成“酥肉”;
2、下余的豬肉.(四兩)剁成泥,加入姜末、精鹽(半分)和雞蛋一個(gè)攪勻,用刀刮成“尖刀丸子”(見圖7),上籠蒸熟;
3、取黃豆芽半斤和冬菜加入煮雞、鴨的原湯,在微火上熬二十分鐘,去掉黃豆芽和冬菜,即成黃豆芽湯;
4、取磁藍(lán)子一個(gè)刷洗干凈后,先放入黃豆芽(摘洗干凈)半斤和芋頭條,再把加工過的雞鴨片、尖刀丸子、酥肉等選出一部分整齊的留用,而把下余零碎的都放入藍(lán)子里,然后把整齊的肚片、豬舌片、豬心片、尖刀丸子、酥肉、筍片等有次序地?cái)[在藍(lán)中四周,當(dāng)中擺上雞鴨肉片,最后加入熬好的黃豆芽湯、花椒、味之素、料酒、精鹽和蔥姜塊等調(diào)料;
5、放入籠屜內(nèi)蒸耙,取出去掉蔥姜塊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① “三蒸九扣”為四川農(nóng)村在婚喪嫁娶時(shí)制辦酒席所常用的菜,其烹制方法都是以蒸或扣為主,故名。因都是用碗盛裝,又名“八大碗”、“土九碗”。
② 四川飯店于1959年開設(shè)于北京絨幾胡同,以烹制川菜為主,廚師都是由四川省各市縣的著名廚師中抽調(diào)而來的。該店除備有各種川榮筵席外,還供應(yīng)四川各地有名小吃。這里介紹了該店制作的為四川廣大勞動人民所喜愛的“三蒸九扣”等名菜。
特點(diǎn):
此菜濃厚不膩,湯味鮮美。
【紅糟肉】
味型:甜味
主料:豬肉(肥五花)500克
輔料:糯米200克粉糟100克紅米 ① 50克蜜餞瓜磚(瓜條)100克
調(diào)料:白糖150克
制作:
1、糯米淘洗干凈,煮成干飯,加入白糖(二兩)拌勻。紅米剁成細(xì)面。瓜磚洗切成薄片。豬肉刮洗干凈煮熟,趁熱把皮面涂上一層紅米面,晾涼后切成二寸長的連刀片(每片中間一刀不切斷,也有稱為“雙飛蝴蝶片”的);
2、取粗磁碗一個(gè),先放入撈糟,接著把每塊連刀片的肉里均勻地夾入瓜磚片,整齊地?cái)[在碗里(皮向下)。然后放入調(diào)好的糯米飯,上籠蒸到極爛取出,扣在盤子里,把余下的白糖撒在上面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① 紅米:用大米染紅,市上有售賣,可食。也可用洋新食色代替,現(xiàn)在可以使用紅曲米替代。
特點(diǎn):
此菜濃爛甜香,易于消化。
【原湯酥肉】
味型:咸鮮味
主料:肥瘦豬肉300克輔料:白蕓豆200克團(tuán)粉150克雞蛋三個(gè)
調(diào)料:精鹽10克花椒四、五粒鮮姜10克蔥10克植物油500克(耗100克)料酒50克味之素5克好高湯2500克
制作:
1、白蕓豆用開水泡透去掉外皮。豬肉去皮,切成五分方丁。雞蛋和團(tuán)粉及精鹽(5克)調(diào)成蛋糊。蔥和姜洗凈拍破;
2、鍋放在旺火上,注入植物油燒熱后;把肉丁用蛋糊拌勻放人,并用手勺打散,不使它粘連一起。炸至呈金黃色時(shí)撈出,泌去余油,加入高湯、白蕓豆、花椒、姜、蔥和鹽等調(diào)料,挪在微火上燉爛后,加人料酒和味之素拌勻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團(tuán)粉,舊時(shí)稱淀粉為團(tuán)粉,傳統(tǒng)川菜蒸菜使用的炸粉通常使用的是紅薯淀粉,該淀粉制作的酥肉久煮不爛口感綿扎軟糯。
特點(diǎn):
此菜外酥內(nèi)嫩,湯鮮美,別有風(fēng)味。
【甘薯扣雞】
味型:咸鮮味
主料:雞(帶骨)500克
輔料:甘薯500克
調(diào)料:精鹽10克花椒四、五粒蔥10克姜10克味之素5克
制作:
1、先把雞洗凈,煮熟(保留原湯)撈出切成條,皮向下有次序地在粗磁碗里擺成己字形;
2、再把甘薯洗凈去皮切成“滾刀塊”,放在雞肉上面。然后放入蔥和姜(剝洗干凈)及花椒、精鹽,再把煮雞原湯少許注人,上籠蒸到極爛,取出扣在細(xì)磁碗內(nèi),加味之素和下余的原湯(燒開)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特點(diǎn): 此菜制法簡單,味道清鮮。
【粉蒸鯽魚】
味型:咸辣味主料:活卿魚500克輔料:大米粉200克
調(diào)料:泡辣椒200克精鹽6克料酒8克味之素3克豬油150克醬油7克鮮姜5克蔥米5克高湯125克豬油75克
制作:
1、卿魚宰殺后去鱗和內(nèi)藏,洗滌干凈,全身涂抹醬油、料酒和味之素約十分鐘,再兩面蘸上大米粉放在碗里,上籠蒸十余分鐘取出;
2、泡辣椒去掉根蒂剁爛,鮮姜洗凈去皮切成細(xì)末,同放在另一碗里,并加入豬油,大米粉、精鹽和高湯調(diào)成稠糊狀,上籠蒸十余分鐘即成 ① 海椒;
3、先取蚱海椒一半平鋪在盤子里,把蒸好的魚擺在上面,再把下余的蚱海椒敷在魚上面。重新上籠蒸至熟透時(shí)取出,撒上蔥米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① 蚱音詐上聲,原意是腌魚、糟魚,南方人稱,帶有把多種原料混合一起,弄得稀爛像糖一樣的意思。
特點(diǎn):
此菜味鮮而辣,很好吃。
【紹子干張】
味型:咸辣味 主料:干張15張 輔料:肥瘦豬肉100克 調(diào)料:豬油(煉熟)10克精鹽6克紅油15克胡椒面 3克味之素5克水團(tuán)粉50克好高湯200克堿面少許
制作:
1、干張(又名百葉,是一種豆制品)切成細(xì)絲,放在碗里,加入堿面和開水浸泡到色白質(zhì)軟時(shí)取出,泌去堿水換用清水漂凈堿味。千張用堿水浸泡是為了使其色白、質(zhì)嫩、無豆味。豬肉剁成細(xì)肉末備用;
2、鍋放在火上,注入高湯,再放肉末,并用手勺打散,隨后加人豬油、精鹽、胡椒面、味之素和干張絲。開鍋后,加水團(tuán)粉勾成二流芡(即不太稠的芡),淋紅油盛在碗里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該菜因高湯燒制保溫較好,溫度很高上菜時(shí)需要提醒客人,食用時(shí)當(dāng)心燙傷食道。
特點(diǎn):
此菜色白質(zhì)嫩,非常爽口。
【蛋皮蒸肉糕】
味型:咸鮮味主料:肥瘦豬肉250克
輔料:雞蛋一個(gè)鮮菜心250克茨菇50克炒米花 ① 50克
調(diào)料:金鉤5克精鹽10克干團(tuán)粉10克醬油6克味之素3克高湯125克花椒面2克胡椒面1克蔥姜末少許
制作:
1、雞蛋攪散用鍋在微火上攤成蛋皮。豬肉刮洗干凈后剁成肉末。蔥姜剝洗凈,金鈞用水泡透,茨菇去皮,均切成細(xì)末。鮮菜心撕去筋,摘洗干凈;
2、先把蛋皮用刀切修成方形,把肉末放在碗里加入蔥、姜、金鈞、茨菇末、炒米花、花椒面、胡椒面、向油、精鹽(一錢)、味之素和團(tuán)粉(一錢)調(diào)成,在蛋皮的上面約三分厚。然后放在籠屜里蒸熟,取出晾涼,切成三分寬、一寸三分長的條,在粗磁碗里擺成卍字形(蛋皮朝下),并加入高湯和鹽(五分);
3、再上籠蒸約二十分鐘左右,取出把湯泌出,用少許豬油把鮮菜心氽熟,加鹽(五分)拌勻,放在肉糕上面,然后把它翻扣在盤中(肉糕在上,菜墊底)。最后用原湯在火上燒開,加團(tuán)粉勾成汁,澆在肉糕上面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① 炒米花:把糯米洗凈后,蒸成飯,在陰涼地方陰干即成陰米,再炒泡即成炒米花。
特點(diǎn):
此菜肉松軟,色金黃,湯鮮美,營養(yǎng)價(jià)值高,適合老年人食用。
【稀收】
味型:家常味
主料:肥瘦熟豬肉250克
輔料:大米粉100克鮮菜心250克
調(diào)料:精鹽3克豆瓣醬30克醬油15克鮮姜5克蔥
10克胡椒面5克料酒30克豬油100克高湯250克花椒 面少許
制作:
1、豬肉切成一寸半長、一分厚、八分寬的片。蔥姜剝洗干凈,切成末。豆瓣醬剁碎。鮮菜心摘洗干凈,扯成小塊;2、把鍋放在旺火上,放入豬油(一兩)燒到八成熱,放入豆瓣醬不斷攪炒,以酥為度,加入高湯,燒開后,去凈豆瓣渣,放入肉片、料酒、醬油、蔥姜末、胡椒面和花椒面等,挪在微火上十余分鐘;加入米粉,并用手勺不斷攪動到米粉熟了以后,另用鍋把菜心煮熟去凈水放在盤里,再把攪好的米粉肉片盛在菜心上面,撒上蔥末。最后用鍋在火上把豬油一兩燒熱澆在蔥末上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特點(diǎn):此菜肉味濃可口,不膩人。特別適合下酒食用。
【姜汁熱肘子】
味型:姜汁味主料:豬肘子一個(gè)750克
調(diào)料:老姜50克精鹽6克深色醬油25克醋20克蔥10克香油5克
制作:
1、肘子放在清水里,用小刀把肉皮刮凈。老姜洗凈去皮,取八錢提爛,用紗布擰出姜汁,去掉渣子不要;
2、下余的姜塊二錢拍破。蔥剝洗后,切成小節(jié)。
3、鍋放在旺火上,放入清水三斤燒開后,放入洗好的肘子,再開鍋時(shí),把鍋端到微火上煮到肘子肉能離骨時(shí)取出;
4、用攝子摘凈毛根,去掉骨頭,并用刀在肘子里面(瘦肉的那面)劃成方塊(別劃透),放在大小合度的粗磁碗里,皮向碗底。加入蔥節(jié)、姜塊、精鹽(一錢)和少許煮肘子的原湯,上籠蒸到極爛如豆腐一樣取出,去掉蔥姜,翻扣在另一碗里;
5、將醬油、精鹽(一錢)、醋、姜汁和香油等調(diào)勻后澆在上面即成。
注意事項(xiàng):
姜汁熱肘子搭紅油或加入炒酥香的郫縣豆瓣就是家常熱味肘子。
特點(diǎn):
此菜質(zhì)爛味香,易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