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HepatitisBvirusinfection,HBV)是全球范圍內(nèi)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 2.5億人攜帶 HBV[1]。乙型肝炎的慢性感染可能導致多種嚴重的肝臟疾病,包括肝纖維化、肝硬化乃至肝細胞癌[2]。肝纖維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臟結(jié)構(gòu)和功能破壞的早期表現(xiàn),及時準確的診斷對于預防肝病進展至更嚴重階段至關(guān)重要[3]。診斷肝纖維化的方法眾多,傳統(tǒng)上依賴于肝臟活檢,但此方法創(chuàng)傷性大、風險高,且成本昂貴。血清學標志物檢測因其操作簡便且成本較低而受到廣泛關(guān)注。該研究基于對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AST以及乙肝五項的分析,探討其在肝纖維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該研究回顧性選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閬中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進行治療的135例顯著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實驗組。選取同期非顯著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為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05 ),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納入標準: ① 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中對乙肝的診斷標準。 ② 所有患者均須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使用其醫(yī)療記錄和檢驗結(jié)果進行研究。
排除標準: ① 其他嚴重并發(fā)癥如肝硬化、肝癌等其他嚴重肝臟疾病。 ② 合并癥如HIV感染或其他嚴重的免疫缺陷疾病。 ③ 懷孕或哺乳期女性。
1.2評價指標
1.2.1血清樣本收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進行抽血,以收集血清樣本。抽取兩組患者晨間空腹靜脈血 5mL ,離心后取上清為血清。
1.2.2乙肝五項檢測對所有患者進行乙肝五項檢測,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 HbsAg 、抗-HBs、抗-HBe、抗-HBc)。
檢測方法: ①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使用膠體金法進行定量或定性檢測,評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活動狀態(tài)。 ② 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體):同樣采用膠體金法方法檢測,用以評估病毒感染后的免疫狀態(tài)或疫苗接種后的免疫保護。 ③ 抗-HBe(乙型肝炎e抗體)和抗-HBc(乙型肝炎核心抗體):使用ELISA檢測,抗-HBe的出現(xiàn)通常表示乙肝病毒復制的減少和低傳染性,而抗-HBc是感染后體內(nèi)出現(xiàn)的第一個抗體,對于診斷早期感染尤其重要。
1.2.3血清ALT、AST檢測方法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兩組患者血清ALT、AST酶活性檢測。通過酶法測定,結(jié)果以國際單位每升(U/L)表示。
1.2.4PLT(血小板計數(shù)) 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小板計數(shù)。通過電阻法或光學方法可以檢測血小板的數(shù)量和體積。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26.0軟件分析,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表述計量資料,行 χt 檢驗;以
]表述計數(shù)資料,行 χ2 檢驗。當 plt; 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受試者工作曲線(ROC曲線)對血清ALT、AST、PLT及乙肝五項檢測對乙肝肝纖維化患者診斷價值進行分析。
2結(jié)果
2.1ALT、AST、PLT比較
顯著組患者ALT、AST、PLT水平分別為36.54±8.82 U/L、 35.16±6. .19U/L、 175.98± 30.65×109/L ,均高于非顯著組的 25.64±5.94U L、 26.68±6.48U/L 、206.48 ± 26. 15×109/L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2.2乙肝五項檢查
顯著組與非顯著組 HbsAg 、抗-HBs、抗-Hbe、抗-HBc檢測陽性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2.3診斷價值
單項指標中, HbsAg 檢測對乙肝肝纖維化患者診斷價值最高,靈敏度為 94.00% ,特異度90.40% ,AUC面積為0.922, 95% 置信區(qū)間為0.874~0.970 。ALT、AST、PLT、HbsAg、抗-HBs、抗-Hbe、抗-HBc聯(lián)合檢測對乙肝肝纖維患者診斷價值最高,靈敏度為 96.0% ,特異度為98.50% ,AUC面積為0.979, 95% 置信區(qū)間為0.951~1.000 ,詳見表4,ROC曲線見圖1。
3討論
乙型肝炎(HBV)是一種全球性的傳染病,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全球約有2.5億人受到HBV的影響[1]。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可能導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等嚴重肝臟疾病。乙肝的流行病學特征表明,該病毒在亞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qū)的患病率尤其高,這與該地區(qū)的疾病預防控制措施和公眾健康意識有關(guān)[5]。乙型肝炎的病理機制涉及病毒對肝細胞的直接損傷以及免疫介導的炎癥反應,其中,肝纖維化是由于慢性肝炎癥引起的肝細胞持續(xù)損傷和修復過程中膠原蛋白沉積所致[6。隨著病程的進展,肝纖維化可以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因此,早期診斷和監(jiān)測肝纖維化對于防止疾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肝纖維化的診斷主要依靠肝臟活檢,該方法雖然具有高度的診斷準確性,但其侵入性、潛在并發(fā)癥及高成本使得其在臨床應用中受到限制。隨著醫(yī)學研究的進展,非侵入性的血清學標志物,如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及乙肝五項(包括HbsAg、抗-HBs、抗-Hbe、抗-HBc等)的聯(lián)合使用,為肝纖維化的診斷提供了新的方法。這些標志物通過反映肝細胞損傷的程度和病毒感染的狀態(tài),幫助在無需活檢的情況下評估肝纖維化的程度。因此,該研究的目的在于評估血清ALT、AST和乙肝五項標志物在診斷乙型肝炎肝纖維化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乙肝肝纖維化的早期診斷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血清ALT、AST聯(lián)合乙肝五項對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診斷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在單項檢測中,HbsAg顯示出最高的診斷價值,其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達到 94.00% 和 90.40% ,AUC值為0.922。這一結(jié)果強調(diào)了HbsAg 作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纖維化狀態(tài)的重要生物標志物,此外,當將ALT、AST與乙肝五項指標聯(lián)合使用時,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進一步提高,AUC值達到0.979,表明此聯(lián)合檢測策略在診斷乙型肝炎相關(guān)肝纖維化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ALT和AST作為肝細胞損傷的敏感指標,能夠反映肝細胞的損傷程度和炎癥活動性[7-8]。而乙肝五項包括的多個標志物能夠綜合反映乙肝病毒的感染狀態(tài)和免疫應答,聯(lián)合使用這些指標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幫助判斷肝纖維化的發(fā)生和進展[9-10]。ALT 是一種主要存在于肝細胞中的酶,其水平的升高通常表明肝細胞受到了損傷[11]。在乙型肝炎感染中,病毒的復制和免疫系統(tǒng)對感染肝細胞的攻擊可以導致肝細胞破裂,釋放出ALT。因此,血清中ALT水平的升高通常被視為肝炎活動的直接標志,間接反映了肝纖維化的可能性和程度[12]。與 ALT類似,AST也是一種轉(zhuǎn)氨酶,但它不僅存在于肝臟,也存在于心肌、肌肉和其他組織中[13]。雖然AST 不如ALT特異性強,但在肝臟疾病中,尤其是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時,AST的水平也會顯著升高。AST/ALT比率(DeRitis比率)用來評估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高比率可能提示更廣泛的肝細胞損傷和纖維化[14]。血小板計數(shù)下降(血小板減少癥)是肝纖維化晚期和肝硬化的常見表現(xiàn)。肝臟是血小板生存的調(diào)控中心,同時也參與血小板的消耗和破壞[15]。在肝纖維化的過程中,隨著肝功能的減退和門靜脈壓力的增加,血小板計數(shù)通常會降低,此外,肝纖維化還可能導致脾臟增大(脾腫大),進一步促進血小板的清除。在實際臨床診斷中,通常會結(jié)合這些標志物的水平來評估乙肝患者的肝功能狀態(tài)和肝纖維化程度。同時觀察ALT和AST的升高以及血小板的降低,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肝臟的病理狀態(tài),從而做出更準確的肝纖維化診斷,此外,這些生化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也可以用來監(jiān)測疾病進展或治療反應,為臨床決策提供重要信息。
綜上所述,通過綜合考慮生化指標和病毒學標志物,該研究開發(fā)的聯(lián)合診斷策略為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具備高度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蘭什,王逸群,李雪,等.超聲彈性成像參數(shù)聯(lián)合ACSL1表達在乙肝肝纖維化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2023,45(4):370.
[2]張意釵,羅勝強,岑美婷.IL-33、TIMP-1、MMP-2聯(lián)合乙肝五項指標診斷慢性HBV肝纖維化的應用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22,21(13):1387.
[3]趙旦波,林義,張敏青.彩色多普勒超聲半定量評分在乙肝肝纖維化診斷的應用價值[J].江蘇醫(yī)藥,2023,49(1):26.
[4]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9,11(4):5.
[5]丁藝文,操煥坤,宗方,等.二維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和血清學指標評分診斷慢性乙肝患者肝纖維化的價值[J].浙江醫(yī)學,2023,45(18):1937.
[6]朱敏嘉,辛琳琳,端木文雯,等.FibroScan對低水平ALT乙肝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診斷價值[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2,32(1):58.
[7]李鳳,李恒力,張憲峰,等.解整合素-金屬蛋白酶10及肝細胞配體B2在乙肝-肝纖維化-肝癌患者中的表達[J].廣東醫(yī)學,2024,45(4):485.
[8]駱云凱,鄢曹鑫,張宣宣,等.聲觸診彈性成像檢測脾硬度對診斷慢性乙肝肝纖維化程度的應用價值[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22,19(11):1232
[9]徐旭,趙雪珂,陳有望.無創(chuàng)模型評估慢乙肝肝纖維化的臨床價值[J].貴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24,49(4) :620.
[10]Zhao Z,Chen X,Zhang Y,et al.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roc) analysis of real - time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formation health monitoring in liver fibrosi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virusinfection[J]. Scientific Programming,2021,2021(1) : 8393697.
[11]高興娟,程磊,馬秀清,等.血清preS1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的關(guān)系及對癌變的診斷價值[J].傳染病信息,2024,37(2):132.
[12]李洪,嚴桐.血清殼多糖酶3樣蛋白1聯(lián)合FibroScan檢測與慢性乙肝不同中醫(yī)證型患者肝纖維化相關(guān)性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2,24(6):9.
[13]劉云霄,孫微,竇婧,等.基于Fibrotouch探討代謝相關(guān)脂肪性肝病與肝纖維化的相關(guān)性[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23,29(22):1710.
[14]張思淼,彭清華,趙曉威,等.三棱莪術(shù)湯聯(lián)合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肝郁脾虛瘀血阻絡證的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22,44(11):1834.
[15]Zhao Z,Chen X,Zhang Y,et al.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ROC) analysis of real - time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formation health monitoring in liver fibrosi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infection[J]. Scientific Programming,2021,21(1) : 8393697.
(責任編輯 胡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