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2-0037-03
項目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在真實、復雜的情境中對學科或跨學科中的驅動性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綜合運用多種資源和工具,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及展示成果的學習模式。把項目式教學與古詩詞教學進行融合,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高中古詩詞課程實施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一、素養(yǎng)為本,確定目標
設計一個項目式教學,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項目式教學聚焦概念性知識,對古詩詞而言,主要指意象、意境、鑒賞角度、藝術手法等。當然,項目式教學也促進事實性知識的組織和意義化,比如詩人的生平、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古詩詞的項目式教學目標應包括以下幾點。1.事實性知識自標:了解作者生平,知人論世,梳理詩詞大意等;2.概念性知識目標:了解意象,創(chuàng)設意境,掌握藝術手法等;3.情感和審美目標:理解作者的情感,獲得情感體驗,提高審美能力。正如夏雪梅教授所說,語文的核心知識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語文學科所涉及的關鍵概念和能力,如人物描寫、風格、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和總結等。另一類是與學生所處的生活世界、人生有關的概念,如友情、聰明、寬容等”。具體到古詩詞教學中,以統(tǒng)編版教材中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將進酒》三首詩為例,三首詩創(chuàng)作之時均為詩人仕途不順之時,詩歌具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要讀懂詩歌背后的深意,需對詩人的人生經歷及創(chuàng)作背景有所了解,同時需準確理解三首詩的情感,串聯(lián)這些知識點,可以把核心知識界定為“探尋詩人的現(xiàn)實生活與精神世界”,從而把教學目標確定為厘清詩人的人生經歷,感悟其一以貫之的浪漫氣息及浪漫背后的抗爭與執(zhí)著、豁達。[2]
二、聚焦任務,制定項目
以問題驅動學習,項自式教學就是借問題引發(fā)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思索。對高中課堂而言,就要關注驅動問題。以一個驅動性問題串聯(lián)若干個學習任務,構成一個完整的項目。一個驅動性問題的好壞,將直接決定整個項目的走向和成果。
教師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設置一個好的\"問題”,并由此安排若干個有層次、有邏輯的學習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搭建了良好的項目框架,為學生完成項目提供了支架。
三、學習實踐,實施項目
在項目式教學中培育和鍛煉學生在復雜情境中的靈活的心境轉換至關重要,它是一種集知識、行動和態(tài)度于一體的“實習實踐”,這里有三個原則:1.需要學生的親身實踐,是既要動手也要動腦的,整合了技能與態(tài)度的行動;2.是在真實的現(xiàn)實世界中解決各類問題的行為實踐,而不是脫離實際的單一、孤立的探究;3.實踐要有情境依賴和身份代人的特征。夏雪梅教授及其團隊提出的五類實踐形態(tài)分別是探究性實踐、社會性實踐、調控性實踐、審美性實踐和技術性實踐,在高中古詩詞的項目式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前四種。以“探尋詩人的現(xiàn)實生活與精神世界\"為例,任務一“知人論世,了解作者生平\"和任務二“梳理字詞,理解作者情感\(zhòng)"都屬于探究性實踐,學生通過或自主、或合作、或向老師請教的方式對已產生的問題建立知識聯(lián)系,分析數(shù)據(jù)并得出結論;任務三,小組展示與交流,就屬于社會性實踐。[4
四、呈現(xiàn)成果,展示交流
項目式教學要將學習過程成果化,在高中古詩詞的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成果的呈現(xiàn)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在呈現(xiàn)成果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將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實踐。這些成果,既可以是學生個人的創(chuàng)作,也可以是師友二人或小組多人的智慧結晶。最后,還需將成果公開化,以展覽或交流的方式展示同學們的思考與實踐。展示方式同樣不受局限,可以與時俱進地選擇各種合適的方式,比如,在教室后黑板上展示、在班級或年級進行宣讀、在學校公眾號進行發(fā)布,在抖音、小紅書等公眾平臺進行展演等等。
五、全程評價,總結反思
項目式教學是堅持“以終為始\"的,評價與成果的產生、公開的成果匯報緊密相連且評價是多元且豐富的。項目式教學的評價必然指向學習目標,具有“目標—實踐—成果一評價\"的一體性。評價考查的對象主要是學生,聚焦以下幾個方面:1.最終成果是否回答了驅動性問題;2.學習實踐的質量如何;3.在類似的情境中是否產生了遷移等。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設計者也需重視全過程的評價,并堅持評價的多樣性。
總之,項目式教學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中,是大有可為且應該引起廣大高中教師高度重視的學習方式,期待接下來以更多實踐與探索,助力古詩詞教學獲得更大的進步,助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習與傳承。
附:教學設計
一、項目名稱:《尋城市意象,憶千古興衰》基于《望海潮》與《揚州慢》的項目式教學探究
二、項目簡述
本項自選取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的兩首以城市為表現(xiàn)對象的宋詞,圍繞\"詩意的探尋\"這一人文主題展開研習,緊扣“古典詩詞鑒賞\"這一核心概念,創(chuàng)設“如何為心愛的城市寫一首詩?\"這一驅動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式的思考與探究。
三、核心知識
(一)本課涉及的主要知識點
1.基本了解城市的主要特征,結合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詩詞大意。2.能準確把握城市意象的特征及借意象表達情感的方法。3.嘗試用學到的方法,選擇合適的意象并組合,為自己居住或喜歡的城市寫一首詩詞,并進行展示和評價。
(二)學科關鍵能力
1.賞析意象營造的意境及其手法;2.嘗試詩詞創(chuàng)作。
四、驅動性問題
(一)本質問題:城市詩的意象如何選擇?它們如何表現(xiàn)情感?
(二)驅動性問題:如何為心愛的城市寫一首詩?
為了探尋古人的心中之城,學校文學社計劃舉辦“詩詞中的城市印象\"鑒賞會。同學們發(fā)現(xiàn)《望海潮》和《揚州慢》兩首詞雖然是寫不同的城市,卻選擇了大致相同的意象,但表現(xiàn)的情感卻不一樣。請你認真找出兩首詩的意象,分析它們組合、創(chuàng)作的異同,最后嘗試找出你心愛的城市的經典意象,進行創(chuàng)作。
五、成果與評價
(一)個人成果:課堂講評、詩詞創(chuàng)作(二)團隊成果:項目式評價量表、詩詞修正(三)評價的知識和能力:詩歌鑒賞能力(四)評價的知識和能力:詩詞評論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五)公開方式:網絡發(fā)布成果展張貼課堂展示( ∨
六、實踐與評價
(一)涉及的學習實踐
1.探究性實踐 (√) :基于對兩首詞的鑒賞和仿寫進行對所學知識的關聯(lián)的探究。2.社會性實踐 (√)
對詩歌的創(chuàng)作要點等問題展開師友和小組分工合作。3.調控性實踐 (√) :調控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關注組員和自我情緒的調節(jié)等。4.審美性實踐 (√) :把握詩歌意象與所寫城市的關系,發(fā)現(xiàn)自己喜愛的城市的典型意象,并進行審美性創(chuàng)作。5.技術性實踐(√) :運用網絡、AI等搜尋資料并用多種手段進行課堂展示等。
(二)項目過程
1.入項活動
(1)第一個課時,引導學生關注單元研習任務和課后學習提示,明確學習目標,提出驅動性問題(2)每6人為一組,每2人為一對師友,按照獨立思考一兩兩討論一小組完善的模式進行討論,思考:城市詩的構成要素及創(chuàng)作城市詩的要點。(3)制定并公布城市詩創(chuàng)作和評價量表。(4)教師公布項目具體時間安排和相關要求。 (5)各小組確定自己喜歡的城市。
2.知識與能力構建
任務一 人境,感知城市詩
鑒賞會開始之前,學校特意通過時光機器邀請柳永穿越時空來到今天,為同學們講述他的心中之城。但可惜柳永在穿越過程中遭遇到了時光亂流,竟然去到了南宋劫后的揚州城…
請進行師友間的自主朗誦,抓住兩首詩詞的典型意象,談一談,兩首詩分別表現(xiàn)了怎樣的城市風情?
小結:《望海潮》所選主要意象為煙柳、云樹、堤沙、怒濤、重湖、桂子荷花、煙霞、畫橋、風簾翠幕、珠璣、羅綺、羌管菱歌、釣叟蓮娃、千騎高牙、簫鼓,展現(xiàn)城市風情為繁華豪奢的太平之城。
《揚州慢》所選主要意象:竹西、春風、青樓、二十四橋、紅藥、寒水、薺麥、廢池喬木、清角空城、波心冷月,展現(xiàn)戰(zhàn)后城市蕭條、空寂的景象。
(1)《望海潮》《揚州慢》都選擇了樹、水、橋、花、聲音作為主要意象,原因何在?
詩詞文本中古代城市意象主要來源有自然山水、人文建筑、城市區(qū)域等。而這些意象都是極具代表性的象征性意象,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并在歷史的流轉中成為這些城市意象的永固符號
任務二析境,鑒賞城市詩
兩位作者在選取意象時都默契地選擇了同一物象,表達的情感卻不一致。這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
小結:整體而言,《望海潮》以多種繁盛、充滿生機的自然山水、人文建筑等為意象,巧用形容詞,善用多種藝術手法,極盡鋪排之能事,打造了一座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繁華之城;《揚州慢》以凄清、肅殺的形容詞,運用擬人等手法,巧用典故,時空穿梭,聚焦揚州城今夕盛衰之變,突出物是人非之感。
3.探索與形成成果任務三化境,創(chuàng)作城市詩
文學鑒賞會需要同學們自創(chuàng)作品,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所提供的或根據(jù)同學們課前所收集的順德意象,借鑒兩詞中或鋪敘或對比的意象組合手法,以《望海潮》為詞牌名,寫出你心愛城市的詩意。
4.公開成果
詩歌創(chuàng)作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朗誦本組的優(yōu)秀詩詞,并對其進行鑒賞分析。
5.評價與反思
(1)完成項目式教學評價量表。(2)完成社會性實踐反思:本次學習合作的過程中師友、組員之間產生了哪些分歧?我們是如何化解的?對今后的合作有何啟示?(3)完成審美性實踐反思:本次詩詞創(chuàng)作中,語言表達上是否還可以進一步完善?PPT制作的字體、圖畫是否還有改進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2]夏雪梅.重新定義學習:項目化學習15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
[3]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質量評估:基于中國情境的建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4.
[4]馬博文.項目教學法在高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2.